<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學老校區(qū)位于廣州市海珠區(qū)新港街道中大社區(qū)新港西路135號,是中山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校區(qū)之一,承載著學校的百年歷史與文化底蘊。老校區(qū)不僅是中山大學的發(fā)源地,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見證地。</p><p class="ql-block">老校區(qū)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4年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chuàng)辦的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學校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老校區(qū)作為中山大學最初的辦學地點,見證了學校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校園多為紅磚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合中西元素,</span>具有獨特的民國風。</p> <p class="ql-block">北門牌坊</p> <p class="ql-block">北門在珠江邊可看到廣州塔</p> <p class="ql-block">中大碼頭位于中大北門原名“康樂碼頭”,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因中山大學“原嶺南學院”校址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生命科學樓群</p> <p class="ql-block">外國語學院</p> <p class="ql-block">中文堂是中大中國語言文學系教學和辦公場所</p> <p class="ql-block">紫荊樓,紫荊園賓館。</p> <p class="ql-block">以香港著名實業(yè)家冼為堅先生命名。廣東省物理學會。</p> <p class="ql-block">芙蘭堂(又稱芙蘭教育中心)是中山大學南校園內(nèi)的一座歷史建筑,建于20世紀初,具有濃厚的西方建筑風格。它最初是由美國嶺南基金會資助建造的,現(xiàn)為中山大學教務部。</p> <p class="ql-block">中山樓建于20世紀50年代,具體來說是1953年。它是中山大學南校園內(nèi)的一座重要建筑,主要用于行政辦公和學術(shù)活動。中山樓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體現(xiàn)了中山大學與孫中山先生的深厚淵源。</p> <p class="ql-block">懷士堂的后面。孫中山親自題寫了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p> <p class="ql-block">黑士屋,因其外墻采用黑色石材砌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梁銶琚堂,位于中山大學南校區(qū),由香港知名實業(yè)家梁銶琚先生于1982年捐資興建,1984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大草坪是中山大學南校園內(nèi)最具標志性的景觀之一,也是校園內(nèi)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這片大草坪位于校園的中心區(qū)域,周圍環(huán)繞著許多歷史建筑,如懷士堂、黑石屋、馬丁堂等,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大草坪不僅是師生休閑、交流的場所,也是許多校園活動和慶典的舉辦地。無論是晨讀、散步,還是舉辦露天活動,這片草坪都承載了無數(shù)中大學子的美好回憶。</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館創(chuàng)建于1953年,在孫中山誕辰八十七周年、中山大學建校二十九周年校慶之際,“孫中山先生紀念室”落成開幕,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大陸建立的第一家孫中山紀念機構(gòu)。1972年12月宋慶齡為紀念室題名“孫中山紀念館”。 1994年10月,孫中山紀念館遷入永芳堂。</p> <p class="ql-block">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p> <p class="ql-block">開放日參觀人員可在飯?zhí)镁筒蛼叽a支付加收10%</p> <p class="ql-block">三兩米飯二葷一素加老火湯15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模范村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文獻與文化遺產(chǎn)管理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物理科學與物理工程學院</p> <p class="ql-block">這座牌坊建于明朝,具體時間為乙丑年(1565年),是為了紀念當時考中進士的七位廣東學子而建。牌坊上刻有“乙丑進士”四個大字,象征著對學術(shù)成就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銅像是由日本友人梅屋莊吉1932年贈送的,這座銅像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大鐘樓,1915年動工,1916年6月落成。捐資者為紀念新澤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嶺南學堂前身的格致書院紐約董事局書記兼司庫的格蘭先生,將該樓命名為“格蘭堂”?,F(xiàn)該樓為校史館。</p> <p class="ql-block">懷士堂建于1924年,是中山大學最早的建筑之一,曾作為學校的禮堂和重要活動場所,現(xiàn)為學校歷史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馬丁堂建于1905年,是中國最早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之一,現(xiàn)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辦公地點。</p> <p class="ql-block">惺亭它建于1928年美國建筑師設計的,由嶺南大學惺社同學為紀念史堅如、區(qū)勵周、許耀章三位烈士而捐建。史堅如是辛亥革命烈士,區(qū)勵周和許耀章則是1925年沙基慘案中的殉難者。惺亭不僅是校園內(nèi)的重要歷史遺跡,也是中山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榮光堂最初由嶺南大學(后并入中山大學)的華人教職工和校友集資興建,于1933年建成。其名稱“榮光”寓意“基督榮光”,反映了當時嶺南大學的基督教背景。</p> <p class="ql-block">嶺南學院</p> <p class="ql-block">行政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中大學人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