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卜算子</p><p class="ql-block"> 紙幣購物感懷</p><p class="ql-block"> 詹石窗 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銅綠銹春秋,</p><p class="ql-block">片楮承今古。</p><p class="ql-block">曾記開元寶字新,</p><p class="ql-block">又見銀鉤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掃碼若流星,</p><p class="ql-block">我撫紋痕駐。</p><p class="ql-block">待得霜花滿鬢時,</p><p class="ql-block">猶載人間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記</p><p class="ql-block"> 在移動支付盛行的時代,紙幣購物仿佛成了一種獨(dú)特的儀式。前些天,我見過一位老者,他走進(jìn)一家店鋪,手里攥著幾張略顯陳舊的紙幣,堅持用這種方式完成交易。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時間的痕跡,那些紙幣上的褶皺與污漬,都訴說著它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紙幣,作為實(shí)體貨幣的象征,承載著一種難以替代的情感。它不像數(shù)字那樣抽象,而是帶著觸手可及的真實(shí)感。每一張紙幣,都像是一本微型的日記,記錄著無數(shù)次的交易、無數(shù)次的傳遞。它的重量、它的油墨氣息,甚至它的破損,都讓人感受到一種“上手狀態(tài)”的存在。這種存在,是數(shù)字支付無法給予的,它提醒著我們,生活不僅僅是屏幕上跳動的數(shù)字,還有那些可以觸摸、可以感知的真實(shí)。</p> <p class="ql-block"> 紙幣的存在,也是一種對技術(shù)理性的解毒劑。在這個掃碼支付幾乎無處不在的世界里,紙幣購物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它卻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當(dāng)人們習(xí)慣了用手機(jī)完成一切交易時,紙幣的使用者卻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那些被忽略的價值。他們用紙幣交易的時間差,為生活增添了一絲緩慢的詩意;他們用現(xiàn)金支付的隱私性,為個人自由劃出了一片不透明的空間。這種堅持,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習(xí)慣的守望,更是一種對現(xiàn)代性威武的溫柔抵抗。</p><p class="ql-block"> 紙幣購物,更是一種意義世界的守護(hù)儀式。在那些紙幣的流轉(zhuǎn)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野性思維”的存在。它保留著文明的粗糲質(zhì)感,讓我們的生活不至于完全被光滑的現(xiàn)代性所覆蓋。無論是商家手寫收據(jù)的儀式感,還是長輩用紙幣傳遞象征資本的文化記憶,都讓紙幣成為了一種超越貨幣本身的存在。它承載著代際之間的情感,也承載著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我還見過一位老婦人,在市場攤位前拿著幾張紙幣,仔細(xì)地數(shù)著金額。她的動作緩慢而認(rèn)真,仿佛每一張紙幣都值得被珍視。這種場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長輩們總是用紙幣給我們壓歲錢,那種觸感和重量,至今仍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如今,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少,但每當(dāng)遇到這樣的老者,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溫暖。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紙幣購物留出了一片空間,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輝。</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或許應(yīng)該停下來,重新審視紙幣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支付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一種情感的寄托。為紙幣購物之老者留空間,其實(shí)就是為我們的記憶、為我們的傳統(tǒng)、為我們的文化留空間。在這片空間里,我們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根,也可以找到與他人連接的紐帶。正如那位老者所展現(xiàn)的,紙幣購物不僅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過去的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石居士詹石窗撰</p><p class="ql-block"> 歲次乙巳二月廿四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