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光如畫卷人潮,詩心似夢調(diào)七彩!</p> <p class="ql-block"> 大學(xué)同學(xué)振芳是建水的,上次同學(xué)集會,她帶了老大一框豆腐,那時就想著,去老同學(xué)的家鄉(xiāng)看看,和老同學(xué)吃頓燒烤,吃碗草芽米線,但一直未能成行!后來在朋友圈看建水小火車,看朱家花園,讓臨安城,更增幾分歷史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其實自駕,2個多小時的行程,也不算遠(yuǎn)。迎著朝陽出發(fā),月亮升起的時侯,也就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 踏著青石板,穿過摩托車,三輪車嘀嘀不停的小巷,觀一代偉人朱德故居,看滾滾歷史長江中不起眼的柱墩,老樹,斑駁的窗欞。</p> <p class="ql-block"> 長長的皂角在枝頭搖曳,解鎖了曾經(jīng)用皂角殼裹酸白泥當(dāng)肥皂洗衣服的歲月,我聽說皂角米可以吃,但我卻一直味嘗過,回憶里滿是遺憾!</p> <p class="ql-block"> 深深的門洞里,幾十年的陳味撲鼻而來,但卻被一輛停放的摩托車和兩個路樁擊碎了記憶,回到現(xiàn)實!</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一方美味!這方古井,是建水燒豆腐的精髓!但我也僅把它看成旅游宣傳的印證,因為記憶中,石屏豆腐更勝一籌!但作為網(wǎng)紅打卡點,那是不能錯過的標(biāo)簽。</p> <p class="ql-block"> 過橋米線的傳說,似乎在蒙自,但并不影響我們在建水品味過橋米線!</p> <p class="ql-block"> 重點,在朱家花園!過著圓圓的門洞,我總想起《紅樓夢》里的大觀園,想起林黛玉。漸入園深處,似乎自己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大觀園!</p> <p class="ql-block"> 畢竟小說來源于生活,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讀《紅樓夢》,想過大觀園的奢華,但沒有逼真的設(shè)想。現(xiàn)在,我想,大觀園,或許比朱家花園奢華些!也或許,是中園數(shù)不清朱家花園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開門瞬間,按下快進(jìn)鍵,我與歷史擦肩而過,沒有沾上一絲古風(fēng)。但我們的到訪,無疑是加深了古建筑的風(fēng)化速度,它或許會蒼老得更快!</p> <p class="ql-block"> 這門坎,絆過多少人,見證過多少熟悉的陌生的面孔,它的蒼老,卻被我們看在眼里,夸過千重風(fēng)雨,不知它的明天還有多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一個院,一棵紫藤花,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或許更有一個紫藤公主的故事,讓人不得不駐足,想探尋一些悠遠(yuǎn)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每一幀里,都凝聚著古人多少血汗,每一個角落,都淹沒了多少歷史風(fēng)霜,我害怕更看下去,會折服于古人的智慧里走不出來!</p> <p class="ql-block"> 驚嘆了一路,細(xì)看簡介和鳥瞰圖,依然深深感觸到平民百姓與富貴人家的差距。但更多的,是對祖國歷史的悠遠(yuǎn)富有自豪!</p> <p class="ql-block"> 樓臺亭閣的美里,人文氣息也更加濃厚,這跟石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歷史印證,我們敬畏大自然,更佩服人類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p> <p class="ql-block"> 我們古人的精細(xì),不止吃穿用度,在每個生活所能觸及的角落,比如這塊地磚!</p> <p class="ql-block"> 我總是膚淺地喜歡各種鮮艷亮色的花草,明知拍下的這些花,多少有些破了古韻,但我依然把它們放在了這里!</p>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城,都從遙遠(yuǎn)的歷史深處走來,臨安城,更多些生活的氣息,戰(zhàn)爭的碎屑,這讓城里的后人,更多些自信!</p> <p class="ql-block"> 來的匆匆,小火車沒看,十二孔橋沒走,燒烤沒吃,燕子洞沒游……月亮紅紅的浮出樹梢時,已在歸途!留下懸念,下次約著老同學(xué),品著燒豆腐數(shù)二十年前大學(xué)里一樁樁的趣事,不醉不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