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所謂忠恕就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所以孔子說是一以貫之,而不是二以貫之。</p><p class="ql-block">忠是從積極的方面說,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有所作為,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飛黃騰達,這其實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恕是從消極的方面說,也就是孔子在《衛(wèi)靈公》篇里回答子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的問題時所說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p><p class="ql-block">總體來說忠恕之道就是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所謂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己想這樣,我們也想到人家也想這樣,自己不想這樣,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這樣,我們今天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廣之。所謂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們因有愛而與眾不同,又何嘗不是忠恕之道的體現(xiàn)呢?</p><p class="ql-block">仁學思想歸納為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其意義深長。不僅指明了人類社會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德原則,而且對于促進當今社會的和平乃至保護人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