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傳承“二圣“文化,構建文化高地。3月22日,在于常州舜山小鎮(zhèn)舉行的王繼宗《舜跡延陵叢考》首發(fā)式暨虞舜季子傳承“二圣”文化研討會上,共100萬字的學術研究成果《舜跡延陵叢考》首發(fā)。</p><p class="ql-block">該書為常州、為江南長江三角洲的吳越兩地也即今天江蘇、浙江兩省追溯其人文根脈到了大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富裕地區(qū)的經濟發(fā)達找到其極為悠遠高古厚重的人文積淀,揭示江南吳越之地絕非后世中原史官筆下的蠻荒之地,而是有寧波河姆渡、杭州良渚、常州寺墩作為考古實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一個中心地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該書的主旨是大舜的足跡由浙江走到了延陵常州,又由延陵常州走到了全國,江南的浙江上虞是大舜的老家,江南的江蘇常州是大舜的龍興之地。其兩大關鍵發(fā)現(xiàn),一是證明大舜出生于江南上虞的“指石”,這是對全世界華人的大舜文化研究的重大貢獻。二是揭示大舜龍興于江南常州的史實,對于江南吳地文明、常州城市文化的探源意義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作者、常州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方志等地方文獻研究的王繼宗說,全書考明大舜出生于江南南部的上虞,龍興于江南北部的常州,然后才北上安徽、山東,調入山西,由首相成為天子,巡游四方,最后南巡湖南教化苗民,死葬蒼梧之野的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全書最大的貢獻,便是向世人揭示:常州是大舜“見龍在田”的躬耕之地、龍興之邦,正是在大舜道德感召下,舜過山下早在先秦時代便涌現(xiàn)出泰伯奔吳、季子封邑這兩大著名事件。常州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便當從季子封于延陵的2600年、泰伯奔吳的3100年,往前推進到大舜躬耕教化此地延陵先民的4200年。從而在此綿延起伏的“延陵”舜過山下,為常州、為江南文明翻開極為高古的一頁,舜過山的大舜之名,與山下寺墩遺址交相輝映,共同證實世界文化遺產“良渚文明”在常州地區(qū)輝煌的文明高度,從此為常州尋找到文化源頭、人文初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專家學者,對虞舜、季子的事跡和行蹤進行了論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