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德國自駕游最后一篇,我們環(huán)游到德國北部,似乎不如阿爾卑斯山脈和萊因河沿岸有那么多的景點。也可能是審美疲勞加上歸心似箭,總之700多公里路程我們兩天一晚就回到了柏林,結(jié)束了為期20天的自駕環(huán)游,加上柏林兩天和開始兩個分支的自駕游,一共24天的德國之行圓滿結(jié)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條頓堡森林深處,矗立著一座高達53米、手舉利劍的青銅雕像,耗時37年,直到1875年才竣工。雕像就是赫爾曼(也譯成海爾曼),赫爾曼被譽為日耳曼民族的解放者。這座雕像至今仍然完好,供無數(shù)后人憑吊,因為在這里曾發(fā)生了一場改變歷史的戰(zhàn)爭,雕像被視為德國人為統(tǒng)一而斗爭的標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赫爾曼生于公元前18年,逝于公元19年,一生僅37載。既是日爾曼切魯西部落的首領(lǐng),精通拉丁語,又獲得了羅馬公民權(quán),加入過羅馬騎士團,曾經(jīng)加入羅馬軍隊在巴爾干半島戰(zhàn),他對羅馬軍事的優(yōu)缺點一清二楚。正是他,團結(jié)了日耳曼各部落,最后在這里聯(lián)手消滅瓦盧斯手中的三個羅馬軍團。條頓堡森林戰(zhàn)役是西方歷史學(xué)家最愛討論的戰(zhàn)役之一,是以弱勝強的一個絕佳戰(zhàn)例,因為此戰(zhàn)使得強大的古羅馬停止了大規(guī)模的擴張,也奠定了今天歐洲的羅曼語和日耳曼語族的基本分界線,西方文明的版圖大致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現(xiàn)在是森林公園,還有林中高空行走,成為人們休閑鍛煉和接觸大自然的絕佳選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向紀念像的坡道的另一邊,是石塊堆成的俾斯麥紀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1875年8月16日赫爾曼紀念碑的落成典禮上,創(chuàng)作者恩斯特·班德爾就站在現(xiàn)在這塊牌匾所在的位置。這個一生的夢想在落成典禮上實現(xiàn)了。早在1813年反法同盟于被稱為“民族之戰(zhàn)”的萊比錫戰(zhàn)役中擊敗拿破侖之時起,就有人開始提出建立一座赫爾曼像的計劃。對于最初的提出者而言,這只是個未經(jīng)付諸實施的設(shè)想。然而對于出生于1800年的年輕建筑師恩斯特·馮·班德爾而言,這成了窮盡畢生追求的事業(yè)。早在1820年,他就已經(jīng)在構(gòu)思赫爾曼紀念像的設(shè)計方案,并在1837年后開始四處奔走游說,為將自己的設(shè)計方案化為現(xiàn)實而籌集資金,1938年開始設(shè)計施工,雖然遭遇重重挫折,直到1875年建成了夢寐以求的赫爾曼像,并在實現(xiàn)理想的第二年就撒手人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通往紀念碑的坡道旁有恩斯特·班德爾的塑像,還有一棟小屋專門介紹他的設(shè)計過程和赫爾曼塑像小樣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實地觀察不到的臉部細節(ji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坡道行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赫爾曼塑像的背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雕像前方,則是刻有恩斯特·班德爾頭像浮雕及生平的紀念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紀念恩斯特·班德爾的浮雕與銘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象征羅馬“手下敗將”的裝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仰視的結(jié)果赫爾曼成了個小胖子,完全看不到男人剛毅的面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順著基座內(nèi)部的臺階,可以登上觀景臺,兩位從不爬高的老哥都上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觀景臺俯瞰條頓堡森林,可見坡道旁的恩斯特·班德爾雕像和坡道盡頭的俾斯麥紀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上在森林里休息,瑞虎兄的游走讓我們以為他迷路了,好一通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驅(qū)車100多公里到了哥廷根,哥廷根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大學(xué)城,哥廷根大學(xué)成立于1737年,是德國精英大學(xué)之一,也是德國U15大學(xué)聯(lián)盟、全球大學(xué)高研院聯(lián)盟和科英布拉集團的重要成員?。哥廷根大學(xué)名人輩出,設(shè)有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xué)研究所和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在生物物理領(lǐng)域和空間理論領(lǐng)域長期保持世界領(lǐng)先地位。截至2017年,從哥廷根大學(xué)走出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shù)為45人,數(shù)量為德國第2位、世界第15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廷根市內(nèi)有多個著名景點,我們首先來到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做學(xué)生時居住過的古老棱堡-俾斯麥小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爾布萊希特公墓位于哥廷根市中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墓,許多著名的學(xué)者、科學(xué)家和藝術(shù)家都被埋葬在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令人沒想到的是公墓道路兩旁有一些排列整齊、低矮粗糙的墓碑,據(jù)說這是二戰(zhàn)中死去的德國軍人的墓碑。盡管是法西斯的炮灰,但死后以這樣的方式豎立于此作為紀念,也令人不禁唏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墓地里綠草如茵鮮花綻放,鳥鳴嚶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誰能想到同一所大學(xué)的已故校友,竟有9名諾貝獎獲得者選擇一起安葬在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這里又一次感受到中西文化對待死亡的差異。這里的墓地就是公園,人們在墓碑前席地而坐,享受著浪漫的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廷根學(xué)者云集,人才輩出。特別是數(shù)學(xué)奇才高斯(1777-1855)擔(dān)任教授和天文館長期間,哥廷根曾是數(shù)學(xué)世界的"麥加"圣地。他的貢獻對數(shù)學(xué)和多個科學(xué)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的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在德國,特別是在哥廷根大學(xué),他擔(dān)任了多年的教授,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斯的墓碑在公墓內(nèi)占有顯著的位置,經(jīng)常成為數(shù)學(xué)愛好者和游客參觀的地點。墓碑上簡單而莊重地刻著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提醒著人們這位偉大數(shù)學(xué)家的卓越貢獻和不朽成就。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xué)者和粉絲前來瞻仰,表達對這位數(shù)學(xué)巨匠的敬仰和懷念。通過這樣的紀念方式,高斯的名字和他的數(shù)學(xué)成就得以永載史冊,激勵著后人不斷探索數(shù)學(xué)的奧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廷根古城還保持著中世紀的原貌,街頭以生活為元素的雕塑隨處可見,似乎還有三口之家夫婦大打出手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廷根是著名的格林童話《牧鵝姑娘》的故事發(fā)生地,格林兄弟曾在此任教。據(jù)說哥廷根大學(xué)的博士生獲得學(xué)位當(dāng)天,一定要親吻牧鵝姑娘銅像的臉頰,并獻上一束鮮花,這個非常浪漫的活動已成為哥廷根大學(xué)的傳統(tǒng),牧鵝女孩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哥廷根的精神象征。不過,到了實地才發(fā)現(xiàn),想親吻姑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邊的野花也要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奎德林堡是中世紀歐洲城市的典范,至今保留了大約1300多座建于15-18世紀的高水平木結(jié)構(gòu)建筑。這些建筑風(fēng)格各異,從羅馬風(fēng)格到哥特風(fēng)格,再到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和巴洛克風(fēng)格,遍布整座城市,形成了其獨特的城市景觀。1994年,奎德林堡的城堡和老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是德國必游十大景觀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奎德林堡的街頭,你會感受到濃郁的中世紀氛圍,仿佛時光在這里凝固,清早的街頭游客不多,可以獨享一分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奎德林堡的中心廣場是必去之地。廣場周圍有許多古老的建筑和商店,你可以在這里購買一些特色的紀念品。此外,還可以參觀當(dāng)?shù)氐牟┪镳^,了解小鎮(zhèn)的歷史和文化。小鎮(zhèn)上還有許多手工藝品店,你可以購買一些特色的紀念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街走巷的觀光車也造型古樸,與街邊的建筑混然一體,沒有一絲偽和感。這個小鎮(zhèn)是我在德國見過的最美小鎮(zhèn),一步一景,讓人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真不愧為德國十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距奎德林堡不遠的一個小鎮(zhèn),小鎮(zhèn)里的這所醫(yī)院具有悠久的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環(huán)游最后一站是馬格德堡,位于易北河畔,805年建城,13世紀為繁榮的商業(yè)中心。這個城市因曾經(jīng)作為奧托一世的皇宮所在地而著名。奧托一世很有可能是962年建立的神圣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其大部分統(tǒng)治時間里都居住在這里,死后也葬于此地的大教堂。2005年,馬格德堡舉辦了建市1200周年慶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馬格德堡在盟軍的炮火下幾乎完全毀滅。在德國,其毀壞程度僅次于德累斯頓。在兩德統(tǒng)一之前,馬格德堡屬于民主德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馬格德堡大教堂附近有一處古堡遺址被保留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游世界各國,會不時被人們的文明程度教化,遵紀守法更是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中。老謝的認真幾乎到了刻板的地步,讓我肅然起敬。當(dāng)我們開車到了古堡遺址,沒有幾個游人,也沒有停車位。為了讓大家少走些路,我就把車停在遺址路邊了。我們大家下去看遺址,老謝堅持站在車旁,只是遠遠看一眼,倒底沒到跟前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德國馬格德堡水橋也是一景,這座長度達918米的可供船只在其上航行的跨河水道橋于1997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于2003年10月開始投入使用。 水橋連接著德國兩條重要的航運運河:易北河-哈維爾運河和馬格德堡附近的米德蘭運河,并直通德國工業(yè)重鎮(zhèn)魯爾山谷的中心地區(qū)。既有行人行走其上,又有船只航行,構(gòu)成了這座橋的奇妙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天的自駕環(huán)游終于結(jié)束了,我們又回到了老謝溫馨的老窩,還是自家飯更香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謝老謝不僅讓我們折騰了好幾天,還舍命陪君子,丟下工作給我當(dāng)了一路導(dǎo)游兼翻譯,真難為他了。老謝說:"以后你們隨時來,我不在直接取鑰匙自住。"這哥們兒太仗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4天的德國自駕游結(jié)束了,盡管只是走馬觀花,但德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名人大師的層出不窮,星羅棋布的古老城堡,中世紀小鎮(zhèn)的嫵媚寧靜,山川河流的壯麗風(fēng)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德意志民族如此驕傲!這一切帶給我們更多的期待,期待當(dāng)我們老得跑不動時,到某個幽靜美麗的古城小鎮(zhèn)呆上一陣,享受慢生活的愜意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bnahpt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9)</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bcmzlmz"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8)</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b04s38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7)</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aq0zxw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6)</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aml9gd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aivpq9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4)</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af07tg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9s7vres"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9bwch0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德國自駕游(1)</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