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陽光灑在濕地的蘆葦叢上,微風(fēng)拂過,葦葉輕輕搖曳,仿佛在低聲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在這片寧靜的濕地蘆葦中,生活著一種珍稀的鳥類——震旦鴉雀。它們是中國特有的精靈,被譽(yù)為“鳥中熊貓”,在地球上已經(jīng)存在了4億5000萬年,是鳥類中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震旦鴉雀,又稱葦雀或鴉雀,屬于雀形目鴉雀科。它們的體長約為15-18厘米,外形精致而獨特。上背呈黃褐色,通常帶有黑色縱紋;下背也是黃褐色,但有一圈狹窄的白色眼圈,仿佛戴著一副精致的眼鏡。中央尾羽呈沙褐色,其余尾羽則為黑色,羽端點綴著白色。它們的臉頰、喉部和腹部中心接近白色,兩脅則是黃褐色。虹膜紅褐,嘴灰黃,腳粉黃,整體色彩柔和而不失靈動。雌雄羽色相似,只是雌鳥的羽色稍淡一些。</p> <p class="ql-block"> ∴ 震旦鴉雀對生存環(huán)境的要求極為苛刻,它們幾乎完全依賴濕地蘆葦叢生存。無論是江河湖泊岸邊的沼澤葦叢,還是河口沙洲或沿海灘涂的蘆葦叢、莎草叢、香蒲叢,都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沒有蘆葦,震旦鴉雀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蜻蜓、蚜蟲、螽斯、蒼蠅和介殼蟲等昆蟲及其幼蟲,偶爾也會捕食蜘蛛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這些小小的昆蟲不僅是它們的食物來源,也是維持濕地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物種。</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5月至8月是震旦鴉雀的繁殖期。它們會在茂密的蘆葦叢中筑巢,巢穴隱蔽而安全。每窩通常有5枚卵,雌雄親鳥共同承擔(dān)孵卵和育雛的責(zé)任。孵化期大約為16天,雛鳥出生后需要經(jīng)過16-17天的精心照料才能離巢。震旦鴉雀的繁殖過程充滿了生命的奇跡,每一只雛鳥的成長都是對這片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無聲贊美。</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震旦鴉雀在多個濕地公園中被發(fā)現(xiàn)。例如,周口淮陽龍湖濕地和徐州賈汪潘安湖等地都記錄到了它們的身影。這些發(fā)現(xiàn)不僅讓鳥類愛好者們欣喜若狂,也標(biāo)志著中國在生態(tài)保護(hù)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濕地環(huán)境的恢復(fù)為震旦鴉雀等珍稀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讓這些古老的精靈得以繼續(xù)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震旦鴉雀的存在,不僅僅是一種生物多樣性的象征,更是自然與人類和諧共處的見證。它們的生存依賴于健康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而濕地的保護(hù)則需要人類的共同努力。每一片蘆葦叢的保留,每一條河流的凈化,都是對震旦鴉雀生存空間的守護(hù)。</p> <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震旦鴉雀的身影若隱若現(xiàn),它們輕盈地穿梭在蘆葦叢中,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的美麗與脆弱。它們的鳴叫聲清脆悅耳,仿佛在提醒我們:保護(hù)自然,就是保護(hù)我們自己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震旦鴉雀,這片濕地中的珍稀精靈,正以它們獨特的方式,訴說著生命的頑強(qiáng)與自然的偉大。而我們,作為這片土地上的守護(hù)者,有責(zé)任讓它們的歌聲永遠(yuǎn)回蕩在這片濕地蘆葦叢中。</p> <p class="ql-block">攝影并文:森林晨光</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