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28日,按照云南游計劃,清晨到飛來寺觀景臺拍攝日照金山(梅里雪山),后去芒康縣參觀天主教堂和千年鹽井。</p><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是康巴地區(qū)最著名的神山之一,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肅的不少藏民都會前來朝拜。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撥6740米,為云南的最高峰,在該峰兩側(cè)八座5300米以上的山峰一字排開,傲立蒼穹。據(jù)說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能夠讓人如此近距離地領(lǐng)略雪山之美,因此,2005年梅里雪山被評為我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成了云南乃至全國的一張“旅游名片”。</p><p class="ql-block"> 我早想到梅里雪山一游,只因這條旅游線路當?shù)丶氨臼械挠行┞糜紊绮皇漳觊L的老人,因此,直到今日才圓了我的夢。</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在梅里雪山邂逅“日照金山”,這是一場與神山的詩意對話,也是大自然饋贈的視覺盛宴。我很幸運,正巧逢28日天氣晴好。天未拂曉,我和眾多游客就在觀景臺上等候。雖然早春的晨風,有點寒意,但大家的心很熱。7時半左右,第一縷晨光刺破天際,攀上了卡瓦格博峰尖,接著金色自上而下流淌,直至整座山體染得熠熠生輝。此刻的觀景臺上相機的快門聲此起彼伏,攝客們唯恐遺漏了這轉(zhuǎn)瞬即逝的壯美景色……</p><p class="ql-block">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山體上的金色逐漸褪去,雪山又重歸銀白,但那份震撼卻如烙印一樣長存在我們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金色攀上卡瓦格博峰的一瞬</p> <p class="ql-block"> 此刻的梅里雪山美得無法言傳</p> <p class="ql-block"> 相傳凡見日照金山奇觀者將獲山神庇佑,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 下圖這位特意趕來的女藏胞雙手合十,正在默誦祈愿。</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觀賞日照金山項目后,我們就趕下一個旅游景點,中午抵達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芒康縣,并在那里品嘗了有藏族風味的午飯。</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有名的鹽井正宗一口面店,該店的一碗面只盛一口,不夠可添,故又稱“加加面”。據(jù)了解,央視曾在那里拍攝過《遠方的家》、《舌尖上的中國》和《走進西藏》的電視片。</p> <p class="ql-block"> 面店工作人員正在盛一口面。我們的導(dǎo)游說她曾一次吃了18碗。啊,厲害了。</p> <p class="ql-block"> 面店門口掛有許多進西藏旅游團隊的旗幟,上面有眾游客的簽名,這也是該店的一個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一口面店旁的山景</p> <p class="ql-block"> 到鹽井天主教堂了。</p><p class="ql-block"> 鹽井天主堂位于昌都市芒康縣鹽井鎮(zhèn),毗鄰214國道。該教堂由法國傳教士在1855年創(chuàng)建,是西藏地區(qū)唯一的天主教堂。教堂所在地的不少村民信教,現(xiàn)在由一位藏族神父在主持教務(wù)。</p> <p class="ql-block"> 這是教堂的鐘樓,從上到下有3口大銅鐘。</p> <p class="ql-block"> 芒康鹽井古鹽田至今巳有1300余年歷史,其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縣鹽井鎮(zhèn)的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古法制鹽的地方,同時也是國家的4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下面3張圖是瀾滄江</p> <p class="ql-block"> 這是藏民邊 珍姐妹倆,是她們用小車將我們短駁到景點,并陪同參觀。</p> <p class="ql-block"> 這對姐妹非常能干,瞧,這是她們的家,很漂亮!可算是村上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 聽邊 珍姑娘介紹,村里的鹽井都承包給村民了,她家共有20口鹽井。</p> <p class="ql-block"> 原來我和有些人一樣,不明白芒康為什么能產(chǎn)鹽,來后才知道,因青藏高原隆起過程中,高原上有的咸水湖水份蒸發(fā),又被運動的地殼深埋地下,恰逢瀾滄江流經(jīng)這里,江水滲入大地,與鹽殼相遇就形成了地下咸水,以至后來有了利用此水生產(chǎn)食鹽的事。</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岸邊的鹽臺和鹽田</p> <p class="ql-block"> 古法產(chǎn)鹽,第一步是從鹽井中提取鹵水,將其運送到鹵水池中進行沉淀。第二步將進過初步過濾,清除雜質(zhì)后的鹵水倒入鹽田,鹽田一般由木質(zhì)鹽臺和支撐木構(gòu)成,上面鋪有細沙,以便鹵水向上經(jīng)曝曬蒸發(fā),向下滲透形成許多象冰柱一樣的鹽結(jié)晶。第三步用木刮刀收集鹽田中的凝結(jié)的鹽后,進一步瀝干水份,制成商品鹽。</p> <p class="ql-block"> 芒康有豐富的鹽泉資源,曬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在那里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曬鹽景觀,其曬鹽方式還被列入國家級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離集中還有點時間,由邊 珍姑娘帶路去藏民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我離開芒康路途上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游覽項目到此全部結(jié)束了,我們乘大巴返回飛來寺觀景房入住。</p><p class="ql-block"> 以上照片均攝于2月28日,文字根據(jù)旅游資料組織,多謝各位老師觀看和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