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尼羅河流域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孕育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今年3月初,在溫柔明媚的春光里,我踏上了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埃及,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自然景觀聞名于世,而金字塔,無疑是其中最為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當世界七大奇跡中唯一尚存的吉薩金字塔群映入眼簾時,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每一塊巨石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展現(xiàn)出古埃及人驚人的建筑技藝和智慧。我站在金字塔腳下,仰望這座近乎完美的幾何構造、人類智慧的豐碑,心中充滿了敬畏。陽光灑在金字塔上,金色的光輝與古老的褐色石壁交相輝映,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我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古人對話。</p><p class="ql-block">走進金字塔內部,雖然塔內光線昏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些古老壁畫和象形文字的魅力。佇立在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前,它的面容平靜而深邃,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滄桑。我輕輕撫摸著它腳下的石板,試圖從這冰冷的石頭中汲取一絲歷史的溫度。</p><p class="ql-block">在盧克索,我探訪了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這些宏偉的建筑群見證了古埃及人對神衹的崇拜與敬仰。最令我震撼的是,隨著太陽升起, 陽光會穿透神廟內部的精心設計,照亮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仿佛神祗降臨。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仿佛能聽到遠古時代的回響,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莊嚴與神圣。</p><p class="ql-block">“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驅車前往紅海的路上,沿途是連綿不絕的沙丘和偶爾掠過的綠洲,讓人不禁感嘆于自然界的極端對比與和諧共存。紅海仿佛是大自然最精湛的調色盤傾瀉于此,陽光透過云層,在水面上灑下斑駁光影,波光粼粼,美得令人窒息。傍晚時分,夕陽將天際染成了橘紅色,海面也被鍍上了一層金輝,整個世界都變得柔和而寧靜。夜晚,我坐在海邊酒店的陽臺上,仰望璀璨奪目的星空,品著香茗,聆聽海浪低語,仿佛讓我置身于另一個世界的童話中。</p> <p class="ql-block">埃及金字塔群,被譽為當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七大奇跡之首,位于尼羅河三角洲的吉薩高原,修建于約公元前2575至前2465年,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組成,周圍還有許多“瑪斯塔巴”與小金字塔,構成了一個壯觀的建筑群。三座金字塔都采用正方位,以對角線相接,形成了參差錯落的布局,在黃沙白云之間,展現(xiàn)出宏偉的氣勢。這一座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以蔚蘭天空為背景,屹立在一望無際的黃色沙漠上,每個面都近乎等邊三角形,而其群體布局則折射出天上星宿的模式。</p> <p class="ql-block">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古建筑的“天花板”,在埃及境內的110多座金字塔中,規(guī)模最大、最負盛名的當數(shù)胡夫金字塔,相當于一座40層的現(xiàn)代高樓,建成后的3800年間一直保持著全球最高建筑物的紀錄,直到1311年英國林肯大教堂改建完畢才被超越。如此龐然大物,建造工藝卻非常精密,基部的四條邊都極為準確地正對東西南北四方,誤差少于一度。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居然能用石塊堆出這么高的建筑,簡直是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的巔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又稱斯芬克斯(古希臘神話中的怪獸斯芬克斯),其真正的埃及名稱是“地平線的荷魯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靠近吉薩高原金字塔。這座雕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面部被刻成古埃及法老頭像,頭戴菱形王冠,前額上雕刻著神秘的圣蛇,腦后雕刻著象征神權的鷹。雕像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整體結構由石灰?guī)r雕刻而成,展現(xiàn)了古埃及高超的雕刻技藝和建筑水平。</p><p class="ql-block">數(shù)千年來,斯芬克斯一直被沙掩埋至肩部,在撒哈拉沙漠的地平線上露出一個奇異的頭顱。直到上世紀30年代末,埃及考古學家薩利姆·哈桑最終將巨像從黃沙中解放出來,當時《紐約時報》宣稱:“斯芬克斯終于從無法穿透的遺忘陰影中走出來,成為地標?!?lt;/p><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代表著太陽神的化身,被視為法老的守護神,象征著力量與智慧,反映了古埃及人對法老的崇拜和對權力與智慧的追求,也體現(xiàn)了古埃及人對神靈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埃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復古的阿拉伯風情市場——哈利利集市,是全埃及最著名的露天市場,由分布在幾十條小街巷里的幾千家個體小店組成,許多店鋪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這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商品市場,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盤、石雕、皮貨及其他埃及傳統(tǒng)手工藝品。</p><p class="ql-block">這條街是開羅最美麗的一條伊斯蘭街道,周圍散布著各種歷史遺跡,淸真寺、宮殿、城堡等,它們是開羅歷史的見證,走在街上可以感受到曾經(jīng)繁榮的古埃及。這里地處開羅古城,也是童話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原型。在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市場里,每條巷子的轉角處,似乎隱藏著一段古老的故事,你總能發(fā)現(xiàn)一些歷史的痕跡。這里不僅是貿易的場所,更是文化的交匯點,你可以感受到開羅的獨特魅力,體驗到一千零一夜的奇幻之旅。</p> <p class="ql-block">伊瑪目侯賽因清真寺是埃及首都開羅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建于19世紀,以其宏偉的建筑和莊嚴的氛圍而聞名。清真寺的外觀呈現(xiàn)出典型的奧斯曼風格,有著高聳的尖塔和精美的裝飾。內部則十分寬敞,墻壁和天花板上裝飾著精美的圖案和經(jīng)文。清真寺內,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宗教氛圍。信徒們在這里虔誠地祈禱,誦經(jīng)聲和禮拜儀式讓人感受到宗教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費薩維咖啡館,隱藏在哈利利市場的小巷中,至今已有250年的歷史。店內裝飾都是貨真價實的古董,斑駁的鏡子和銅質桌椅,充滿了舊時代的氛圍,仿佛讓人一秒穿越時空。</p><p class="ql-block">然而,讓這家咖啡館名聲大噪的并非它的歷史和苦澀的埃及咖啡,而是那位常在這里寫作的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吉布·馬赫福茲。埃及文學巨匠馬赫福茲生前最大的愛好就是泡咖啡,而費沙維咖啡館正是他鐘愛的去處。在這里,熱氣騰騰的薄荷茶、濃郁的埃及咖啡,還有那繚繞在頭頂?shù)乃疅?,讓馬赫福茲得以窺見開羅普通人群的生活百態(tài)和市井風情。他通過自己的筆觸,將這些生活故事娓娓道來,寫出了《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等膾炙人口的小說。</p><p class="ql-block">據(jù)說這家咖啡館,兩百多年來咖啡和水煙的味道從未改變過。有人自豪地說,“費沙維咖啡館比金字塔更能代表開羅”。這句話雖然看似夸張,但也不為過,因它從未關過門,一直在靜靜地守護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館是一座古老而豪華的雙層建筑物,是由被埃及人稱為“埃及博物館之父”的法國著名考古學家馬里埃特于 1858 年設計建造的。館藏各種文物有30多萬件,藏品從史前時代到遠古、中古、帝國時代,以至希臘和羅馬的美術作品。有史前的陶器、石器,古代藝人精心制作的各種藝術品;有記載古埃及科學、文學、歷史、法律等內容多種語言文字的莎草紙文獻;也有幾千年前制作的木乃伊,躺在黃金、寶石鑲嵌的棺木里,依舊保持原貌。</p><p class="ql-block">而專題陳列室文物來自埃及的最后兩個王朝陵墓中發(fā)掘出的文物。埃及博物館藏著無數(shù)歷史與神秘的寶藏,其中黃金面具、人形金棺、黃金御座?、納爾邁調色板、哈特謝普蘇特雕像等堪稱鎮(zhèn)館之寶。這些鎮(zhèn)館之寶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瑰寶,也是歷史的見證,藝術的杰作,展現(xiàn)了古埃及文明的輝煌與神秘。</p> <p class="ql-block">這塊<span style="font-size:18px;">?納爾邁調色</span>石板,記錄了古埃及首位法老納爾邁統(tǒng)一上下埃及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歷史文獻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達11公斤的黃金面具,出土于圖坦卡蒙陵墓,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露著古埃及人的精湛工藝。</p> <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被安葬在三層人形棺材中,最內層由重達120公斤的黃金制成,外兩層則是鍍金木頭制成,形如俄羅斯套娃。</p> <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的黃金御座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工藝品。顏色在三千多年的時間里依然鮮亮,證明了古埃及工匠們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拉胡泰普和泰費爾特雙人雕像的雙眼鑲嵌了天然水晶,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古埃及雕刻藝術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館最小的胡夫雕像?,這座高僅7.5厘米的雕像發(fā)現(xiàn)于胡夫金字塔,是胡夫僅存世間的唯一雕像,也是古埃及工藝精湛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哈特謝普蘇特作為埃及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法老,她的雕像展現(xiàn)了古埃及女性的權力與地位,被譽為“埃及的武則天”。</p> <p class="ql-block">從開羅乘車至赫爾格達再到盧克索,是條近千公里的沙漠之路,但在蘇伊士灣這段海岸線行駛,沿途的景色一半是紅海,一半是沙漠,非常壯觀,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卡納克神廟始建于3900多年前,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觀的神廟,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神廟內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跡,氣勢宏偉,歷經(jīng)三千多年無一傾倒,令人震撼。廟內的柱壁和墻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鮮艷的彩繪,它們記載著古埃及的神話傳說和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卡爾納克神廟曾作為經(jīng)典電影《尼羅河慘案》外景拍攝地而名聲大振,電影中那呼嘯的風聲和從天而降的巨石,讓人心驚膽戰(zhàn)。這里不僅是古文明的瑰寶,更是電影藝術的靈感源泉,特別是神廟千柱廳的巨型石柱,是電影中的經(jīng)典取景地?,因而這座神廟給無數(shù)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盧克索,古埃及都城底比斯的遺址所在地,被譽為“宮殿之城”。從卡納克神廟到盧克索神廟,乘馬車前往并巡游古城,成為盧克索一道亮麗風景線。馬車的造型仿18世紀英國敞篷四輪馬車,周身裝飾著精美的銅飾。馬車行駛中,馬蹄聲、鞭子聲與游客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為古城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盧克索神廟坐落在尼羅河畔,是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的廟宇,約為公元前14世紀修建。盧克索神廟曾經(jīng)只是用來慶祝新年的小神段,后經(jīng)阿蒙霍園三世、圖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相繼對此進行擴建維修,把這里作為迎接阿蒙·拉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的祭奠之處,所以又被稱為“阿蒙神的南部別官”。</p><p class="ql-block">盧克索神廟內最高的建筑物是由哈特舍特謝普女王獻給阿蒙拉神的兩座方尖碑,是由整塊巨石雕刻而成。這位埃及歷史上的女法老,統(tǒng)治了埃及34年后離開人間,而這高聳的方尖碑,卻仿佛向今天的人們講述著她那不凡的一生。傍晚從尼羅河上看盧克索神廟,如同浮動在棕櫚樹頂?shù)囊凰掖蟠吒呗柫⒌姆郊獗∪绱皳纹斓奈U,這艘“圣船”載滿了千年的歷史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與學習中文的埃及大學生交流。</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朝(大約從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時期的法老和貴族主要陵墓區(qū),位于尼羅河西岸。與盧克索城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帶就是古埃及都城底比斯的所在地,帝王谷就坐落于底比斯遺址不遠處的一片荒無人煙的石灰?guī)r峽谷中。在那斷崖底下,就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安葬法老的地點。幾個世紀以來,法老們就在尼羅河西岸的這些峭壁上開鑿墓室,用來安放他們顯貴的遺體,同時還建有許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廟。這里曾經(jīng)是一處雄偉的墓葬群(現(xiàn)已開發(fā)了62個陵墓),埋葬著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其中有圖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在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巨大的巖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墻壁和天花板布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象。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仍十分清晰。</p> <p class="ql-block">孟農巨像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間原野上。人們認為石像是希臘神話中的孟農,就給它取名為孟農巨像,是古埃及著名歷史遺跡。孟農巨像原來是“阿敏何特普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巨象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后,是他的葬祭殿,但后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筑,并把他作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現(xiàn)了裂縫,每當起風的時候,孟農像就像在唱歌一樣,十分神奇。公元2000年前,一位希臘地理學家目睹了這一神奇自然現(xiàn)象,他在隨后所著的《旅行指南》中寫道:“每當日出時分,石像就會說話?!?000多年過去了,底比斯古城早已湮沒,但這兩座巨像仍忠實地執(zhí)行守衛(wèi)的職責。</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因為歷史而聞名,也因為游輪而浪漫。作為非洲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承載了無數(shù)古老文明的痕跡。乘帆船暢游尼羅河,沿途欣賞兩岸的自然風光和散布的歷史遺跡,讓游客在尼羅河之旅中盡情享受。神秘的尼羅河,作為人類歷史的見證,承載著滄海桑田的故事。乘帆船穿越千年河程,感受歷史的韻味和自然的恩賜。</p> <p class="ql-block">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陸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沿岸,向東經(jīng)過埃及到達紅海之濱,長5600公里,南北寬2000公里,橫跨北非諸多國家。撒哈拉沙漠主要由一條條平行排列的沙壟沙漠所組成,沙壟高百余米,沙壟之間又常常被低地所分割?!叭龉笔前⒗Z的音譯“空虛”、“無物”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人生需要不同體驗,在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中騎摩托車冒險,自由馳騁,感受騎摩托翻越沙丘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探訪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貝都因人。“貝都因”為阿拉伯語譯音,意為荒原上的游牧民,是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p> <p class="ql-block">游玩撒哈拉沙漠后,邊用晚餐邊欣賞埃及舞蹈。表演者的演出并與游客互動,展示了埃及人生活在沙漠艱辛環(huán)境里,也依然有樂觀的生存精神。</p> <p class="ql-block">“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的紅海,因其富含礦物質的紅山脈使當?shù)氐拇瑔T稱之為“紅?!薄?923年,英國作家夫勒特曾對紅海海岸作過這樣的描述:“世界上只有這個地方才會有如此金黃色的山和五光十色的海中溶洞,這些溶洞是東方和熱帶地區(qū)間的紐帶。”</p><p class="ql-block">埃及的紅海,如夢幻般的寶石鑲嵌在沙漠邊際,清澈碧藍的海水下面,生長著五顏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遠處層林疊染,與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共同組成了美輪美奐的風景畫。</p> <p class="ql-block">乘游船來到紅海中“瑪格威斯”沙漠小島,這座小島是大自然精美的饋贈,碧水藍天,讓游人陶醉于人間天堂之中。</p> <p class="ql-block">埃及之行,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邂逅,是一次與古老文明的親密接觸,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幅壁畫、每一座雕塑,都是時間的見證者,都仿佛在訴說著古埃及的輝煌。</p><p class="ql-block">金字塔不僅僅是皇權的象征,更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紀念碑,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見證了永恒之美。其實金字塔只是公元前26世紀左右古王朝的遺跡,而之后中王朝與新王朝時期的遺跡則集中在盧克索。隨著千年歲月的流逝,盧克索大多數(shù)宏偉的建筑已經(jīng)破敗淹沒,如今只剩下卡爾納克和盧克索兩座神廟,但這劫后余生的古跡,仍使盧克索以“埃及歷史博物館”的美譽而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走進費沙維咖啡館,我坐在馬赫福茲生前常坐的那個角落,點了一杯咖啡,看著這個充滿歷史感的咖啡館和老城風貌,深切感受到他將生活完完整整地搬進了書里,文字間充滿了韻味、風情,以及那無法言喻的苦澀。</p><p class="ql-block">在被譽為"生命之河”的尼羅河上,乘帆船觀賞兩岸風光,翠綠的田野與金黃的沙漠交織成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傍晚的尼羅河,更是別有一番韻味,在夕陽余暉的映襯下,這片古老的土地更顯得神秘與壯麗。而紅海沙灘上,細軟的白沙如同絲綢般柔滑,每一步都留下了我與這片仙境相連的足跡。</p><p class="ql-block">當我踏上歸途時,心中不僅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更有對生命、對文明無盡的思考。埃及,這片被尼羅河滋養(yǎng)的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將成為我心中永恒的夢幻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