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導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地里蔥郁茂密的熱帶森林綿延不絕,翠綠的稻田像一塊塊鑲嵌在山間的綠寶石精致有形,蔚藍的天空下,一座座金色的寺廟屹立在山腳下,雪白的佛塔,閃耀著圣潔的光芒??粗@一切不由得使我們心生美好。這就是我們此行的最后一個國家--老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泰國最后4天騎行近4百公里,從清邁到達清孔口岸,然后進入老撾會曬,這是第四次出境入境,離開一個國家前往另一個國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書最初設(shè)置從泰國清孔出境到老撾會曬。離開泰國最后一天卻調(diào)整了路線,騎游世界群里的資深騎友山南閑人、冰雪瑤等提示我,經(jīng)泰國湄公河金三角入境老撾更有視覺沖擊。我們一早便騎車開始向湄公河金三角方向進發(f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湄公河金三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長久以來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復雜的歷史背景和毒品貿(mào)易的盛行,“金三角”這個地名逐漸進入到大眾的視線。但涉足過金三角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它既顯得神秘,又充滿爭議,那么金三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為了一段歷史的誘惑,我們走進了湄公河金三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瀾滄江向南,走出國門后叫湄公河,這條深溝出去邊境就把大地化分成幾個區(qū)域,成為三個國家的勢力范圍,這就是緬甸、泰國和老撾,而恰恰流經(jīng)之中又形成一個自然死角,最后就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更加神秘的地域的依托――湄公河金三角,慢慢得名而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聽著有點神奇,走進去看看究竟。聽說,那里文化與文明蒸騰,可以品味,可以自檢。那里,宗教深邃,感悟真實,可以洗禮,可以追崇。那里,湄公河之初的一帶一路的起點,不管怎么走,都要經(jīng)過這里。那里,不能回避,躲不開,也離不了。越想越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三角地區(qū)在近百年來的風風雨雨,近幾十年來的是是非非,給世界留下的是萬惡之源,痛苦之地的感覺,毒品泛濫,槍支泛濫,殺人越貨,黃賭毒。尤其是湄公河慘案,13條中國人的性命,讓這塊非地徹底的暴露在世人眼前。也因這次事件,徹底終結(jié)了金三角長期混亂的狀態(tài),成為歷史的、以往驚醒人們的經(jīng)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金三角”地區(qū)大部分是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jīng)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我們騎進金三角地區(qū)后,麻煩事來了!大家在泰國買的手機卡時限到期,沒有手機無法翻譯溝通,無法導航。加之清孔到金三角路況復雜,坡度超陡,根本無法騎行,上坡只能推車,大家商量決定折返清孔,還是按原計劃通過陸路出境秦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來到泰國口岸,還是一樣檢驗程序,檢查護照,蓋章。推車走出口岸大廳。從泰國出境口岸到老撾會曬入境口岸7公里左右,我們完全可以騎車通過友誼橋進入老撾,可是泰國邊檢一定要我們乘擺渡大巴到會曬口岸。車票120泰銖(折合人民幣25元)。到了老撾口岸,需填寫入境卡,內(nèi)容很復雜加之外文表格,一般人都會感覺懵頭轉(zhuǎn)向。這時邊檢人員公開跟我們講,交200泰銖小費就不用填表,他們可以幫忙辦理。無奈我們每人交了 200泰銖(折人民幣43元)小費。蓋章后,另一個窗口付簽證費20美元+20泰銖手續(xù)費(小費),進入老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會曬位于老撾北部,湄公河西岸,與泰國清孔口岸隔湄公河相望,是老撾與泰國之間的重要邊境通道之一。是該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老撾、泰國、緬甸三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區(qū)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會曬到瑯勃拉邦公路距離310公里,全部山路,據(jù)騎友介紹路況非常差,所以我們商量后決定乘大巴到瑯勃拉邦。老撾人給了我第一印象,狡詐。講好了每臺自行車加收托運費20萬基普(折合人民幣66元),等車裝好后要大家付30萬托運費,我堅定表示 no!講多錢就多錢!最后司機看我態(tài)度堅決只好同意付20萬基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達瑯勃拉邦時天色蒙蒙亮。湄公河像一頭黑色的長發(fā),繼續(xù)平靜地流淌。轉(zhuǎn)彎處有大片白色的沖積平原,沙石礫礫,卻空無一人。只見低垂的榕樹和浦西山上熠熠放光的寶塔。路邊有一尊巨大的金佛,披著袈裟,站在鑲滿寶石的佛龕中。他慈悲地俯視著我們,靜慮的姿勢,莊嚴而神圣。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穿越了時間的河流,來到了一個仍舊古老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瑯勃拉邦亦稱“蠻佛邦”,因當年瀾滄王國得到柬埔寨高棉帝國國王贈送的“勃拉邦“金佛像而更名為瑯勃拉邦。佛光普照下的瑯勃拉邦,仍保留著東南亞傳統(tǒng)建筑風格和法國殖民統(tǒng)治期間的建筑風格,是老撾保存最古老的城市,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進瑯勃拉邦,也就如走進了老撾的歷史長河!這座面積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城已成為老撾歷史與文化元素融合的縮影,充滿了神秘色彩而令世界各國旅游者、尤其是歐美國家旅游者神往的伊甸園!是被世界公認為東南亞傳統(tǒng)與殖民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的古老城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來到老撾,我的印象是老撾還不富裕,經(jīng)濟仍然相對落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老撾我瞬間感覺回到了我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農(nóng)村生活。老撾許多城市還都是以土路為主。據(jù)說瑯布拉邦這樣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和古都,目前市內(nèi)仍然沒有公共交通車,沒有紅綠燈。老百姓出行以摩托車為主,游人出行全靠敞蓬的嘟嘟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前老撾的經(jīng)濟主要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在中老鐵路開通之前,幾乎沒有像樣的民族工業(yè)和制造工業(yè)。城市的自來水都不能直飲,人們用的日用品小到牙刷大到服裝面料等大部分進口自中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宮博物館是瑯勃拉邦旅游必打卡之地。1975年老撾廢除600余年的君主制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大皇宮就成為國家博物館。主要建筑有兩幢,即皇家寺院、歷代國王的寢宮即現(xiàn)在的王宮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宮博物館興建于1904 年,次年建成,建筑外觀兼具法國與老撾建筑風格,由法國建筑師設(shè)計,據(jù)說是法國政府送給老撾王國的禮物,作為當時西薩旺?馮國王的寢宮。1959年國王去世后,其子繼承王位。一直至1975 年,老撾廢除君主制,國王后人被流放到老撾北方,王宮改作博物館供人們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瑯勃拉邦皇宮寺叫做霍勃拉邦寺,這是國王專用的寺廟,建筑風格獨特,重檐式坡屋頂,層層疊疊,加上飛翹的屋檐,形成特有的柔和向上美感,一眼便讓人難以忘懷,寺廟門庭裝飾金碧輝煌,廟內(nèi)的一尊金佛,金光耀眼,據(jù)說這是1356年由高棉王國奉送給瀾滄國開國國王法昂的珍貴禮物,其名為“勃拉邦”,瑯勃拉邦市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參觀王宮和國王專用寺廟時均需脫鞋進入、嚴禁拍照和錄像、不能大聲說話等。王宮內(nèi)有大殿、議事廳、書房、收藏室、起居室等,陳列著當年老撾國王的收藏品及有關(guān)贈品,品種豐富,琳瑯滿目,可領(lǐng)略到老撾王室的榮耀與權(quán)力,這些展示著瀾滄王國的歷史遺跡,大多是老撾的國家級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瑯勃拉邦湄公河畔,欣賞歸舟緩緩,漁歌飄蕩,金光粼粼的河面,整個世界仿佛變成了一幅名畫,真的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通寺主殿與王宮博物館內(nèi)的寺廟一樣,也是一個三層飛檐的建筑,主殿裝飾金碧輝煌,華麗古樸,氣勢宏偉,有仙女或佛像、金色的法輪和抽象的花草等組成的紋飾華美無比,工藝精致,栩栩如生,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說,瑯勃拉邦的寺廟作為佛都中心的標志,那么清晨布施便是佛都中心最佳的儀式??梢哉f,布施是老撾人一天美好生活的開始,無論晴天雨天,每天清晨僧侶沿街化緣是瑯勃拉邦的一大景觀。為了參加一次布施,我和騎友小郭早上五點多騎車前往最“繁華”的布施現(xiàn)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現(xiàn)場,只見當?shù)氐木用駛儨蕚浜么竺罪埢蚱渌澄锏?。有很多來自歐洲的游客,他們或跪或坐,上身斜戴顏色不一的傳統(tǒng)披肩,懷著虔誠與敬意在此等候。布施時將蒸好的米飯或食物等,需用右手放進僧人的缽盆里,而且頭部不能超過缽盆,身體不能與僧侶接觸、不能大聲喧嘩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晨六點左右,身著橙黃色僧袍的僧侶們,赤著雙腳,斜挎著飯缽,從寺院中安靜而有序地列隊走來。僧侶隊伍中有不少年青或年幼的僧侶,據(jù)說這是老撾的傳統(tǒng),在瑯勃拉邦至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就是男性一般在8至20歲之間,必須當至少3個月的小沙彌,以獲得佛祖的賜福?。這種傳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因此它既是一種宗教活動,又是一種社會福利的制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來我才明白,這是一種以佛教為中心的社會救濟系統(tǒng)。僧人既是受供養(yǎng)者,也是財富的再分配者。通過這個系統(tǒng),富人獲得了心靈的慰藉,窮人得到了生存的口糧,而信仰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種雙方都認可的意識形態(tài),把分散的民眾聚合到一個共同的框架內(nèi)。無論大國小國,無論現(xiàn)代古代,只有做到周富濟貧,才是文明的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諸行無常,唯有布施永存,施者得福田,受者得安寧?!辈际┎粌H是老撾人祖祖輩輩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更是他們信仰的體現(xiàn)。在這里,讓人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善意與溫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撾是一個佛法大于國法的國家。老撾佛教歷史悠久,佛學文化底蘊深厚。從貧民到國王,所有男性一生中必須有一次至少三個月的僧侶生活。有的公共場所可以看到“僧侶優(yōu)先”的標識和一些僧侶專座。當時還心存驚詫,隨著騎行的深入才逐漸理解。在老撾當?shù)刈畛R姷慕ㄖ嗣窬泳褪撬聫R和佛像,人們遇到事第一想到的不是政府,而是去寺廟里尋求幫助。人們生病了去廟里,僧人們會提供住宿和飯食,也會想辦法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撾人對中國人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友好。騎游過了三個國家的我們,被老撾人的熱情友好深深感動著。路上,我們遇到兩位老撾騎友,當知道我們是從中國來的,非常熱情的要求與我們拍照合影,并反復說:“感謝你們,中國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們騎行東南亞四國小分隊將從這里“散團”。幾位騎友繼續(xù)到西雙版納騎游,幾位騎友直飛沈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一個人將前往老撾磨丁,經(jīng)過磨憨口岸,完成第五次出入境過程。目的是為未來騎友騎行這條路線,提供完整詳細路書和出入境功略。然后經(jīng)昆明乘火車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謝隊友們一路的支持和陪伴!今天又特意到瑯勃拉邦火車站為我送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騎行的路,來來往往,熙熙攘攘,恰是這彼此不求功利的相處最讓人放松,恰是這全心付出的奉獻讓人倍感溫?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期待下次結(jié)伴同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關(guān)于老撾,關(guān)于瑯勃拉邦,我又知道些什么?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里,我?guī)缀跻粺o所知。對我來說,老撾是一片晦暗不明之地,一個躲在竹簾背后的國度。我對它模糊的想象,全來自于杜拉斯描寫湄公河的小說:孤獨、頹廢,如無盡的雨水抽打墨綠色的庭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來到瑯勃拉邦,教會了我如何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