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揚州之行第三站,我們踏入了被譽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今日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為這趟游園之旅增添了幾分詩意。</p> <p class="ql-block"> 正值玉蘭賞花季,何園內(nèi)游人如織,即便并非周末,依然熱鬧非凡。玉蘭花在春風中搖曳生姿,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p> <p class="ql-block"> 何園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何芷舠所建,其舊址為乾隆年間的雙槐園。園名“寄嘯山莊”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依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全園分為東園、西園、園居院落和片石山房四個部分,其中片石山房是石濤大師的疊山作品,極具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 東園的核心建筑是一座四面廳,形似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四周鋪以鵝卵石與瓦片,花紋如水波蕩漾,營造出水居的意境。廳前廊柱上懸掛著木刻聯(lián)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增添了文化氣息。北側(cè)假山貼墻而筑,東有六角小亭,西有石階通往樓廊,南邊則是五間廳堂,三面有廊,復道廊中設(shè)有半月臺。</p> <p class="ql-block"> 西園空間開闊,中央的大水池是園中焦點,樓廳廊房環(huán)繞四周。池北的七楹寬樓屋頂高低錯落,形若蝴蝶,因此得名“蝴蝶廳”。樓旁復道廊與假山相連,廊壁間漏窗可互見兩面景色。池東石橋通向水心亭,亭南曲橋撫波,與平臺相連。池西一組假山后有掛花廳三楹,黃石假山夾道。池西復廊南側(cè)還有一幢三開間的兩層小樓,獨占一角。</p> <p class="ql-block"> 園中一棵高大的玉蘭樹正值盛花期,潔白的花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賞花打卡的最佳地點。</p> <p class="ql-block"> 從不同角度欣賞玉蘭之美,每一種視角都帶來不同的美感體驗,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園內(nèi)還種植了不少高大的桂花樹,雖然現(xiàn)在還未到八月,但可以想象屆時桂花飄香的美妙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園中還展示了園主及其家族的歷史,包括居室、祠堂等處的陳設(shè),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這一段塵封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園中矗立著石濤大師的雕像,片石山房正是他的疊山作品,彰顯了何園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騎馬樓是何園的客舍,形似馬鞍,分為東、西兩幢樓。東樓又稱東一樓,往北依次排列東二樓、東三樓。這三幢樓皆為兩層,前后相連,上下相通。許多名人曾寓居于此,如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六次來揚州,寓居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則在騎馬樓東二樓居住了五年多。</p> <p class="ql-block"> 何園的一大特色是充分發(fā)揮了廊道建筑的功能與魅力,1500米的復道回廊構(gòu)成了中國園林中少見的景觀。而此次何園之行最大的收獲,無疑是趕上了玉蘭賞花季,讓人心滿意足,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