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閱讀本身似乎本身似乎并無多大意義,只是我們固執(zhí)的認為做任何事都要有它的意義。就像活著。其實活著也并無太多意義,無非就是一種生命的接力或是延續(xù)。一個生命的消逝必會有另一個生命的出現(xiàn),以此往復(fù)。</p><p class="ql-block">所以,當(dāng)我們以一種“無情”的視角看待世界任何一物或是任何一種行為時,你看到的大多都是無意義。所謂的“意義”不過是人在“有情”的世界里捏造出的一種類似圖騰般的信仰,總覺得凡事都要有意義。但意義本身是什么,無人知曉,只知道必須要有,否則一切皆是徒勞。</p><p class="ql-block">你有沒有覺得生活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對白都是無意義的(廢話)?那閱讀是否也如此?依我看,真正能啟迪你的文字可能就是那么寥寥幾本中的寥寥幾句,而你卻要在茫茫書海中尋找那寥寥幾本中的寥寥幾句。如此說來,閱讀的百分之七八十屬于“廢讀”。當(dāng)然這其中定要除去那些有特定指向的書籍,畢竟有指向性的書籍就像有目的性的對白一樣,廢話的占比會小很多,甚至是沒有。</p><p class="ql-block">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人們即便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對白是無意義的,但很少有人去排斥或是拒絕這些對白的存在,為什么?這不得不讓我聯(lián)想到了現(xiàn)代漢語的前身——文言文。它作為一種極為簡練且高效的文字,曾經(jīng)歷過多次迭代演化,最終還是難逃被取代的命運,為什么?</p><p class="ql-block">依我之愚見,其最大的因是它太簡約。它完美地縮略了現(xiàn)代漢語中幾乎所有的廢話。這會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生分且少了情感。所以,廢話存在的意義不在其本身,而在其所能營造的氛圍。廢讀似乎也是如此,也有類似的功效,它會給你營造一種閱讀很簡單的氛圍,你不需要記住什么,你只需要讀完它所呈現(xiàn)的文字即可。廢讀的關(guān)鍵在于書,不在于人。有的書就是用來廢讀的,即便它是世界名著也難逃被廢讀的命運。但如果你用廢讀的心態(tài)去閱讀所有書,那你將被引入廢讀的深淵。</p><p class="ql-block">我曾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就犯下過類似的錯誤。它是一本名著,但它絕不是一本廢讀的書。后來,我又重新閱讀了一遍,但還是讀不出讀者們所總結(jié)出的意義來。足以見得,先入為主的可怕。再后來,我開始閱讀很多人的散文,因為我發(fā)現(xiàn)散文是一種可以廢讀的文本。</p><p class="ql-block">廢讀如同生活中的廢話,它必不可少,但它又不能太多,廢話太多的人很難有很大的作為。同樣的,閱讀太多廢讀的書也很難在不廢讀的情況下理解一本書的真正含義或目的。所以當(dāng)我們讀一本覺得無意義時,我們應(yīng)該合上書本多問問自己沒意義的是書還是自己,切勿一股腦地將其歸為廢讀之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