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半程馬拉松在3月16日舉行。開始報名的時候想反正弟弟家在南京,反正從合肥去南京方便,反正只是一個半馬。經(jīng)過商量我和妻、弟和弟媳四個人同時報,中簽了就跑,沒中簽就陪跑陪玩。沒想到出簽的時候,四個人居然全都中簽了。身邊的跑友很多人沒中簽,大家很看重南京馬拉松的分量。 既然中簽就準備吧!蘇州馬拉松和南京半程之間有兩個星期的時間,所謂的準備就是適當減量加點強度。對于我來說,從參加蘇州馬拉松回來左腿的跟腱一直脹脹的疼,有時強撐著以可以跑。周末大哥剛好回來,相約參加團跑!這樣的機會不多,陪大哥跑兩個三公里的強度,效果不錯。最快跑到一公里418,大哥的實力剛剛的。自己在跑前腳踝也特別疼,真跑也就那么回事。晚上用泡沫軸、筋膜球等恢復。在周二嘗試用馬拉松配速跑,竭盡全力只能跑到440左右。周四進行了一個10公里慢跑。前期的準備就大致如此吧! 周六早早出發(fā),妻說南京來來去去不少回,沒去過幾個景點。反復斟酌后選擇了去總統(tǒng)府看看。周五網(wǎng)上預約,周六早上從合肥南站到南京南站在開門時間8:30就到達總統(tǒng)府。門口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人,有團隊也有像我們這樣的散客。 推開總統(tǒng)府朱漆斑駁的正門時,陽光正斜斜地穿透雕花門楣。這座占地五萬平方米的建筑群如同攤開的線裝書,明朝的漢王府、清代的兩江總督府、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總統(tǒng)府的印記層層疊壓,在青磚黛瓦間凝結(jié)成中國近代史的實體縮影。<br><br>中軸線上的"天下為公"匾額下,大堂仍保持著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的陳設(shè)。六扇鏤空雕花門將空間切割成明暗交織的片段,太平天國時期的團龍彩繪與民國青天白日徽記在梁枋間交錯,歷史的褶皺在此層層堆疊。穿過二堂回廊,子超樓前的雪松已逾八旬,這幢1936年落成的現(xiàn)代建筑里,蔣介石辦公室的防彈玻璃仍映著窗外婆娑竹影,臺歷永遠停在1949年4月23日。<br><br>西花園的煦園藏著另一重時空。乾隆御碑在太湖石假山后時隱時現(xiàn),石舫"不系舟"的雕欄印著太平天國將士的刀痕。我在夕佳樓前駐足,看池水將飛檐斗拱揉碎成粼粼金斑,忽然聽見導游講解:這汪碧水,曾是洪秀全鑿穿明故宮地磚引來的活泉。<br><br>暮色漫過照壁時,展廳里的老照片正在玻璃后褪色。那些改變中國命運的決定在此落地生根,又隨渡江戰(zhàn)役的炮聲煙消云散。總統(tǒng)府的紅漆木門在身后緩緩閉合,門環(huán)撞擊聲驚起檐角銅鈴,恍惚間似有中山裝與長衫的身影在暮色中重疊。<br><br>這座建筑終究不是某個政權(quán)的紀念碑,而是民族百年沉浮的立體年輪。當游客摩挲著磚縫間的彈痕走過,歷史的余溫便從指間滲入血脈,提醒著來路與歸途。 參觀過程中,弟弟來電,正好小腿脹疼,遂結(jié)束了半日的旅程。妻說坐公交車吧!正好可以看看沿途的風景。我們經(jīng)過漢中門廣場,有明代城墻遺址與城市記憶;經(jīng)過新街口商圈; 南京圖書館/江寧織造博物館;中山門—南京博物院;孝陵衛(wèi),衛(wèi)崗坡道的梧桐隧道,仍回蕩著明代守陵軍隊的晨鐘暮鼓。這條公交線如同流動的編年史,車輪碾過御道街的明代青石、中山東路的法國梧桐,將六朝煙水與摩登霓虹縫合成一幅動態(tài)長卷。 <p class="ql-block">中餐之后,稍事休息,四人一同開車前往領(lǐng)取賽事包的地點:南京國際博覽中心1號館。從地下車庫開始跟著引導牌,我們順利到達。驗身份證、取領(lǐng)物小票、拿參賽號碼、人臉識別、芯片確認等一系列的流程對于經(jīng)常參賽者來說輕車熟路。隨后就是拍照,看與馬拉松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及贊助商們的一些宣傳。就在我和弟背著那個參賽包閑逛的時候,有人說你的號碼真好,可以領(lǐng)到酒,我根本不信。那位跑友熱情地帶著我到洋酒大典的展臺前,果然我的號碼牌尾號99,可以領(lǐng)到一瓶M6+,這也算是意外的驚喜。</p> 開開心心領(lǐng)完參賽包,一行四人回弟弟的家。弟弟的做菜手藝日漸見長,飯菜可口。更重要的是兄弟二人一改見面喝酒的習慣,端起碗就吃飯有時也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大家早早吃飯為了早早準備,嘴上說隨便跑,不要硬拼,該做的準備還是要有的。我們各自準備自己的參賽物品,天氣冷,大家商定都穿短袖或長袖,帶去的背心只能置之一旁。拍一個定妝照吧! 睡眠還好,早上四點起床,然后五點吃早飯。弟弟為我們準備了高熱量的鹵牛肉和面條。每人再備一罐紅牛。五點半出門。我們打個車到地鐵口,乘坐地鐵直接去起點:南京奧體中心。盡管是早上五點多,地鐵上已經(jīng)人滿為患,當然平時是不可能這么早的,是主辦方與地鐵公司聯(lián)系提前到五點半發(fā)車。這里要說明一下,參加馬拉松比賽都是要早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至少提前兩個小時吃早餐,不然到時候胃里的東西太多跑不動;二、要提前一個小時左右到達現(xiàn)場存包、熱身、上廁所,(上廁所是頭等大事,而往往一緊張,可能不止一次,移動的臨時廁所前通常排著長長的隊伍)。這次弟分在A區(qū),我在B區(qū),妻和弟媳在C區(qū)。三個不同的分區(qū)起跑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沒有選擇一起進場。 今天真冷,可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六點半的時候,進場的人已水泄不通。大家都哆哆嗦嗦地穿著雨衣,隨著人流往前。 起跑前仍然是高場國歌,我在B區(qū),要延后十分鐘起跑,所以我把當時的場景記錄了下來。 七點半準時發(fā)槍,A區(qū)起跑,我們B區(qū)開始緩緩移動,前方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A區(qū)大神矯健的步伐,我的心中又燃起激情。昨天的腿還是脹疼,預賽今天的目標是140左右,確保腿傷不嚴重到不能跑。起跑前吃了一根能量膠,途中準備了一根,這次吸取蘇州的教訓,沒帶鹽丸。 <p class="ql-block">第二槍發(fā)令了,幾乎沒有聽到。人群動了一下,又忽然像急剎車一樣停了下來,稍后緩緩向前移動。我沒有著急,預計5分半左右跑完一公里。512配速完成第一公里,人群中有人不停地從夾縫中鉆過,我適當提速,第二公里448,我當時覺得應該是五分多的配速。想著那個140的目標,這個速度肯定不行,人腳后跟踩腳后跟,想跑開真不容易。瞅準機會穿過一兩個人,時不時胳膊碰到別人或被別人碰到,大家都不在意,在意的是格外小心以防摔倒。</p> <p class="ql-block">晨光躍上跑道時,一道流動的虹影剪開流動的人潮?!昂戏视鲆娕軋F”的隊伍破風而來——利落短發(fā)染著金暉的領(lǐng)跑者揚起臂膀,四名隊員如雁陣緊隨其后。橙黃速干衣掠過之處,衣袂帶風的簌響與呼吸的潮汐交織成韻律,小麥色肌膚上滾動的汗珠折射出晶亮的軌跡。這支穿梭在城市晨脈中的隊伍,恍若一道流動的城市圖騰,將蕪雜的街景裁出鋒利的生命線。有人大喊,配速多少?小姐姐說420左右。我心中一動,決定跟著這樣的配速沖出重圍。她們忽而一字長蛇,忽而被人群切開。我則緊緊尾隨。很快配速提到430。在經(jīng)過“南京眼”(“南京眼”是南京首座跨長江的步行觀光橋,也是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其名稱與設(shè)計靈感緊密關(guān)聯(lián),背后承載著城市發(fā)展的愿景與時代精神。)道路變窄,又是幾十米的上坡,跑者只能慢走,及到橋面想提速,那個橋似乎在晃動,讓人心驚。</p><p class="ql-block">轉(zhuǎn)到江心洲不一會就看到身著濱湖跑團群服的魏大哥跟著配速420左右的跑者,我高呼魏兄厲害!他說太快了,跟不上。賽后看到他的成績141,真是太棒了,他跑步的照片也上了愛運動的頭條。濱湖跑團來成績南京半程馬拉松的友友們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p> <p class="ql-block">一公里一公里過去,我只在十公里的補給點喝了兩口水,繼續(xù)前行。在“南京眼”之后就轉(zhuǎn)到江心洲上,頂著4級左右的迎頭風,我的速度并沒有掉,而是感覺越來越快。昨天脹疼的小腿也挺爭氣,目前沒有絲毫的不適。第10公里418,第11公里419……風更大了,第13公里有些掉速,這時正好是在江心洲上的一處轉(zhuǎn)彎,風向變了,由逆風變成了順風。那就再提速吧!422、421,15公里用時1小時08分左右。我信心大增,后面6公里我在30分鐘內(nèi)完成,成績至少可以到138左右。我此時的目標是啃一公里是一公里,半馬的掉速不會像全馬那樣完全跑不動。第16公里418,第17公里417……我的心態(tài)又發(fā)生變化了。如果按照這樣的配速頂,會不會PB呢,我的半馬成績最好是2021年的南京仙林馬拉松135:43。第18公里420,感覺還不錯,那就頂吧,第19公里提速到415,此刻,我的左腳踝鉆心地疼,我知道這個我能忍受的,只要不是跟腱的問題就沒事。第20公里繼續(xù)是415,勝利在望哈,心中對自己說不能功虧一簣啊!咬著牙頂吧!超越身邊一個個人的時候,可以忘記疼痛。到了,看著前言的計時器在134多一點,我想可以PB了。</p><p class="ql-block">手表上顯示的距離還不夠,在終點前又走了幾十米。而此時泄勁以后,左腳已疼得不能著地。天太冷了,抑制著激動的心情去領(lǐng)完賽包、獎牌。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向存包處,在脫鞋的時候,兩個小腿都抽筋了,幸好只是短暫地抽筋。</p> 在家族群里發(fā)了收到的完賽通知,弟打來電話,然后手機就處于無信號狀態(tài)。人太多了,大部分人的手機都打不通。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終于和弟聯(lián)系上了,再一起等另外兩位,也早早結(jié)束了比賽,只是一直沒有遇到。在四十多分鐘之后四個人匯集到一起。大家都交流著比賽的喜悅,妻和弟媳因為欣賞沿途的風景與破二失之交臂。妻在此次比賽中跑出了個人最好的水平。弟弟在3月2日蘇州馬拉松和3月9日浦口馬拉松兩個全馬之后仍然跑出了134的好成績,這個能力和毅力還是比我高一大截。去年他就背靠背三周三個全馬。 接下來就是返程了。完賽的人像潮水一樣一撥一撥擁來。接駁車輛少,行動慢,讓人們失去了耐心,車一來,人們從謙謙君子變成了瘋狂的逃難者一樣,上車的長舒一口氣,沒擠上的滿臉沮喪。有些人選擇了步行前往地鐵站。弟也提議我們步行,我說我的踝關(guān)節(jié)太痛了,我寧愿擠接駁車。還好,一輛接駁車在我們面前停下,我們奮力一擠也上車了。路上也堵,在離地鐵站七百米左右,大巴車師傅讓我們下來。 整個比賽的組織規(guī)模宏大,馬拉松的氛圍很好。賽后的接駁給整場比賽留下些許遺憾,而我仍能享受這些比賽的美好感受。 最后,在手機恢復信號的時候,我察看整個比賽的數(shù)據(jù),很多都超出了預期,體感尚可,最高心率仍達到188,這個心率我平時跑步偶爾也會有,但很少。平均步頻198,最高步頻205也是我平時不追求的。唯一欣慰的是平均步幅1.13米,讓我體會到找一個跑姿好配速穩(wěn)的人跟跑非常重要,這可能是我這次PB的關(guān)鍵點之一,另一個關(guān)鍵點是溫度低比較適合我。四月份還有一場半馬,但愿在接下來的四周內(nèi)不受傷,比賽日氣溫不要太高。 (文中部分段落系DeepSeek根據(jù)我的要求編寫) 昨晚身體的好多部位不舒服,可見強度大。慶幸跟腱沒有問題,此刻敲著文字的時候,腿又開始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