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隔段時間,我就要騎車到老舍先生故居轉(zhuǎn)轉(zhuǎn)。在那兒膽仰先生的遺像,嗅嗅老北京四合院的味道,看看小客廳已顯破舊的沙發(fā)、先生寫作的小耳房和里面的文具、收音機和那架臺歷。臺歷翻到的那頁是1966年8月23日,那天是先生與這座小院告別的日子,是中國文壇一座豐碑轟然坍塌的日子。那天,先生在太平湖投湖自盡。</p> <p class="ql-block">已顯簡陋的客廳</p> <p class="ql-block">先生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大量經(jīng)典作品從這里寫出</p> <p class="ql-block">先生的夫人胡絜清的臥室兼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胡先生的繪畫深得白石老人真?zhèn)?lt;/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的經(jīng)典話劇《茶館》是中國話劇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先生最后的時間:1966年8月23日</p> <p class="ql-block">文革逼死了老舍先生</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自盡的太平湖(修地鐵時填埋)</p> <p class="ql-block">老舍夫婦合葬于八寶山公墓</p> <p class="ql-block">老舍故居內(nèi)院大樹的兩枝樹干直指蒼天,似在吶喊:先生你不該走,《正紅旗下》您還沒寫完吶!八旗人進(jìn)京后的社會沒人能描述啦!</p> <p class="ql-block">全國各地來參觀老舍故居的人絡(luò)繹不絕,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懷著虔誠的心情看文物、寫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