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寶山,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府馬六甲市郊小丘,意為“中國山”,為紀(jì)念三寶太監(jiān)鄭和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在三寶山下有寶山廟,為紀(jì)念鄭和訪問馬六甲而建。該廟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紅墻配琉璃瓦,房頂飛檐描有彩龍戲珠的圖案,廟內(nèi)供有鄭和座像。</p> <p class="ql-block">寺里面有幾塊石碑,記載著幾百年來修善寺廟的華人功德碑。</p> <p class="ql-block">西南山麓有佛寺,稱三寶寺;寺旁有井,稱三寶井,傳說為鄭和所鑿。</p> <p class="ql-block">酒店前面回民齋月的物資交流會帳篷。</p> <p class="ql-block">圣地牙哥古城門,葡萄牙人建的一座城堡,是馬六甲的象征。地址在圣保羅山下。</p> <p class="ql-block">1511年,葡萄牙人占領(lǐng)馬六甲以后,為了防止馬六甲王朝的殘余勢力反攻,在圣保羅山下建成這座城堡,以保護自己的臣民和香料貿(mào)易。</p> <p class="ql-block">從圣地亞哥古城門出發(fā),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大約10分鐘就能抵達位于升旗山山頂?shù)氖ケA_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方矗立著一座無手葡萄牙傳教士圣方濟神父的塑像。圣方濟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傳教士,也是耶穌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p> <p class="ql-block">教堂本身是一座露天建筑,內(nèi)部擺放著許多考古人員在教堂附近發(fā)掘出的墓碑,這些墓碑見證了馬六甲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盡管教堂內(nèi)部已經(jīng)破敗不堪,墻壁上布滿了子彈孔,但這些痕跡見證了歷史的變遷。1670年,荷蘭人占領(lǐng)馬六甲后,曾將教堂用作城堡,因此遭受了嚴重的戰(zhàn)火破壞。</p> <p class="ql-block">這座教堂始建于1521年,由葡萄牙人建造,是馬六甲歷史悠久的宗教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升旗山山頂,你還可以俯瞰馬六甲市的美景,雖然海拔不算高,但足以提供別具一格的視角。</p> <p class="ql-block">在升旗山山頂,你還可以俯瞰馬六甲海峽上的來來往往輪船。</p> <p class="ql-block">到馬六甲旅游,可以游覽荷蘭紅屋廣場。荷蘭紅屋坐落于馬六甲河畔,建于1641至1660年間,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荷蘭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墻,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p> <p class="ql-block">原為教堂,后改為市政府,馬六甲博物館,藏有馬來、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歷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荷蘭紅屋是荷蘭殖民地時期所遺留至今的紅色建筑物,在大約1650年期間由荷蘭人所建立。</p> <p class="ql-block">廣場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人力三輪花車,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紅墻白窗,色彩明麗,當(dāng)你漫步在馬六甲河畔時,這里絕對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而鼎鼎大名的“馬六甲紅”據(jù)傳就是引這片紅色而來,這片紅色并沒有因為歷史而褪淡,這片紅色依然那么耀眼,那么鮮艷。</p> <p class="ql-block">鄭和在15世紀(jì)初奉命出使諸國,曾多次停泊于馬六甲,并在此建立了大本營。由于城市距離海岸線較遠,物資運輸不便,鄭和便帶人挖掘了這條河流,使其成為馬六甲與大海緊密相連的紐帶。</p> <p class="ql-block">華人抵達馬六甲最早的上岸點。</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華人聚集區(qū)老街</p> <p class="ql-block">雞場街曾是馬六甲華人社區(qū)的中心,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中式建筑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旁的建筑融合了中式、荷蘭式和葡萄牙式風(fēng)格,展現(xiàn)了馬六甲作為歷史貿(mào)易港口的獨特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是一條位于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馬六甲市,結(jié)集古跡、文化、休閑三體合一的古老街道。</p> <p class="ql-block">雞場街上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雞場街曾是馬六甲華人社區(qū)的中心,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中式建筑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青云亭建筑風(fēng)格、建造工藝與漳州眾多廟宇類似,像閩南街頭巷尾中隨處可見的鄰家廟宇,雖無巍峨之感,卻是古風(fēng)悠遠、質(zhì)樸淳厚。步入其間,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埕內(nèi)兩根高高聳立的紅色旗桿,底座鑲嵌的石碑上,“漳州府”“薛佛記”幾個字分外醒目,濃濃的家鄉(xiāng)味撲面而來,讓跨海而來的我倍覺親切。</p> <p class="ql-block">青云亭的始建時間有幾種說法,建于1673年是其中之一。它在東南亞華人心目中地位最為崇高,在相當(dāng)長的歷史中是馬六甲華人事務(wù)的最高決策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屋檐上都是漳州廟宇雕塑飾樣。</p> <p class="ql-block">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古廟青云亭重修碑文。</p> <p class="ql-block">這里人潮川流不息,香火不絕,側(cè)殿和后殿供奉了很多華人祖先牌位,密密麻麻的并排在一起,一個小木牌一個名字,背后是鮮活的人生故事,記載了華人下南洋的風(fēng)雨歷程。</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人民政府贈送一對漢白玉獅予馬六甲市,并將這對漢白玉獅安置在雞場街世遺公園入口處,作為兩市自2008年締結(jié)成為友好城市的友誼象征。</p> <p class="ql-block">龍和象在馬六甲供奉對象。</p> <p class="ql-block">這條作為馬六甲市世界文化遺產(chǎn)核心的歷史老街自2000年成立,如今已發(fā)展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雞場街經(jīng)常舉辦文化活動和節(jié)慶,如農(nóng)歷新年慶典、中秋燈會等,吸引了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雞場街原義取自于閩南語“街場街”,意在形容其為繁忙的街道,而閩南語的“街場”與“雞場”同音,因此漸漸將它演變稱為雞場街。</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海南會館不僅是海南籍華人的重要聚集地,也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社會的一部分,展示了海南文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海南人移民馬來西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jì),當(dāng)時許多海南人為了謀生,南下到東南亞地區(qū),尤其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作為馬來西亞的歷史名城,吸引了大量海南移民,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自己的社區(qū)和組織。</p> <p class="ql-block">- 還有許多傳統(tǒng)咖啡館和餐廳,提供中西融合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這里原本是荷蘭貴族的聚居地,荷蘭人離開后,華人開始聚集于此做生意,華人同鄉(xiāng)會館、宗祠、廟宇、店鋪等逐漸落地于此,演化為華人聚落的核心區(qū),成了馬六甲華人下南洋的縮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