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藍額紅尾鴝,是一種小型鳴禽,隸屬于鹟科紅尾鴝屬。其名稱源于雄鳥醒目的藍色額斑與橙紅色尾羽,憑借精致的外形與活潑的習性,成為高山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備受關注的鳥類之一。</p> <p class="ql-block">藍額紅尾鴝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及中國中西部山區(qū)(如四川、云南、甘肅等地)。它們棲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灌叢、草甸、林緣或巖石地帶,冬季會向低海拔地區(qū)遷徙。</p> <p class="ql-block">以昆蟲為主食(如甲蟲、蠅類、鱗翅目幼蟲),兼食植物種子和漿果。 常立于巖石或灌木頂端鳴唱,尾羽高頻顫動,飛行時捕捉飛蟲姿態(tài)靈動。鳴聲清脆悅耳。</p> <p class="ql-block">作為高原生態(tài)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藍額紅尾鴝通過捕食昆蟲維持生態(tài)平衡,同時也是猛禽等天敵的食物來源。目前其種群數量相對穩(wěn)定,被列為“無危物種(LC)”,但氣候變化與高山旅游開發(fā)可能對其棲息地構成潛在威脅。</p> <p class="ql-block">若在高原徒步時遇見此鳥,可留意其標志性的尾羽抖動動作。夏季雄鳥羽色最艷麗,秋季遷徙期可能現身低海拔公園或河谷,是觀鳥愛好者記錄高原生機的絕佳目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