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與北京知青吳戰(zhàn)友相約同游廣州。</p><p class="ql-block"> 18日上午行程安排去圣心大教堂參觀,因教堂要九點開門,早飯后我們先乘坐地鐵去越秀公園觀光游覽。</p><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園位于越秀區(qū)解放北路988號,是廣州最早的公園之一,也是廣州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和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曾經(jīng)多次來該園視察觀光。尼克松、西哈努克、金日成等20多個外國元首及友好團體也前來游覽過。</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越秀公園風(fēng)景隨拍。</p> <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園的主體,越秀山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蘊名山,早在秦漢時期,就是廣州的風(fēng)景名勝之地。其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園。</p><p class="ql-block"> 1925年,廣州市政府令工商局將越秀山籌集為孫總理紀念園。</p><p class="ql-block"> 1926年,廣州市民自動發(fā)起公園游藝會,籌款建公園,同年12月,越秀公園舉行開放典禮。</p><p class="ql-block"> 1950年開始,廣州市政府組織群眾,對歷史遺留下來的越秀山名勝古跡實施開發(fā)和維修,同時全面整頓綠化。時任廣州市市長的朱光,還為新建的門樓牌坊題詞“越秀公園”。</p><p class="ql-block"> 1957年11月7日,新的越秀公園正式向廣發(fā)市民開放,并成為全市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p><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園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還保存了許多歷史文物和遺跡。是“羊城八景”之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越秀公園人文景觀隨拍。</p> <p class="ql-block"> 進入越秀公園后,我們徑直走向五羊石雕景點,隨后拾級而上欣賞拍攝五羊雕像。</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木殼崗下的五羊雕像石牌隨拍。</p> <p class="ql-block"> 五羊石景小志,由著名詩人、文史專家、書法家徐續(xù)撰寫。著名書法家、文史研究專家李曲齋題字。</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靜臥在花草叢中的“五羊石景小志”石牌。</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越秀公園木殼崗上的五羊石雕,是廣州市的標(biāo)志性雕塑。其建造于1959年至1960年,由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3位雕塑家聯(lián)合創(chuàng)作。整座雕像用130塊花崗石雕刻組砌而成,整體高11米,體積達53立方米,五只羊神態(tài)動作各異,造型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其是廣州城市形象的核心符號和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五羊石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不同角度的“五羊石雕”景觀隨拍。</p> <p class="ql-block"> 與吳戰(zhàn)友在“五羊石雕”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越秀山明代古城墻,始建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F(xiàn)其斷斷續(xù)續(xù),橫跨越秀山,共長約1100多米長,它是廣州現(xiàn)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墻,也是廣州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城墻。這段城墻是是廣州城垣的歷史遺產(chǎn),被人們認為是明初廣州三大地面古跡之一。</p><p class="ql-block"> 明城墻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不同位置的明城墻隨拍。</p> <p class="ql-block">不同位置明城墻部分隨拍。</p> <p class="ql-block"> 中山紀念碑是為紀念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建的,“以偉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紀念”,其位于觀音山上,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中山紀念碑坐北朝南,始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師呂彥直設(shè)計督造。碑身全部用花崗巖砌成,高37米,13層,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碑內(nèi)有梯級可回旋至頂,第一、第二層四面都可憑欄俯瞰。更高處,每層有窗可向外遠眺。碑基上層四面有26個羊頭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長約7米、寬約4米的巨型花崗巖,上面刻著孫中山的《總理遺囑》。</p><p class="ql-block"> 孫中山紀念碑和中山紀念堂同處廣州市傳統(tǒng)城市中軸線上,成為廣州近代城市的標(biāo)志。</p><p class="ql-block"> 孫中山紀念碑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孫中山紀念碑隨拍。</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紀念碑旁人文景觀隨拍。</p> <p class="ql-block"> “佛山”石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后在光緒三年(1877年)得以重修。其為四柱三間石牌坊,花崗巖筑成,高約3.5米,闊約3.36米,坊額上刻有“佛山”兩個大字?!胺鹕脚品弧痹怯^音閣的一部分,1928年因建孫中山先生紀念碑,觀音閣被拆,而牌坊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佛山石牌坊”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佛山石牌坊隨拍。</p> <p class="ql-block"> “古之楚庭石牌坊”,原建于清順治元年(1644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傳說廣州曾為“楚庭”,因此牌坊刻字“古之楚庭”。牌坊坐東朝西,為兩柱單間一樓石牌坊,花崗巖筑成,背面刻“粵秀奇峰”,其對廣州歷史研究具有一定價值。</p><p class="ql-block"> “古之楚庭石牌坊”為越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王興將軍墓。王興是南明時期抗清將領(lǐng),掛虎賁將軍印。他驍勇善戰(zhàn),屢敗清兵,并多次拒絕清朝的招降。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因糧盡援絕,寡不敵眾,其令16妻妾自縊后,舉火自焚,以身殉國。1954年他們的骨灰被發(fā)現(xiàn)后遷葬此處。</p><p class="ql-block"> 王興將軍墓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王興將軍墓碑隨拍。</p> <p class="ql-block"> 紹武君臣冢,此為紹武帝及其大臣蘇觀生等人的合葬墓。1646年末,南明龍武帝的弟弟流亡到廣州后被擁立為帝,年號紹武。紹武王朝只維持了40天就被清兵所滅,紹武帝被俘后自縊殉國,時人將紹武帝君臣數(shù)人的遺骸叢葬于流花橋附近。1954年因城市建設(shè)需要該墓葬被遷至越秀公園內(nèi)。</p><p class="ql-block"> 紹武君臣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紹武君臣墓碑隨拍</p> <p class="ql-block"> 越秀山上俯視越秀體育場隨拍。</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點,廣州博物館開門。隨之我們走上城墻,參觀游覽了鎮(zhèn)海樓、明城墻炮臺、廣州博物館等景觀。</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biāo)牌。</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海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候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樓”,后又題名為“鎮(zhèn)海樓”,有“雄鎮(zhèn)海疆”之意。1928年重修時,把原來樓內(nèi)的木結(jié)構(gòu)改成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但磚石砌筑的墻壁仍屬明代舊物。樓高五層,呈長方形,高28米,寬31米,深16米,逐層收減,飛檐翹角,似樓似塔,朱墻綠瓦,是我國古建筑中比較少見的多層樓閣式建筑,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概”。1956年起為廣州博物館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鎮(zhèn)海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海樓部分墻體及城墻隨拍。</p> <p class="ql-block">城墻部分隨拍。</p> <p class="ql-block"> 城墻上陳列的,建造于明清時期的部分火炮隨拍。</p> <p class="ql-block"> 鉸接式無軌電車,由上??蛙噺S生產(chǎn),因兩節(jié)車廂之間用轉(zhuǎn)盤連接,被稱為“大通道”電車”。</p><p class="ql-block"> 該輛電車于1987年投入營運,至1997年12月29日安全運行里程達76萬公里,載客量達552萬人次。1998年2月20日廣州市電車公司將其捐贈給廣州博物館。作為廣州市最后一輛公交大通道電車,它見證了廣州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的一段光榮歷史,承載了無數(shù)老廣州人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廣州博物館外場陳列的鉸接式無軌電車隨拍。</p> <p class="ql-block"> 晉貪泉碑,此碑為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廣東右布政使李鳳等人為紀念東晉廣州刺史吳隱之所刻,原位于廣州西郊石門,1963年移置廣州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東晉時廣州官吏貪污成風(fēng),被認為是喝了貪泉水的緣故,吳隱之赴任廣州刺史,特意飲貪泉水并賦詩明志。吳隱之在任三年,廉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后人在貪泉旁建碑以勸廉誡貪。</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廣州博物館外場展出的貪泉碑隨拍。</p> <p class="ql-block"> 廣州博物館位于越秀公園內(nèi)鎮(zhèn)海路99號的鎮(zhèn)海樓內(nèi),總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2017年1月2日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截止2022年底,館有藏品數(shù)量45331件/套,有珍貴文物數(shù)量2693件/套,年度觀眾總數(shù)為235130人。</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廣州博物館外觀隨拍。</p> <p class="ql-block">廣州博物館參觀隨拍。</p> <p class="ql-block"> 在鎮(zhèn)海樓五層觀景臺遠眺城市風(fēng)光隨拍。</p> <p class="ql-block"> 韓國海東京畿園,是一座充滿韓國傳統(tǒng)風(fēng)情的古典園林,是廣州與韓國海東京畿道友好交流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韓國園入口門樓隨拍。</p> <p class="ql-block"> 粵秀書院是廣州歷史上著名的官辦書院,由清代兩廣總督趙宏燦、廣東巡撫范時崇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倡辦,因地處越秀山南麓得名,為清代廣州四大書院之首。</p><p class="ql-block"> 現(xiàn)粵秀書院建筑等由瞿匯泉等人于2013年復(fù)辦。</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粵秀書院建筑及內(nèi)部部分景觀隨拍。</p> <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園竹林風(fēng)光隨拍。</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越秀公園的觀光游覽,我們乘坐網(wǎng)約車去廣州圣心大教堂參觀。</p><p class="ql-block"> 廣州圣心大教堂,又稱之為“石室”,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一德路舊部前56號。建成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p><p class="ql-block"> 廣州圣心大教堂建筑面積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造型挺拔,內(nèi)部空間深遠,細部做工精美。高聳的塔樓,巨型的柱束,屋頂?shù)募夤耙约盎ù皺糇罹咛厣?,是東南亞唯一一座用花崗巖石砌成、保存比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結(jié)構(gòu)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p><p class="ql-block"> 廣州圣心大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廣州圣心大教堂建筑及其外立面不同角度隨拍。</p> <p class="ql-block"> 廣州圣心大教堂內(nèi)部部分裝飾布置隨拍。</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彩色玻璃是哥特式教堂風(fēng)采重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之一,圣心大教堂的彩色玻璃全部來自法國。</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圣心大教堂部分彩色玻璃隨拍。</p> <p class="ql-block"> 圣誕節(jié)前夕,教堂外景觀布置隨拍。</p> <p class="ql-block"> 一德路部分騎樓建筑,建于民國時期,屬廣州市傳統(tǒng)風(fēng)貌建筑,為越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圖片是一德路部分建筑及景街隨拍。</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所有照片均為原創(chuàng),文字材料部分取自網(wǎng)絡(luò)或景區(qū)簡介。背景音樂選用純音樂(最初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謝謝觀看!</p><p class="ql-block"> 發(fā)表時間:2025.03.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