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殊寺,掌管考試,升學,智慧的菩薩</p> <p class="ql-block">五爺廟</p><p class="ql-block">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五爺廟:又稱萬佛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代多次擴建重修,現(xiàn)存建筑多為清代遺存。廟內(nèi)主供“五爺”,相傳五爺是東海龍王第五子,被文殊菩薩收服后成為五臺山護法神,五爺被視為財神和護佑事業(yè)、健康的靈驗神明,民間傳說其“有求必應”,因此吸收了大量信眾前來祈福。</p> <p class="ql-block">廣化寺</p><p class="ql-block">五臺山最華麗的寺廟</p><p class="ql-block">廣化寺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于宋代,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部分為近年修繕?!皬V化”寓意“廣渡眾生,化導群迷”,體現(xiàn)佛教普度眾生的宗旨。</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漢式傳統(tǒng)建筑,飛檐斗拱,彩繪精美。</p> <p class="ql-block">藏經(jīng)樓</p> <p class="ql-block">金碧輝煌,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為藏式風格,殿頂飾有鎏法輪,寶幢殿內(nèi)供奉釋迦牟尼像、文殊菩薩像。</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前的轉經(jīng)筒,信眾順時針繞行轉經(jīng),祈求平安智慧。</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是一座建于懸崖上的古老寺廟,它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筑,懸空寺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驚險的地理位置聞名于世,被譽為“世界十大奇險建筑之一”,懸空寺依山而建,以木柱和橫梁支撐,嵌入懸崖之中,寺廟由多座樓閣組成,樓閣之間通過棧道相連,宛如懸掛在半空中,寺內(nèi)供奉著孔、釋迦牟尼、老子等神像,是我國罕見的融合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寺廟,體現(xiàn)了古代的文化的包容性。 </p><p class="ql-block"> 寺廟位于恒山峽谷的峭壁上,下方是深谷,上方是絕壁,地勢險峻,給人一種驚險而神秘的感覺,歷經(jīng)多次地震和風雨侵蝕,依然屹立不倒,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是中國現(xiàn)存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也是世界上最奇險的木結構古建筑之一。其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被譽為“恒山第一勝景”。</p><p class="ql-block"> 懸空寺整體懸掛在垂直的懸崖上,距地面最高處約50米,僅由27根嵌入山體的橫梁和部分木柱支撐,遠看如“三根馬尾空中吊”。</p><p class="ql-block"> 其采用“膨脹螺絲”原理,橫梁一端打入楔子,插入山體后膨脹固定,形成穩(wěn)固的支撐結構。</p><p class="ql-block"> 寺廟上方突出的巖石形成天然屋檐,減少風雨侵蝕,使其歷經(jīng)千年仍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懸空寺總長約32米,包含40間殿閣,分為南樓、北樓,中間以長線橋相連。</p><p class="ql-block"> 南樓:含純陽宮(供奉呂洞賓)、三官殿(道教)、雷音殿(佛教)。</p><p class="ql-block"> 北樓:含五佛殿、觀音殿及三教殿(供奉釋迦牟尼、孔子、老子,體現(xiàn)三教合一)。</p><p class="ql-block"> 2010年,懸空寺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界十大最奇險建筑”之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齊名。</p><p class="ql-block"> 懸空寺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奇跡,更體現(xiàn)了力學、美學與宗教的完美結合,被譽為“中國古建筑的瑰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白題字“壯觀”</p><p class="ql-block">唐代詩人李白游覽后,在崖壁題寫“壯觀”二字,并在“壯”字多加一點,以示驚嘆。</p> <p class="ql-block">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nèi)サ菓铱账聸]有等候不用排隊,直接登頂木棧道參觀個個寺廟,因為是早春三月十日(公歷)游人畏懼北方的寒冷,不愿出行,再則今日是周一,問詢寺院工作人員得知,昨天(周日)就比今天人多,導游之前也提醒說也許要排隊等侯,因為木棧道很窄,且懸在空中,為安全起見一次不允許上去很多人,分期分批放人上寺,家人去年8月上寺,等侯了3、4個小時呢。</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p> <p class="ql-block">木塔位于山西省塑州市應縣,建于遼代即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69年歷史,為供奉釋迦牟尼的舍利而建,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結構塔式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之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木塔高約67.31米,外觀五層,但內(nèi)部實際九層(包括暗層),暗含了“九五至尊”的傳統(tǒng)文化寓意,反映了皇家塔寺的等級象征,全塔采用純木結構未使用一顆釘子,完全依靠榫卯結構連接,木塔曾歷經(jīng)多次地震、炮擊屹立不倒,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奇跡”,該塔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反映了遼代建筑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初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發(fā)現(xiàn)并考察木塔,為它的設計和制塔技術而震撼、驚嘆,過了幾年他們又來,發(fā)現(xiàn)二層以上原有的土墻換成了木制窗框,梁看后心事重重地對身旁人說,可能不結實了。原來當?shù)剜l(xiāng)紳們覺得土墻笨重并且不美觀,所以換了,果然如梁所料,現(xiàn)在木塔已稍微有點傾斜了。</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的頂層題詞主要包括以下幾塊著名的牌匾,這些牌匾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反映了木塔的文化和宗教意義:</p><p class="ql-block">“峻極神工”</p><p class="ql-block"> 由明成祖朱棣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題寫。朱棣在率軍北征韃靼后回京途中登臨木塔,驚嘆其建筑之精妙,遂題此四字,意為“高峻至極,如神工所造”。</p><p class="ql-block">“天下奇觀”</p><p class="ql-block"> 由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所題。朱厚照在應州之戰(zhàn)(對抗蒙古小王子)后登塔,感嘆木塔的宏偉,因而題寫此匾,贊譽其為“天下罕見之奇觀”。</p><p class="ql-block">“釋迦塔”</p><p class="ql-block"> 此匾位于木塔頂層,由金代昭信校尉、書法家王瓛所題,是木塔最古老的匾額之一,直接點明木塔的宗教屬性。</p><p class="ql-block">這些牌匾不僅是木塔歷史的重要見證,也體現(xiàn)了歷代帝王和文人對這一建筑奇跡的推崇。木塔的頂層因其高度和象征意義,常被賦予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而這些題詞正是其歷史地位的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木塔一層塑像</p> <p class="ql-block">塑像</p> <p class="ql-block">塔內(nèi)保存有大量珍貴的壁畫雕塑和佛教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據(jù)導游小景講他二十多年前剛帶團時允許游客上兩層參觀。</p> <p class="ql-block">木塔一層壁畫</p> <p class="ql-block"> 洪洞縣廣勝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最初名為俱廬舍寺。</p><p class="ql-block"> 唐代(769年):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建,并改名為“廣勝寺”。</p><p class="ql-block"> 宋、金時期:因戰(zhàn)亂被焚毀,后重建。</p><p class="ql-block"> 元大德七年(1303年):因平陽大地震損毀,元大德九年(1305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多次修繕,現(xiàn)存建筑多為元代和明代風格。</p><p class="ql-block"> 以其飛虹塔、《趙城金藏》和元代壁畫“三絕”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位于山西省洪洞縣,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飛虹琉璃塔,絕世而獨美,塔身金碧輝煌,雖經(jīng)千年風霜雨雪侵蝕,但色澤艷麗如初,巍峨壯麗,1986版電視劇《西游記》中的《掃塔辨奇冤》在此取景拍攝,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留首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南面</p> <p class="ql-block">洪洞縣是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的發(fā)源地及“解手”的一詞的創(chuàng)造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東面</p><p class="ql-block">廣勝寺的飛虹塔,是現(xiàn)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琉璃塔,塔身以青磚砌成,外部以黃、綠、藍、紫、白五色琉璃構件鑲嵌,2018年8月29日經(jīng)世紀紀錄認證官方工作人員現(xiàn)場測量審核,該建筑被確認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逆時針旋轉的千年柏樹</p> <p class="ql-block">順時針旋轉</p> <p class="ql-block">北面</p> <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重修立碑</p> <p class="ql-block">康熙年間立塔一座</p> <p class="ql-block">毗盧殿:又稱天中天殿,為單檐廡殿頂,琉璃鑲邊屋面,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隔扇門鏤雕精美,是木刻藝術上的上乘之作。殿內(nèi)供奉三佛四菩薩,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墻上為十二圓覺菩薩巨幅壁畫。</p> <p class="ql-block">毗盧殿是廣勝寺建筑群中等級最高的殿堂,被稱為“殿中殿”,凸顯其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彌陀殿</p><p class="ql-block">彌陀殿是寺內(nèi)一座結構較為奇特的元代建筑,殿為琉璃屋頂單檐歇山式。面寬五間,進深四間,殿內(nèi)四周陳列紅色藏經(jīng)柜,稀世孤本《趙城金藏》原存放于此,背后倒坐大肚彌勒佛,袒露胸腹,仰頭咧嘴大笑。</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韋陀殿東壁繪有明萬歷年間的壁畫,內(nèi)容嚴謹,線條流暢。</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時期石碑</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之前無滿堂懸塑,之后無懸塑滿堂。小西天創(chuàng)建于明崇禎七年,原名千佛庵,因這里地勢奇險,寺內(nèi)塑天宮仙界,天門題“道入西天”,并區(qū)別于隰縣城南的大西天佛寺,被稱作“小西天”,在不到170平方米的空間內(nèi)屹立著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彩塑,這些彩塑佛像歷經(jīng)百年仍流光溢彩,精美動人,每一根房粱上都畫滿了圖案,甚至都貼滿了文字,房頂上的每一塊琉璃都寫滿了它燒筑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國民二十四年重修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