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奧克蘭是新西蘭第一大城市,也是個海港城市,全國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我乘游船游歷過海港和大橋。</p> <p class="ql-block">海港大橋連接了奧克蘭的CBD與北岸,于1954年開始建造,1959年完工,全長1020米。大橋最長跨度為243米,距離橋下的水面43米。</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通車時的新西蘭總督舉辦了通車典禮。在貫通的當(dāng)天,有十萬新西蘭民眾通過橋的一邊走到了另一邊慶祝這座偉大橋梁的誕生和通車。</p> <p class="ql-block">大橋是貫穿新西蘭全境的1號國道和奧克蘭北部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網(wǎng)摘:在建成初期,大橋是雙向四車道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大橋的四車道跟不上交通流量的發(fā)展,新西蘭政府決定對大橋進行擴展,當(dāng)時負責(zé)擴展工程的是兩位年輕的日本橋梁工程師,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搭扣”的方式,在原有的大橋兩側(cè),各“扣”上了兩條車道,讓大橋變成了現(xiàn)在的雙向八車道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大橋沒有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只能開車通過,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時車流量占全天的30%。因此大橋設(shè)計了“潮汐”道,即在上下班高峰期,進城道路為5條,反方向為3條,下班時反之。</p> <p class="ql-block">道路的變換在快進入大橋時由隔離墩搬運機器自動移動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右邊那個就是隔離墩:</p> <p class="ql-block">網(wǎng)摘:負責(zé)搬運中間隔離帶的機器叫做Barrier Transfer Machine,是兩部隸屬于新西蘭運輸局的大型專用車輛,它的操作只需要將車頭對準(zhǔn)隔離帶的頭部,按照需求把隔離帶“吃”進去,并從尾部將隔離帶更改位置后“吐”出來即可;每次搬運只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將4+4的車道變成3+5的車道,而且在搬運的過程中,只需要占用大橋一條車道,操作過程中沒有人工參與的部分,充分保證了工人的安全和道路的高效通過。</p> <p class="ql-block">我趕上過一次移動隔離墩,只可惜不好拍照,而且那時候手機還沒有拍照的功能呢。</p> <p class="ql-block">奧克蘭的海港有專為成千上萬艘游艇劃分的區(qū)域,奧克蘭有個美稱 — 千帆之都。</p><p class="ql-block">奧克蘭人口120萬,據(jù)說平均每8個奧克蘭人就擁有一艘,而安置在港口的每艘船(艇)單是一年的租金就達1~2萬紐西蘭元,還未計算保養(yǎng)、稅收等相關(guān)費用,這足以證明奧克蘭人對船(艇)的特別愛好,也說明了奧克蘭人的富有。</p> <p class="ql-block">海港大橋與停泊在奧克蘭艇俱樂部的萬柱桅桿,組成了一幅壯觀美麗的圖畫。</p> 海港后面就是CBD。這里有酒店,也是富人居住區(qū)。 <p class="ql-block">港口那里黃色的海關(guān)大樓:</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等候輪渡。</p> 港口后面: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可坐上帆船去海里。</p> 我們的海港游還游到附近一個小島上岸休息一會兒。 <p class="ql-block">從奧克蘭大橋上開車到北岸,眺望CBD、海港和大橋。</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可以拍攝到美麗的奧克蘭地標(biāo)景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