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鳥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大自然的精靈。它們在枝頭歡快地歌唱,為寧靜的森林帶來靈動與生機(jī);在田野間穿梭,為莊稼驅(qū)趕害蟲,守護(hù)豐收的希望。它們的羽毛絢麗多彩,如彩虹般裝點著大自然的畫卷;它們的身姿輕盈靈動,似音符般在天空飛躍。小鳥的存在,讓世界充滿詩意與和諧。它們提醒我們,尊重自然、愛護(hù)生命,才能與萬物共享這美麗的地球家園。</p> <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是近年來拍攝的鳥類照片中(林鳥)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p> 東方大尾鶯 <p class="ql-block"> 東方大葦鶯,一種小型鳴禽,體長16-19厘米,上體橄欖棕褐色,具淡皮黃色眉紋,下體污白色,胸部微具灰褐色縱紋。常棲息于湖畔、河邊、沼澤等水域附近的蘆葦叢或灌木叢中。主要以昆蟲為食,繁殖期在5-7月,營巢于蘆葦或灌木叢中。分布于中國東部、中部和北部,為夏候鳥。</p> 白頰噪鹛 <p class="ql-block"> 白頰噪鹛是一種中型鳥類,體長約20-25厘米,羽毛以灰褐色為主,臉頰有白色斑紋,眼后有深色線條。它們常棲息于低山丘陵、灌叢、竹林及林緣地帶,也出現(xiàn)在城市公園和農(nóng)田附近。白頰噪鹛以昆蟲、果實為食,叫聲清脆,繁殖期為3-7月,分布于中國南方及東南亞部分地區(qū)。</p> 太平鳥 <p class="ql-block"> 太平鳥是一種體型小巧、羽毛鮮艷的鳥類,因寓意吉祥被稱為“吉祥鳥”。它們主要生活在樹林中,以漿果和種子為食,常成群活動,飛行姿態(tài)優(yōu)雅。太平鳥是冬候鳥,冬季會遷徙到較溫暖的地區(qū)。</p> 大斑啄木鳥 <p class="ql-block"> 大斑啄木鳥,是一種中型啄木鳥,體長20-25厘米。雄鳥枕部有紅色帶,雌鳥無此特征。它們主要棲息于山地、平原的闊葉林、混交林及城市園林中,以昆蟲幼蟲、甲蟲等為食,也吃橡子、松子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為4-5月,營巢于樹洞中,每窩產(chǎn)卵3-8枚。大斑啄木鳥分布廣泛,是中國最常見的啄木鳥之一。</p> 橙翅噪鹛 <p class="ql-block"> 橙翅噪鹛是一種中型噪鹛,體長22-26厘米,全身灰褐色,頭頂深葡萄灰色,上體橄欖褐色,外側(cè)飛羽基部橙黃色,尾羽灰褐色,尾端白色。它們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4800米的山地森林、灌叢和林緣地帶。橙翅噪鹛以昆蟲和植物果實為食,雜食性。繁殖期為4-8月,營巢于灌木叢中。主要分布于中國中部至西藏東南部及印度東北部,是中國特有種。</p> 相思鳥 <p class="ql-block"> 相思鳥是雀形目畫眉科相思鳥屬的鳥類,體型小巧,羽色華麗,嘴形粗健,長度約為頭長的一半。它們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28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灌叢中。相思鳥雜食性,以昆蟲、植物種子和果實為食。分布于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qū)。雌雄鳥形影不離,被視為忠貞愛情的象征。</p> 銀喉長尾山雀 <p class="ql-block"> 銀喉長尾山雀,是中國特有物種,體型小巧,體長13-16厘米,體重約7-11克。其羽毛蓬松,上體灰褐色,下體灰白或淡粉紅色,喉部有銀灰色斑塊,尾羽長且外側(cè)具白色楔斑。它們常棲息于山地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也出現(xiàn)在城市園林中。銀喉長尾山雀性活潑,常結(jié)小群活動,以昆蟲和植物種子為食。分布于中國華北、華中、華東及西南地區(qū)。</p> 大山雀 <p class="ql-block"> 大山雀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鳥類,體長14-16厘米。其羽毛以藍(lán)灰色為主,頭頂黑色,兩頰白色,下體淡黃綠色,喉部有黑色斑塊。它們常棲息于山地、平原的樹林中,也出現(xiàn)在果園和公園。大山雀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益鳥。繁殖期為3-6月,營巢于樹洞或巖石縫隙中。分布廣泛,是中國常見的鳥類之一。</p> 文須雀 <p class="ql-block"> 文須雀,別名髭雀、龍鳳鳥,是雀形目文須雀科的鳥類。體長15-18厘米,雄鳥具黑色髭紋,雌鳥無此特征。它們主要棲息于湖泊、河流沿岸的蘆葦叢中,常成群活動,性活潑,善鳴叫。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在中國見于北方地區(qū)。</p> 紅腹灰雀 <p class="ql-block"> 紅腹灰雀,雀形目燕雀科灰雀屬的鳥類,體長約14.5厘米。雄鳥上背灰色,臀部白色,下體粉色,翼斑白色與黑色翅膀?qū)Ρ弱r明。雌鳥顏色較淡,呈暖褐色。它們棲息于山區(qū)白樺林、次生林及果園,冬季常結(jié)小群活動。在中國較為罕見,主要分布于東北、新疆及河北等地。</p> 斑鶇 <p class="ql-block"> 斑鶇,又名穿草雞、斑點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中型鳥類,體長約20-25厘米。其羽毛黑白分明,眉紋白色,胸部和兩脅有黑褐色鱗狀斑。繁殖于西伯利亞北部,冬季遷徙至中國長江以南地區(qū)。常棲息于森林、林緣及農(nóng)田地帶,以昆蟲和植物果實為食。</p> 柳鶯 <p class="ql-block"> 柳鶯,柳鶯科、柳鶯屬的小型鳴禽,體長約10厘米,背羽橄欖綠色或褐色,下體淡白,眉紋淡綠,翼有白斑。它們廣泛分布于亞洲、歐洲和非洲,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柳鶯棲息于多種生境,從低海拔田園到高海拔針葉林帶均有分布。主要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農(nóng)林益鳥。</p> 普通? <p class="ql-block"> 普通?,又名藍(lán)大膽、穿樹皮、松枝兒,是雀形目?科的小型鳴禽,體長約11-13厘米。上體灰藍(lán)色,貫眼紋黑色,眉紋白色,下體白色至肉桂色,脅部栗色。它們常棲息于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中,能沿樹干上下攀行,以昆蟲和堅果為食。普通?在中國分布廣泛,是常見留鳥,繁殖期為4-6月。</p> 紅嘴藍(lán)鵲 <p class="ql-block"> 紅嘴藍(lán)鵲,一種大型鴉科鳥類,體長54-65厘米。嘴、腳呈鮮艷的紅色,頭、頸和胸部黑色,頭頂至后頸有白色至淡藍(lán)白色塊斑,上體藍(lán)灰色,尾羽長且末端白色。它們常棲息于山林、林緣及村莊附近,分布于中國中部、西南、華南及東南亞地區(qū)。</p> 煤山雀 <p class="ql-block"> 煤山雀,體型較小,體長約11厘米,頭頂、頸側(cè)、喉及上胸黑色,翼上有兩道白色翼斑,背灰色或橄欖灰色,腹部白色或帶皮黃色。它們主要棲息于針葉林、闊葉林及混交林,冬季會到平原地帶活動。煤山雀分布于歐洲、北非、亞洲的寒溫帶至溫帶地區(qū),在中國見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和西部等地。</p> 小鹀 <p class="ql-block"> 小鹀,體長約13厘米,是一種小型鹀類。繁殖期雄雌同色,頭部有黑色和栗色條紋,眼圈淺色,上體褐色帶深色縱紋,下體偏白,胸及兩脅有黑色縱紋。冬季羽色較淡,頭側(cè)線不明顯。小鹀主要棲息于灌木叢、林緣和草地,常成小群活動,以種子和昆蟲為食。繁殖于歐洲北部和亞洲北部,冬季遷徙至中國南方、東南亞等地。</p> 伯勞鳥 <p class="ql-block"> 伯勞鳥,雀形目伯勞科的小型鳥類,俗稱“屠夫鳥”,因捕食能力強(qiáng)而得名。它們喙粗厚,尖端有鉤,類似猛禽,體色多為灰、黑、白和紅棕色。伯勞鳥性情兇猛,常棲息于平原、山地的林緣和灌叢中,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在中國,除青藏高原腹地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p> 中華攀雀 <p class="ql-block"> 中華攀雀,雀形目攀雀科的小型鳥類,體長10-11厘米,體重7.5-11克。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色暗,臉罩略呈深色。它們棲息于近水的闊葉林、蘆葦叢等環(huán)境,主要以昆蟲為食,冬季也吃植物種子。繁殖期為5-7月,巢呈囊袋狀,懸吊于樹枝末梢。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長江中下游等地,越冬于日本、朝鮮和中國東部。</p> 杜鵑 <p class="ql-block">杜鵑(雛鳥)</p> <p class="ql-block"> 杜鵑,又名布谷鳥,體型中等,體長約25-30厘米。全身灰褐色,尾羽長且有黑白相間的橫斑,下體白色,具黑色橫紋。杜鵑不筑巢,常將卵產(chǎn)于其他鳥類的巢中,由寄主鳥代為孵化和育雛。它們棲息于開闊林地、灌叢和農(nóng)田附近,以昆蟲為食。分布廣泛,繁殖于歐亞大陸北部,越冬于非洲和東南亞。</p> 紅肋藍(lán)尾鴝 <p class="ql-block"> 紅脅藍(lán)尾鴝,體型小巧,雄鳥上體藍(lán)色,脅部橙紅色,尾羽藍(lán)色,下體白色;雌鳥整體橄欖褐色,尾羽略帶藍(lán)色。它們棲息于山地森林、林緣灌叢及果園,繁殖于東北地區(qū),越冬于長江以南。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以昆蟲為食。</p> 青頭雀 <p class="ql-block"> 青頭雀,學(xué)名灰頭鹀,是雀形目雀科鹀屬的小型鳴禽,體長約13-16.5厘米。雄鳥頭部灰綠色,眼先和頦部黑色,下體亮黃色,脅部有黑色縱紋;雌鳥羽色較淡。它們棲息于平原、灌叢、林緣及農(nóng)田附近,常成小群活動,以種子、果實和昆蟲為食。繁殖期為5-7月,巢筑于灌木叢中。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遷徙時可見于更廣泛區(qū)域。</p> 白頭鵯 <p class="ql-block"> 白頭鵯,別名白頭翁、白頭婆,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鳴禽,體長17-22厘米。其顯著特征為眼后有一白色寬紋延伸至頸背,頭頂黑色,略具羽冠。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地區(qū)的灌叢、果園及城市公園。白頭鵯為雜食性鳥類,以昆蟲、種子和水果為食。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地區(qū)、越南北部和琉球群島。</p> 灰喜鵲 <p class="ql-block"> 灰喜鵲,別名山喜鵲、藍(lán)膀喜鵲,是雀形目鴉科灰喜鵲屬的鳥類。體長約35厘米,頂冠黑色,兩翼及尾羽天藍(lán)色,其余部分灰色。它們常棲息于開闊林地、公園及城鎮(zhèn),性噪雜,常成小群活動?;蚁铲o以昆蟲、果實和動物尸體為食,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p> 黑領(lǐng)噪鹛 <p class="ql-block"> 黑領(lǐng)噪鹛,又名領(lǐng)笑鶇,是雀形目畫眉科噪鹛屬的中型鳥類,體長28-30厘米。其上體棕褐色,眼先白色,眉紋長且醒目,耳羽黑色雜有白紋,胸部有黑色寬帶。它們常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的闊葉林、灌叢和竹林中。黑領(lǐng)噪鹛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動,以昆蟲和植物果實為食。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至緬甸北部和中南半島北部,在中國見于甘肅、陜西南部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p> 紅頭長尾山崔 <p class="ql-block"> 紅頭長尾山雀,體長約10厘米,是一種小型山雀。頭頂栗紅色,眼先和頭側(cè)黑色,具白色眉紋,喉部白色且有黑色圓形胸兜,下體白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栗色。它們常棲息于山地森林、灌木林及果園,也出現(xiàn)在城市綠地。性活潑,常成群活動,以昆蟲為食。繁殖期為2-6月,巢筑于樹上,呈橢圓形,由苔蘚、細(xì)草等構(gòu)成。分布于中國秦嶺以南地區(qū)及東南亞。</p> 蠟嘴雀 <p class="ql-block"> 蠟嘴雀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鳥類,嘴部橙黃色,雄鳥頭部黑色,雌鳥頭部灰褐色。它們主要棲息于低山、平原的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常出現(xiàn)在公園和農(nóng)田附近。蠟嘴雀以種子、果實和昆蟲為食,繁殖期為5-7月,巢筑于樹上。其分布廣泛,常見于中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qū)。</p> 紅腹紅尾鴝 <p class="ql-block"> 紅腹紅尾鴝,雀形目鹟科紅尾鴝屬的鳥類,體長約18厘米,色彩醒目。雄鳥頭頂灰白,背黑,尾羽栗色,翼上有大白斑。它們是典型的高山和高原鳥類,夏季棲息于海拔4000-5500米的高山、高原、灌叢和裸巖地帶,冬季下遷至海拔2000-3000米的亞高山灌叢。主要分布于中國西部、西北部及青藏高原,越冬于河北、山西、四川和云南等地。</p> 燕雀 <p class="ql-block"> 燕雀,雀形目雀科的鳥類,體型中等,體長14-17厘米。雄鳥頭部黑色,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具黑色喉斑和兩道白色翼斑,雌鳥顏色較淡。它們棲息于山地、平原的林地、灌叢和農(nóng)田附近,以種子和昆蟲為食。繁殖期為4-7月,營巢于樹洞或巖石縫隙中。分布廣泛,常見于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西南地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