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天來了,萬物復(fù)蘇,一切都欣欣然張開了眼,又到了春心萌動的時節(jié)??,山水風戶外領(lǐng)隊野生說,干脆再給會員組織一次免費春游,到閩江畔尋春去。我想也對,勝日尋芳閩江濱,剛好契合朱熹老先生的《春日》意境。于是野媽就帶著手快搶到名額的13個會員,去閩江畔的閩侯縣鴻尾鄉(xiāng)和閩清縣梅城、雄江鎮(zhèn)的橄欖湖小鎮(zhèn)春游去。</p> <p class="ql-block">鴻尾鄉(xiāng)有一大片油菜花田,這里的油菜花長得特別修長挺拔,沿著豐收大道一路向北,漫步在油菜花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致。金黃的花朵在陽光下閃耀,微風吹過,花兒輕輕搖曳,仿佛在輕聲低語。</p> <p class="ql-block">伸手輕輕觸碰那些油菜花,軟軟的、嫩嫩的,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心跳。淡淡的花香,不濃烈,卻足以讓人沉醉。蜜蜂在花間忙碌,蝴蝶翩翩起舞,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領(lǐng)隊野媽發(fā)現(xiàn)油菜花田里夾雜著片片紫云英,如獲至寶,蹲拍跪拍忙個不停,姐姐們纏著他排隊打call,折騰到他的老腰直不起來。唉,誰叫他那么有才讓姐姐們景仰呢?</p> <p class="ql-block">這個文華姐姐從小喜歡舞槍弄棒,到了這把年紀依然童心未泯,一定要爬上高高的觀景臺俯瞰。她說,居高臨下可以高瞻遠矚,開闊心胸。更重要的是,戶外人永遠是年輕,年齡不是年老的標志,因為真正的年輕,并非膚淺的外表,而是內(nèi)心的深邃與光芒。怪不得她越來越像孩子,有著孩童般的純真和笑容。我相信越活越年輕的秘密在于內(nèi)在能量的豐沛,和生命狀態(tài)的松弛,因為“心平能愈三千疾,氣順可解世間愁?!??</p>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離開閩侯鴻尾鄉(xiāng)前往閩清縣梅城,這里我們要參觀它的歷史文化街區(qū)。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很用心的保留了幾棟明清老宅,浮橋頭街修繕了騎樓,教堂旁的牧師樓和吳氏祖屋建筑很有特色。我覺得跟一些地方充滿仿古建筑和商業(yè)店鋪所謂的古街相比,更有韻味,我個人感覺本色出演比濃妝艷抹更讓人記得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qū)有福州地區(qū)首位狀元許將的故居,有供奉陳靖姑的毓麟宮,有各族宗祠等20余處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騎樓街上</p> <p class="ql-block">教堂旁建于民國時期1924年的牧師樓,第一次看見負一樓挑檐下設(shè)計有咖啡座。</p> <p class="ql-block">在梅城我們到敬苑書屋呆了很長時間,喝茶喝咖啡攀談拉呱。</p> <p class="ql-block">書中自有顏如玉,看來古人說得真好。</p> <p class="ql-block">雄江鎮(zhèn)是這次春游的終點站。 雄江是個小鎮(zhèn),全鎮(zhèn)人口不足1萬人,是上世紀80年代因在閩江興建福建省發(fā)電量最大的水口水電站,群眾從山下搬遷而來形成的庫區(qū)移民鎮(zhèn)。這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腹地,被萬畝綠林包圍,被一江柔水環(huán)抱,這里有滿山滿野的橄欖樹,因此又稱橄欖湖小鎮(zhèn)。鎮(zhèn)區(qū)的江邊建筑依山而建,號稱【水上布達拉宮】。</span></p> <p class="ql-block">【漂浮主題公園】,以前是【橄欖湖小院民宿】特色民宿區(qū),因其擁有閩江、藍天碧水的優(yōu)越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是碧玉一般靜臥群山之間的秀美橄欖湖,<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稱為福州“小洱海”。</span></p> <p class="ql-block">在漂浮咖啡館喝一杯咖啡,春風送暖入咖啡(盜版王安石老先生??),其喜洋洋則已。這里是發(fā)呆、閑聊的絕佳地點,你可以在這里享受寧靜的時光,感受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湖光在前,山色在后,肆意感受陽光與微風,找一個最契合的放空方式,在短暫逃離忙碌城市的同時,享受早春的浪漫和恰到好處的自由! </p> <p class="ql-block">將生活暫搬戶外,自然觸手可及,沉浸式享受輕松時光。</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在尋找一個隱藏在福建的自然美景,那么閩清縣雄江鎮(zhèn)的橄欖湖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部分照片選自領(lǐng)隊野生、同伴碧海蕓天、珍、陳尊蘭的作品,特此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