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期9月19日,晴。告別渥太華,向金斯頓出發(fā)。我們選擇的路線,與里多運河走向一致,目的是沿路看看加拿大這條著名的運河。這條運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認證的世界遺產,加拿大歷史工程遺跡和重要的旅游資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里多運河在渥太華的起點船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過了船閘就是渥太華河</span></p> <p class="ql-block"> 里多運河(The Rideau Canal),俗稱里多水道。全長202公里,由渥太華延伸至金士頓。使之船上通五大湖,下經渥太華河、圣勞倫斯河直達大西洋。里多河得名于早期法國探險家,他們認為位于里多河流入渥太華河的瀑布就像一個“帷幕”。因此,他們給瀑布和河流起名為“里多”( rideau ),這在法語中相當于“幕布”的英語單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運河不是直線,因為沿途利用了自然湖泊和河流</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實蒙特利爾也好,渥太華也好,都可以經過圣勞倫斯河上去五大湖,下去大西洋。修建里多運河是一項預防性軍事措施。這就不能不提到美國與加拿大的1812年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是美國獨立以后發(fā)動的第一場對外戰(zhàn)爭,美國人稱之為第二次獨立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最后結局并沒有導致雙方邊境線的變動,以此來說打了一個平局。這一場關系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戰(zhàn)爭,促使了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大殖民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美國。抵抗入侵之敵加強了殖民地的內在凝聚,和對大英帝國的忠誠。戰(zhàn)爭的最重要結果是使英屬北美殖民地于1867年聯合為加拿大聯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沿途一些地段紅葉已達六成以上,讓我們欣喜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爭期間,英軍指揮官一直擔心美國人封鎖圣勞倫斯河。這條河流自康沃爾(Cornwall)以上是加拿大和美國的界河。一旦航運受阻,部署在加拿大圣勞倫斯河上游及五大湖區(qū)的英軍就無法獲得正常補給,而那里又恰恰是美國進攻的主戰(zhàn)場,那么英國人很可能在開戰(zhàn)後短短的幾個月內被迫將加拿大西部領土拱手相讓。戰(zhàn)後,英國人驚奇地發(fā)現,美國人沒動過這個念頭。如果美國人真動了這個念頭,那么今天美國的面積也許比俄羅斯還大!英國人不指望對手會再次犯下如此簡單低級的錯誤,于是著手開拓里多運河。這個耗費巨大的工程將安大略湖畔的金斯頓與渥太華河連接起來,作為繞開圣勞倫斯河邊境的備用水道,并且使渥太華這個腹地小城變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加拿大首都。里多運河于1826年秋季開建,1832年春天竣工,但沒有機會發(fā)揮預期的軍事作用,1812年之后加拿大和美國再也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1832年至1849年期間,里多運河被用于商業(yè)運輸。由于蒙特利爾和金斯敦之間的一系列急流,里多運河比圣勞倫斯河更容易航行。因此,里多運河成為從蒙特利爾到大湖區(qū)的繁忙商業(yè)要道。然而,到1849年,圣勞倫斯河的急流已經被一系列的船閘馴服,商業(yè)船運公司很快轉向圣勞倫斯河這條更直接的航線。今天,公路、鐵路等現代交通更是替代了它。現在它最為人知的美譽當屬冬天“世界最長的滑冰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授予它為世界遺產(2007年)時仍然忠于歷史,評語稱“它是美洲大陸北部爭奪控制權的見證”。</p> 里多運河由英國皇家工程師、海軍陸戰(zhàn)隊上校約翰?拜(John By)設計監(jiān)造。約翰?拜設計監(jiān)造了里多運河,而且還在運河通向渥太華河入口軍營山周邊,規(guī)劃了渥太華早期的街道,同步建設。因此,在運河開工的第二年,運河口的這座城鎮(zhèn)被命名為拜鎮(zhèn)。直到1855年被重新命名為渥太華。里多運河包括47個石建水閘和53個水壩,4個碉堡以及16座防御工事。宣傳資料說里多運河是19世紀工程技術的奇跡之一,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平流運河,也是最早為行駛蒸汽船而設計的運河之一。目前它的絕大部分設施都還保持著180多年前的風貌,并且在夏季仍允許也只允許游艇航行。運河修建的最終費用是822804美元,其中包括土地購置費用。現在看來這筆開支不大,但還是超支了,約翰?拜被召回倫敦退休,沒有因為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受到表揚或認可。 實際上,里多運河并不都是人工在陸地上挖掘出來的,工程利用了里多河和卡他拉奎河的部分河段,串聯了沿途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只有大約19公里的路線是人造的。<br> 我們在梅里克維爾鎮(zhèn)停留,梅里克維爾鎮(zhèn)距離渥太華大約一個多小時車程。我們參觀了梅里克維爾閘口。我們到時正好有一艘私人游艇準備過閘。船上是兩位將近70歲的老夫婦,手上拿著里多運河導航圖在研究路線,等待著船閘管理人員放行。一切還停留在180年前的管理方式和技術,船到了要自己先靠到閘外系船處,然后上岸走到百米外設在另一處閘門旁的閘門管理人員辦公室,告知開閘放船。管理人員走過來完全用人力轉動齒輪,打開閘門,放船進來后,再關上閘門,去開啟另一道閘門,隨著水位下降,船最終過了閘門繼續(xù)前行。整個過程至少30分鐘。據介紹,這樣的私人游艇從金斯頓到渥太華要兩天,其中相當長時間是過那47道閘門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途經過的韋斯特波特(西港)小鎮(zhèn)</span></p> 出了梅里克維爾鎮(zhèn)我們拐向10號公路繼續(xù)向金斯頓前行,中午在美麗的韋斯特波特(WESTPORT)港口的涼亭里吃自帶的午餐。港口停著的都是私人游艇,面對著里多湖系列里的Upper Pideau lake(意思是上湖),湖面遼闊,水色深藍,非常干凈,成群的海鷗在棧橋碼頭列隊,懶洋洋曬著中午的陽光。有一位駕駛游船的客人和我們閑聊,說他來自美國西雅圖,這條船是租來的,喜歡里多運河的風光,這已經是第二次來了。<br> 一路上,我們發(fā)現楓樹不少,正在變紅的葉子已經有那么些惹人喜愛的斑斕了,這讓我們對于明天去阿爾剛金看楓葉信心大增。我們多次離開大路,把車開到密不見天的野道里,當發(fā)現走不通之后,然后再把車倒回大路,以尋找更美麗的楓林。<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是什么動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們多次離開大路,把車開到密不見天的野道里,當發(fā)現走不通之后,然后再把車倒回大路,以尋找更美麗的楓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到金士頓</span></p> <h5>《楓國自駕行記》目錄<br>(01)選擇楓國<br>(02)北京起飛<br>(03)首位房東<br>(04)初識溫市<br>(05)維多利亞<br>(06)布查特園<br>(07)吊橋公園<br>(08)海天公路<br>(09)惠斯勒市<br>(10)艱難行程<br>(11)甘露之問<br>(12)一日千里<br>(13)賈思珀鎮(zhèn)<br>(14)姊妹媲美<br>(15)瑪琳湖畔<br>(16)峽谷徒步<br>(17)路遭攔截<br>(18)冰原大道<br>(19)路易斯情<br>(20)翡翠天生<br>(21)螺旋隧道<br>(22)班芙漫步<br>(23)卡爾加里<br>(24)夜訪學府<br>(25)行李貽誤<br>(26)蒙特利爾<br>(27)華人競歌<br>(28)魁北克堡<br>(29)楓葉大道<br>(30)到渥太華<br>(31)適逢國事<br>(32)里約運河<br>(33)國王之城<br>(34)醉在楓鄉(xiāng)<br>(35)湖屋一宿<br>(36)白求恩路<br>(37)尼亞拉加<br>(38)到多倫多<br>(39)國家英雄<br>(40)霍普憐魚<br>(41)跨越北極<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