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埃及,如果在路上踢到一塊石頭,說不定就是四五千年前法老宮殿的一塊短墻殘璧上的一塊碎片,可能向你訴說埃及幾千年傳奇的故事。</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但亞歷山大城在法老時代還是一片海灘,它是在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東征到達,才開始</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興建,在</b><b style="font-size:22px;">兩千年歷史中,經(jīng)歷了許多地震、海嘯和戰(zhàn)爭的洗禮。亞歷山大在埃及的經(jīng)濟地位相當于中國的上海,和上海是友好城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亞歷山大的著名城標就是“龐貝石柱”。它建于291年,聳立在希臘時代的塞拉比尤姆神廟的廢墟上,由紅色的阿斯旺花崗巖雕刻而成,兩旁紅色花崗巖雕刻的獅身人面像。公元4世紀末,這里發(fā)生了強烈的地震。許多著名的古跡倒塌成為廢墟,唯</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有龐貝柱屹立不倒,伴隨它的是二只獅身人面石雕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龐貝柱是亞歷山大城現(xiàn)存的最著名古跡之一,見證了亞歷山大城的滄桑變遷。它所在的賽拉比斯神廟已蕩然無存,只剩下這根孤零零的石柱傲然挺立。如今,龐貝柱已成為亞歷山大城的象征,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b></h1> <h1><b> 龐貝柱是為了紀念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公元297年,駐守亞歷山大的大將艾赫里叛亂,戴克里先親率大軍遠征討伐,圍城8個月后平定了叛亂。當時城內(nèi)餓殍遍地,瘟疫流行,戴克里先調(diào)來糧食賑濟百姓,為了表達對戴克里先的感恩,于是在賽拉比斯神廟的廣場中央建立了這根石柱。</b></h1> <h1><b> </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龐貝柱由柱基、柱身、柱頂三部分組成,總高度為26.85米,重約500噸。柱身呈圓柱形,上部直徑2.3米,下部2.7米,全長20.75米,。埃及的阿斯旺采集的一整塊紅色花崗巖鑿成,通過平底船經(jīng)尼羅河及其支流運抵亞歷山大。</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用過午餐,我們驅(qū)車前往蒙塔扎宮。一般亞歷山大人都稱為</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夏宮。位于亞力山大市的東部,占地155.4公頃,密林環(huán)繞,是一個帶有佛羅倫薩風格的園林建筑?;▓@面積不大,臨海所建,椰棗樹林環(huán)繞,涼亭小橋穿插其中,整體優(yōu)雅和諧。在臨海的瞭望臺遠眺地中海,視野開闊,心曠神怡。</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氣候比開羅溫和、清馨濕潤,是埃及最好的避暑佳地。1892年,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阿巴斯·希爾米</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修建了這座宮,作為狩獵行宮。</b><b style="font-size:22px;">據(jù)說那座仿照佛羅倫著名的薩韋奇奧宮而建的塔樓,增添了意大利風情。若論年齡,蒙塔扎宮的年齡只是龐貝柱的零頭。</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蒙塔扎宮年齡不算太老,建于1892年,是亞歷山大最年輕的“古跡”,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成立(1953)前,一直履行著埃及皇室家庭避暑的夏宮的職責,之后就成了埃及總統(tǒng)專用的夏宮,四周巨大的花園與海岸,也成了皇家禁區(qū)。</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王宮的主體在1952年埃及結(jié)束君主制后就作為國賓館使用,直到今天都沒有對公眾開放!</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而作為普通游人,我們只能隔著欄桿,在相機的長焦鏡頭下一睹其與眾不同的迷人風采!</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7月,以納賽爾為首的一批軍官,發(fā)動了軍事政變。法魯克國王迫于形勢,簽署退位聲明,并離開埃及,流亡國外。由法魯克未成年的兒子稱福阿德二世繼位。</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埃及宣布永遠廢除君主政體,宣告了帝制的結(jié)束,成立埃及共和國,福阿德二世廢黜后流亡法國。從此夏宮被國有化,成為埃及國賓館,用于接待外國元首和貴賓。</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夏宮的花園和海灘本來是王室禁區(qū),共和制后向公眾開放,成為亞歷山大重要的旅游景點,人們可以在這里欣賞地中海美景,感受歷史氛圍</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夏宮前的一片海灘,面向地中海,在埃及推翻了帝制建立共和制后,這里不再成為禁區(qū),于是,一批批達官貴人、軍政高官、國外富豪紛紛來此建造別墅。,鷗鳥翱翔。望盡水天一色,</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臨海聽風,云卷云舒,浪花滔滔,不生憂愁,度盡炎涼。</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夏宮前是一個大花園,建在懸崖之上,站在花園的小亭里可以眺見海灣,沿著海岸線有許多紅頂?shù)膭e墅,這在夏季來臨時是埃及和歐洲人鐘愛的度假之地。海邊有許多年輕情侶,他們并不顧忌我們這些喧囂游客的到來打破了海角的平靜,仍然泰然處之地在海天之間互訴著濃濃愛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在寧靜的海灘旁,一抹綠意, 幾縷花香, 藍天白云映襯下的山海美景令人心曠神怡</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四周環(huán)繞著茂密的棗椰樹林和絢爛的花園,其建筑風格融合了佛羅倫薩與土耳其的經(jīng)典元素。</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所見的蒙塔扎宮及花園就坐落在地中海的邊上,每一處風景都能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無需濾鏡,就能捕捉到自然的美。</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置身于古埃及的遺跡之中, 我方能感受到歲月的流轉(zhuǎn)與歷史的厚重, 我方能聽見遠古的回音, 方能領略文明的璀璨。</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