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24金秋南疆行(四)壯麗的塔縣風(fēng)光(續(xù))

秋風(fēng)

<p class="ql-block">  心心念念的南疆之行(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在“小魚群”群主~自然帥哥近半年的精心策劃和對行程的不斷修改和完善后,終于在2024年金秋時節(jié)順利啟程。</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北疆看風(fēng)景,南疆看風(fēng)情”,其實(shí)只說對了一半。南疆疆域遼闊,名勝古跡、古城遺址眾多,自然風(fēng)光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昆侖山,東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高原、大漠,雪山、冰川,綠州、千年胡楊……,景觀各異,美不勝收。期待著本次旅程(20天)能將這所有的美景“一網(wǎng)打盡”??</p> <p class="ql-block">  大致行程如下:</p><p class="ql-block">喀什~塔縣~烏恰~英吉沙~莎車~和田~民豐~且末~若羌~尉犁~庫車~阿拉爾~阿克蘇~喀什</p> <p class="ql-block">  行程第四天,塔縣觀光(續(xù)),住塔縣</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diǎn):紅其拉甫口岸、瓦罕走廊、盤龍古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景區(qū)、班迪爾藍(lán)湖</p>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清晨從塔縣出發(fā),沿著中巴友誼公路(314國道),向著紅其拉甫進(jìn)發(fā)。全程130公里,約3小時車程。途中,一路的藍(lán)天白云和皚皚雪峰映入眼簾,令人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中巴友誼公路?,又稱喀喇昆侖公路,是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國際公路,編號為G314國道。公路始建于20世紀(jì)60年代,1979年建成通車。它北起中國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jīng)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的塔科特,全長1224公里,其中中國境內(nèi)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內(nèi)809公里。?</p> <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公路穿越的地形極為復(fù)雜,包括高山、冰川、峽谷等地貌。全線海拔最低點(diǎn)為1154米,最高點(diǎn)為47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境道路之一。</p><p class="ql-block"> 公路沿途景色壯麗,有雪山、湖泊、草原等自然景觀,也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diǎn),如慕士塔格峰、喀拉庫勒湖、盤龍古道,等等,被譽(yù)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之一。但同時也面臨著雪崩、山體滑坡、落石等地質(zhì)災(zāi)害的威脅,亦被評為“世界十大險峻公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為修此路,中巴雙方共有約700人獻(xiàn)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一條用生命與鮮血筑就的高原之路。行走在這條路上,我們滿懷敬畏與期待,更不忘默默地祝福、致敬那些為此獻(xiàn)出了青春與生命的建設(shè)者們!</p> <p class="ql-block">  車行3小時后來到紅其拉普口岸停車場,這里海拔約4700米,風(fēng)很大,非常寒冷。我們把事先準(zhǔn)備的所有衣服都穿上,然后換乘景區(qū)的區(qū)間車,一路上坡。不到20分鐘,海拔直升了幾百米,終于來到了雪山環(huán)繞,風(fēng)景如畫的紅其拉甫口岸,海撥5100米。</p> <p class="ql-block">  紅其拉甫口岸位于塔縣境內(nèi),地處帕米爾高原的冰峰雪嶺之中,是我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進(jìn)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亞次大陸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p> <p class="ql-block">  紅其拉甫,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外山谷,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這里的環(huán)境與氣候非常惡劣,由于海拔高,空氣中含氧量較低,僅有平原地區(qū)的46%;這里的平均氣溫零下2度,最低氣溫達(dá)零下40多度,終年積雪不化;風(fēng)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所以,被生物學(xué)家稱為“生命禁區(qū)”,被地質(zhì)學(xué)家稱為“永凍層”,堪稱世界上海拔最高、環(huán)境最惡劣的國門所在?!叭f山堆積雪,積雪壓萬山”,就是對這里山川地貌的真實(shí)寫照。相傳在唐僧西天取經(jīng)之前,曾有一個龐大的商隊在此因遭遇暴風(fēng)雪而全部遇難。至今還有人孜孜不倦尋找那支商隊遺留下的寶藏。</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膾炙人口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就是以駐守在紅其拉甫達(dá)坂的邊防“前哨班”為原型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在邊境線上看到的邊界線、巴基斯坦國旗幟和標(biāo)語</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紅其拉甫山口周邊的居民多數(shù)是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民族語言為塔吉克語。他們純樸、善良、友好,具有堅定的愛國心和無私奉獻(xiàn)精神,在帕米爾高原守護(hù)邊疆,被稱為“天上人家”。有人這樣描繪他們的家園——“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p> <p class="ql-block">  雪山環(huán)繞下的紅其拉普國門,猶如一道天際雄關(guān),巍然屹立在海拔5100多米的中巴邊境之上,被譽(yù)為“世界屋脊上的友誼之門”。</p><p class="ql-block"> 這一天,2024年10月23日,我們登上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國門!望著莊嚴(yán)神圣的國門和國旗,耳邊回蕩著《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心中涌動著無限的激動與自豪,久久不愿離開。</p> <p class="ql-block">  然后排了許久的隊,終于在中巴邊界7號界碑前拍了照,留下了難忘的印記。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界碑”,見證了中巴兩國的友誼與合作。</p> <p class="ql-block">  在紅其拉甫哨所前,我們和許許多多的游客一樣,<span style="font-size:18px;">歡呼雀躍,心潮澎湃。我們</span>揮舞著手中的紅旗,高唱著《五星紅旗》、《歌唱祖國》,向迎風(fēng)飄揚(yáng)的五星紅旗致敬,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qiáng)!向英勇無畏的邊防將士們致敬,邊關(guān)安定,才有歲月靜好!</p> <p class="ql-block">  紅其拉甫國門,作為國家的門戶,不僅承載著捍衛(wèi)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與展示國家形象的重任,更因其得天獨(dú)厚的地理位置和迷人的自然風(fēng)光,成為眾多游客心馳神往的觀光勝地。</p> <p class="ql-block">  從2024年12月1日起,紅其拉甫口岸由每年的季節(jié)性開放正式進(jìn)入常年開放,這也為游客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體驗(yàn)機(jī)會,無論什么季節(jié)來到這里,都可以近距離感受這片神秘土地的莊嚴(yán)與壯麗。</p> <p class="ql-block">  下山返回塔縣途中,行駛了約70多公里后,在塔縣達(dá)布達(dá)爾鄉(xiāng)的屬地,有一條岔路通向一個山谷,這條山谷便是瓦罕走廊。</p> <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達(dá)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整個走廊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45公里,相當(dāng)于廣州到深圳的直線距離,是我國最短的一條國界線,阿富汗也因此而成為唯一與我國接壤的西亞國家。</p><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地理?xiàng)l件惡劣,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自然景觀壯麗而荒涼,山高云低、飛沙走石,常年大雪封山,蒼茫而蕭瑟。</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瓦罕走廊及帕米爾高原曾為中國領(lǐng)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東晉高僧法顯、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經(jīng)漢譯創(chuàng)始人安世高都曾經(jīng)過這里去印度研究佛法。唐朝,中國設(shè)置“蔥嶺守捉”,其管轄范圍是整個新疆西部地區(qū),包括帕米爾。但到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夕,清政府無力西顧,最終使這一地區(qū)遭到瓜分,被英國和沙俄殖民者劃為緩沖區(qū)并送給了阿富汗。</p> <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地勢險要,人跡罕至,目前并未對游客開放,這里居住著的,只有游牧的塔吉克人,他們世代守護(hù)著這片高原的邊境。</p> <p class="ql-block">  盡管如此,游客仍有機(jī)會一睹其風(fēng)采。在314國道旁沿著達(dá)布達(dá)爾鄉(xiāng)的岔路口進(jìn)去不遠(yuǎn)后就立著瓦罕走廊的標(biāo)志牌,旁邊還設(shè)有法顯、玄奘等人的紀(jì)念碑,供游客打卡留念。</p><p class="ql-block"> 入口處是一個較大的停車場,一人多高的“瓦罕走廊”四個紅色字標(biāo),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  字標(biāo)后面有一片片紅色的沙丘和層巒疊嶂的雪山,以及"萬歲,祖國萬歲"的大字標(biāo)牌,景象壯觀。</p> <p class="ql-block">  字標(biāo)的一側(cè)有座鐘亭,鐘亭內(nèi)放著一口古銅鐘,鐘亭橫額寫著“鐘聲傳四國”,道出了瓦罕走廊的重要的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其實(shí)就是一條狹長的河谷,這條河谷位于興都庫什山以北,帕米爾高原南緣,北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鄰,西部連接阿富汗,東部就連著我們的大新疆。它是中國通往西亞和南亞的交通要道,也是一條佛教文化通道,還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溝通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樞紐,更是這片貧瘠高原上幾千年興衰更迭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  與鐘亭相對的廣場另一側(cè),矗立的兩塊石碑,如兩塊門垛石,形成了一個山門狀,左邊的石碑上寫著“絲路之門”,右邊的石碑上寫著“瓦罕游弈所”。</p><p class="ql-block"> “絲路之門”,是絲綢之路的門戶之意。當(dāng)年西漢使臣、外交探險家張騫,東漢使臣、外交家探險家甘英,出使西域,開通和擴(kuò)大東西方政治文化貿(mào)易交流時,從這里走過;東漢高僧安世高,東晉高僧法顯,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經(jīng)東歸時,從這里走過;唐朝大將軍高仙芝,為了打擊吐蕃的囂張氣焰,討伐小勃律時,從這里走過;元大都時期的馬可波羅,游歷天下,到達(dá)東方時, 從這里走過;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統(tǒng)一天山南北,也從這里走過。 而“游弈所”,經(jīng)百度搜索,原來相當(dāng)于古代的情報所。</p> <p class="ql-block">  游弈所廣場上豎立著東漢安世高、東晉法顯、大唐玄奘三位高僧和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經(jīng)行此地的紀(jì)念碑石,刻載著他們的艱苦歷程和輝煌業(yè)績。</p><p class="ql-block"> 這些高僧、名家不僅在瓦罕走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他們的故事和傳奇更成為了這片土地上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讓游客感受到這片神秘之地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從瓦罕走廊打完卡出來,開始走盤龍古道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盤龍古道的標(biāo)語:今日走過了所有的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讓人對前路充滿期待~~~</p> <p class="ql-block">  沿G314公路進(jìn)入盤龍古道(西)入口處。</p><p class="ql-block"> 盤龍古道是一條單行線,從班迪爾鄉(xiāng)進(jìn),至瓦恰鄉(xiāng)出,只能行駛7座及以下車輛。</p> <p class="ql-block">  盤龍古道,也被稱為瓦恰公路,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老通道,也是連接瓦恰鄉(xiāng)與縣城的一條扶貧公路。這條公路位于喀什地區(qū)塔縣瓦恰鄉(xiāng)境內(nèi),全長75公里,其中真正的盤龍道部分大約36公里。盤龍路穿越崇山峻嶺,跨越深溝險壑,展現(xiàn)了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和氣候特征。相傳玄奘從此路走過,是一條翻越昆侖山脊的要道。</p> <p class="ql-block">  盤龍古道原本是一條便道,2019年6月新鋪了柏油路面。當(dāng)初修建公路的目的是為了打通當(dāng)?shù)氐膸讉€村落,方便村民們能去到縣城,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僅僅36公里的山路就有639個S形、U形彎道,其中180度的發(fā)夾折疊彎比比皆是,有些彎道甚至達(dá)到270度。</p><p class="ql-block"> 海拔從起點(diǎn)的3000多米陡然上升到4200米,再蜿蜒下坡至終點(diǎn)的3200米,落差達(dá)1100多米,就如同一條巨龍盤踞在昆侖山脈之上,景色震撼,因而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前來打卡、體驗(yàn),成為了令人炫目的網(wǎng)紅公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車行十幾分鐘后,就來到了古道上的第一個觀景臺——龍回頭觀景臺。 此地海拔3769米,因其路段狀若游龍回首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道路曲折回環(huán)。一側(cè)是冷峻的高山,另一側(cè)則是溝深坡陡的山谷,偶爾能看到雄鷹翱翔、羊群覓食,更添幾分壯闊。車子順著盤山道緩慢爬行,來到4216米的烏古力牙特達(dá)坂,這里就是盤龍頂。</p> <p class="ql-block">  盤龍頂就是盤龍古道的最高處~,海拔4216米,過了這里,就是連續(xù)20公里的下坡路。</p> <p class="ql-block">  下山時先到達(dá)海拔4000米的水袖觀景臺,因此路段狀若女子舞動的水袖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水袖路段蜿蜒盤旋幾公里,彎彎繞繞的,在山間形成了一道長長的飄帶。</p> <p class="ql-block">  盤龍古道上最經(jīng)典的彎道分為大盤龍和小盤龍。大盤龍彎度很大,但彎道不是很密集,沿途設(shè)有停車區(qū),游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蜿蜒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  從大盤龍觀景臺上俯瞰,盤龍公路就像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這或許就是它得名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從大盤龍頂部往下一點(diǎn),左邊是望龍亭觀景臺,右邊是龍脊山棧道,在此可以拍到不同角度下的大盤龍景觀。</p> <p class="ql-block">  龍脊山棧道有一個伸出去的觀景平臺,能拍攝到大盤龍全景,也可以遠(yuǎn)眺瓦恰鄉(xiāng)四周的山脈和峽谷。</p> <p class="ql-block">  山上看不到一絲綠色,可以說滿目蒼涼。但正是這寸草不生、貧瘠而遼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一道別具一格的壯觀景色,征服了無數(shù)的來訪者而成為網(wǎng)紅公路。</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下行,就可看到彎彎曲曲、整整齊齊的小盤龍,而且是實(shí)實(shí)在在的發(fā)卡彎。這里的彎道更密集,更具視覺沖擊力,像是由無數(shù)個Z字連起來的長龍,折疊地延伸到山腳下,然后筆直地伸向遠(yuǎn)處的鄉(xiāng)村。</p> <p class="ql-block">  走完小盤龍后,當(dāng)然不忘在這里打個卡,并祝愿自己和大家:走過所有的彎路后,從此人生盡是坦途。</p> <p class="ql-block">  之后來到班迪爾鄉(xiāng)的坎爾洋村~~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景區(qū)。這里,就是經(jīng)典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膾炙人口的插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 這里主打生態(tài)旅游與塔吉克民俗風(fēng)情體驗(yàn),讓人在欣賞自然風(fēng)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郁的塔吉克文化氣息。但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并沒有在這個充滿故事和詩意的塔吉克族村莊過多停留,只是打卡飄過。</p> <p class="ql-block">  從坎爾洋村回塔縣縣城的路上,行駛約十多公里后來到了著名的班迪爾藍(lán)湖。因其毗鄰坎兒洋村,亦稱為坎兒洋龍池,實(shí)際上,它真正的名字是下坂地水庫。</p> <p class="ql-block">  班迪爾藍(lán)湖海撥3050米,是一個高山湖泊,<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呈現(xiàn)出深邃的藍(lán)色,湖面宛如一面鏡子,靜謐地映照著周圍的群山。</span></p><p class="ql-block"> 這個湖泊原本是一條河流,后來為儲水而建成了水庫。湖水源自雪山冰川融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因此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天氣條件下會呈現(xiàn)深淺不同的藍(lán)色,與周圍的褐灰?guī)r層和雪山相映成趣,為這片荒涼的土地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像一顆璀璨的藍(lán)寶石鑲嵌在帕米爾高原的深谷中。</p> <p class="ql-block">  戀戀不舍的離開這個美不勝收的免費(fèi)湖泊,仍然回塔縣住宿,沿途也有不錯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p class="ql-block">感謝您的關(guān)注、瀏覽!</p><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照片為隊友提供,一并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