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陳少禹 朗讀|浩海</p> <p class="ql-block"> 《東坡志林》記載:東晉史學(xué)家袁宏在編著的《后漢紀(jì)》中說,所謂“佛”就是“覺”,講道理讓眾生覺悟。佛教的基本教義最根本的就是兩點,一是要有慈悲心,只做好事,不得殺生;二是靈魂不滅,善惡有報;修行向善,即可成佛。東坡居士說,這大概是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的說法,雖然淺顯,大概精神都已經(jīng)具備了。正如鄉(xiāng)野之人得到了一只鹿,正確的做法就是煮熟吃了。但是,如果把它賣到飯店里,做法就有上百種。然而,鹿肉之所以被稱為美味,關(guān)鍵在于不加入任何其它的東西,也就是“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 《選讀》作者評論道:《道德經(jīng)》強調(diào)“大道至簡”。按蘇軾的話說,“未有絲毫加于煮食”的鹿肉才有最美的味道。我們應(yīng)當(dāng)從佛教的發(fā)展史中感悟原始之美,從萬事萬物的聯(lián)系中感受簡約之美,像東坡先生那樣簡單、曠達(dá)起來!</p><p class="ql-block"> 按照蘇軾的說法,佛教剛傳入中國時,語言非常淺顯明白,后來,清規(guī)戒律越來越多,越傳越復(fù)雜,就像鹿肉經(jīng)過烹調(diào)之后失去了原汁原味之美一樣。</p><p class="ql-block"> 可是,按照易中天教授的研究,這個過程剛剛相反。</p> <p class="ql-block"> 佛教發(fā)源于印度。正宗的佛教很繁瑣。印度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不怕麻煩的人,他們講任何一個問題,都喜歡掰開了揉碎了,反反復(fù)復(fù)地證明,分得非常細(xì)。比如“世界”,“世”是時間,分為過去、現(xiàn)在、未來。“界”為空間,分為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就是“十方”。世界當(dāng)中是須彌山,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四大部洲等等,組成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 原來,“大千世界”是個舶來品??!這么復(fù)雜,中國人恐怕沒有人搞得清楚,也懶得搞清楚。我們家喻戶曉的唐三藏西天取來的真經(jīng),并沒有廣泛傳播。為什么?太繁瑣!據(jù)唐朝智升法師所著《開元錄》記載,玄奘取回經(jīng)書5048卷,這還只是西天佛經(jīng)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我的天??!不要說一般信徒,就是專業(yè)學(xué)者,一輩子也不知道能否讀完。</p><p class="ql-block"> 不僅如此,按照正宗的佛教,修行也是很難的。佛教的戒律,比丘有八種250條;比丘尼有七種348條。說白了,要做一個合格的和尚要記住250條戒律,尼姑要記住348條戒律。我的媽呀,誰記得住??!</p> <p class="ql-block"> 中國人自古就尊崇老子的“大道至簡”,最厭惡繁瑣。正宗的佛教這么繁瑣,要想在中國傳下去,就需要簡化。于是就產(chǎn)生了兩個最簡易的宗派,一個是凈土宗,一個是禪宗。</p><p class="ql-block"> 凈土宗很簡易,只要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因為“阿彌陀佛”是專門接善男善女上西天的。</p><p class="ql-block"> 比凈土宗更簡單的,是禪宗。禪宗連佛都不用念。按照六祖慧能的說法,叫“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就是說,只要你覺悟,你就是佛。覺悟需要多少時間?一剎那!一剎那是多長?七十五分之一秒。還有比這更簡單的嗎?</p> <p class="ql-block"> 這個由繁瑣到簡易的發(fā)展過程,好像更符合事物發(fā)展的邏輯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悟道之人,就是把復(fù)雜問題搞得簡單明了。自作聰明的人,才會把簡單問題搞得極其神秘而又復(fù)雜。</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簡”,無疑是先哲留給我們最高的哲學(xué)智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