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舊影、余溫與生命的長鏈</p><p class="ql-block"> --寫在阿嬤離去近一周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當(dāng)樹葉在枝頭簌簌作響,當(dāng)春寒的風(fēng)悄然拂過街巷,中午接大兒子從畫畫課放學(xué),鼻腔里回蕩蚵仔煎的香氣。我才驚覺,阿嬤離開我們已將近一個年頭。</p><p class="ql-block">雖然將近一年,但在漳州這座氤氳著煙火與溫情的城市,每一處角落都仍藏著阿嬤的影子,每一絲空氣都彌漫著往昔的回憶。在這思念如潮的時刻,我試圖以文字為舟,渡向記憶的彼岸,探尋阿嬤離去背后那些關(guān)于生命、傳承與愛的哲思。</p><p class="ql-block"> 阿嬤的一生,起點在顛簸于驚濤駭浪中的船上,在廈門農(nóng)村的田野里,后深植于漳州這片土地,如同漳城二中老巷中那棵古老的榕樹,根須深深扎進歲月的土壤。她沒有顯赫的一生,沒有大富大貴的生活,從未好好享受過,卻一生一以貫之地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活的真諦。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阿嬤用她勤勞的雙手,操持著一家人的生計。她在狹窄的廚房里忙碌,煙火升騰間,就像著名歷史學(xué)家易中天在新疆烹蘿卜烹出了藝術(shù),巧婦也可有作為于無米之炊,一道道充滿閩南風(fēng)味的菜肴可以擺滿餐桌。那不僅僅是為了果腹,更是她在苦難時節(jié)的樂觀與野望。</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最愛在寒暑假奔赴漳州,投入阿嬤溫暖的懷抱。這也因為,我一開始就是在她的懷抱里長大的。清晨,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阿嬤的臉上,她會輕輕喚醒我,帶著我去菜市場。漳州的菜市場,是一座充滿生活氣息的寶藏。熙熙攘攘的人群,帶著閩南軟暖音氣的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聲,琳瑯滿目的雞鴨豬牛肉、海鮮、蔬菜,還有各種小吃,空氣中腥氣、香氣、人味交織在一起的味道,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阿嬤牽著我的手,在攤位間穿梭,挑選最新鮮的食材,還會冷不丁地突然變戲法般地遞給我一串麥芽糖。她與攤主們熟稔地打著招呼,那些簡單的寒暄里,滿是鄰里間的溫情,滿滿的是漳州這片土地獨有的淳純的人情味。</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從無拖延癥的阿嬤便在廚房大展身手。比如,做蚵仔煎,做蚵仔煎前,她先從竹籃里捧出在市場精心挑選的海蠣,顆顆飽滿,在清水的沖洗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還帶著大海獨有的咸鮮氣息。隨后,她將翠綠鮮嫩的韭菜洗凈,放在案板上,刀起刀落間,韭菜被切成均勻的小段,清新的草香瞬間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接著,她拿出一個古樸的粗陶碗,把適量的地瓜粉倒入碗中,緩緩加入清水,用筷子輕輕攪拌。隨著筷子的舞動,原本松散的地瓜粉逐漸與水交融,形成了細膩濃稠、富有韌性的面糊,如同上等的絲綢般順滑。</p><p class="ql-block"> 等到一切準(zhǔn)備就緒,阿嬤便點燃爐灶,藍色的火焰舔舐著鍋底。待鍋微微燒熱,她舀一勺金黃的豬油(來自苦難歲月里的阿嬤的獨愛)放入鍋中,剎那間,豬油遇熱迅速融化,散發(fā)出醇厚而誘人的香氣,那香味直鉆鼻腔,惹得人饞蟲大動。緊接著阿嬤迅疾地將海蠣均勻地鋪在鍋底,“滋滋”聲瞬間響起,海蠣在熱油的擁抱下,邊緣逐漸泛起微微的金黃,原本透明的肉質(zhì)也慢慢變得潔白緊實,大海的鮮味被徹底激發(fā)出來。緊接著,阿嬤把調(diào)好的面糊淋在海蠣上,面糊迅速包裹住海蠣,在高溫的作用下,表面漸漸凝固,形成一層略帶焦香的外殼。還未等外殼老,阿嬤就手持鍋鏟,動作嫻熟地將面餅輕輕翻面,確保兩面受熱均勻。趁著面餅半熟之際,她磕開兩個土雞蛋(好事成雙),圓潤金黃的的蛋液瞬間滑落,沿著面餅邊緣緩緩流淌,此時只見阿嬤用鍋鏟輕輕將蛋液攤開,讓它與面餅充分融合。蛋液在熱氣的作用下迅速凝固,變得金黃蓬松,與海蠣、面糊交織在一起,色澤誘人。最后,阿嬤撒上之前切好的韭菜段,嫩綠的韭菜為這道美食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韭菜獨特的香味也恰到好處地中和了海蠣和雞蛋的濃郁,使得味道層次更加豐富。</p><p class="ql-block"> 不一會兒,一盤香氣四溢的蚵仔煎便大功告成。阿嬤將它盛放在一個充滿她走過來的時代氣息的青花瓷盤里,端上餐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塊沾上漳州才有的甜辣醬放入口中,外酥里嫩的口感瞬間在舌尖綻放。海蠣的鮮嫩多汁、雞蛋的香軟嫩滑、面糊的軟糯筋道以及韭菜的清新爽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一口都充滿了大海與田園的雙重風(fēng)味,濃郁的香味在口腔中久久回蕩,讓人回味無窮。阿嬤總是慈愛地微笑著,看著我狼吞虎咽,嘴里嘮叨地叮囑著“咖鞋璀啦(小口點啦)?!毖壑袆t滿是寵溺。今天我才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那一刻,食物不僅僅是滿足味蕾的存在,更是情感的紐帶,是阿嬤那不可丈量的愛!</p><p class="ql-block">“滋滋”的聲響,是廚房的樂章,也是我童年最美妙的旋律,現(xiàn)在我兩兒子愛吃我做的菜,喜歡看我在廚房里手忙腳亂的樣子,我滿心歡喜,因為,我在后代面前有點兒活出了阿嬤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阿嬤,她的一生,看似平凡無奇,每日為柴米油鹽奔波,為家人操勞。但正是這份平凡,蘊含著生活最本真的力量。在阿嬤身上,我看到了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責(zé)任,以及在瑣碎日常中堅守的那份從容與淡定。她從未抱怨生活的艱辛,而是以樂觀的態(tài)度,迎接每一個新的一天。這種對生活的敬畏與熱愛,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在成長道路上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阿嬤的離去,讓我又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卻讓我現(xiàn)在還無法擺脫錐心的刺痛。曾經(jīng)那個溫暖的懷抱,如今已化作回憶;曾經(jīng)那些嘮叨到我煩的話語,如今只能在夢中回響。我們每個人,都如同茫茫宇宙中的一顆星辰,在短暫的時光里閃耀。阿嬤的生命,雖然在時間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她留下的愛與溫暖,卻如同一顆夜空里那永遠存在的星辰,一抬頭就會讓我們看見,一直照亮我們面前的黑暗,永遠在我們的心中閃爍。</p><p class="ql-block"> 從生物學(xué)的角度看,生命是一場遺傳信息的傳遞。阿嬤將她的基因傳遞給母親,母親又傳遞給我。在我的身體里,流淌著阿嬤的血液,那些關(guān)于堅韌、善良和樂觀的品質(zhì),也通過遺傳,在我的生命中延續(xù)。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而言,阿嬤傳承給我的,是閩南地區(qū)獨特的飲食文化、風(fēng)俗習(xí)慣和家族精神。那些她親手制作的美食,她講述的閩南故事,她的嘮嘮叨叨,她的叮嚀囑咐,她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重要日子里舉行的儀式,都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驅(qū)動我去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去渡自己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在阿嬤離開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會想起她面對生活困難時的堅韌。太多次,家中遭遇變故,生活陷入困境。但阿嬤面對生活的毒打從未倒下,從未放棄,她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lǐng)家人度過了難關(guān)。她的堅韌,讓我明白,生命中的挫折與困難,并非是命運的刁難,而是成長的磨礪。只有在困境中堅守,在挫折中奮起,才能真正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阿嬤的離去,讓我現(xiàn)在還深陷生命的黑海不能自拔,也讓我對時間有了更深的理解。時間,是生命的丈量者,它無情地流逝,帶走了阿嬤的生命,讓阿嬤成為了時間的一部分?;貞?,是時間的饋贈也是折磨,它讓我們在失去中,才知道阿嬤的珍貴。那些與阿嬤共度的時光,如同珍珠般鑲嵌在我的記憶長河中,值得我們在未來的時光里去傳頌,用另一種形式讓阿嬤繼續(xù)存在在我們的心里、身邊。</p><p class="ql-block"> 在緬懷阿嬤的過程中,我也開始思考家族傳承的意義。家族,不僅僅是血脈的延續(xù),更是精神的傳承。阿嬤的一生,是家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她的勤勞、善良、堅韌,成為家族傳承的火種。阿嬤走了,但她的精神、價值觀,在我們身上綿延。我作為家族的一員,有責(zé)任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讓它在歲月的長河中繼續(xù)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家族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我們與過去的連接,是我們身份認(rèn)同的基石。通過傳承家族精神,我們能夠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根,堅守自己的內(nèi)心。阿嬤雖然離開了,但她的精神,將通過我,傳遞給下一代,如同火炬接力一般,永不熄滅。</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一場無盡的循環(huán)。從出生到成長,從衰老到死亡,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阿嬤的離去,是她生命的終結(jié),卻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她的愛與精神,在我的生命中延續(xù),又將在未來的生命中綻放。就像春天的花朵凋謝后,會化作泥土,滋養(yǎng)新的生命。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它的長度,而在于它的深度與廣度。</p><p class="ql-block"> 在緬懷阿嬤的這個年頭里,我都會在每一天的日記扉頁里寫上“不告別阿嬤的……天”,但也逐漸明白,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只要我心中依然銘記著阿嬤的音容笑貌,并因此讓自己越來越少了缺點和短板,真正越來越強大、能干、有真收獲,成為真正頂天立地的人,時刻有責(zé)任心、動力地去生活。那么,她的愛與精神,也就真正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不然,就真的走了。而我,也將帶著這份銘記,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傳承家族的精神,讓生命的長鏈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延續(xù)。</p><p class="ql-block"> 如今,當(dāng)我再次漫步在漳州的老巷,看著那些熟悉的建筑,呼吸著熟悉的空氣,我將又會看到了阿嬤的身影。她微笑著,向我招手,眼中滿是慈愛。我知道,阿嬤她不會離開,因為,她已經(jīng)是我們心中那一生命的圖騰。</p><p class="ql-block"> 思念如潮的日子里,一切并不如煙,我將對阿嬤的愛與思念,化作永遠的文字,化作對生命、傳承與愛的無盡的深刻思考。去不斷記錄,去記之以紀(jì)之。愿這份永思,能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更加堅定地傳承家族的精神,讓阿嬤的精魂,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流淌。</p><p class="ql-block">寫到這里,突然發(fā)現(xiàn),今天是屬于女性的節(jié)日,也是阿嬤第一個缺席的女神節(jié)。</p><p class="ql-block">阿嬤,節(jié)日快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