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春天令人心醉,獨特的田園風(fēng)光綠意盎然,神奇迷離,別有一番不同的情趣。都說江南春來早,穿越了蕭瑟、冰冷的寒冬,春天如約而至,江南再一次復(fù)蘇,春滿大地,春回人間。</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那如詩如畫的水墨江南,岸邊的垂柳綠芽爆綻,隨著獵獵微風(fēng)輕輕飄蕩;秀美的櫻花,粉嘟嘟的開得正艷;到處是姹紫嫣紅,鶯歌燕舞。 </p> <p class="ql-block"> 江南春早,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沐浴著和煦的暖陽,呼吸著春風(fēng)的馥郁。我曾經(jīng)去過浙江的嘉興二次,一次是去浙江省武警總醫(yī)院洽談業(yè)務(wù);另外一次是黨員組織活動,參觀紅船。</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再一次踏上了去嘉興的路程,此次則純粹是自行旅游活動。</p> <p class="ql-block"> 每次去嘉興都會在空閑的時候,進(jìn)行不同的旅游探訪。這次的目標(biāo)就是去南湖風(fēng)景區(qū)。南湖很大,這次選擇的是南湖的東北方向,小瀛洲一帶觀光。</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景區(qū),到處是綠意盎然,桃紅柳綠,陽光明媚,心曠神怡,令人心情放飛。</p> <p class="ql-block"> 但見湖水清澈如鏡,倒映著藍(lán)天白云,偶爾微風(fēng)吹過,頓時掀起陣陣漣漪。</p> <p class="ql-block"> 蒼老的梅斜倚水邊,粉白的花瓣隨風(fēng)飄落,像極了春天的信箋。翠綠的柳條爆綻出嫩芽,細(xì)細(xì)的,黃綠的,在春風(fēng)中輕輕搖曳,仿佛在書寫一首無聲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每一步幾乎都是風(fēng)景,每一眼都令人心動。白鷺掠過水面,翅膀劃開一道銀線,又很快愈合。站在湖邊,任春風(fēng)拂面,看花瓣飄落,聽水聲潺潺,心也跟著輕盈起來。</p> <p class="ql-block"> 漫步南湖湖畔,柳絲輕舞,櫻花似雪,梅花爭艷,水鄉(xiāng)氣息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嘉興市南湖旅游區(qū),簡稱南湖旅游區(qū),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南湖街道南溪路1號。</p> <p class="ql-block"> 嘉興南湖與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并稱江南三大名湖,素來以“輕煙拂渚,微風(fēng)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于世。嘉興南湖因位于嘉興城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南湖原名滮湖、馬場湖,又叫東湖,嘉興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稱鴛鴦湖,南湖成為旅游地后,人們多把南湖叫作鴛鴦湖。</p> <p class="ql-block"> 南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區(qū)域總面積276.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98公頃。南湖現(xiàn)有面積600多畝,湖中有兩個人工小島。</p> <p class="ql-block"> 一是湖心島,面積不足18畝,上有煙雨樓等古園林建筑群,亭臺閣榭,假山回廊,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湖之中;</p> <p class="ql-block"> 另一小島是稱為小煙雨樓的倉圣祠,位于南湖的東北隅。2011年09月06日,國家旅游局批準(zhǔn)南湖旅游區(qū)為國家AAAAA級旅風(fēng)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我按照自己原有的設(shè)定先去小瀛洲探訪。小瀛洲,位于嘉興南湖的近東北岸處,是一個小巧玲瓏、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江南園林格局的湖中島嶼。這是一個充滿著神仙氣息,是游客們休閑、賞景的絕佳去處。</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小煙雨樓,又名小南湖,位于嘉興南湖的東北部,是一個湖中的小島。它與煙雨樓遙遙相對,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這個小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當(dāng)時嘉興疏浚市河,清淤泥堆積形成了這個小島。</p> <p class="ql-block"> 最初,它只是供周圍漁民曬網(wǎng)用的分水墩。后來,修建了九曲橋,這個小島逐漸成為了一個游覽勝地。島上有許多景點,包括倉圣祠、舞蛟石和荷花池等。公園于1959年對外開放,面積超過20畝。</p> <p class="ql-block"> 沿著九曲橋走向小瀛洲。 漫步在九曲橋上,可以欣賞到小煙雨樓的美麗景色,感受嘉興的獨特韻味。</p> <p class="ql-block"> 九曲橋蜿蜒曲折,橋邊的樹木郁郁蔥蔥,青草如茵,柳枝搖曳。</p> <p class="ql-block"> 踏上島嶼,立馬就會感受到一種寧靜與祥和。這里有亭臺軒榭臨湖而建,坐在其中,可以盡享心曠神怡之趣。</p> <p class="ql-block"> 在小瀛洲的梧桐樹下、蒼圣祠前及紫藤架邊,人們發(fā)現(xiàn)有一尊男性雕塑,他左手執(zhí)蓮花,站在蓮花臺上面朝南湖水目視前方。</p> <p class="ql-block"> 這個雕塑就是“藕神”周敦頤。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他的《愛蓮說》更是確立了其荷花之神的名目。</p> <p class="ql-block"> 因為蓮花可以說是花中之君子,因為周敦頤的《愛蓮說》,讓更多人了解到了蓮花的品質(zhì),這里湖池里生長有許多荷花。</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小瀛洲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的歷史和文化,更在于它的自然風(fēng)光。這里四季如春,花香鳥語。</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島上,你可以看到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的美景。尤其是在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這里更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 聞名遐邇的倉圣祠位于嘉興南湖風(fēng)景區(qū),在小瀛洲上,南湖東北部,與湖心島上煙雨樓南北相望。清康熙時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積約8畝的分水墩,初為漁民曬網(wǎng)之地,后漸成游覽勝處。</p> <p class="ql-block"> 歷史悠久的倉圣祠,它供奉著造字鼻祖?zhèn)}頡。據(jù)說,每年的農(nóng)歷谷雨民間都會祭拜倉頡。倉圣祠的建筑風(fēng)格古樸典雅,回廊南北都有石階,系殿閣式建筑。祠南為荷花池,荷花盛開時,這里更是一幅美麗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漢字是倉頡創(chuàng)造的,故有“倉頡造字”之說,所以倉頡被尊為“字圣”。清光緒年間,嘉興民間有“惜字會”組織,倉圣祠就是在那個時候由“惜字會”募銀建造的。祠有三間,內(nèi)供倉頡塑像,當(dāng)?shù)匚娜硕级ㄆ诩许敹Y膜拜,以紀(jì)念這位“字圣”。</p> <p class="ql-block"> 紀(jì)念倉頡的倉圣祠或有關(guān)紀(jì)念倉頡的類似建筑,在全國似乎僅嘉興這一處,所以倉圣祠很有嘉興地方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倉圣祠在抗戰(zhàn)時期曾經(jīng)遭破壞,門窗被人拆賣,僅剩幾根柱子支撐著破漏的屋頂。</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大力整修園林,并對倉圣祠進(jìn)行多次維修。現(xiàn)倉圣祠面貌已煥然一新,成為南湖一處頗具特色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 在小瀛洲上,我們還造訪了那塊著名的舞蛟石。石上刻有篆書“舞蛟”二字,為趙孟所書。</p> <p class="ql-block"> 這塊石頭形狀奇?zhèn)?,被古人贊美為“怒目探爪”、“若饑蛟壑舞”。站在舞蛟石旁,你可以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滄桑與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舞蛟石,高四米,闊二米,太湖石質(zhì),上端有一半月形缺口,狀如蛟龍,張牙舞爪,舞蛟石由主石與后側(cè)“蛟尾”組成,但“蛟尾”與主石并非同根。</p> <p class="ql-block"> 該石相傳為唐代故物,又說是北宋末年花綱石遺物。</p> <p class="ql-block"> 石上刻有篆書“舞蛟”二字,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手書,古人贊美此石形狀奇?zhèn)?,“怒目探爪”、“若饑蛟壑舞”?lt;/p> <p class="ql-block"> 石塊色灰,多孔穴裂縫,形狀各異,姿態(tài)萬千,通靈剔透,最能體現(xiàn)“皺、漏、瘦、透”之美,常被用于園林造景,具有極高的觀賞性。</p> <p class="ql-block"> 此石原在桐鄉(xiāng)濮院,明代移至嘉興城內(nèi),1954年由嘉興文物保管委員會自東門大年堂移至城外南湖小瀛洲。為嘉興市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小瀛洲古木蔥蘢,綠水環(huán)繞,舞蛟石在這水木清華中,靜謐安然。</p> <p class="ql-block"> 從湖畔的柳絲輕舞到湖心島的煙雨樓,再到南湖的每一個角落,這里的每一處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游客可以泛舟、品茶、賞花,還能品嘗嘉興的特色粽子,感受江南的慢生活,令人愜意萬分。</p> <p class="ql-block"> 南湖春天的美景與歷史遺跡交相輝映,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嘉興南湖的獨特魅力,于是,流連忘返則成了游客的常態(tài)。</p> <p class="ql-block">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向原拍攝者致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