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月二大茘阿壽非遺跑騾車</p><p class="ql-block"> 陜西大荔縣羌白鎮(zhèn)阿壽村,在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二,都會舉辦一場熱鬧非凡的非遺跑騾車、花饃古會。這一傳統(tǒng)盛會,不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當?shù)孛癖娖砬箫L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重要活動。</p><p class="ql-block"> 阿壽村二月二廟會的由來已久,相傳與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有關(guān)。孫思邈晚年曾在阿壽村居住行醫(yī),治愈了許多疑難雜癥,后人為了紀念他,便在這里建造了藥王廟,并形成了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舉辦廟會的習俗。這一傳統(tǒng)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現(xiàn)已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 跑騾車是陜西省古老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起源于遠古時代的農(nóng)耕文化和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遺留。它大約在明末清初逐漸形成規(guī)模,成為當?shù)匕傩掌砟瓿?、慶豐收的一種社火舞蹈形式。在阿壽村的二月二廟會上,跑騾車是重頭戲之一。</p><p class="ql-block"> 跑騾車由幾匹高大的騾子拉著裝飾精美的膠輪大車,車上載著幾十余人的鑼鼓隊。表演時,騾車隊伍在村道上狂奔,銅鈴聲、鑼鼓聲、馬嘶聲、歡呼喝彩聲響成一片,場面壯觀而熱鬧。跑騾車不僅展示了當?shù)孛癖姶肢E、豪邁的性格,也寄托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花饃,又稱面花,是陜西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品。它以小麥面粉為主料,通過捏、剪、修等手法,制作成各種造型生動、寓意吉祥的面塑作品。在阿壽村的二月二廟會上,花饃展示是另一大亮點。</p><p class="ql-block"> 村民們會提前幾天開始制作花饃,有戲樓、門樓、牌樓、石獅、前后殿、萬人傘、藥王洞等多種造型,栩栩如生、氣勢恢宏。廟會當天,村民們會扛著這些精美的花饃,由跑騾車隊伍一路護送,穿街走巷,最后送到村子中央的藥王廟進行供奉。這一過程不僅展示了當?shù)孛癖姼叱拿嫠芗妓?,也寄托了他們對藥王孫思邈的敬仰和對健康生活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阿壽村二月二非遺跑騾車、花饃古會,不僅是一場民俗文化的盛宴,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通過這一活動,當?shù)孛癖娔軌蛏羁谈惺艿絺鹘y(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這一活動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帶動了當?shù)芈糜谓?jīng)濟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p><p class="ql-block"> 總之,阿壽村二月二非遺跑騾車、花饃古會是一項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傳統(tǒng)活動,它承載著當?shù)孛癖妼γ篮蒙畹南蛲妥非?,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六合坊(石建堂)</p><p class="ql-block">2025.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