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惠州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第二個貶謫之地。雖然,九百多年前,惠州是蠻夷流放之地,但蘇軾經過烏臺詩案和黃州貶謫流放的打擊和心理調整,已經釋然了。到了惠州,思想境界更高了,積極入世。與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幫助他們籌備建橋修堤,寫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詩文。</p> <p class="ql-block"> “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我來惠州旅游,因為蘇東坡,這是最主要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在惠州西湖,那里處處有蘇東坡留下的痕跡。東新橋、西新橋、蘇堤,還有他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的墓碑上蘇軾寫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蘇軾的紀念館,看完最后的結束語,那是惠州對蘇軾的評價?!盎厥浊昕淳邮浚Ч乓蝗藬禆|坡。他不失于人間煙火,不脫于人間圣賢本色,他摯愛生活,曠達樂觀,入凡塵,接地氣。他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有悲天憫人的人間情懷。有剛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曠,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義。他的影響早已跨越時空,他的精神猶如燈塔,照亮前路,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境遇里與他相遇?!?lt;/p> <p class="ql-block"> 我很認同這段話對蘇軾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蘇軾天賦異稟,在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樣樣精通,他是美食家、農業(yè)專家,曾經官拜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然而,他的官場不得意,三次被貶黃州、惠州和儋州。是因為有人妒忌他的才華,烏臺詩案、遭貶黃州,人生打擊不可謂不大。1094年,在他59歲遭貶黃州時,蘇軾已經看開了一切,“一蓑煙雨任平生”。貶謫惠州時,蘇軾的人生境界更高了,“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在惠州,雖然他無權無勢無錢,仍然通過當官的朋友,籌錢修西湖上的東新橋、西新橋、蘇堤,方便百姓出行。教農民用秧馬插秧,用水磨磨粉,用竹筒引水。他為惠州百姓做的好事,惠州人民永遠記得,通過雕塑和歷史記載懷念他。</p> <p class="ql-block"> 站在他的塑像前,凝視良久,我想他一定不知道,在他去世后,有數以百萬計、千萬計,他的崇拜者熱愛他的詩詞,認同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我們愿意向他學習,以他為楷模,做一個曠達、樂觀,經得起挫折,樂于助人的人。</p> <p class="ql-block"> 惠州沒有白來,有很多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