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姊妹》是最近很火的一部熱播劇,追劇完畢,掩卷深思,姊妹本是手足,血濃于水。劇中六姊妹反目最主要是因為老六何家喜的貪,而母親劉美心的偏也難辭其咎。做父母的,對自己的孩子們真正一視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極難。天下父母愛幺兒也屬正常,但像劉美心這樣偏愛老閨女的也太過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大何家麗招了上門女婿,連兒子也姓了何。在父親早逝后,幫母親分擔家庭重擔,將五個妹妹撫養(yǎng)長大,在這個家里可以說是勞苦功高。然而后期,母親卻聽信老六的挑唆,把家麗一家趕了出去,還將老房子過戶給老六;老二家文年紀輕輕死了丈夫,獨自撫養(yǎng)孩子有多難,劉美心是有過體會的,作為母親心疼這個命運多舛的女兒才是天道??蓜⒚佬闹粠图椅膸Я藘商旌⒆?,還收了家文給的辛苦費,對三、四、五,也沒有過多的愛……唯獨把乖張霸道的老閨女家喜寵上了天,以至于嬌縱過度使家喜變成了一個為了利益六親不認不擇手段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往今來,偏心的母親也不少見。春秋時期,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鄭莊公出生時,腳下頭上,難產(chǎn)折騰得母親死去活來。因此,一出生就遭母親厭棄,取名寤生,差點扔掉。所以,后來母親一直偏愛小兒子共叔段。武姜提議立小兒子共叔段為王子,遭夫君拒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在寤生繼承王位后,武姜還不甘心。她違背祖制為共叔段要走了超過鄭國三分之一的地盤京邑,又要走將近一半的兵士。武姜還鼓動小兒子共叔段“招兵屯糧,積聚力量,取而代之”。結果,共叔段成了京城太叔,越來越膨脹,最后因謀反被誅殺,臨終前他高呼“母親,是你害了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寤生原本對母親唯命是從,連一些很不合理的要求都答應并照辦。但后來,因母親挑唆弟弟造反,寤生對母親的偏心也心生怨恨。逐母出城,發(fā)誓“今生今世,不到黃泉決不相見!”還是多虧機智的潁考叔不但規(guī)勸且為鄭莊公(寤生)謀劃掘地及泉,隧而相見,才算化解了母子間的仇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武姜也還是心疼寤生的,在莊公派潁考叔接母親相見時。武姜還擔心兒子寤生“起誓又違誓會遭天譴”,而情愿自己孤獨終老也不想連累兒子。武姜的偏心很過分,對莊公實在不公平,但或許也有自己的苦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漢景帝之母竇太后也偏愛小兒子劉武,太后過分寵愛致使劉武統(tǒng)治的梁國繁榮富庶超過了京都長安,劉武還不滿足,野心勃勃而因叛亂被誅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兒時,我也抱怨過父母偏心,對自己不公。長大后,我才明白,要想真正端平這一碗水有多難。婚后,我發(fā)現(xiàn)公婆也有偏心,我和先生不是公婆最偏愛的孩子,但我不再有怨尤,因為公婆偏愛的是生活最困難的孩子。婆婆曾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十個手指雖不一般齊,但咬到哪個都會疼”,我終于理解了偏心的母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放開,二胎三胎已很常見。做父母的應該明白:母親的偏心,往往會破壞家庭的團結和睦,吃虧的委屈怨恨,占便宜的也不會滿足,還想得更大的便宜。從而可能造成母子反目兄弟相殘的惡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天下父母能公平對待所有的孩子,經(jīng)濟上可以適當多幫助有難處的那個,這個觀念可以擺到明處。但愛的天枰不能傾斜,要教育孩子們互助互愛兄友弟恭,這樣,一家人其樂融融,做父母的也才能有個幸福的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