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漢語成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的句式,大多源自古代經(jīng)典著作或著名歷史故事,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因其結(jié)構(gòu)嚴整簡潔,含義精辟深刻,對人的教育作用也十分明顯。但有一些成語,盡管人們耳熟能詳,經(jīng)常掛在嘴上、寫在文中,但真正做到卻并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任勞任怨,指做事不怕辛苦,不怕招人埋怨。最早出自于漢·桓寬《鹽鐵論·刺權(quán)》。這個成語人們理解起來很容易,在日常文章和口頭語言當中經(jīng)常使用。但真正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覺得,能做到“任勞”人不少見,而“任怨”的人就非常少。我們在社會生活當中,總能看到對待工作勤勤懇懇、競競業(yè)業(yè),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人。人們對待這樣的人,大多是充分肯定并給予褒揚的,也喜歡把“任勞任怨”的成語用在其身上。但“任勞”的人,未必“任怨”。我們自己也會經(jīng)常表示要任勞任怨,但落腳點卻主要放在努力工作上,很少考慮怎樣不計較別人的誤解,甚至非議。</p> <p class="ql-block">同甘共苦,意為共同享受歡樂和幸福,共同承擔禍患與苦難。最早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很多人認為“同甘”相對容易,“共苦”難以做到??晌艺J為二者都不容易做到,有時“共苦”反倒容易一些,“同甘”可能非常難以收到。當大敵當前或者站在共同立場、奔著共同目標的時候,可以做到同仇敵愾共同承擔危險,甚至可以奮不顧身、舍生赴死,比如戰(zhàn)爭狀態(tài)下的戰(zhàn)友之間;當生存壓力巨大、生活極端困難的時候,可以全力以赴共同奮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承擔苦難,比如家人或朋友之間。但當危險解除、困苦成為過去的時候,很多人卻做不到“同甘”,忘恩、忘本的大有人在。當共同的目標實現(xiàn)、榮華富貴盡享的時候,同樣難以做到“同甘”,離心離德、同床異夢的人也不少見。</p> <p class="ql-block">大公無私,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此成語出自漢·馬融《忠經(jīng)·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大公無私,是人們普遍敬仰崇尚的優(yōu)秀品德,對歷代清官秉公執(zhí)法、兩袖清風的高尚德行也都世代頌揚。但真正做到大公無私的并不普遍,徇私枉法、以權(quán)謀私的大有人在。信誓旦旦表示要大公無私,而實際上損公肥私的人也不少見。有很多人對以權(quán)謀私現(xiàn)象恨之入骨,但其一旦大權(quán)在握也陷入貪腐泥潭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舉輕若重,指對待簡單事情也抱著認真的態(tài)度,比喻辦事嚴謹細致入微。舉重若輕,意思是指舉起沉重的東西像是在擺弄輕的東西,比喻能力強、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或處理復(fù)雜的問題。出自清·趙翼《甌北詩話·蘇東坡詩》。舉輕若重,是在舉重若輕這個成語中經(jīng)過反置演變而來。在現(xiàn)實當中能堅持做到舉輕若重的并不容易,因此,才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該失誤的失誤了,不該發(fā)生的事故發(fā)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