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我們從貴陽自駕游來到了云南昭通 ,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坐落在云南東部,是一座擁有豐富資源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昭通,多元文化交匯融合,文墨淵源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三大發(fā)祥地之一,具有鮮明個性特點和區(qū)域特色、復(fù)合多元的“朱提文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昭通,是云、貴、川三省的文化交流的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是長江經(jīng)濟帶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交匯節(jié)點,是云南連接長江經(jīng)濟帶和成渝雙城經(jīng)濟圈的重要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 我們主要打卡的景點:扎西古鎮(zhèn)、莊子上、水田寨花房子、牛街古鎮(zhèn)、豆沙關(guān)古鎮(zhèn)、黃連河風(fēng)景區(qū)、昭通古鎮(zhèn)、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白鶴灘水電站等。</p><p class="ql-block"> 昭通之行不僅是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的旅行,也是紅色文化和長征精神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扎西古鎮(zhèn)始建于1856年,擁有160余年的歷史,見證了威信縣城從無到有的過程。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重要的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扎西古鎮(zhèn)其名稱來歷和含義有三:第一,“扎西”是彝語“扎息”的變音,意為周圍有茂密森林的海子;第二,“扎西”的“扎”意為駐扎、“西”意為西部;第三,“扎西”系彝語“則溪”“者西”或“寨溪”的變音,意為倉庫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扎西古鎮(zhèn)的文化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其建筑風(fēng)格和紅色文化上?。古鎮(zhèn)以其寧靜和祥和,以及豐富的歷史底蘊吸引著游客。</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扎西老街,可以感受到濃厚的長征精神,仿佛穿越回了那個充滿激情與奮斗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扎西會議會址,原為江西會館和湖廣會館址,總占地面積4686平方米,是為紀念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鎮(zhèn)等地召開的會議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 扎西鎮(zhèn)在1935年2月5日至9日期間是中央政治局召開扎西會議的舊址?。扎西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改組了黨中央的領(lǐng)導(dǎo)特別是軍事領(lǐng)導(dǎo),對長征勝利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p><p class="ql-block"> 會議期間,中央紅軍在水田寨、大河灘、扎西鎮(zhèn)等地連續(xù)召開會議,討論了紅軍的戰(zhàn)略方向和行動方針,并通過了重要的決議。</p><p class="ql-block"> 圖為:胡耀邦題詞“扎西會議會址”</p> <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路過扎西,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與水田花房子、大河灘莊子上會議統(tǒng)稱為“扎西會議”),這次會議以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載入史冊。</p> <p class="ql-block"> 扎西會議的精神內(nèi)涵豐富,它不僅是遵義會議的繼續(xù)和完成,也是長征中戰(zhàn)略轉(zhuǎn)變的重要一環(huán)。會議的決策和部署,使紅軍的革命斗爭在磅礴的烏蒙山走出寒冬,迎來新春的溫暖陽光,從被動變?yōu)橹鲃?。這次會議對于推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新階段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p><p class="ql-block"> 圖為:張愛萍將軍手書</p> <p class="ql-block"> “紅色扎西 勝利起點”的云南威信,是全國百個紅色經(jīng)典旅游景區(qū)之一,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途中集結(jié)威信,并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紅軍長征勝利的起點。</p><p class="ql-block"> 由于 “扎西會議紀念館”,正在升級改造開放,未能參觀學(xué)習(xí),有點遺憾。</p> <p class="ql-block"> 大河灘莊子上會議舊址,是紅色旅游打卡地,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或黨史學(xué)習(xí)團到這里開展紅色研學(xué)教育活動。 </p><p class="ql-block"> “莊子上會議舊址”,原稱“莊子上”。該舊址是一王姓鄉(xiāng)紳住宅,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p> <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這里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成為“扎西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這里鐫刻下了深厚的紅色記憶。</p> <p class="ql-block"> 莊子上會議會址作為扎西會議紀念館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中宣部確認為云南省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從大河灘莊子上會議舊址走出來,沿著石板路拾級而下,便是紅軍標語館。紅軍在長征途中寫下的大量宣傳標語口號,以通俗易懂、生動直觀的宣傳形式,成為當(dāng)時動員群眾的洪鐘、鼓舞紅軍斗志的號角、瓦解分化敵軍的利器。</p> <p class="ql-block"> 莊子上紅軍長征標語館,館內(nèi)陳列、還原著紅軍長征時期留下的標語和漫畫。</p> <p class="ql-block"> 這些標語口號歷經(jīng)血與火的洗禮和近一個世紀的滄桑風(fēng)雨,仍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它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每一條標語,亦或一副漫畫,都是一個紅色故事,能浮現(xiàn)一段塵封的紅色記憶,成為見證中國革命歷史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莊子上”,看到絢麗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水田寨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舊址,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威信縣水田鎮(zhèn)水田村樓上。該舊址原是一鄭姓鄉(xiāng)紳住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棟四列八柱的單檐懸山頂穿架式木結(jié)構(gòu)民居建筑,</span>始建于清末,因其房屋門、窗、板壁上刻畫有花草蟲鳥圖案,為當(dāng)?shù)叵∮?,故名“花房子”?lt;/p> <p class="ql-block"> 會議討論了常委分工,決定由張聞天接替博古擔(dān)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毛澤東為周恩來軍事上的幫助者,博古改任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張聞天的任職保證了毛澤東的政治、軍事主張能夠在黨內(nèi)和中央紅軍中貫徹落實,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形成第一代中央領(lǐng)導(dǎo)集體。</p><p class="ql-block"> 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徹底改變了黨和紅軍的前途,命運,是中共黨史軍史上一個生死攸關(guān)的歷史轉(zhuǎn)折。</p> <p class="ql-block"> 威信縣水田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舊址。這個彪炳光榮歷史的地方,多次被毛澤東、周恩來在談話和回憶中提及的“雞鳴三省”小村子,在一個特定的年代和環(huán)境,一夜之間成為改變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央紅軍命運的支點,成為中國革命的轉(zhuǎn)折之地。</p><p class="ql-block"> 圖為:水田寨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p> <p class="ql-block"> “雞鳴三省”泛指云、貴、川三省交界處一定范圍之地域,以云南省威信縣水田寨尤為著名。水田寨位于云南之東北角,深入川黔之間,狀若雞嘴,勢扼極邊之要,“雄雞一唱,三省皆聞”。</p><p class="ql-block"> 圖為:威信縣“雞鳴三省”標志碑</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自然風(fēng)光,每一處景色都讓人感受到心靈的寧靜與愉悅。</p> <p class="ql-block"> 云貴川雞鳴三省具有天藍地綠、山巒環(huán)繞、峰聳水秀、深谷林幽的怡人自然特色。</p> <p class="ql-block"> “雞鳴三省”絢爛多姿的民族風(fēng)情和歷史所賦予的厚重歷史,極大地豐富了它的內(nèi)涵和價值。</p><p class="ql-block"> “雞鳴三省”成為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于一身的一個旅游佳地。</p> <p class="ql-block"> 威信赤水崖風(fēng)景區(qū),景區(qū)總面積約1.22平方公里,峽谷全長約3公里,峽谷全長約3公里,起于威信縣水田鎮(zhèn)崖上石頭寨,終點至香樹村果哈峽。他是鑲嵌在威信縣和鎮(zhèn)雄縣之間的絕壁懸崖,是全國著名的峽谷景觀,集山、水、洞、林、峽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 左側(cè)的山峰猶如一頭雄壯的獅子靜靜趴伏,右側(cè)的山峰則如同一頭龐大的大象沉穩(wěn)莊重,獅象是力量與智慧的象征,兩座山峰相向而立,宛如一對忠誠的守護者。</p><p class="ql-block"> 圖為:赤水崖壯麗的峽谷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 我們?nèi)r景區(qū)正在修建還沒有開業(yè),但能實地感受到獨特的山水文化、領(lǐng)略雄奇的自然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 雞鳴三省的威信水田灣子苗寨,是威信縣一個依山而建的純苗族居住的寨子,今還保存著完好古樸的苗族風(fēng)情。</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灣子苗寨</span>的村民均為陶姓,現(xiàn)有農(nóng)戶28戶156人,寨內(nèi)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較多,簡稱“三古”即,千年紫薇古樹、百年“人”字形古墻和苗族老祖屋。<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5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 ? 百年“人”字形古墻?,有400多年的歷史,全部用形狀不一的大石堆砌而成,沒有任何水泥砂漿,卻能保持幾百年依然堅固。墻下有一個暗道,是古代苗民為防土匪而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圖為:百年“人”字形古墻</p> <p class="ql-block"> 寨子中心的“紫薇樹”古樹,樹齡有1000多年,樹高43米,樹胸徑1.63米,被列為云南省一級保護植物,根部所滲出的水被視為“神水”。</p><p class="ql-block"> 圖為:千年紫薇古樹?</p> <p class="ql-block"> 灣子苗族老祖屋為典型的湘西建筑風(fēng)格,已有5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圖為:百年苗族老祖屋</p> <p class="ql-block"> 圖為:村民為游客打糍粑</p> <p class="ql-block"> 灣子苗寨是鑲嵌在扎西東南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水田的一顆明珠。灣子苗寨的歷史和文化,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長征的中央紅軍正是沿著這條小路從四川走進了灣子苗寨,第一次進入了云南地界。小小苗寨,因此成為“長征進入云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圖為:紅軍路</p> <p class="ql-block"> 昭通彝良牛街鎮(zhèn)有著一千多年歷史,位于云南省昭通彝良縣城的東北部,距縣城78公里,介于川滇邊界。</p> <p class="ql-block"> 牛街鎮(zhèn)不大,白水江穿城而過,江面上有三座橋連接兩岸,其中中間的廊橋最具特色,只能走人,另外兩端各有一座通汽車的大橋。</p> <p class="ql-block"> 牛街古鎮(zhèn)始建于東漢時期,初興明朝洪武,鼎盛清朝乾隆。因逢農(nóng)歷的牛、羊日趕大、小場,而得此芳名。故曰,“拉不完的昭通貨”在這里集中、“填不滿的敘府城”從這里啟運,至今仍保留商業(yè)重鎮(zhèn)“小香港”的美稱。到此能充分體驗到“上云南,下四川”奇特的地理現(xiàn)象、蜀國文化和古滇文化交相輝映的美好感受。</p> <p class="ql-block"> 沿河邊有一條主街,比較寬敞,街上有各類店鋪、醫(yī)院等。對岸另外的一條街是老街道,非常窄,平均3米左右寬,這條街道上有幾幢木制老房子,一層也都是小商鋪,這條窄窄的老街不算長,十分鐘就能走到頭。</p> <p class="ql-block"> 千年南絲路,中國豆沙關(guān)。豆沙關(guān)扼守在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西南,頭上峭壁崔嵬,腳下關(guān)河奔涌,綽號滇南第一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豆沙鎮(zhèn)位于鹽津縣西部關(guān)河南北兩岸。東接鹽井鎮(zhèn),南連柿子鎮(zhèn),西鄰大關(guān)縣吉利鄉(xiāng),北底中和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豆沙街,海拔584米,距縣城24公里,街長840多米,寬約9米的路面,還保留古建筑名居123間,有石缸茶、烏骨雞等名特產(chǎn)品。</p> <p class="ql-block"> 豆沙關(guān)古鎮(zhèn)古建筑民居,家家掛燈籠,戶戶飄彩旗。</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的街和各種商鋪與"馬棧",均懸掛著古色古香的匾額楹聯(lián),凡詞句書法,皆隱現(xiàn)著抹不開化不去的萬古云煙,有人言道"南有和順,北有豆沙"。</p> <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建筑多為明清時期風(fēng)格,漫步古街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歷史韻味。</p> <p class="ql-block"> 五尺道景區(qū)位于鹽津縣豆沙關(guān),早在公元前220年,這里就成為中原入滇的交通要隘,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譽。景區(qū)內(nèi)五尺道長約350米!寬1.7米,是迄今五尺道上保留最長、最完好、馬蹄印記最多(243個)的古驛道遺跡。</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河,在這里沖開山谷,奪路而出,兩邊的峭壁高達600米,在河口處卻只有100米寬,形如石門,故豆沙關(guān)也稱石門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五尺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年前三世紀。秦國占據(jù)巴蜀后,秦蜀守李冰水采用了積薪燒巖之法,修筑了從僰道縣(今天宜賓)經(jīng)石門關(guān),到千傾池(昭通)的第一條內(nèi)地入滇通道——“僰道”。秦朝建立后,常頞在僰道的基礎(chǔ)上,將路又修道了建寧(曲靖),道寬五尺,故稱“五尺道”。</p> <p class="ql-block"> 西岸巖壁上刻有“滇南樞紐”、“其險也若此”等大字,被譽為“滇南第一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圖為:唐代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進云南的第一道關(guān)。關(guān)上有個唐碑亭,亭內(nèi)巖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巖。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書法家。這塊摩巖,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貞元10年)出使云南,路過石門關(guān)時刻下的,現(xiàn)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p><p class="ql-block"> 圖為:袁滋題記摩崖石刻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 僰人懸棺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僰人的一種特殊葬禮習(xí)俗,懸棺的放置方式和歷史背景至今仍是一個謎。</p><p class="ql-block"> 河對面懸崖絕壁半腰間,距關(guān)河水面約60余米高處一一天然斜洞,洞內(nèi)現(xiàn)存懸棺九具十一件,造型別致,工藝精湛,千年歲月的磨礪,更顯現(xiàn)了一種深玄奧的神秘。</p><p class="ql-block"> 圖為:僰人懸棺</p> <p class="ql-block"> “腳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駐足五尺道向遠處眺望,映入眼簾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然交通博物館”。秦五尺道、關(guān)河水道、昆水公路、內(nèi)昆鐵路和水麻高速公路五條交通大動脈并駕齊驅(qū),從豆沙古鎮(zhèn)延伸至遠方,形成了極為罕見的“五道并行”景象,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圖為:五路并行景觀</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省昭通市大關(guān)縣的懷抱中,隱藏著一處令人心馳神往的自然奇觀——黃連河風(fēng)景區(qū)。這里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更是被譽為“中國瀑布之鄉(xiāng)”的唯美之地,以其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和豐富的瀑布資源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尋。</p> <p class="ql-block"> 圖為:雙瀑迎客由蘆笙瀑和嗩吶瀑組成</p> <p class="ql-block"> 風(fēng)景名勝區(qū)由黃連河瀑布群景區(qū)、上高橋峽谷溶洞景區(qū)、羅漢壩原始森林景區(qū)和云臺山古驛道游覽線“三區(qū)一線”組成,總游覽面積107平方公里,分布有80多個景點,景景相連,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 黃連河風(fēng)景區(qū)以瀑布群為主要特色,在4.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集中分布著大小瀑布47條,其中落差大于10米的就有14條,最大落差更是達到了147米。這些瀑布形態(tài)各異,有的如絲如縷,柔美細膩;有的則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下,氣勢磅礴。漫步在景區(qū)內(nèi),仿佛置身于一個瀑布的王國,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水簾長廊由瀑布、瀑下長廊和清波碧潭組成,在此細細聆聽瀑水嘩嘩下泄。似乎所有的煩惱都被沖刷得干干凈凈,所有的壓力也隨同瀑布一起釋放流走,讓人心境豁然舒暢。</p> <p class="ql-block"> 壽星石和太白瀑布,意為壽星老人與太白金星,都是受人供奉與喜愛的神仙,路過此處欣賞太白瀑,撫摸壽星石,沾沾長壽福氣。</p> <p class="ql-block"> 圖為:對歌瀑</p> <p class="ql-block">? 昭通古城?是云南省昭通市的一處歷史遺跡,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古城位于昭通市的核心區(qū)域,以其0.67平方公里的規(guī)模,集中展示了昭通的歷史文化和地區(qū)特色。</p><p class="ql-block"> 我們?nèi)フ淹ü懦菚r,全城在改造提升。雖然下雨天,游人不減。</p> <p class="ql-block"> 走進古城,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年代,感受古城的韻味和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清代各地會館的集聚,使得昭通古城成為了商貿(mào)繁榮的中心。古城的街道名字也充滿了文化內(nèi)涵,如福祿街、懷遠街、永固街等。</p><p class="ql-block"> 圖為:崇義街</p> <p class="ql-block"> 古城內(nèi)部有許多售賣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店鋪,如天麻,這些古建筑依舊維持原貌并得到了妥善利用,市井氣息濃郁?。</p> <p class="ql-block"> 大山包國家公園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西部大山包鄉(xiāng),海拔3100-3140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p><p class="ql-block"> 大山包分為4個景點:雞公山、仙人田、跳墩湖和大海子。雞公山雄偉壯觀,是觀云海、看日落理想之地,大海子可以看日出和黑頸鶴(但黑頸鶴景區(qū)現(xiàn)在沒有對公眾開放)。</p><p class="ql-block"> 圖為:玻璃棧道,在雞公山峽谷之上,可以俯瞰整個峽谷,云霧在峽谷上飄動,仿佛進入仙境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大山包屬于國家級自然公園,云貴高原天氣變化很大,我們乘坐景區(qū)車時,天氣陰沉,但到了雞公山時云霧繚繞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圖為:昭通大山包國際翼裝飛行起跳點</p> <p class="ql-block"> 云霧的波濤彌漫著整個雞公山峽谷,引起看游客們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公園分為多個片區(qū),各具特色,旨在為游客提供觀光、攝影、科考、探險、休閑、娛樂等多元化的旅游體驗。</p> <p class="ql-block"> 大山包景區(qū)以黑頸鶴、濕地、草甸、峽谷、云海、日出、日落、佛光等生態(tài)自然風(fēng)光著稱,是集自然保護區(qū)、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岳型風(fēng)景旅游區(qū)。2003年被批準為“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4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p> <p class="ql-block"> 這里不僅擁有遼闊的草場、秀美的山巒、清澈的湖泊、險峻的峽谷、迷人的霧淞和云海,還蘊含著豐富的民俗風(fēng)情,吸引了國內(nèi)外旅游者、科技工作者、環(huán)保人士、攝影家和探險者的廣泛關(guān)注。</p> <p class="ql-block"> 云霧像薄紗一樣,撫摸著山峰峽谷,山在云中飄,人在畫中游。</p> <p class="ql-block"> 大山包號稱“小西藏”,單單是仙人田那綿延起伏、一望無垠的萬畝草場就會讓你恍然置身塞外,以為到了青藏的茫茫草原。</p> <p class="ql-block"> 一個隱藏在云南高原的秘境,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生態(tài)資源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p> <p class="ql-block"> 為了領(lǐng)略白鶴灘水電站的雄姿,我們開車來到了云南省巧家縣。白鶴灘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目箭是僅次于三峽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p> <p class="ql-block"> 白鶴灘水電站2021年4月開始蓄水,水庫壩頂高程834米,最大壩高289米,正常蓄水位825米,庫容206億立方米,上游與烏東德梯級電站相接,下游尾水與溪落渡梯級電站相連;電站安裝16臺百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3月底,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fā)電超1200億千瓦時,相當(dāng)于減少標煤消耗量超3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9800萬噸,為江蘇、浙江等華東地區(qū)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p> <p class="ql-block"> 因為水電站建成時間不長,還沒有開發(fā)成景區(qū),旅游觀光呈原生狀態(tài)。我們只能開車到艾家村觀景臺上,眺望這偉大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們將自駕出行,美麗的風(fēng)景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圖為:金沙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