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陰似水,歲月無痕,時間將我的記憶撕成碎片。我慢慢地拾起這些碎片,然后對碎片進行重整,并組合成完整的篇章,將其作為我永恒的回憶。</p> 我的童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六零年農歷九月十日,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里,我的問世給原本的三代之家增添了無限的歡樂,從此這個家便成了四世同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六八年,我同其他小朋友一樣,背著媽媽給我做的花書包,高高興興地上學了。開學的第一天沒有爸爸媽媽陪著,是自己去的。學的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幾個字,因此,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對毛主席有很深的印象。上學開始寫字,我們沒學過筆順,也不認識筆畫名稱,就是照葫蘆畫瓢寫。在小學我沒學過拼音,不知道什么是聲母,什么是韻母,什么是整體認讀,所有的拼音都是后來自學的。那時上課前要唱 《敬愛的毛主席》,下課要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時所學的“老三篇”《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還有《反對自由主義》,都背得滾瓜爛熟。我們經常唱《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革命京劇常掛嘴邊。那時沒有電視,我們會到十幾里外的各屯去看電影。一本小人書也會在小朋友們之間傳來傳去,讓我們非常著迷,愛不釋手。那時沒有家庭作業(yè),每到晚上,大街上全是小朋友,大家踢毽子、拍皮球、跳繩、踢格子...... 我的小學課程就是這樣稀里糊涂地學完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快快樂樂地度過了。</p> 我的學生時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四年,我升入 初中,我們的初中和小學是一個學校,叫小學帶帽,那時學生不學習,從老師到學生派性成風,大小字報滿天飛。那時我們幾乎是整天勞動,到生產隊支農,抓蟲子、撿糧食。同時還要打草、拾糞.....回首兩年的中學時光,我們沒有學到多少文化知識,老師教了,你學了,就是什么“智育第一、分數掛帥” 。那時社會上流傳著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還學什么張鐵生零分上大學......總之,我們兩年的中學生活就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六年,我上了高中。當年,粉碎“四人幫”后,文化大革命徹底結束了。一九七七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從此教育也走上了正軌。當時縣里在通遼河西成立了實驗高中,那一年,我們班四十多名學生,考上實驗高中的就三人,其中就有我一個,但后來不知是什么原因,我被擠下來了。當時父親想托人給我辦此事,我沒同意,我對父親說:只要好好學,在哪都一樣。當時我是考慮到家里的經濟情況,因為家中不但有我們兄弟姐妹七人,還有年邁的的老奶奶,這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父親一人勞動來維持,所以我沒同意父親的提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時我們上學條件十分艱苦,沒有自行車,每天要步行十多里路去大罕高中上學。每到冬天,我的腳和腳脖子都凍腫了,走路很吃力,但我沒有因此而誤一天課。那時我們中午還要帶飯,到現在我的閨蜜還說那時我?guī)У睦苯丰u好吃呢。由于當時我們學的知識少,沒有任何學習資料,知識面也窄,學的只是書本那點兒知識,結果,一九七八年高考,我們全校的升學率為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畢業(yè),我沒考上大學,只好到生產隊勞動。當時我難過極了,一天活也干不下去 ,心想: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最后怎么又回到生產隊勞動了呢?何不當初早點下地勞動,還能多掙些工分幫幫家呢。當時我同學的姐姐是大隊的副書記,她推薦我去大隊當婦聯和民兵連長,因為她知道我在高中是學校的宣傳員、廣播員、班委會成員,所以她才推薦我。同學姐姐的心意我領了,我沒同意她的提議。我整天悶悶不樂,心里還是想著上學一事。突然有一天我的老師來我家找我,讓我到學校復習,準備參加七九年的高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高興極了,第二天我就去了學校,這樣我在學校復習了三個月,結果七九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通遼縣師范學校。我考上了師范學校,意味著今后就有了工作,就可以脫離農村又苦又累的生活。我考上了中師,全村的人都為我高興,為我們家高興,我父母更是喜上眉梢,我的同學對我也是羨慕不已。開學那天,父親趕著驢車,還有幾個我最要好的同學,把我送到了火車站。我上了列車,戀戀不舍地揮手跟父親和同學告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車載著我的夢想 ,載著我的希望,駛向了我人生的新起點——通遼縣師范學校。到校開始報道,我被分到十一班,我們是中文班,共有45名同學,15名女同學,30名男同學,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相識在求知路上 ,我們睡的是火炕,吃的大多是窩窩頭,雖然條件有些艱苦,但兩年的師范生活讓我和同學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叵肫饋?,那兩年,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就是我記憶倉庫里一顆顆流光溢彩的珍珠。我們同坐在一個教室里學習,15名女同學同睡在一鋪大炕上,在同一個餐桌上就餐。教室里有我們充滿墨香的讀書聲和愉快的歌聲;球場上灑下了我們 拼搏的汗水和勝利后那激動的淚水;校園里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足跡和美麗的倩影;那綠蓋如陰的槐樹下,有我們竊竊私語和對未來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學的第二年,我們實習了三個月,回來后我和國宏、鳳萍、張玉潔同住一個小房間,我們親如姐妹 ,記得那時鳳萍回家,我就主動把她的衣服洗好,疊好、放好,放暑假我還去她家?guī)退霰蛔?。那時每到寒暑假我們都彼此思念著,盼著早日開學,早日相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今我們畢業(yè)四十多年了,我們的感情沒有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疏遠,而是時間越久,感情越濃,思念越深,牽掛越切?,F在我們都已退休,彼此有了閑暇時間,我們時常聚在一起,談過去,談現在, 談將來。我們的友誼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我們會在夕陽的路上攜手同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童年與青春是一段美好而短暫的時光,它充滿了激情、夢想和希望,它就是一首永遠不會落幕的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童年和學生時代連載: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