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西蘭約有340種鳥類被紀錄,其中特有鳥類67種。有3個特有鳥科 - 刺鷯科、垂耳鴉科和無翼鳥科。</p><p class="ql-block">?前后幾次去新西蘭。這次旅居奧克蘭三個月,去了許多地方,記錄了自然狀態(tài)下的60余種野生鳥類,其中22種為新西蘭特有鳥類。</p> <p class="ql-block">簇胸吸蜜鳥</p><p class="ql-block">新西蘭特有的吸蜜鳥科物種,以其獨特的胸口白色羽球聞名,仿佛佩戴著領(lǐng)結(jié)的紳士。體長27-32厘米,體重62-240克,雄鳥較大。</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吸蜜鳥</p><p class="ql-block">新西蘭特有的中型吸蜜鳥類。其主要特征為黃綠色的羽毛,黑色翅膀和尾巴,紅眼,雄鳥頭部帶有紫色光澤,雌鳥頭部光澤較弱,呈藍綠色。分布于新西蘭北島和南島。</p> <p class="ql-block">縫葉吸蜜鳥</p><p class="ql-block">分布于北島及周邊無掠食者的離岸島嶼。目前成鳥數(shù)量約3100 只,IUCN紅色名錄類別,易危(VU)。</p> <p class="ql-block">北島鞍背鴉</p><p class="ql-block">新西蘭特有的垂耳鴉科鞍背鴉屬的中型鳴禽。分布于新西蘭北島的離岸島嶼及無捕食者的保護區(qū)。目前種群已超過6000只。IUCN紅色名錄類別,近危(NT)。</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鳩</p><p class="ql-block">是鴿形目鳩鴿科新西蘭鳩屬的鳥類。大型鴿類,僅在新西蘭發(fā)現(xiàn)。體長46-50厘米,體重510-795克,翼展約75厘米。</p> <p class="ql-block">灰噪刺鶯</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細嘴鶯科噪刺鶯屬的鳥類。為細嘴鶯科噪刺鶯屬的小型鳥類。廣泛分布于新西蘭的森林地帶,擁有獨特的紅寶石色眼睛,雌雄體型相似。體長約10厘米,體重約6.5克,是新西蘭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頭刺鶯</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黃頭刺鶯科黃頭刺鶯屬的鳥類。小型的特有鳴禽,僅在新西蘭北島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刺鷯</p><p class="ql-block">新西蘭特有的小型鳥類,刺鷯身形小巧,類似鷦鷯,具有細長尖銳的喙,羽毛亮麗,尾羽極短,腿部相對較長,形態(tài)上與八色鶇相似。當前,刺鷯科原四種,現(xiàn)僅存三種。</p> <p class="ql-block">雀鴝鹟</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鴝鹟科巖鴝鹟屬的鳥類。小型森林鳥,以其大頭小尾的獨特外觀著稱,僅見于新西蘭的北島、南島、斯納爾斯群島、奧克蘭群島和查塔姆群島。</p> <p class="ql-block">北島鴝鹟</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鴝鹟科巖鴝鹟屬的鳥類。為新西蘭特有種。主要分布在新西蘭北島中部以及幾個離岸的無掠食者島嶼上。</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灰扇尾鹟</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扇尾鹟科扇尾鹟屬的鳥類。是新西蘭廣為人知的小型特有鳴禽,廣泛分布在新西蘭各地,包括城市公園和花園。</p> <p class="ql-block">查島蠣鷸</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蠣鷸科蠣鷸屬的鳥類。體型較小,胸前黑白色界限模糊。成鳥數(shù)量200-250只。IUCN紅色名錄類別,瀕危(EN)。</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蠣鷸</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蠣鷸科蠣鷸屬的大型涉禽,僅見于新西蘭。</p> <p class="ql-block">南島斑蠣鷸</p><p class="ql-block">?新西蘭特有鳥類。是鸻形目蠣鷸科蠣鷸屬的黑白色壯實的涉禽。</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p><p class="ql-block">是??目??科灰頭??屬的鳥類。特有于新西蘭的小型黑棕色水鳥。以獨特的銀色羽毛和醒目的黃色眼睛著稱,生活在新西蘭北島的淡水湖泊、水庫和池塘中。</p> <p class="ql-block">黑胸麻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麻鴨屬的鳥類。新西蘭特有種。雄鳥擁有黑色頭部和條紋狀的黑色身軀,而雌鳥則呈現(xiàn)白色頭部和栗色身體。</p> <p class="ql-block">褐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鴨屬的鳥類。原生于新西蘭。成鳥數(shù)量1600-2200 。IUCN紅色名錄類別,近危(NT)。華盛頓公約列為一級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潛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小型潛水鴨,體長40-46厘米,體重約650克。</p> <p class="ql-block">紅額鸚鵡</p><p class="ql-block">是鸚形目長尾鸚鵡科長尾鸚鵡屬的鳥類。原生于新西蘭,以其鮮艷的翠綠色羽毛和醒目的紅冠聞名。分布于新西蘭本土及周邊離岸島嶼。華盛頓公約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在新西蘭受《1953年野生動物法》絕對保護。</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黑嘴鷗</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鷗科彩頭鷗屬的鳥類,僅分布于新西蘭。IUCN紅色名錄類別,NT(近危)。</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鸻</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鸻科彎嘴鸻屬的鳥類。大型鸻,體型較大,分布于新西蘭北島沿海北部和斯圖爾特島山區(qū)。IUCN紅色名錄類別,極危(CR)。</p> <p class="ql-block">白頂啄羊鸚鵡</p><p class="ql-block">是鸚形目鸮鸚鵡科啄羊鸚鵡屬的鳥類。大型橄欖棕色鸚鵡,僅見于新西蘭。成年個體擁有深紅色的腹部和下尾,翼下為紅橙色。南島的個體顏色更為鮮艷,頭部頂部呈白色。IUCN紅色名錄類別:VU(易危)。數(shù)量估計2500-9999 只,華盛頓公約列為二級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啄羊鸚鵡</p><p class="ql-block">僅在新西蘭南島的山脈中發(fā)現(xiàn)。啄羊鸚鵡體長約48厘米,對人類及其物品極為好奇,常在山區(qū)活動。成鳥數(shù)量4,000 ,IUCN紅色名錄類別:瀕危(EN),為華盛頓公約二級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紅額金翅雀</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燕雀科紅額金翅雀屬的鳥類。以其鮮艷的粉紅喙、櫻桃紅色臉部和翼上的黑色與黃色鮮明對比著稱。分布于歐洲、北非至西部及中部亞洲,已引入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其頭部特征和色彩在東西亞種間有所差異。我國新疆部分地區(qū)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歐金翅雀</p> <p class="ql-block">原鴿</p><p class="ql-block">是鴿形目鳩鴿科鴿屬的鳥類。又名: 野鴿子、野鴿、脖鴿,直譯:巖鴿??傞L度在30至36厘米之間,平均體重雄鳥為369克,雌鳥為340克。</p> <p class="ql-block">歐烏鶇</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鳥類。常見于歐洲、亞洲西部、北非等地,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引入?yún)^(qū)。</p> <p class="ql-block">毆歌鶇</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中型鳥類。其名稱來源于希臘神話中的公主菲洛墨拉,她雖被割舌卻變成了歌唱的鳥。歐歌鶇分布廣泛,部分為候鳥,遷徙至南歐、北非及中東過冬,也曾被引入新西蘭及澳大利亞。</p> <p class="ql-block">家八哥</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椋鳥科八哥屬的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南部,由印度引入到新西蘭,又稱“印度八哥”。</p> <p class="ql-block">澳洲鐘鵲</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燕鵙科澳洲鐘鵲屬的鳥類。別名: 也叫做黑背鐘鵲,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nèi)亞南部,也是新西蘭的引進物種。</p> <p class="ql-block">澳東玫瑰鸚鵡</p><p class="ql-block">是鸚形目長尾鸚鵡科玫瑰鸚鵡屬的鳥類。羽色艷麗,喉及頰白色。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p> <p class="ql-block">灰胸繡眼鳥</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繡眼鳥科繡眼鳥屬的鳥類。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及西南太平洋的島嶼。在新西蘭,被毛利人稱為tauhou,意味著‘新來者’。</p> <p class="ql-block">蒼頭燕雀</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燕雀科燕雀屬的鳥類。分布廣泛,從歐洲西部至伊朗和土庫曼斯坦,是中國北部地區(qū)常見的鳥類。</p> <p class="ql-block">粉頭斑鳩</p><p class="ql-block">是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小型鴿類,廣泛分布在非洲的薩赫勒地區(qū)、非洲之角北部以及阿拉伯半島西南部。</p> <p class="ql-block">珠頸斑鳩</p><p class="ql-block">是鴿形目鳩鴿科珠頸斑鳩屬的鳥類。分布廣泛,體長約30厘米,頸部帶有獨特的黑白珠花圖案,腳部紅色。</p> <p class="ql-block">澳洲紫水雞</p><p class="ql-block">是鶴形目秧雞科青水雞屬的鳥類。擁有醒目的藍黑相間羽毛,配以巨大的紅色喙和額頭盾牌。其分布廣泛,自帕勞群島、摩鹿加群島至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甚至出現(xiàn)在城市公園的濕地中。</p> <p class="ql-block">澳洲長腳鷸</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反嘴鷸科長腳鷸屬的大型黑白相間的鷸。廣泛分布于東南亞、澳大利亞及新西蘭。</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黑雁</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黑雁屬的鳥類。廣泛分布于北美,從加拿大南部至美國北部,是北美地區(qū)分布最廣泛的鵝類。</p> <p class="ql-block">珠頸斑鶉</p><p class="ql-block">是雞形目齒鶉科翎鶉屬的鳥類。作為加州的州鳥,這種小型陸棲鳥以其獨特的前傾六羽曲冠和群居習性聞名。廣泛分布于北美的西部地區(qū),從加拿大西南部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p> <p class="ql-block">白頸麥雞</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鸻科麥雞屬的鳥類。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幾內(nèi)亞。以其醒目的黃色額飾和尖銳的翼刺著稱。</p> <p class="ql-block">白眉翡翠</p><p class="ql-block">是佛法僧目翠鳥科林翡翠屬的鳥類。中型翠鳥,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太平洋西部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綠頭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鴨屬的鳥類。廣泛分布于北美洲、歐亞大陸和北非,已引入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p> <p class="ql-block">黃鹀</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鹀科鹀屬的鳥類。雀形目的一種小型鳴禽,以其明亮的黃色頭部和棕紅色臀部著稱。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在中國極為少見,僅見于華北平原、北京、昌黎、新疆天山山地等地。</p> <p class="ql-block">小斑鸕鶿</p><p class="ql-block">是鰹鳥目鸕鶿科小鸕鶿屬的鳥類。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常見的水鳥。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新幾內(nèi)亞、新西蘭、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及西南太平洋和南極洲附近的島嶼。其存在三種亞種。</p> <p class="ql-block">紫翅椋鳥</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椋鳥科椋鳥屬的鳥類。</p> <p class="ql-block">澳洲紅嘴鷗</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鷗科彩頭鷗屬的鳥類。屬于彩頭鷗屬,是澳大利亞最普遍的鷗類,廣泛分布于整個大陸的沿海地帶。</p> <p class="ql-block">澳洲鰹鳥</p><p class="ql-block">體長84-91厘米,體重約2.3千克,翼展可達160-170厘米。成鳥頭頸呈金黃色至淡黃色,除翼尖黑色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和尾羽中央黑色外,全身羽毛潔白。成年個體兩性相似,但在部分澳大利亞南部群體中,雌鳥體重略重且尺骨較長。</p> <p class="ql-block">澳洲琵鷺</p><p class="ql-block">是鵜形目鹮科琵鷺屬的鳥類。引人注目的大型白色涉禽,以其獨特的黑色勺狀喙和黑色面部皮膚著稱。繁殖季節(jié)時,成鳥頭部后方會長出細長的白色羽毛。</p> <p class="ql-block">白骨頂</p><p class="ql-block">是鶴形目秧雞科骨頂屬的鳥類。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北非部分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黑背鷗</p><p class="ql-block">是鸻形目鷗科鷗屬的鳥類。廣泛分布于南半球沿海和島嶼的大型鷗類。其命名源自于穿著黑白服飾的多米尼加修士。</p> <p class="ql-block">黑天鵝</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天鵝屬的鳥類。原產(chǎn)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qū),以及新西蘭的北島、南島、斯圖爾特島和查塔姆群島。以其幾乎全黑的羽毛和紅色的喙聞名,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象征性物種之一。</p> <p class="ql-block">灰雁</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名: 大雁、沙鵝、灰腰雁、紅嘴雁、沙雁、黃嘴灰雁。體型龐大,身披灰褐色與白色相間的羽毛,喙橙色,腳呈粉紅色。廣泛分布于歐洲與亞洲,部分種群遷徙,部分全年居住在北方?;已闶俏鞣郊淫Z的祖先,最早于公元前1360年在古埃及被馴化。</p> <p class="ql-block">迎燕</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燕科燕屬的鳥類。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島嶼。擁有長而分叉的尾巴,上體深色,下體淺色,胸部和面部呈銹色。</p> <p class="ql-block">白臉鷺</p><p class="ql-block">是鵜形目鷺科白鷺屬的鳥類。常見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淺水濕地。中等體型的鷺,以灰藍的羽毛、白色的面部標記和黃色的腿著稱。</p> <p class="ql-block">藍孔雀</p><p class="ql-block">是雞形目雉科孔雀屬的鳥類。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為印度國鳥。雄鳥擁有引人注目的藍色羽毛和壯觀的尾羽,尾羽上帶有獨特的‘眼睛’圖案,用于吸引雌鳥。雌鳥體型較小,羽毛色彩較暗淡,主要為褐色。</p> <p class="ql-block">斑鸕鶿</p><p class="ql-block">是鰹鳥目鸕鶿科鸕鶿屬的鳥類。中型鳥類。廣泛分布在澳大利亞沿海及內(nèi)陸水域,以及新西蘭的北島北部和斯圖爾特島。該鳥以黑白相間的羽毛、長而呈象牙色的喙為顯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家麻雀</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雀科雀屬的小型鳥類。又稱: 英格蘭麻雀、歐洲麻雀,長度約15厘米。雄鳥具有醒目的黑領(lǐng)、亮銹色頸背和深灰色頭頂,雌鳥則呈淡褐色,有明顯的眉紋。</p> <p class="ql-block">云雀</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百靈科云雀屬的鳥類。又稱: 告天子、告天鳥、阿蘭、大鷚、天鷚、朝天子。分布廣泛,從歐洲、亞洲到北非山脈,部分亞洲種群遷徙至阿拉斯加。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夏威夷群島被人為引入。</p> <p class="ql-block">紅嘴巨燕鷗</p><p class="ql-block">鸻形目鷗科巨鷗屬的鳥類,是全球體型最大的燕鷗種類,擁有厚重鮮紅的喙,夏羽時頭頂全黑,冬羽則為黑色條紋。廣泛分布于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的海岸線及大型湖泊附近。</p> <p class="ql-block">雉雞</p><p class="ql-block">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鳥類,俗名: 野雞、山雞、項圈野雞、野山雞、七彩山雞,又名: 環(huán)頸雉,直譯: 普通雉。</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黑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鴨屬的鳥類。中型水鴨,廣泛分布于印尼、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及西南太平洋諸島,北至加羅林群島,東至法屬波利尼西亞。其顯著特征為頭部帶條紋,體羽呈褐色調(diào)。</p> <p class="ql-block">灰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鴨屬的鳥類。淺灰色的面頰、下巴和頸部,翅膀上帶有白色和綠色的翼鏡。雄鴨和雌鴨外觀相似,但雄鴨的頭頂顏色更深,眼睛為醒目的紅色。這種鴨子常見于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幾內(nèi)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開放濕地。</p> <p class="ql-block">澳洲燕鷗</p> <p class="ql-block">褐鵪鶉</p><p class="ql-block">是雞形目雉科 Synoicus 屬的鳥類。又稱沼澤鵪鶉、銀鵪鶉和塔斯馬尼亞鵪鶉,小型地面棲息鳥類。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并已被引入新西蘭和斐濟。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將其評估為'最少關(guān)注'級別。</p> <p class="ql-block">澳洲潛鴨</p><p class="ql-block">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身長42-59厘米,體重可達1100克。其別稱白眼鴨源于雄鳥的顯著白色眼睛。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沿海濕潤地區(qū),偶爾在干旱或繁殖季節(jié)后廣泛分散,甚至遠至新西蘭和太平洋島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