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前言:</b></h1><h1><b> 我是影子,曾經(jīng)是與曉原姐姐他們插隊時同一個生產(chǎn)隊的知青,即賀縣南鄉(xiāng)公社南中三隊。只不過她是69年的第一批知青,而我是77年最后一批知青。這是曉原姐姐撰寫的紀實文學《蹉跎歲月》。為了方便大家欣賞到他們當年知青歲月中酸甜苦辣咸的知青生活,我特將姐姐的作品改制作成美篇,以便大家閱讀。</b></h1><p><br></p> <h1><b> 這是當年第一批插隊到南中三隊的12個知青,中間兩個是當年生產(chǎn)隊的隊長。</b></h1><h1><b> 瞧,他們是多么的單純,青蔥芳華?。?lt;/b></h1><h1><b>下面是姐姐的原作。</b></h1> <h1><b> 一九六九年元月, 在全國上山下鄉(xiāng)的大潮中,我來到南鄉(xiāng)南中三隊插隊。那年我十五歲,插隊七年,青春年少在農(nóng)村度過。難忘的插青歲月讓我時時魂牽夢縈。南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清澈見底的南鄉(xiāng)河、蒼茫茂盛的原始森林、甜滋滋的山茶苞、酸甜甜的楊梅果、一簇簇的紅杜鵑、有點甜的山泉...我常??坦倾懶牡叵肫鸩尻牭娜杖找挂挂灰簧畹钠D辛、 勞動的繁重、知青的互助、鄉(xiāng)親的愛護、前途的茫然、精神的困苦...工作后我返回南鄉(xiāng)三次,與鄉(xiāng)親的暢談中留下許多回憶和感慨,讓我想把那段日子記下來,留給自己,留給后人。</b></h1><h1><b> 一 下鄉(xiāng)離家</b></h1><h1><b> 一九六八年一場轟轟烈烈觸及千家萬戶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席卷全國。我的兩個姐姐、兩個哥哥被動員下鄉(xiāng)。父母為哥哥姐姐下鄉(xiāng)做簡單準備。我十五歲未到插隊年齡,在那動亂的年月,想讀書沒書讀,想工作沒工作。天真單純的我吵著鬧著要跟大姐所在的文藝宣傳隊下鄉(xiāng)。我是臨行前吵著要去的,家里沒錢為我準備被褥,街道居委會也沒有補助,我和大姐合一鋪蓋就去下鄉(xiāng),我?guī)杉路统霭l(fā)了,離家的那天正是一九六九年元月二十六日,離那年的春節(jié)只剩十八天啊。當我們來到南鄉(xiāng)時,公社領(lǐng)導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在公社禮堂住了兩天,等候分配。晚上,我們知青的文藝宣傳隊表演節(jié)目,第一個節(jié)目是《東方紅》,朵朵葵花在舞臺上圍成一個圓,好看極了。節(jié)目還有《哪里艱苦都是向陽花》、《洗衣歌》等,還有樣板戲片段、收租院片段。周圍附近的村民攜老扶幼打著火把來看演出,禮堂擠滿了人。節(jié)目演完了,人們還久久不愿離去。村民們說:知青的節(jié)目真好看!第三天我們七人分到南中三隊。社員看到又矮又瘦又小的我說:“那么小,是跟來讀書的吧?”得知我是來插隊的,都說:“是我女兒那么小,就舍不得讓她離開,你媽媽怎舍得讓你走?”這樣,我插隊就整整七年。現(xiàn)在我已退休,有個可愛的女兒。我體會到母親當時的心情,她怎能不為未成年的女兒擔心?又怎能不為下鄉(xiāng)插隊的五個子女難以預料的命運擔憂?她只有讓淚水往肚里流。</b></h1> <h1><b> 二、第一次砍柴</b></h1><h1><b> 我們住在三隊村頭的吳家祠堂里。這祠堂是解放前建造的上下相連的兩座磚瓦房,中間有天井,兩座房屋有客廳,兩旁是房間,每個房間可鋪三張床。后座的一間耳房給我們做廚房,三個灶上有兩個大鐵鍋和一個大銻煲。前座耳房堆滿了生產(chǎn)隊過冬喂牛的稻草。前座客廳是生產(chǎn)隊開會和我們吃飯的地方。在大門旁我們搭建了兩間洗澡房,廁所在大門前的小路邊。以前祠堂沒住人,知青要來了,村民們在我們的床上鋪上厚厚的一層編織好的稻草墊子。那天傍晚我們剛安頓好,村民們都來了,還有群半大的孩子??蛷d擠滿人,村民們有的送菜送柴;有的送紅薯芋頭;有的送柚子糍粑。韋隊長老婆送來一窩十多只小雞,她連母雞也給我們帶來,說等小雞長大后再把母雞送回去,真讓人感動啊!村民好客熱情。</b></h1><h1><b> 時值冬天,七人燒水做飯需要不少柴火。我們看到住處后山上長著許多高大的芒草,很是興奮。我們在家燒過草,燒過樹葉,這高大的芒草用來燒水做飯多好。吃了中午飯,我們幾個人就跑到后山砍芒草,不一會就砍回幾大捆。背回來村民見了都笑話我們,說我們偷懶不去砍柴。那時的南鄉(xiāng)滿山遍野的綠,到處是茂盛樹木,村民只燒柴不燒草。</b></h1><h1><b> 一天吃早飯,我們七人上山去砍柴。到了南中和新立交界處開始上山。翻過幾個山場,看到滿山樹木就分頭去砍。我們砍直的、成棵的樹木,忙活半天,終于把木柴捆成挑。我年紀小挑不動,就扛著一根不大的樹木跟著大家下山了。剛扛起來還不覺得怎樣,走一段山路,就覺得肩膀上的樹木越來越沉,肩膀也越來越痛。我不時停下來休息,走到前面的看我沒跟上,就放下?lián)踊仡^幫我扛,特別是走在難行的下山小路,我只好停下來,等前面的接應我。知青小羅、亞齊力氣大,常常在前面停下來,回來幫助走得慢的挑不動的。大姐貪多,捆了一挑蠻重的雜木柴,剛挑起來覺得有點沉,但又覺得可以堅持,于是挑著往回走,可是擔子越挑越沉,她也越走越慢,停下來的時候也越多,最后實在走不動了,只好把一擔柴火扔到半山腰路旁,想明天再來挑回去。她撿起路旁的一截樹木扛起追趕上來。走出大山,天色已暗。我們在路口涼亭里休息,等人到齊后就開始往回趕。這時我們又累又餓,走得快的往返幫助走得慢的,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天很快黑了。我有些害怕,我們隊和香花二隊之間的山坡上有一片墳地,天黑了我害怕走近那片墳地。遠遠能看見香花村寨的零星燈光,我加把勁趕緊跟上。這時我們看到一隊走動的火光,火光越來越近,快到跟前才看見是我們隊的孩子們,他們見了我們一陣歡呼,我們見了他們也很感動。原來隊長見天黑了我們還沒回來,就叫隊里的孩子們打著火把去接應。我們回到村里,隊長一看我們砍的木柴就說:“封山育林了,樹木不能整棵砍,誰砍誰就挨罰。人家看你們是毛主席的‘勒’(壯話‘兒子’),不罰你們罷了。你們砍的是生柴又濕又重,難怪這么久才回來?!蔽覀兟犃艘魂嚴⒕?。原來村民砍柴只砍樹上被大風吹折的干樹枝或樹上自然干枯了的樹枝。一大梱挑起來也不很重。然后砍些生權(quán)木、雜木放倒在山上,等干了后再來挑回去??诚聛淼纳穹诺乖谏缴希话銢]人偷,那時民風淳樸。</b></h1><h1><b> 我們到南鄉(xiāng)那年下了一場大雪,大山里許多樹木被雪壓斷。我們跟著社員涉水過河,翻山越嶺到白馬山西明片的大山深處去砍伐被雪壓斷的樹木。樹木背回來堆滿門前的空地,一有空我們就鋸樹木、劈柴火。村里的小伙伴放學后,也悄悄地幫我們劈木柴。我們勞動回來,看到門前一堆劈好的木柴,一陣驚喜。那段時間我們住處的前后回廊堆滿了一排排搭得高高的木柴。</b></h1> <h1><b> 三、冬春農(nóng)活忙</b></h1><h1><b> 我們來時是冬天,冬春的農(nóng)活也不少,要為春耕作準備:挑肥下田:犁田漚田:鏟田基、糊田埂:摘綠肥、燒芒灰等等。我們每天出工有多大的勁就出多大的力,盡心盡力地干。男知青去學犁田,知青亞水剛開始沒掌握犁田的要領(lǐng),犁頭吃泥太深,結(jié)果被牛拉斷了犁弓。犁田要會用力,犁頭吃泥深時要用力壓住犁弓,不能讓牛硬拖著走,潘隊長把著手教,男知青們很快學會犁田。</b></h1><h1><b> 我們隊勞動力嚴重不足,女知青也去學犁田,潘隊長讓她們牽較聽話的黃牛,很快她們也學會了,成了隊里勞動的主力,后來她們還學會耙田。我跟著婦女隊長去糊田基。在犁好的田里先鏟去田埂邊的雜草,鏟草有時會遇到蛇,我就遇見過蛇。在糊田基時,我由于力氣小,使不上勁,韋隊長老婆手把手教我怎樣怎樣使用鍬,她任勞任怨,以身作則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社員都很尊敬她,選她當婦女隊長。我們跟著村民叫她“亞柳”(壯話:亞嫂),也叫她妹成媽?;叵肫鸩尻牭娜兆?,我就會想起妹成媽,她集中體現(xiàn)了農(nóng)村婦女優(yōu)秀的品德,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些從城里來的孩子們。隊里社員很滿意我們知青吃苦耐勞、積極肯干。知青們都拿到全隊的高工分。那些原本怕我們來了分薄口糧的村民也改變了看法。</b></h1><h1><b> 那年春節(jié)我們沒回家,過年到村民家吃飯。平日村民的生活很節(jié)儉,過年了社員們殺雞宰鴨款待我們,臨走還送我們壯族的白糍粑。那白糍粑用水泡著不易壞??梢灾筇撬裕梢杂酶曜哟诺交鹕峡局?。大年初一要過革命化春節(jié),我們跟社員早起出工勞動。</b></h1><h1><b> 初一那天勞動是挑糞下田,知青們挑糞的擔子裝得滿滿的,不怕臭,不怕臟。雖是冬天個個干得滿頭大汗。我的肩膀被扁擔壓得又紅又痛,我從未長時間挑過重擔。晚上肩膀一踫就痛得難受,第二天一挑起擔子,扁擔壓著肩膀火辣辣的痛。我咬牙堅持下來,學會左右換肩挑擔。</b></h1><h1><b> 初春隊里育秧需要草木灰,我們和社員上山去燒芒灰。用芒灰育秧既保溫又增肥。燒芒灰要去很遠的大山深處,我們大清早出發(fā),帶中午飯,口渴了,摘片樹葉折成小勺,直接舀有點甜的山泉水喝。到了大山深處,來到四周長滿高大芒草叢的地方,然后注意風向,找一面直立的山壁,留兩個懂技術(shù)的人負責燒火、澆水。其余的人分頭去砍芒草,把砍好的棚棚芒草搬到山壁旁堆好點火,燃燒起來后壓上芒草,生芒草壓下去冒出一-股青煙,芒草燒成黑炭就潑水,盡量不讓芒草全燃盡成白灰。潑水火滅了,把燒出來的黑炭灰鏟出來。放在一旁冷卻,完全冷卻后才能裝筐。燒了一輪后,再燒下一輪。我們要燒夠每人一擔,就要砍很多芒草,要燒很多輪。芒草的葉子帶鋸齒狀,很容易弄傷手??巢涣硕嗑?,我們的雙手全都劃花了。一些動物在芒草叢越冬,有次砍芒草見到一個大獴鼠突然從芒草中逃串出來,大家一陣興奮,圍過去想抓住它,它飛快跑掉了。太陽下山時,我們已經(jīng)燒好芒灰,每人挑著一擔不重的芒灰回家。走在彎彎曲曲的下山小路上,看見許多不知名的野花、野果.盡管一天很累,但也蠻開心的。</b></h1><h1><b> 春天南鄉(xiāng)山里滿眼翠綠,村民們把長著肥大葉子的樹枝大把大把地采摘回來,踩壓到田里作肥料。綠肥的需求量大,全體知青也跟著社員上山采綠肥。社員告訴我們選擇哪些才是容易腐爛的綠肥樹葉。 </b></h1><h1><b> 山上樹木茂密,長刺的雜木叢和到處攀爬的野藤很多。采摘綠肥要用柴刀開路,砍斷攔在前面的雜木和刺藤才能摘到更多肥大的綠葉樹枝。等摘下成束成束的樹枝葉,捆綁成挑時,我們的雙手常常沾滿樹漿。采摘綠肥回來的第二天,知青小何全身長滿風疹,又腫又癢又痛。男知青笑她像豬頭。小梁摸著她腫脹的臉打趣說:“胖胖的、紅通通的,象嬰兒的臉那樣光滑細嫩,真漂亮!"小何淚水盈眶說:“眼睛都腫得快睜不開,還說風涼話?!鄙鐔T說是漆樹過敏。接著其他女知青也臉腫手腫,又癢又痛。我是七天后皮膚過敏。男知青小羅說我們嬌生慣養(yǎng)??墒沁^了一天他也全身長風疹,我們反過來叫他豬頭。他到醫(yī)院打針,醫(yī)生無法在他腫脹的雙臂上找到血管。于是村民教我們辨認漆樹,告訴我們以后見到它,就說:“你是七我是八,拿起刀來把你殺!”這樣就不會有事了。我們后來去砍柴、摘綠肥,見了漆樹照說一遍,可是一點也不管用。從此我就遠遠地躲著它。記得初夏的一天我們?nèi)ゲ烧G肥,太陽快西沉,我們挑著綠肥下山。走到半路看到一棵高大的野生楊梅樹,樹上長滿了楊梅,又大又紅,紅得發(fā)紫。大家高興地喊起來,社員妹三爬上樹摘了很多楊梅,這楊梅又甜又酸,我吃了很多。解饞后繼續(xù)趕路,過了半個小時,我的肚子不舒服了,嘰里咕嚕地響起來,接著肚子越來越痛,隨后我連續(xù)拉稀,拉了七、八次,我一點力氣也沒有了,躺在路邊山坡的草地上。望著將要暗下來的天空,覺得自己真倒霉!突然我看見前面樹上有一只貓頭鷹瞪著雙大眼睛望著我,心里不由得一驚。附近沒有人煙,四周是茂密的森林,只聽得風聲、昆蟲叫聲。心想還是趕緊走吧。我掙扎起來,剛要挑起擔子,只見妹成媽回來接我,她幫我挑擔,和我一起追趕上隊伍。我走走歇歇,渾身無力,天黑了才回到家。</b></h1><h1><b> 初春水稻出苗了,剛開始插秧時我們插得慢,經(jīng)過鍛煉很有進步。早稻插秧完成過半時,我們插秧已很熟練了,熟能生巧,女知青插得又快又好。記得最后插到村前那片水田時,一群婦女在塊大田里排成一排在插秧,插著插著,四個人脫穎而出,知青小梁、小何和社員妹珍、妹三她們越插越快,秧行勻稱而整齊。挑秧、鏟秧的都直起腰觀看她們插秧。她們也暗暗較勁,眾人一旁喝彩。知青小梁率先插到田頭,社員妹珍隨后也插到田頭,她們都插得又快又好那時我們肯學肯出力,很快學會不少農(nóng)活。</b></h1><h1><b>春插秧田水很冷,我們雙腳在田泥里長久浸泡,凍得通紅,麻木沒知覺,走上田基被冷風一吹,雙腿皮膚就暴裂了,滲出血絲,洗澡熱水一淋很疼痛。洗澡后我們拿宣傳隊化妝用的凡士林來擦,才好些。</b></h1><h1><b> 記得一個下午,我和社員到離家蠻遠的良懷稻田里勞動。突然起風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我衣服穿得單薄,冷得直打寒顫。身旁的社員老梁脫下他那件粗布對襟衫給我披上,披著那帶有煙草味的外衣,我一時不知說什么好,要知道他也冷?。∷麉s說不要緊。壯鄉(xiāng)村民們善良真誠。</b></h1><h1><b> 我們隊在洞新有一大塊深水田,放不干水,田泥很深,無法犁田,只用鋤頭挖。插秧時要小心地扶著秧盆慢慢移動。小何下田探路不小心踩滑了,險些跌下爛泥田里,她趕忙扶住秧盆。我下田扶著秧盆插秧也很吃力,爛泥到膝蓋,插秧費時又費勁。但這塊水田陽光充足,田泥烏黑烏黑的,水稻長勢很好。在香花二隊山腳下我們隊有部分沼澤田,社員在田里放了不少松木。插秧時踩著樹木,田泥也會漫到大腿根。這沼澤田靠山背光,陽光照射不足,田水很冷,施足肥水稻長勢仍不太好,每年只能種一糙。有一年曾在這水田種雙季稻,結(jié)果顆粒無收。</b></h1> <h1><b> 四、酷暑“雙搶”</b></h1><h1><b> 一年最忙最辛苦的農(nóng)活是“雙搶”—-夏收夏種。我們生產(chǎn)隊老弱病殘多,勞動力嚴重不足。年年“雙搶”,進度是全公社最落后,常常要別隊支援。所以隊長請求多要知青。在這緊張的雙搶中我們起早摸黑地干。凌晨早起煮好早餐和中午的稀飯,吃了早餐,抬著一桶稀飯就去勞動了,傍晚收工回家,煮好飯吃了,又去挑燈夜戰(zhàn)。點著汽燈到秧地里拔明天要插的秧苗。村里的女社員不加夜班,我們女知青堅持和男社員一樣白天晚上都勞動。公社的領(lǐng)導到我們隊里蹲點,有幾次楊副書記凌晨三點就來叫大家出工了。我們曾經(jīng)一天勞動十八個小時,人累得不行,困得不行,在秧地里拔秧,拔著拔著就睡著了。收工回來洗了澡已深夜。凌晨女知青又早起煮早餐和中午的稀飯,結(jié)果睡不了幾個小時。新的一天開始,大家爭著牽牛,扛犁耙,扛谷桶,抬打谷機出工。傍晚收工挑著滿滿的稻谷回來,道路崎嶇又遠,挑著重擔,常常要停下來休息。女知青亞齊有次挑了一擔滿滿的濕漉漉的稻谷,回來稱足足一百三十斤,她那時才十八歲,人不足百斤。我那時體重不到九十斤,有次挑了一百一十七斤稻谷,挑回隊里的曬谷場,人累得直喘氣。三隊比較貧窮,老弱病殘偏多,隊里每人基本口糧占七成,工分糧占三成,老幼病殘不能出工的,隊里給七成口糧,工分爭糧爭錢不多。個別村民說我們來插隊是替別人養(yǎng)兒女。我們聽了不以為然。那時生產(chǎn)隊的潘隊長、妹成媽忘我勞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拼命干,不計得失,憑的是一股精神,真心實意地鍛煉自己。年青時代的理想和不無夸張的崇高抱負,閃耀著令人感動的真誠美。</b></h1><h1><b> “雙搶”期間,時值盛夏,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人的臉和手臂通紅,曬得皮膚起水泡,過些天就開始脫皮。辛苦的勞作使我們汗流浹背,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滲出白色鹽末。田水被太陽曬得發(fā)燙,上曬下蒸我們體會到農(nóng)民的艱辛。割完早稻稻草要還田,需要牽牛將稻草踩到田里,然后滾田。女知青每人牽著一頭牛在踩田,牛在踩稻草,人也在踩,稻桿劃破雙腿,收工回來小腿通紅,又痛又癢?!半p搶”時間緊,耙田不易把有稻草根的田泥耙碎,這就要滾田了,這是男社員干的活。滾田的木滾子是在圓形樹木上鉗進幾片里厚外薄的長形木板,形狀象楊桃,把它安裝在長方形木框里,這木框前后有腳踏木板,前高后低,人一腳高一-腳低踩穩(wěn)在木板上,跨站在木滾子上,拉著牛的韁繩,趕著牛前進或轉(zhuǎn)彎。木滾子翻起泥漿濺到人身上到處都是泥水,稍站不穩(wěn)就會摔下來。男知青很快學會滾田,女知青也去學滾田,她們勞動回來,頭發(fā)、衣神全沾滿泥漿。</b></h1><h1><b> 洞新的稻田多是沙質(zhì)土,“雙搶”時插秧,我的手指插出血,十指連心,讓人痛得直咬牙,回來用膠布纏著才好些。在水田勞作會遇到螞蟥,它是條形的黑黃色的軟體動物,爬在人的皮膚上吸血,要吸到圓鼓鼓才會滾下來,螞蟥吸過的傷口長時間流血難愈合。洞新的稻田螞蟥最多,我經(jīng)歷過六條螞蟥爬在小腿上吸血。我雖沒驚叫,但心里極害怕這吸血蟲。社員說要用唾液或煙斗里的煙泥糊上去它才會掉下來。螞蟥的生命力極強,要把它放到石頭上捶爛暴曬,或丟到石灰里。鄰隊有位女知青極害怕螞蟥,下田穿著長簡靴,那時的長筒靴是奢侈品,于是大家不叫她名字,就叫她“亞靴”,一直叫到現(xiàn)在。</b></h1><h1><b> “雙搶”的一天我們到離家較遠的良懷插秧,西明里面的十五、十六隊的社員一早就過來支援。他們沒帶中午飯來,我們把自己的中午飯讓給他們吃,那天知青們沒吃中午飯,個個餓得頭暈眼花,仍堅持干活到傍晚收工。一個多月的“雙搶”把我們累得直不起腰,抬不起腿,肩膀又紅又腫,身體麻木疲憊,勞動回來躺在床上都不想動,可第二天還要堅持出工呀,于是大姐幫我們針灸。她在自己身上找穴位,長長的銀針穿透膝關(guān)節(jié)左右穴位,她沒事一樣。有一次知青牛頭胃痛,也叫她扎了兩針止痛?!半p搶”期間,我們累極了,雙腿象灌鉛一樣沉重。大姐給我們針灸,雙腿的穴位被銀針扎得又酸又脹又麻,有時腳底升起一股暖流,有時象電擊一樣,身體也就輕松了許多。我們每天晚上洗了澡就針灸雙腿,睡了一覺恢復體力,第二天又出工了。我們是隊里的主要勞動力,大家出全勤。</b></h1><h1><b> “雙搶” 結(jié)束后,我和小何去稱體重只有八十三斤,我和她都瘦了七、八斤。插隊的日子,我去過白馬山上開荒挖樹頭;去過修水利建南鄉(xiāng)攔河壩:去過新歷小河旁開荒造田;去過修南鄉(xiāng)到龍水金礦的公路;去過合面獅參加過建電站突擊圍堰搶險大會戰(zhàn)。那是發(fā)奮圖強的年代,那是艱苦奮斗的歲月。村民的勤勞善良的品德感動我;大哥大姐們積極向上的精神激勵我。那段艱苦的日子讓我懂得感恩,懂得知足。知青的生活既蹉跎也有鍛煉,既苦難也有收獲。正因為過早的被拋入社會,知青大多能吃苦。苦難給予人的要比順境多,沒有被苦難壓倒,會成為一生的精神財富。</b></h1> <h1><b> 五、大家庭</b></h1><h1><b> 我們隊的知青剛來時是七人,半年后又來了兩名知青。這時縣搞文藝匯演,公社組建以知青為主的文藝宣傳隊,從別的大隊抽了三名男知青參加宣傳隊,安排到我們生產(chǎn)隊插隊。</b></h1><h1><b> 這樣我們隊的知青一共就有了十二人, 組成一個大家庭。我們沒分煲,從家里帶來的頭菜面條,咸魚臘肉,腐乳豆瓣醬都一起吃。 雨天、墟日不出工時,我們還煮一大鍋紅薯 芋頭款待來玩的別隊知青。記得有一次我們煮了一大鍋豬紅粥,鄰隊的男知青端起一大海碗粥, 嘴唇沿著碗邊轉(zhuǎn),那碗粥就空了,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還多次表演,一下吃了六大碗,還想再吃。那時我們真能吃啊!我們?nèi)巳藸幹龉?,沒留人在家做家務(wù)。勞動回來我們要忙煮飯煮菜。即使農(nóng)忙時節(jié)要帶中午飯時也一樣沒有留人在家煮飯. 沒有鬧鐘凌晨女知青早早起床煮好一鍋紅薯芋頭,煲好銻煲粥,又回去睡覺. 清早起來大家有早餐吃了,要挑到田里去的中午稀飯也煲好了,問誰早起做好事?誰都不愿說。剛來時是冬天,稻田種有紅花草綠肥,我們摘紅花草的嫩芽做菜, 但不能多吃常吃,會有不良反應。后來我們種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狗,還養(yǎng)了一條白色良種豬。晚上勞動回來,大家爭著做家務(wù),挑水劈柴,燒水煮飯,喂雞喂豬,洗菜炒菜,種菜淋菜,大家都主動做。我那時年紀小,回來燒好熱水,總是讓我先洗澡,年齡大的輪到最后面。冬天一個鐵鍋燒水熱得慢,等全選好已是夜里十點多了?!半p搶”時收工晚,輪著洗澡要到深夜。于是我和小何去南鄉(xiāng)河里游泳洗澡。有時天黑了也去,在樹叢下?lián)Q衣服,沒遇到過壞人。隊里分了一塊自留地給我們,人多地少,種出的菜不夠吃。后來我們在門前開出一塊荒地。從家里帶來不少菜種菜秧,有的當時南鄉(xiāng)還很少見,有的村民根本就沒見過。如黃瓜、四季豆、茄子、西紅柿、芥蘭菜心等。當?shù)卮迕襁B蕹菜都沒見過。他們也種南瓜,滿地的瓜花不吃,瓜苗長多了長了也不摘。小潘收工回來路過覺得可惜,就去摘瓜花,村民很驚訝,這也能吃?我們示范剝瓜苗剝瓜花給她們看。從此她們也去摘瓜花瓜苗做菜。當?shù)剞r(nóng)民多種不用經(jīng)常淋水的豬婆菜、大齊菜和水瓜。常吃的是芋苗腌制的酸菜和大芥菜腌制的酸菜,我們從城里帶來的菜種菜秧長大了,結(jié)果實了。村民到我們的菜地看到黃瓜、茄子、豆角、番茄,很感興趣。我們也常分菜秧、菜種給她們。她們也開始象我們那樣常常傍晚去種菜、淋菜。大姐參加縣里組織的“九二零”科學種田培訓班,回來后在隊里的稻田進行試驗。我拿了些“九二零”涂到自留地長著的小南瓜上,我只涂瓜的半邊,看看會長成怎么樣。大姐把剩下的一點“九二零”倒在一朵結(jié)瓜的南瓜花里。我天天到自留地看那小南瓜。結(jié)果涂了“九二零”的那半邊的南瓜長得很快,沒涂的那邊長得慢,這瓜一邊胖一邊瘦。讓人看了好笑。把“九二零”倒到花蕊里的那個南瓜長得很快,長大了我們要兩個人把南瓜抬回來。社員見了人人稱奇。然而這南瓜口感不甜。我從小就很喜歡種菜種瓜,種花種果。我在天井種了一棵梅子樹,在自留地頭種了柑子和桃樹,還種了玫瑰花。知青小羅拔掉玫瑰花說;“中南海都不種花?!蔽也环?,玫瑰花開了真好看。他說我是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那時的人們偏激盲目,也忘我肯干。</b></h1><p><br></p> <h1><b style="font-size:20px;"> 妹成媽送給我們的一窩小雞長大了,長大的母雞跑到稻草房里生蛋。我們天天到稻草堆里撿雞蛋,雞蛋越來越多,我們不舍得吃,拿來孵小雞。不久一窩窩小雞孵出來了。有一天早上,一個母雞從稻草堆里鉆出來使勁地叫喚,我們以為母雞生蛋了,過去一看,只見它帶出一窩小雞!這只母雞躲到稻草堆里生蛋,我們沒發(fā)現(xiàn),孵小雞我們不知道,突然帶出一窩小雞來,真讓我們喜出望外!我們養(yǎng)了二十多只雞,母雞又生了很多蛋,我們舍不得吃,留到墟日等我們隊那五名去了白馬山莊勞動的知青回來一起吃。記得有一個墟日我們一次殺了六只雞和豬婆菜干一起煮,還炒了一鍋青菜,結(jié)果全都吃光。解饞后大家都說:真好吃!我們養(yǎng)了一群鴨子,白天勞動知青小潘挑著鴨子到地頭,好讓鴨子到田里找蟲吃,收工了,他挑著鴨子回家,久而久之,社員都叫他鴨司令。鴨子長肥了,我們準備改善生活—劏鴨子。 </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亞齊在家就挺能干的,她磨利了菜刀,抓住鴨翅膀,拔干凈鴨脖子上的毛刀下去,鴨子拼命掙扎,她再割一刀,鴨子掙扎得更厲害,亞齊心一慌、手一松,鴨子淌著血在天井里滿世界跑,我們慌神了。鴨子跑到天井旁的回廊里,那里堆滿隊里的濕稻谷,它大口大口地吃稻谷,我們都不知所措。一位男知青見了抓起鴨子把它放到燒開的熱水鍋里。從那以后到現(xiàn)在,亞齊再也不敢劏鴨子。我們養(yǎng)了一只狗,不知誰安的名字叫它“一號”。收工回來時,它遠遠就跑來迎接我們。有時我們叫知青碧浩名字,它以為叫它,飛快地跑過來,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我們隊缺油。村子附近有一片茶樹林,白色的茶苞甜滋滋的。油茶林不大,無法解決村民的食油,試種花生不成功。村民靠自己養(yǎng)豬解決部分食油。因無錢買油,有一次我去妹成媽家,看見她炒酸菜舀了些米湯當油煮菜。我們煮菜用塊肥豬肉擦擦鍋底就算放油了于是我們養(yǎng)了一頭白色良種豬,開始長得蠻好,很快大。后來農(nóng)忙我們早出晚歸,豬就放養(yǎng)了。中午無人喂,豬常常挨餓就老長不大,我們只好把豬賣給供銷社食品處。</b></p><h1><b style="font-size:20px;"> 經(jīng)受人生苦難,我們懂得了世間的真、善、美;經(jīng)歷社會磨難,我們?nèi)员A糁焙图冋?。我們珍惜這顛倒的歲月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b></h1> <h1><b> 六、苦中有樂</b></h1><h1><b> 插隊的日子雖艱苦,但畢竟我們年輕,時時也有歡樂。飯前大家讀毛主席語錄,跳忠字舞。我不會跳,坐在一旁看,唱的是《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飯后講笑話講故事,知青牛牯不但舞蹈跳得好,還很幽默,很會表演。記得一次晚飯后,他拿著一個玉米棒,講大笨熊摘玉米的故事。大笨熊邊摘玉米邊把玉米棒放在腋窩下,費了半天勁邊摘邊掉,到頭只得一個玉米棒。他模仿黑熊笨重的動作和吃驚的樣子,非?;弊屛覀儑婏?。他更來勁,詼諧的故事一個接一個,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卻不笑,一本正經(jīng)。知青文藝宣傳隊晚上常要下隊演出。傍晚收工吃了飯,知青們就集中排練節(jié)目。排練沒有工分,演出全盡義務(wù),知青們常常排練到晚上十點多鐘,下隊演出回來已深夜。我記得他們自編自演的一個節(jié)目《金訓華》,歌頌知青在洪水中為搶救集體財產(chǎn)而犧牲的事跡。節(jié)目開始,燈光音響制造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洪水滔滔的情景。解說員扣人心弦地敘述。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還多次表演,</b></h1> <h1><b> 眾知青跳起抗洪舞蹈,扮演金訓華的知青牛牯在激越的歌聲中大幅度地跳躍、旋轉(zhuǎn)、翻騰。眾知青一邊舞蹈一邊聲聲呼喚金訓華的名字,隨著燈光暗去,飾金訓華的牛牯轉(zhuǎn)到后臺。燈光重新亮起時,音樂悲傷而抒緩,解說員沉痛的朗誦,如泣如訴的音樂伴著知青們悲痛不已的舞蹈,催人淚下。臺上臺下都沉浸在悲傷之中。我看到合上舞蹈的知青們淚流滿面,我看見臺下觀看的群眾淚光閃閃。我記得有一個獨唱節(jié)目,知青小吳用壯話演唱壯鄉(xiāng)歌曲《站在南鄉(xiāng)望北京》。壯族民歌優(yōu)美抒情,小吳演唱悅耳動聽,節(jié)目十分受歡迎,她常常要返臺再唱。后來這節(jié)目參加縣里匯演還得了獎。知青們還增加一個孩子們的節(jié)目, 知青教小學生們舞蹈,孩子們穿著五顏六色彩紙裝飾的服裝,跳者民族舞路,熟練整齊,稚氣天真,村民難得見到自己的孩子登臺表演,一次又一次的熱烈鼓掌。</b></h1><h1><b> 隊里的稻田離家遠,出工我們唱著歌去,收工唱著歌回。上山砍柴,深山密林回蕩著我們的歌聲。我們曾和鄰隊的知青翻山越嶺從南鄉(xiāng)走路去廣東福塘趕墟,路上我們唱了不少老歌。那些還沒解禁的電影插曲。有電影《劉三姐》、《阿詩瑪》、《五朵金花》、《紅珊瑚》、《洪湖赤衛(wèi)隊》的插曲,有革命樣板戲的歌曲,有少數(shù)民族歌曲如《在一起》,小梁還唱了粵曲《昭君出塞》等。走在深山老林里,她唱得特別抒情,特別動聽。那天我們真快樂,幾小時崎嶇不平的山路不知不覺走到了,又不知不覺地返回來。趕墟的情形記不清了,卻清晰記住了我們一路的歌聲。退休后我參加中老年音樂班,唱起民歌《在一起》,就想起我十多歲插隊時,走在深山老林唱這首歌的情形。</b></h1> <h1><b> 七、苦中有愁</b></h1><h1><b> 我剛下鄉(xiāng)時天真單純,后來卻面臨揮之不去的苦悶憂愁。我們隊里的知青,插隊一段時間后陸續(xù)調(diào)走了。有的去合面獅建電站。留在那里的:有的到大隊小學當民辦教師:有的調(diào)到公社搞總務(wù);有的去修枝柳鐵路轉(zhuǎn)正了:有的招工到城里工作。留在生產(chǎn)隊的知青越來越少,我開始感到迷茫憂愁。后來隊里有兩位知青結(jié)婚了,又有一位知青嫁到別的隊。這時我們插隊三年多,開始分煲了。我和大姐住在后座的房間。大姐借調(diào)到縣里,我勞動回來常常一人煮飯,晚上一人住間房,我倍感孤單。我的家庭成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上綱上線,受到非議,我不能接受低人一等的歧視,但又必須面對現(xiàn)實,面對不寒而憟的冷言冷語。精神上的痛苦比艱苦的體力勞動更讓人難熬。知青的苦難不在于農(nóng)活的沉重,不在于生活的艱辛,而在于曾被視為神圣的理念在現(xiàn)實中一個個破滅。我對前途感到迷茫,感到前所未有的苦惱。在這樣的焦慮煎熬中我又度過了四年。</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這些都是曾經(jīng)插隊到南鄉(xiāng)的知青哦。離開南鄉(xiāng)幾十后,大家相聚在一起,共敘當年知青那段難忘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編者感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個特別的時代給我們這一代人一段特別的經(jīng)歷,一段特別的人生讓我們有了一個歷史進程中的個性標記~這就是“知青”。知青的經(jīng)歷讓我們這一代人刻骨銘心,有著無法抹去的記憶??部?、曲折的人生道路,磨煉了我們的意志,也練就了我們堅強不屈,敢于當擔的性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人活著是一種幸福。今天,我們已兩鬢斑白,歲月的歷練讓幸福掛在臉上,我們有過知青的經(jīng)歷,這是人生最大的收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