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澳洲回來已經(jīng)三個月了,也會經(jīng)常想起澳洲結(jié)識的新朋友,前一段時間,特瑞薩給我發(fā)信息并進行了短暫的通話,告訴我,她們?nèi)ネ诵荽碨usan了,已經(jīng)住退休川一個多月的Susan看起來很習慣里面的生活,首先有住在里面十幾年的朋友夫婦作伴,不寂寞,里面運動設施也齊全,可以每天游泳,一周還有一次打木球活動,還有集體做操唱歌等娛樂,里面有超市,買東西也方便,餐廳也有中餐,飯菜也不貴,她很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次交流讓我想起了初識Susan的情景。那是我到澳洲一個多月的后的中秋節(jié)早上,特瑞薩給好朋友蘇珊打電話祝賀中秋快樂,電話那頭卻傳來了蘇珊的哭泣聲,慌神的特瑞薩趕緊勸慰,蘇珊哭哭啼啼斷斷續(xù)續(xù)地傾訴,今年的中秋是失去丈夫的第一個中秋,作為華人,在這個及其重要的團圓日子里,孤單一人倍感寂寞冷清,百般滋味涌上心頭,接到好友電話問候,如潮思緒仿佛找到了出口,如黃河決堤,奔流而下,千般思念,萬般惆悵,一一向特瑞薩輸出,特瑞薩一邊開導,一邊急急忙忙駕車奔向她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珊和丈夫四十多年前移民澳洲,開飯店謀生,兩人感情很好,又熱情好客,家里經(jīng)常高朋滿座,夫妻倆個都喜歡唱越劇,又有朋友會彈撥樂器,所以家里時常組織曲藝演唱,大家不但一起唱越劇,也一起分享心得,交流經(jīng)驗,互訴衷腸,互通有無,訴說心事,相互幫助,形成一個小范圍的親密值較高的華人圈,大家一起其樂融融,歡歌笑語,但是去年隨著蘇珊丈夫的過世,一切都戛然而止,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令蘇珊猝不及防,她陷入深深地悲傷不能自拔,幾近抑郁,那逆流成河的痛已經(jīng)讓她不能承受。所以她決定賣掉房子,住進退休川,一個只接受六十歲以上有自理能力的照料老人機構(gòu),要花費70萬買一個不能上市交易的房子,這70萬的房子按照每年貶值百分之五的速度扣除折舊費,直至死亡,剩余的資金(最少不低于35萬)作為遺產(chǎn)子女可以繼承,還需要每個周繳納200澳幣作為基本的醫(yī)療護理保障、清潔等等,另外電費電話費自己負擔。有這個資金支撐能力才能住進去。澳洲是個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國家,養(yǎng)老壓力日益突出,各個年齡段各種養(yǎng)老機構(gòu)各種收費標準明目繁多,選擇自己滿意的養(yǎng)老方式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Mone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談心談話結(jié)束,中午特瑞薩載著蘇珊回了家,我蒸了米飯,做了二個菜,特瑞薩切了二個月餅,我們仨邊吃邊聊,談話得知,蘇珊有二個孩子,一兒一女,兒子遠在美國,無法照料媽媽(不但是距離的問題,還有觀念的原因),女兒在悉尼,有二個孩子,孩子們已經(jīng)長大,搬出去自己住,于是五十歲的女兒又收養(yǎng)了三個小孩,最小的才二歲??雌饋磉@么有愛心的人,卻說沒有時間照顧媽媽,這讓我大跌眼鏡,我問蘇珊,孩子這樣做,你怎么想的,蘇珊說,我理解她們,她們也很忙。不理解又怎樣呢?這些從小成長在澳洲的二代們,已經(jīng)遺失了中華傳統(tǒng)的孝道。嗚呼哀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Susan晚年生活愉快!</p> <p class="ql-block">這是Susan的家</p> <p class="ql-block">Susan家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Susan家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跟隨特瑞薩和蘇珊去愛心超市捐贈衣物</p> <p class="ql-block">愛心超市的漂亮瓶瓶罐罐</p> <p class="ql-block">愛心超市的衣服真便宜</p> <p class="ql-block">愛心超市的物品都是人們自發(fā)的捐贈品,衣物之類要洗好疊好裝好 ,其他物品也要保持整潔,在超市上架之前,有愛心人士專門再整理消毒。東西都特便宜,有專門來淘寶的。</p> <p class="ql-block">特瑞薩看望Susan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