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 影:悠悠亦然夫婦</p><p class="ql-block">撰稿/昵稱:悠悠亦然</p><p class="ql-block">美 篇 號 :13833405</p><p class="ql-block">時 間:2024年8月</p><p class="ql-block">后 期:Snapseed</p><p class="ql-block">背景 音樂:金陵謠</p> <p class="ql-block">題記:</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既承載著六朝古都的輝煌,又融匯了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這里,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詩意江南;這里,是革命先驅(qū)腳下的熱血熱土。南京,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錦繡畫卷,每一筆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線都勾勒出歷史的滄桑巨變。</p><p class="ql-block"> 此行南京,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這里,我試圖穿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對話,與歷史共鳴,同時也在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節(jié)奏中,尋找那份屬于自己的寧靜與思考。以下,便是我對南京之行的一些記錄與感悟,愿能帶你一同走進這座城市的靈魂深處,感受那份獨特的魅力與溫情。</p> <p class="ql-block"> 從上海搭乘高鐵至南京,僅需愜意悠然的2小時,這一現(xiàn)代交通的奇跡,極大地拉近了兩座城市的距離。高科技的躍進不僅加速了出行步伐,更深刻地重塑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使每一次旅程都化作享受科技舒適與便捷的絕妙體驗。</p> <p class="ql-block"> 踏入南京這片充滿歷史韻味的土地,我們首先被夫子廟的繁華所吸引。街口矗立著一座雄偉壯觀的兩層斜頂三門牌坊,高聳入云,正中門額之上,“古秦準”三個大字蒼勁有力,非常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步行街上,游人絡(luò)繹不絕,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街道兩旁,盡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樓閣,商家店鋪鱗次櫛比,招牌高高懸掛,燈籠隨風(fēng)搖曳,音樂聲此起彼伏,整個街區(qū)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宛如過節(jié)似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熱鬧與喧囂</span>,讓每個路過的行人都能感受到這份音樂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自東晉以來,夫子廟旁的秦淮河畔,逐漸蛻變成為達官顯貴的奢華樂園。烏衣巷、朱雀街與桃葉渡,皆是名門望族競相定居的尊貴之地。彼時,河畔商賈絡(luò)繹不絕,文人雅士紛紛匯聚,使得儒學(xué)之風(fēng)盛行于世。兩岸之上,歌樓酒肆密布如林,河房水閣更是競相爭艷,美不勝收。這一帶,成為了當(dāng)時南京最為繁華與風(fēng)雅之地,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與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輝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穿越“天下文樞”牌坊,步至夫子廟泮池畔,此池與秦淮河相通,儼然成為游覽秦淮風(fēng)光的水上起點,池中密密麻麻??恐b飾著紅柱黃頂?shù)男∮未c睾蠓?,一堵紅色照壁巍然矗立,其上雕刻著雙龍戲珠的浮雕,紅黃交織,分外耀眼。毗鄰夫子廟的,是錯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粉墻黛瓦間,“秦淮人家”四字以金色鐫刻于雪白墻面,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夫子廟沐浴在和煦陽光中,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閃耀著光輝。廟宇白墻灰瓦,飛檐翹角,與碧空如洗的天幕交相輝映,更顯莊嚴而靜謐之美。游人絡(luò)繹不絕,踏著青石板路蜿蜒前行,細細品味廟宇間的精雕細琢與古樸韻味。蔥郁樹木投下斑駁光影,鳥語花香交織其間,為這片文化沃土平添無限生機與靈動。</p><p class="ql-block"> 南京夫子廟,圣地也,專為供奉祭祀至圣先師孔子而設(shè)。其地位顯赫,乃中國首座國家最高學(xué)府,亦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堪稱中國古代文化之樞紐,金陵歷史人文之淵藪。明清時期,夫子廟作為南京文教之中心,光芒四射,引領(lǐng)風(fēng)騷。其文教建筑群,更是冠絕東南各省,蔚為壯觀。南京夫子廟,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輝煌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 夫子廟對面是江南貢院,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其規(guī)模之大、占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創(chuàng)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shù)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如名人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施耐庵、張謇等皆出自于此。1983年開始,夫子廟一帶開始復(fù)建,形成了以貢院街、貢院西街、大石壩街為主街,“廟市街景”合一的夫子廟步行街和秦淮風(fēng)光帶景觀群。</p> <p class="ql-block"> 秦淮河,南京的“母親河”,悠悠流淌,是金陵古老文化的璀璨搖籃。其內(nèi)河段綿延五千米,自古便有“十里秦淮”之美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人文情懷。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秦淮河畔,陽光灑落波光粼粼,古橋、垂柳、流水,構(gòu)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微風(fēng)拂面,帶來絲絲涼意,河畔的鳥語花香,讓人心曠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行走在石板路上,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筑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在這里,你可以暫時忘卻塵囂,沉浸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感受秦淮河的獨特魅力,讓心靈得到一次愉悅的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們便來到了夢寐以求的烏衣巷。烏衣巷的入口頗為低調(diào),僅以一扇上方鑲嵌著“烏衣巷”三個綠色大字的方形門楣作為標(biāo)識,然而,正是這扇看似平凡的門后,蘊藏著千年的歷史與故事。</p><p class="ql-block"> 走進烏衣巷,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了那個繁華的東晉時代。小巷不長,卻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氣息。青磚鋪就的路面,兩旁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風(fēng)格的民房,一切顯得那么寧靜而祥和。漫步在烏衣巷中,我仿佛耳畔輕響著往昔古人的步履聲,在幽深巷弄間縈繞不絕,那是歷史的回響,是歲月的沉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烏衣巷內(nèi)的雕塑是書圣王羲之。</p> <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書記載,烏衣巷的名字源于三國時期。當(dāng)時,孫權(quán)在南京建都稱帝,他的衛(wèi)戍部隊將士們都身穿黑衣,駐軍之地因此被稱為“烏衣營”。到了晉代,這里成了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因為兩族子弟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更是將烏衣巷的歷史變遷描繪得淋漓盡致?!爸烊笜蜻呉安莼ǎ瑸跻孪锟谙﹃栃?。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lt;/span>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烏衣巷的變遷,表達了世事滄桑、繁華易逝的主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烏衣巷,盡管早已褪去了昔日權(quán)貴云集的輝煌,卻依舊以其獨有的歷史韻味觸動人心。那條見證了六朝風(fēng)華的古老巷弄,每一磚一瓦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滄桑歲月。漫步其間,那份沉淀千年的歷史厚重感,不禁令人心生敬畏,為之動容。</p><p class="ql-block"> 小巷兩旁的建筑統(tǒng)一漆成白色的墻壁,與青磚路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巷子里還開設(shè)了一些特色小店和手工藝品店,吸引著游客駐足觀賞和購買?,F(xiàn)在的烏衣巷,已悄然蛻變?yōu)闊衢T的網(wǎng)紅打卡勝地,無數(shù)旅人紛至沓來,在這片充滿韻味的空間里,鐫刻下自己的足跡與難忘回憶。</p> <p class="ql-block"> 李香君,明末時期聲名顯赫的歌妓,被譽為“秦淮八艷”之一。她擁有圓潤動人的歌喉,卻從不輕易展露;在絲竹琵琶、音律詩詞方面皆造詣頗深,尤其以彈唱《琵琶記》而著稱。</p><p class="ql-block"> 1699年,清代文學(xué)家孔尚任以其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傳奇劇本《桃花扇》,劇中深情講述了侯方域與李香君之間纏綿悱惻、悲歡離合的愛情傳奇。李香君的生平事跡與藝術(shù)造詣,使她在中國明代文學(xué)與藝術(shù)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 咸亨酒店坐落于南京市夫子廟秦淮河畔的文德橋邊,與魯迅及其筆下的孔乙己有著深厚的淵源。咸亨酒店不僅在紹興有原型,南京秦淮河邊的這家也是受魯迅作品影響而開設(shè)的。酒店內(nèi)的裝修和陳設(shè)充滿了復(fù)古氣息,讓人仿佛置身于魯迅筆下的時代。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溫過的老酒和茴香豆,感受那段充滿故事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孔乙己是魯迅短篇小說《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穿著長衫卻堅持站著喝酒,對“茴”字的寫法執(zhí)著不已,成為了咸亨酒店的經(jīng)典形象。在秦淮河景區(qū)的咸亨酒店,你似乎還能看到他賒賬喝酒、與眾人談笑風(fēng)生的身影,讓人感嘆文學(xué)與地域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在秦淮河畔,微風(fēng)輕拂,母女倆各乘一輛人力黃包車,悠悠前行。行進中,女兒不時舉起手機,跨越車距,捕捉著母親微笑的容顏。在陽光映照下,母親的笑容溫婉如水,女兒的眼神專注而溫情,這一幕,宛如一幅溫馨動人的畫卷,定格了母女間無需言語的深情厚意,讓人心生暖意,感受到了秦淮河畔獨有的溫情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 在風(fēng)景如畫的?秦淮河景區(qū),我偶遇了兩位身著?華麗古裝戲服?的女子,她們?頭戴精致絹花頭飾?,每一步都搖曳生姿,仿佛是從歷史畫卷中穿越而來的佳人。在?攝影師的精心安排下?,她們緩緩行走在青石板路上,正準備趕到烏衣巷拍攝韻味十足的寫真照。這獨特的扮相瞬間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的目光,大家紛紛駐足觀賞,贊嘆不已。秦淮河的水悠悠流淌,似乎也在為這穿越時空的美景增添一份詩意與雅致。?</p> <p class="ql-block"> 在六朝時期,夫子廟周邊的秦淮河畔,已然是一片商業(yè)鼎盛之地。那時,河畔商賈云集,店鋪鱗次櫛比,各式商品琳瑯滿目,人聲鼎沸,交易之聲不絕于耳,熱鬧非凡。燈火闌珊處,映照河畔的波光粼粼,更添幾分繁華景象。這里不僅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也是市井百姓交易往來的熱絡(luò)場所,共同編織出一幅生動絢爛的六朝商業(yè)風(fēng)情畫卷。</p> <p class="ql-block"> 離開夫子廟景區(qū),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南京中山陵的旅程。中山陵的建筑風(fēng)格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西方建筑的精髓。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陵門、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從空中俯瞰,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這種設(shè)計不僅體現(xiàn)了建筑的美學(xué)價值,更賦予了陵墓深刻的政治和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 進入中山陵景區(qū),我們便被那蒼翠欲滴的樹木和古樸典雅的建筑所吸引。沿著一條林蔭大道前行,不久便來到了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座三門石牌坊,上面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字,這兩個字仿佛在訴說著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以下第一張照片是網(wǎng)圖,致謝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過石牌坊,便是一條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墓道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為這莊嚴的地方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順著墓道前行,不久便來到了陵門前。陵門以青色琉璃瓦為頂,門額上是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四個字蒼勁有力,彰顯著先生畢生的信仰與追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跨過陵門,映入眼簾的是那連綿不斷的臺階。我數(shù)了數(shù),從博愛坊到祭堂一共有392級臺階,它們仿佛是一條通往歷史的道路,引領(lǐng)著我們一步步走向?qū)O中山先生的陵墓。在攀登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莊重與肅穆。每一步都似乎在與歷史對話,每一步都仿佛在向先生致敬。</p> <p class="ql-block"> 終于,我們來到了中山陵的最高處——祭堂。祭堂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分別刻著“民族”、“民權(quán)”、“民生”的橫批,這是孫中山先生一直所倡導(dǎo)的三民主義。走進祭堂,我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坐像,他安詳而又莊重地坐在那里,仿佛在凝視著這個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國家。在祭堂的兩壁,刻有關(guān)于孫中山先生的簡介和事跡,讓人不禁為他的偉大成就和崇高精神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了中山陵的游覽,在下山的途中,我看見道路旁有許多介紹南京景點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非常吸引眼球,我迫不及待地將它拍攝下來,仔細端詳,愛不釋手。那是用上帝的視角俯拍的,就是知名度極高的美齡宮,一條以樹為鏈,以宮為墜的金燦燦大項鏈,非常震撼;遠處天際朝霞絢爛,丁達爾光穿云裂霧,熠熠生輝,被驚艷到了,美得無與倫比。</p><p class="ql-block"> 相傳,蔣介石為了討宋美齡歡心,特地從法國引進了兩萬棵梧桐樹,栽滿了整個南京城,一直延伸到宋美齡所住的美齡宮。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蔣介石對宋美齡的深情厚意,更為南京城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深秋時節(jié),這些梧桐樹的葉子變黃,形成了一條金色的“項鏈”,而美齡宮則是這條“項鏈”上最為璀璨的“吊墜”,浪漫氣息十足。</p> <p class="ql-block"> 以下這張碩大無比的“項鏈”圖,是從網(wǎng)絡(luò)下載的,與美友分享,致謝原作者。美齡宮猶如一枚璀璨的吊墜,碩大而華美,精巧地鑲嵌在南京絢爛多彩的秋色畫卷之中,與周遭的自然景致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絕美畫面。其設(shè)計之精妙,建筑之瑰麗,無不令人拍案叫絕,由衷欽佩那些能工巧匠的非凡智慧與匠心獨運。</p><p class="ql-block"> 我渴望在那絢爛多彩的秋日時光里,來親眼見證您——美齡官的無雙風(fēng)華,讓那“絕世容顏”與斑斕秋色交相輝映,成就我心中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卷。如此,縱使歲月流轉(zhuǎn),此生亦已無憾,唯愿那一刻的驚艷,成為永恒銘記的心動瞬間。</p> <p class="ql-block"> 南京中山陵之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精神與崇高風(fēng)范。陵墓莊嚴肅穆,環(huán)境清幽宜人,令人肅然起敬。拾級而上,每一步都仿佛在與歷史對話。 在祭堂前,我思緒萬千,為先生的革命情懷所震撼?;赝昴?,心中滿是對先生的敬仰與懷念。此行不僅是一次身體上的攀登,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洗禮,讓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一后記</p> <p class="ql-block">史料根據(jù)網(wǎng)絡(luò)編寫</p><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關(guān)注與閱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