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一、打卡吉隆堡</b></p><p class="ql-block"> 興義吉隆堡?位于興義市的萬峰湖畔,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城堡,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自然環(huán)境的完美融合,被譽為“中國版天鵝堡”?。吉隆堡以歐洲中世紀城堡為藍本,巧妙地依托萬峰湖的小島地形建造。城堡與青山綠水相伴,景色宜人。城堡里有豐富的娛樂設施和多個展廳及餐廳,游客可通過參觀娛樂就餐感受一番異國風情。</p><p class="ql-block"> 吉隆堡并非一座歷史遺存的古堡,是由廣州吉隆集團傾力打造,集旅游、酒店、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智能化景區(qū)。景區(qū)的建造意在將歐洲的浪漫與興義的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將異國風情帶入中國的山水之間,從而使這片景區(qū)風光與歐洲的山川湖泊有異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吉隆堡的游覽方式多樣,除了參觀城堡外,還可以乘坐滑索由城堡滑到湖面,也可以乘船水上游覽萬峰湖,還可以徒步湖邊棧道,觀賞美麗的城堡及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位于萬峰湖小島上的吉隆堡,一座石拱橋將城堡大門與湖邊公路相連。</p> <p class="ql-block">壯觀的哥特式城堡,“中國版天鵝堡”?。</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 風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城堡高處外墻邊凌空的玻璃棧道,走在上面有如漫步在藍天白云之上,年邁或有心臟疾患者慎行哦。</p> <p class="ql-block">城堡邊有階梯步道上行可直達城堡高層</p> <p class="ql-block">這景觀不錯,留個影吧。</p> <p class="ql-block">萬峰湖游船碼頭</p> <p class="ql-block">萬峰湖邊山崖峭壁上可見觀光棧道</p> <p class="ql-block">萬峰湖風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游覽雨補魯村(天坑)</b></p><p class="ql-block"> 在興義市有個奇特的村莊:雨布魯村。雨布魯村又稱“雨補魯天坑”,位于興義市清水河鎮(zhèn),距離市區(qū)大概20公里。雨布魯天坑高低落差600米左右。據有關資料介紹,雨補魯天坑是由于地下暗河長期沖蝕形成喀斯特溶洞后,地表大面積塌陷而形成的??。雨補魯天坑呈喇叭花形,底部平坦,四周奇峰林立。天坑的東邊半山上有泉水流出,不僅滿足坑寨人家的人畜飲水需求,還用于澆灌坑內200多畝良田。西邊則有一個落水洞,當地人稱“地漏”,據說<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3大1小的地漏,地漏下可能有大溶洞、暗河,可有效地排出山洪、雨水和村寨產生的污水,只不知這些水最終流向了何處</span>。</p><p class="ql-block"> 雨補魯天坑的獨特性不僅在于其自然景觀,還在于其地質構造。據稱其為世界上迄今為止發(fā)現的唯一有人類居住的天坑,形成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雨布魯村是一個典型的石頭村寨。石頭鋪就的道路,石頭堆砌的房屋,小橋也是石頭搭建的。當地人稱“石頭的村寨石頭的房,石頭的路面石頭的墻,石頭的桌凳石頭的磨,石頭的碓窩石頭的缸?!闭麄€石頭村寨,房屋錯落有致,排列有序。石頭路面雖斑駁不平,卻不用擔心雨后道路泥濘。觸目但見石頭,卻也樹木成蔭,好個“雨補魯”,唯見“石滿村”。幽幽古村,不乏天趣。</p> <p class="ql-block">形同“天坑”的雨補魯村地形地貌 (圖源自網絡)</p><p class="ql-block"> 據說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村民均為陳姓,是元末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陳友諒的后人。有老村民告知,他們的先祖是六百多年前為躲避戰(zhàn)亂從江西遷移至此隱居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令世人矚目的“天坑里的鄉(xiāng)愁”——雨補魯</p> <p class="ql-block">天坑地漏由此前行</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陳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這掛在祠堂外墻上的木牌書寫的內容或許是“陳氏家訓”吧</p> <p class="ql-block">位于“天坑”底稻田中的一錐形狀坑,被稱為“地漏”(據說村里有“三大一小”這樣的地漏),此地漏底部有一直徑不到一米的“漏水孔”,無論是山洪、雨水、農田積水、村民生活污水都能通過這孔排出。據說地漏下有大溶洞或暗河,所以即便天坑群山環(huán)抱,地勢低洼,也不會發(fā)生水澇災害。</p> <p class="ql-block">林木蔥蘢,處處綠蔭的古村;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欣逢盛世、樂享太平、怡然自得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在戰(zhàn)亂頻仍的歷史年代,古村用以抗御外敵的城寨壁壘。</p>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不由又想起昔陶淵明《桃花源記》里所描述的桃源風光。所不同的是,桃花源的先民是“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而此村的先民則是為躲避元末明初的戰(zhàn)亂而遷居此處的。至于“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的田園風光、人居環(huán)境則大抵相同。</p><p class="ql-block"> 或許彼“桃花源”只是陶淵明理想寄托之所在,而非實有其地,而眼前的雨補魯村先民卻是真的為避元末戰(zhàn)亂而遷居此地的。“桃花源”人自入其地后便“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而雨補魯村的村民則在歷經數百年歷史風云后欣逢盛世,不僅未與世隔絕,反而迎來了最好的歷史發(fā)展機遇。此時的古村,每日游客絡繹不絕,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的進一步發(fā)展,一個真正的寄托著陶淵明理想的“桃花源”正日益展現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參觀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 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位于興義市烏沙鎮(zhèn),距離市區(qū)10公里,分為博物館和原位保護館兩個部分,總占地面積460畝,是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2019年由市政府投資修建,占地面積150畝,建筑面積5013平方米,布展面積3883平方米,主要展示2.4億年前三疊紀時期以貴州龍為主的海生爬行動物群。原位保護館占地面積310畝,發(fā)掘工作面積600平方米,挖掘出各類脊椎動物化石779件,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化石4件,國家二類重點保護化石250件,是國內已知面積最大的貴州龍動物群化石保護產地。</p><p class="ql-block"> 興義地質公園已入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關于興義世界地質公園,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新聞公報中是這樣描述的:興義地質公園涵蓋古生物化石、地貌、地層、巖石、礦產、構造、水體等七大類地質遺跡,填補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實際包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義龍新區(qū)部分區(qū)域,總面積1456平方公里。園區(qū)涵蓋興義、義龍17個鄉(xiāng)鎮(zhèn),是獨具特色的三疊紀地質公園,被譽為"龍的故鄉(xiāng)、山的王國、水的世界、花的海洋",是三疊紀地層中地質遺跡最為豐富、最優(yōu)美、最典型、最獨特、保存最完整的綜合性、高品質、多類型的三疊紀地質公園。</p><p class="ql-block"> “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地域覆蓋實際上包含了我們連日來參觀游覽的興義市所有景區(qū),這公園面積之大,景觀之奇特,名頭之響亮,在國內眾多風景旅游區(qū)中可謂獨樹一幟,能與之相媲美者更有何處?</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景區(qū)標志性雕塑</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景區(qū)(此圖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博物館景區(qū)(圖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貴州魚龍</p><p class="ql-block"> 薩斯特魚龍科是中﹣晚三疊世魚龍類群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分布較廣,屬于大型魚龍。貴州魚龍是薩斯特魚龍科的一種,以前僅在我國貴州關嶺上三疊統(tǒng)中有發(fā)現,現在興義中三疊統(tǒng)拉丁階竹桿坡段中發(fā)現的這件貴州魚龍標本是目前產出層位最低、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修理最精細的貴州魚龍。</p> <p class="ql-block">館藏化石</p> <p class="ql-block"> 參觀博物館是免費的,但博物館安排了一項化石采集體驗活動,游客若想深入體驗化石采集的樂趣,只需支付80元/次的講解費,以及68元/人的化石采集活動費用,便可前往位于博物館外另一處(大約一兩公里遠)的“原位保護館”,此處有一專供游客挖掘化石的采掘區(qū),游客可自行挖掘,并可將挖出的化石帶走。</p><p class="ql-block"> 化石采集活動大約需要1-2小時,博物館在下午4:30結束營業(yè),所以欲參加活動須合理安排好時間。</p> <p class="ql-block"> 女婿女兒帶著兩孩子參加了化石采集活動,經過一番辛苦發(fā)掘,還真挖到兩塊化石,不辭辛苦搬到車上后備箱里。其中大的一塊尺寸約0.6*0.3平方米,重量至少七八公斤。 </p> <p class="ql-block">挖掘的小化石</p> <p class="ql-block">石塊上確實嵌有幾種動物化石,只是不知這動物名稱是什么。孩子們對地質科學好奇,回去后感興趣再慢慢觀察吧。</p> <p class="ql-block"> 參觀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并自己動手采掘化石,從而增加對興義這片神奇土地的的歷史與奧秘的了解,我想這樣一次實地學習地質科學知識,了解化石奧秘的探索之旅,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終身難忘的人生記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附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2月2日,在結束興義行,返回佛山途中,在廣西柳州市短暫停留,游覽了一番“魚峰山”景區(qū)。半個世紀前,我曾出差柳州,在此留影,今故地重游</span>,再次留影紀念。</p> <p class="ql-block"> 柳州魚峰山公園是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柳州市魚峰路。相傳,魚峰山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生活勞動和傳歌升仙的地方,至今山上尚存“三姐巖”、“對歌坪”等遺址,三姐巖內有“傳歌、對歌、成仙”群雕,山腰立有于大理石雕刻的劉三姐塑像。喜歡唱山歌的人們每天都會歡聚于此,引吭高歌。</p> <p class="ql-block">半個世紀前的我</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p> <p class="ql-block">快樂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后記</b></p><p class="ql-block"> 自一月二十五日始,至二月二日止,一次為期九天的“貴州省興義春節(jié)行”自駕游結束了。說起來前后九天,除去路上來回四天(因路途較遠,去時中途在廣西南寧市住了一晚,回來時則在柳州市住了一晚),在興義市滿打滿算實際游玩也就五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興義游玩的五天時間里,我們步徐霞客后塵暢游“萬峰林”,飽覽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的壯美風光;在“峰林布衣”景區(qū),面對秀美的布衣山寨風光、傳統(tǒng)的民俗風情和美輪美奐的夜景,不由感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馬嶺河峽谷”,我們盡情觀賞了“西南奇縫,天下奇觀”、“天溝地縫百瀑布”的奇特景觀,為氣勢磅礴的瀑布所震撼。集湖光山色、歐式風情于一景區(qū)的“吉隆堡”、獨具特色的“雨補魯村(天坑)”風光,讓我們流連忘返;而“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所展示的神奇自然畫卷、滄海桑田的歷史演變和生物進化過程,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自然科學知識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次興義行,給我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和難忘的記憶。謹此,向興義這片神奇的土地,這片生機盎然、充分展現自然生態(tài)原始魅力,傳承著古老民俗智慧和民族文化,體現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和諧相處美麗圖景的人居環(huán)境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 是以為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2025年2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