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弗拉·菲利普·利比(Fra Filippo Lippi, 1406-- 1469)是佛羅倫薩畫派的杰出畫家,生前就享有盛譽。</p> <p class="ql-block"> 自畫像(斯波萊托教堂壁畫《圣母之死》局部)</p> <p class="ql-block"> 《圣母之死》(選自網(wǎng)絡,箭頭所指乃菲利普·利比自畫全身像)</p> <p class="ql-block"> 菲利普·利比曾向安吉利科學畫,也曾參與圣馬可修道院濕壁畫創(chuàng)作。可他的生活態(tài)度、繪畫風格跟老師卻大相徑庭。安吉利科自覺地按道明會要求生活,儉樸清貧,苛刻自律,堪稱苦行僧。菲利普·利比盡管15歲就進了修道院,成為修士(Fra),但他的生活卻世俗得多。據(jù)說他比較看重錢財,又“好色”。在圣瑪格麗特女修道院作畫時,竟將那兒的修女盧克雷齊婭“拐”跑了。后來還是當時佛羅倫薩統(tǒng)治者,愛藝術的科西莫·德·美第奇向教皇求情,才獲得饒恕,并還俗,與盧克雷齊婭正式成為夫妻。和安吉利科不同,菲利普·利比作畫重視世俗化,在他的筆下,宗教傳說恰似世俗日常生活場景,圣母與民間母親無異。據(jù)說他畫圣母是直接采自現(xiàn)實中的佛羅倫薩女子形象的,這一點,我以為啟發(fā)了后來的拉斐爾。</p> <p class="ql-block"> 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收藏了菲利普·利比的《圣母子和兩位天使》(又稱《烏菲齊圣母》),這是一幅飽受后人評議的木板蛋彩畫。有人說,菲利普·利比是在畫他的家庭,畫中的圣母實際上就是他的妻子盧克雷齊婭,圣嬰是他們的的兒子(也有人說面向觀眾的小天使是他們的兒子菲利皮諾·利比,圣嬰是他們的小女兒)。圣母半側身,面向左,朝著圣嬰,雙手合掌,作祈福狀;兩位活潑、略帶調皮的小天使正抬著圣嬰送至圣母面前;圣嬰伸開雙手撲向圣母。背景有山有水,有人坐實,說它是阿爾諾河谷的景色。庫克群島1992年、圭亞那2015年將它請進了郵票。(庫克群島作菲利皮諾·利比畫作,雖也有所依,但通常不被采納。)</p> <p class="ql-block"> 布隆迪1971年、盧旺達1973年發(fā)行的郵票上也印有一幅菲利普·利比的《圣母子》,這也是一幅木板蛋彩畫,現(xiàn)藏德國慕尼黑古代美術館。畫的構圖與《圣母子和兩位天使》十分接近,圣母身上盡顯一位母親的柔情,充滿平民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愛爾蘭1975年郵票展現(xiàn)的是菲利普·利比晚年創(chuàng)作的木板蛋彩畫《美第奇—里卡迪宮圣母》,圣嬰雙手緊摟著圣母的脖子,圣母摟抱著圣嬰,臉貼著他,慈母愛子情景躍然紙上。</p> <p class="ql-block"> 圣盧西亞1982年發(fā)行1枚菲利普·利比另一幅《圣母子》繪畫郵票,畫面上圣母雙手捧著斜躺著的圣嬰,微低著頭,眼睛深情地望著圣嬰;圣嬰吮著左手手指,這與馬薩喬《圣母子》畫作中圣嬰的動作一樣。菲利普·利比曾向馬薩喬學習,或許描繪圣嬰吮手指正是自覺或不自覺借鑒馬薩喬的吧。</p> <p class="ql-block"> 美國1984年將陳列在華盛頓特區(qū)國立藝術廊的菲利普·利比另一幅《圣母子》用作圣誕節(jié)郵票圖案。</p> <p class="ql-block"> 菲利普·利比部分“圣母子”題材畫作是將圣母子置于眾多人物之中。加蓬1975年發(fā)行的郵票題為《圣母子與圣徒》,圣母抱著圣嬰站立在中央,周邊是眾多的天使,圣徒圣弗雷迪納斯和圣奧古斯汀分左右跪前面,仰視圣母子,圣母圣嬰分別端詳著兩人。和中世紀同題材宗教繪畫相比,取消了鍍金背景,而以一個建筑空間代之。</p> <p class="ql-block"> 塞拉利昂2001年發(fā)行的1枚郵票,選用了菲利普·利比的《謙卑的圣母》,圣母坐在中央,圣嬰歪著頭,站立在圣母懷護中。左右和身后是一群神態(tài)各一的圣徒。和其他畫作相比,這幅畫中人物更像世俗凡人。受票幅限制,塞拉利昂郵票上人物的表情看不太清楚,我們從網(wǎng)上找了這幅畫的原圖,作為欣賞時的補充。</p> <p class="ql-block"> 《謙卑的圣母》原圖(選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 圭亞那2015年還以菲利普·利比《圣母子和圣徒一起登基》的核心部分為圖發(fā)行了1枚郵票,畫中圣母子形象自然:</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題材之外,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樂于采用的“圣母領報”“耶穌誕生”“朝拜圣嬰”等題材,菲利普·利比也都涉獵,同題材往往還創(chuàng)作多幅。塞拉利昂2001年、圭亞那2015年發(fā)行了他的一幅《圣母領報》郵票,畫中圣母瑪利亞站立,報喜天使加百列跪在她的前方,手持一枝百合花(那個時代,百合花是圣母的象征,菲利普·利比多幅《圣母領報》畫中都畫有百合花),虔誠、莊重地傳達著上帝的旨意。</p> <p class="ql-block"> 塞拉利昂2001年發(fā)行的郵票還選用了菲利普·利比另一幅《圣母領報》,這一幅中,圣母是坐著的,面部表情復雜;報喜天使加百列半蹲著,左手持一枝百合花,花枝上部依靠在肩上。畫面上方一雙手放飛一只鴿子,正飛向圣母。不知出于何種目的,塞拉利昂這枚郵票圖案與原作反向。</p> <p class="ql-block"> 《圣母領報》原圖(網(wǎng)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 馬里1975年以菲利普·利比《耶穌誕生》為圖發(fā)行了1枚郵票,畫中小耶穌躺在馬廄的地上,圣母躬身列于左,圣父攏手坐于右,兩人深情地望著圣嬰,空中飛翔的天使們合掌向圣嬰祝福。遵照《圣經》傳說,馬廄中畫有一頭牛和一頭驢。</p> <p class="ql-block"> “朝拜圣嬰”題材繪畫一般都落實到牧羊人朝拜和博士(又作國王)朝拜上,菲利普·利比卻常常“不按常規(guī)出牌”,畫作中不見牧羊人或博士(國王)身影,而以圣母圣父,尤其是圣母充當主角。中非1972年發(fā)行的郵票畫面上圣嬰躺在地上,圣母躬身望著他,雙手合掌,作拜祝狀。圣父位于畫作的右下角,頭微傾,面部表情也顯得謙恭。右邊有一位手持十字長杖的少年天使正跑來,頭回顧,似乎在呼應別人的詢問。上方一雙代表上帝的手張開著,放飛一只鴿子,飛向圣嬰。這幅畫圖案與馬里郵票上的《耶穌誕生》有類似之處,但沒有馬廄和牛驢,圣母圣父的動作神態(tài)也不同,顯然重點不是表現(xiàn)“誕生”,而是“朝拜”,故郵票下方文字標明“崇拜圣嬰”。</p> <p class="ql-block"> 塞拉利昂2001年郵票選的是菲利普·利比的另一幅《朝拜圣嬰》,圣母圣父皆合掌向著圣嬰,朝拜意味更濃。</p> <p class="ql-block"> 多米尼克1975年發(fā)行的“朝拜圣嬰”郵票,菲利普·利比構圖更與眾不同,他將圣嬰至于森林的草花中,雙手合抱在胸前,圣母面向圣嬰,傾身,合掌,凝視。多米尼克郵票是畫作的節(jié)選,原畫上方畫有上帝,攤開雙手,朝著圣嬰放飛一只鴿子。右邊圣父在一定距離之外合掌遙視圣嬰,小天使持十字長杖站立在一旁。此畫作后人題作《在森林的崇拜》,也作《林中圣母》。</p> <p class="ql-block"> 《在森林的崇拜》原圖(網(wǎng)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 菲利普·利比杰作眾多,《圣母加冕》《希律王的宴會》《圣史蒂芬的葬禮》等也很有名,可惜筆者沒有發(fā)現(xiàn)印有它們的郵票。</p> <p class="ql-block"> 菲利皮諾·利比(Filippino Lippi,1457-1504)是菲利普·利比和盧克雷齊婭的孩子,起初跟著父親學繪畫,父親去世后又向父親的學生桑德羅·波提切利學習,最后成為佛羅倫薩畫派的著名畫家。畫作注重線條的優(yōu)美和細節(jié)刻劃,擅長人物肖像創(chuàng)作。他的自畫像就畫得很有精神:</p> <p class="ql-block"> 《自畫像》(意大利 1957)</p> <p class="ql-block"> 巴哈馬1976年將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圣母子和圣杰羅姆及多明我》印上了郵票:</p> <p class="ql-block"> 菲利皮諾·利比也像他父親《在森林的崇拜》畫作那樣,將圣母子移出了神圣的殿堂,而讓他們置于生氣盎然的大自然中,這兒有山石,有坡地,有樹木,有動物,有行人,遠處還有一汪水域。圣母懷抱圣嬰,正在給他哺乳,注視著圣嬰的臉上布滿了慈祥和愛憐。這種狀態(tài)的圣母子,菲利皮諾·利比以前的畫家好像還不曾描繪過。如果沒有頭上的光環(huán),誰還相信他們是圣母子,而不是民間普通母子呢?</p> <p class="ql-block"> 圣杰羅姆是古代天主教會四大學者之一,博學多才,曾將《圣經》譯成拉丁文。他后來皈依苦修理念,過著苦修隱居生活。菲利皮諾·利比將他畫在圣母子的左前方,他頭發(fā)蓬散,胡須雜亂,裸露著右半上身,仰視著圣母子,雙手握著一個用來警戒自己的石頭,合掌向圣母子祝福。圣母子的右邊是多明我,亦即道明會創(chuàng)始人道明古斯曼,他身著道明會的標志黑色斗篷,正在閱讀手捧的書。左手拿著一支百合花——它是圣母圣潔的象征。畫中四個人,包括小耶穌,栩栩如生,個性鮮明。</p> <p class="ql-block"> 巴哈馬郵票票幅略嫌小了一點,布隆迪1974年郵票節(jié)選了畫作中圣母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網(wǎng)上找了幅原圖,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圣母子后面的大樹上還有一個鳥巢,里面有幾只嗷嗷待哺的雛鳥,它們的母親在巢邊,看樣子剛捕食歸來,正打算喂雛。菲利皮諾·利比畫上鳥哺雛,與圣母哺乳圣嬰相呼應,完美地揭示了大自然遍及萬物、無可抗拒的母子親情。</p> <p class="ql-block"> 畫中“鳥哺雛”截圖</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和圣杰羅姆及多明我》原圖(選自網(wǎng)絡,箭頭所指乃鳥哺雛所在處)</p> <p class="ql-block"> 圭亞那2015年郵票上是菲利皮諾·利比另一幅杰作《博士朝拜》。畫中圣母抱著圣嬰坐著,三位博士手捧禮品跪拜在圣嬰前,圣嬰伏在圣母懷中,扭頭望著博士。周遭還有眾多隨同博士來朝拜圣嬰的各種人物。</p> <p class="ql-block"> 多米尼克1995年以這幅畫的圣母子及身后圣父部分特寫發(fā)行了1枚郵票。因是特寫,三人的面部表情更加清晰:</p> <p class="ql-block"> 烏干達1996年也發(fā)行了1枚菲利皮諾·利比《朝拜圣嬰》郵票,不過這幅畫中既沒有出現(xiàn)牧羊人,也沒有出現(xiàn)博士(或國王),而只有圣母和一群天使(郵票中沒有展示):</p> <p class="ql-block"> 《朝拜圣嬰》原圖(選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 格林納達1975年發(fā)行的郵票上節(jié)選了《圣母子和圣徒》中“圣母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比起原畫,省去了周圍的圣徒們形象:</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和圣徒》原圖(選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 科西莫·羅塞利(Cosimo Rosselli,1439-1507)也是一位佛羅倫薩畫家,曾在佛羅倫薩、盧卡等地的教堂繪制壁畫,1480年應教皇西斯都四世之召前往梵蒂岡,參與創(chuàng)作西斯廷教堂壁畫。2000-2002年梵蒂岡分3組發(fā)行《修復后的西斯廷壁畫》郵票,其中有3枚反映的就是羅塞利的畫作。</p> <p class="ql-block"> 2000年郵票上是《走下西奈山》,畫名又作《摩西傳遞誡碑》。畫作描述了多個場面:中部上方展示穿著黃色長袍的摩西跪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賜予十誡石碑。中部下方敘述摩西發(fā)現(xiàn)猶太眾人正在對金牛頂禮膜拜,十分生氣,親手砸了上帝賜予的誡碑。右上部分描寫懲罰擅自祭拜金牛的人。左下角表現(xiàn)摩西向眾人展示重新從上帝那里獲得誡碑,要求猶太人遵守。畫面頭緒復雜,人物眾多,羅塞利巧妙地將它們融合在一幅畫中,無凌亂之感,實為難得。</p> <p class="ql-block"> 2001年郵票上是《山上講道和治療麻風病人》,主要有兩個場景組成,一個描述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四處講道,這天站在群山間的小丘上,給眾多的信徒講道。畫面的右下部表現(xiàn)布道后一個麻風病人跪拜在耶穌面前,請求耶穌予以救治,耶穌旋即治好了他的病。</p> <p class="ql-block"> 2002年郵票上是《最后的晚餐》。畫面上耶穌坐在鋪著白色餐布的弧形長桌的外圍中央,他的十一位門徒分坐兩邊,猶大獨自坐在餐桌內環(huán),處于耶穌對面位置。耶穌的十一位門徒聽到耶穌說門徒中有人將出賣自己時,非常驚愕、憤怒,羅塞利畫出了他們的各種神態(tài)與動作。猶大一身黑衣,頭上的光環(huán)也是黑色的,身上還扒著一個小魔鬼。背景三扇窗戶上繪有三幅小畫:《耶穌在橄欖山客西馬尼祈禱》《耶穌被逮捕》和《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據(jù)說它們是另一位意大利畫家比亞吉奧·安東尼奧最后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猶大身上扒著的小魔鬼</p> <p class="ql-block"> 皮耶羅·迪·科西莫(Piero di Cosimo,1462-1521?)是羅塞利的學生。他是一位金匠的兒子,跟羅塞利學畫后,便改以老師的名字為姓。他擅長人物肖像畫,后期改畫神話題材。名氣遠超過他的老師。也門1967年以他的畫作《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為圖案發(fā)行了1枚郵票:</p> <p class="ql-block"> 這幅畫科西莫是以當時佛羅倫薩貴婦西蒙內塔·卡坦尼奧·韋斯普奇為模特繪就的,所以有的美術書稱畫名為《西蒙內塔·卡坦尼奧·韋斯普奇肖像》。西蒙內塔·卡坦尼奧·韋斯普奇是公認的美女,或許是“愛屋及烏”吧,科西莫這幅畫也受到了人們的追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