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悲慘世界》中的那些“跑題”段落

白楊青青

<p class="ql-block">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讀完雨果的《悲慘世界》,五本,1700多頁,140萬字。未讀之前,對這個篇幅還是有一點敬畏的,讀上之后,很快被深深吸引,偉大的作品絕不枯燥,很多次一邊讀一邊嘖嘖稱贊,還有時一邊大聲朗誦一邊搖頭嘆息:真是天才?。∷蔡珪懥?!</p> <p class="ql-block">有人把《戰(zhàn)爭與和平》比作文學(xué)世界里的珠穆朗瑪峰,個人感覺《悲慘世界》完全可與之比肩,它不僅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偉大作品,甚至在可讀性上我更喜歡后者。</p> <p class="ql-block">《悲慘世界》是雨果在流亡期間完成的,從構(gòu)思、搜集材料到最后出版,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跨度超過了三十年。1862年出版時,雨果已60歲,這部傾注了他半生精力的作品,不僅是他的巔峰之作,一經(jīng)出版即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舞臺劇。雨果憑借《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等杰作,躋身世界最偉大的文學(xué)家行列,也被法國人視為國寶,死后100萬人為其送葬,靈柩入駐先賢祠。</p> <p class="ql-block">有些年輕讀者嫌棄小說太長,說故事占不到全書的三分之一,長篇大論的都是題外話、廢話,還說成名了就可任性,隨便跑題賺篇幅,說如果用當(dāng)代作者來寫,至少可砍掉一半。</p><p class="ql-block">譯者序中潘麗華老師也說:“<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要有機會,雨果便會停下敘述故事,用十幾頁乃至幾十頁的篇幅,敘述一個歷史事件,介紹一些專門知識,而這個事件,這些知識,有時與故事情節(jié)只有很少一點兒聯(lián)系。</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這些介紹和議論過于繁雜,過于細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悲慘世界》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話來講,是主人公讓?瓦讓用一生時間完成救贖,從一個苦役犯成為一個有愛、有尊嚴(yán)的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單純?yōu)榱酥v這樣一個故事,那小說名字叫《讓?瓦讓的故事》或者《苦役犯奇事》就行了,但是小說的名字叫《悲慘世界》,而這恰恰是雨果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p> 對這部作品,我先粗讀了一遍,未作筆記,重點自然在故事情節(jié)上,那些驚心動魄的逃亡場景肯定更吸引我的注意力。第二遍細讀,作筆記,再仔細讀那些“跑題”的段落,才品出了那些“廢話”的滋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說中最長的一篇“廢話”是關(guān)于滑鐵盧戰(zhàn)役的描寫(60多頁)。氣勢之宏大情節(jié)之細致場景之逼真,讓人仿佛直面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為描寫這個場面,雨果不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報紙、信件,還親自到位于比利時的滑鐵盧考察,拜訪當(dāng)年的戰(zhàn)爭親歷者。雨果崇拜拿破侖,對于拿破侖的失敗,他雖深感遺憾,但他能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拿破侖及這場戰(zhàn)爭的意義。他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這個人分量太重,使人類的命運失去了平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滑鐵盧是十九世紀(jì)的鉸鏈,那位偉人必須消失,歷史才會進入偉大的世紀(j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對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他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滑鐵盧絕非一場戰(zhàn)爭,而是宇宙改變陣線,那一天,人類的前景發(fā)生了變化</spa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滑鐵盧戰(zhàn)役是個迷,在這個事件中,必然有上天干預(yù)的痕跡,人的作用微乎其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出場,都事先埋下了一個伏筆。這段超長的跑題段落,是為了引出第二男主馬里尤斯的父親和反面男二泰納迪埃登場。這樣的出場畫面真是隆重啊,給人印象怎能不深刻!</p> <p class="ql-block">小說開篇的作者序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要本世紀(jì)的三大問題——男人因貧困而沉淪,女人因饑餓而墮落,兒童因無知而凋敗——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有些地區(qū),社會窒息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只要地球上還存在愚昧和貧困,像這本書這一類作品就不會是無益的。</span>”</p> <p class="ql-block">而這部小說,就是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的,第一個問題代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讓?瓦讓</span>;第二個問題代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芳汀娜、埃波妮</span>;第三個問題代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加弗落什</span>和他兩個弟弟。</p> 為引出第三個問題即兒童問題,雨果又花了二十幾頁篇幅介紹當(dāng)時巴黎的流浪兒。他說:<div>“<font color="#ed2308">這些用凡塵俗土直接捏成的孩子,愚昧無知,平平庸庸,卑下低賤,日后將成為英才還是蠢才呢,不要著急,輪子在輪動,巴黎思想這個精靈,憑偶然創(chuàng)造孩子,憑命運創(chuàng)造成人</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流浪兒是一種疾病,必須醫(yī)治的疾病,怎么治?用光輝</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一切普照社會的光輝,皆源自科學(xué)、文學(xué)、藝術(shù)、教育。培養(yǎng)人才,造就人才,你施與他光,他報你與熱。燦爛的全民教育問題,遲早會以絕對真理之不可抗拒的威力提出來。</font>”</div><div>雨果極愛孩子,通篇小說,只要有孩子出現(xiàn),都是天使的形象。他說:“<font color="#ed2308">人只要還是孩子,上帝就要他天真無邪</font>”。</div><div>他筆下的流浪兒加弗洛什,雖然被父母拋棄流落街頭,但他是那么的快樂善良有擔(dān)當(dāng),是最受讀者歡迎的人物形象,甚至“<font color="#ed2308">加弗洛什</font>”這個詞后來變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就是巴黎流浪兒的意思。</div> <div><br></div>流浪兒后邊的長篇大論,還真是有點跑題了,他說:<div>“<font color="#ed2308">巴黎包羅一切。巴黎是人類的天幕。這個不可思議的城市,是古今習(xí)俗的縮影。誰看見巴黎,便以為看見了整部人類歷史的內(nèi)幕,上面是天空,中間布滿了星辰。</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巴黎是宇宙的同義詞</font>,”“<font color="#ed2308">所有的文明和野蠻在這里濃縮</font>”…… </div><div><br></div><div>讀這段的時候我在想,雨果簡直是民族自大狂,那時的法蘭西人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吧。不過也難怪,那時的法國跟英國,確實是歐洲列強,還企圖稱霸世界。</div><div><br></div> <div><br></div>說到這就想起了英法聯(lián)軍,想起了他那封《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封信據(jù)說現(xiàn)在被收進了初中語文教材,我們上學(xué)時可是沒有呢,沒讀過的一定要讀一下那封信,它不僅體現(xiàn)了雨果杰出的語言能力,也代表了他站在全人類高度的人文精神。對于圓明園詩一般的贊美我就不引用了,可以說用盡了華麗的詞藻,寫的就是一座天宮,中國人都沒他寫的美。<div><br><div>信的后面更令人叫絕:</div><div>“<font color="#ed2308">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font>”</div><div> “<font color="#ed2308">法蘭西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我證實,發(fā)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font>”</div></div> <div><br></div>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發(fā)生在1860年,這封信寫于1862年,也是《悲慘世界》出版的那一年。<div>讀完這封信,你會相信,雨果雖然愛國但絕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是一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他能站在人類的高度、站在世界的高度痛斥侵略者的暴行。題外話,法國人并未歸還那些偷竊的贓物,所以,它不是雨果所希望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br>哈哈,我怎么也受雨果影響“跑題”了!還是繼續(xù)說《悲慘世界》吧。</div> <div><br></div>對于革命和起義的描寫,在書中占用了大量篇幅,尤其是最后一本,有一半在寫1832年6月發(fā)生在巴黎的一場失敗的起義。幾十個為理想為明天斗爭的年輕人,英勇赴死全部犧牲,讀起來令人唏噓的同時也對他們肅然起敬。小說中雨果支持革命,更同情底層人民。<div><br><div>他說:“<font color="#ed2308">我們不勝其煩地重申,應(yīng)該首先想到受苦受難的民眾,減輕他們的痛苦,給他們空氣,給他們光明,給他們愛,給他們打開廣闊的前景,給他們各種形式的教育,為他們樹立勤勞而不是懶散的榜樣,減輕個人的重負,加強對共同目標(biāo)的認識,限制貧窮,但不限制財富,動用集體力量為所有能勞動的人開辦工廠,為各種資質(zhì)的人開辦學(xué)校,為所有聰明的人開辦實驗室,增加工資減少辛勞,按勞獲得享受、按需獲得滿足,要使社會機器為受苦的人和無知的人發(fā)出更多的光,提供更多的福利。</font>”</div><div><br></div><div>這簡直是一段政治家的演講,“法國的莎士比亞”不是白叫的,《悲慘世界》真是適合舞臺劇,臺詞都現(xiàn)成的。雨果描繪的未來社會多么美好啊,而且方方面面想的相當(dāng)細致呢!他真是個理想主義者!<br></div></div> <div><br></div>再看起義領(lǐng)導(dǎo)人昂若拉在犧牲前的演講,他說:<div>“<font color="#ed2308">公民們,你們能想象出未來嗎?城市的街道灑滿陽光,門前綠樹成蔭,各民族情同手足,人人公正無私,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權(quán)利,人人安居樂業(yè),不再有流血,不再有戰(zhàn)爭,天下的母親幸??鞓?!公民們,十九世紀(jì)是偉大的,但二十世紀(jì)更幸福。</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我同你們說話的時刻,是天昏地暗的時刻,但這是為未來付出的巨大代價。搞一場革命,是付一次過路稅!”“誰死在這里,便是死在未來的光輝中,我們要進入的墳?zāi)梗钌钔高M曙光。</font>”</div><div>面對敵人的槍口,英雄視死如歸,非常淡定的說:<font color="#ed2308">開槍吧!</font></div><div>然后高喊口號:“<font color="#ed2308">共和國萬歲!</font>”<br><div>多么熟悉的演講,多么熟悉的場面,在我們的革命電影中、小說中,英雄赴死前的情形大致都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抄襲呀。</div></div> <div><br></div>如雨果所說:“<font color="#ed2308">法國從來是開路先鋒,法國的統(tǒng)治者垮臺了,其它地方的統(tǒng)治者也會垮臺</font>。”<div><br>法國大革命前后持續(xù)了近百年,它不僅摧毀了封建王朝制度,對歐洲和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現(xiàn)代政治制度和人權(quán)思想等,都起源于法國大革命。法國后來成了各國革命的樣本、紅色革命的源頭,甚至紅旗也是法國人的發(fā)明,巴黎相當(dāng)于革命者的黃浦軍校,早期的革命家一多半去過法國。所以,各國革命的方式如有雷同也不奇怪。</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的一段“廢話”,當(dāng)然要說說對巴黎下水道的描寫。數(shù)據(jù)之詳實描寫之細致(雨果是懂得用數(shù)字說話的),我相信他真的去巴黎的下水道中走了一趟,你不能不對他的專業(yè)精神嚴(yán)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他在這一段中居然cue了我國人民!他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科學(xué)經(jīng)過長期摸索,今天知道肥效最高的肥料是人的糞便。說來令我們慚愧,中國人比我們知道得早。挨克勃就說過,中國農(nóng)民進城,總要在扁擔(dān)兩頭挑回滿滿兩桶我們所謂的污物。多虧人類,中國的土地至今仍像亞伯拉罕時代那樣富有生命力。</span>”</p><p class="ql-block">哈哈,遺憾的是,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農(nóng)民早已不再靠農(nóng)家肥來耕地,化肥農(nóng)藥下的中國土地顯然也越來越貧瘠,讓他老人家失望了!</p> <div><br></div><div>雨果生于1802年,死于1885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法國革命史,他的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名將軍和伯爵,母親是保王派,從小跟母親一起長大的雨果很自然的成為一個小保王派(小說中的馬里尤斯就有他的影子),他很早就展露了文學(xué)天賦,20歲時是受國王路易十八嘉獎的詩人。</div><div><br><div>1830年7月波旁王朝被趕下臺后,法國的政治形勢跟早春的天氣一樣忽冷忽熱,共和派、保王派來回拉鋸,各種起義、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雨果逐漸接受了共和思想,四十六歲時(1848年)成了七月王朝的國會議員,開始專職從政,五十歲時因反對拿破侖三世稱帝流亡海外,在外漂泊了十九年(1870年)才回到祖國,逃亡期間也是他的黃金創(chuàng)作時期,他以筆為武器,寫作了大量反封建反專制的小說和詩歌,《悲慘世界》即在流亡期間完成并出版。</div></div> <div><br></div><div>關(guān)于一個人因為偷面包成為苦役犯的故事,雨果在二十來歲的時候就聽說了,那時就觸發(fā)了他的寫作動機。感謝上帝他沒有在年輕的時候?qū)懀窃诹畾q的時候才完成這部作品。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各種高潮低谷甚至命懸一線之后,在目睹了大革命后血雨腥風(fēng)的政治形勢,見識了太多大事件、大冒險、大人物后,他呈現(xiàn)的已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一部十九世紀(jì)上半頁的法國史詩,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個作家有自己的寫作特點,雨果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夸夸其談、滔滔不絕,《悲慘世界》如此,《巴黎圣母院》亦如此,他為寫作準(zhǔn)備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讀他的書,不僅是文學(xué)享受,還會了解歷史、政治、宗教、哲學(xué)、建筑、風(fēng)俗等各方面知識,這樣看下來,那些跑題段落自有它在作品中的意義,加上所有的“廢話”才構(gòu)成了一部氣勢宏大包羅萬象的作品,世界就是這樣,這就是《悲慘世界》!</p> 注:<div>圖片部分來自于網(wǎng)絡(luò)<div>配樂: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一樂章</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