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我記事就知道奶奶叫~唐鏡,53年省會由開封遷鄭州,奶奶就一直在我們家。我從出生到上初中一直在奶奶的庇護下。凡來家的至愛親朋和父母的同事都喊奶奶周伯母,周老太太。奶奶生于1894年,卒于1973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奶奶的名字叫唐云龍,是開封有名望族。后來嫁到周家,周家老爺爺嫌奶奶的名字太大氣,擔心爺爺不好駕馭,故老爺爺給奶奶改名叫唐鏡。爺爺名叫周盤,周盤和唐鏡相對應,且都含有古董的寓意。(老爺爺特喜愛和收藏古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聽我母親說:解放前“跑老日”的時候,爺爺奶奶在河南禹縣管著周家一大家?guī)资谌说某院?,爺爺終因操心勞累,積勞成疾,于1941年病逝在禹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勝利后,周家人返回開封。因分家奶奶帶著五個兒子出去租房另過。當時我伯伯和父親已經(jīng)參加工作,足以能撐起家庭的門面,三個叔叔也在各自的學校發(fā)憤圖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雖然出生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社會,小時候還被狠心的爺爺給裹了腳。但奶奶從小聰慧和睿智集一身,來到周家后,把唐家和周家優(yōu)良傳承和家風有機的結合起來,孕育出來五個優(yōu)秀的兒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奶奶不僅開明,且有膽有識。在白色恐怖的“國統(tǒng)區(qū)”開封,曾掩護收留過其三子大學的同學,(被通緝的進步學生)解放前三子在老中央大學(重慶)就秘密加入了共產(chǎn)黨,解放后首批留蘇,培養(yǎng)成國家棟梁。</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夕,奶奶把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兒子送給了部隊,這反映了當時許多家庭為了國家的解放事業(yè),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奶奶又把最小的兒子交給了部隊。這體現(xiàn)了普通百姓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支持和對國家的忠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奶奶除了把兩個兒子交給了祖國,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飲馬西南剿匪,一個兵臨鴨綠江邊)還積極參加國家建設。在舉國一致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特殊時期,奶奶先后捐獻幾批文物古董。這在當時是何等的胸襟?奶奶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文物局的嘉獎。</p> <p class="ql-block">以上這些珍貴文獻、回執(zhí)和部隊的慰問信,是我母親臨終前交給我的,叮囑要妥善保存,讓子孫后代記住老奶奶曾經(jīng)在特殊時期的深明大義和慷慨奉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充分證明奶奶在國家危難時期明事理、識大體,善解人意,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特別在抗美援朝時期捐獻文物,奶奶的行為無疑是值得尊敬和銘記的,也體現(xiàn)了奶奶的無私奉獻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寫此文,一是銘記奶奶的高風亮節(jié),二是緬懷奶奶傳承的家風家訓,三是感激奶奶對我多年的恩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 </p><p class="ql-block"> 2025.2.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