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南寧待的時間不久,短短幾天時間,依照慣例還是首先去了當?shù)嘏c近代軍事活動有關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昆侖關。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有誤解,我第一次聽到時也有誤解??傄詾槔鲋ㄔ谖鞑?,在青藏高原的巍巍群山之中。身邊也有朋友是這種認知,直到我在昆侖關現(xiàn)地與他聊天,他還在奇怪“昆侖關怎么會在南寧呢?”。這也不奇怪,畢竟昆侖山之名千百年來已經(jīng)深入我們的認知,昆侖山之方位千百年來已經(jīng)深入我們的認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就從昆侖關這名字由來說起吧。廣西這個昆侖關的昆侖其實來自壯語。壯語里昆侖這個詞是兩個意思的組合,昆是山上的竹林,侖是林蔭。Goenraemh是壯語昆侖的發(fā)音。查了查資料,昆侖關所在地叫昆侖臺地,也就是那片區(qū)域壯語里都叫昆侖。不過這也只是昆侖關名字由來的一種解釋,不一定是真實原因。昆侖關,秦漢時沒有這名字,唐宋時開始有,明清時廣泛使用,這個時間段跟中土向兩廣及交趾延伸治理,此地戰(zhàn)爭密度加大的過程恰好匹配。我愿相信,壯語音譯,加上漢文化里昆侖的崇高神秘,以及這里的戰(zhàn)略重要性交織后,漢語將其命名為“昆侖關”。昆侖關之名前,這里叫雄南關。同樣的,廣西境內(nèi)很出名的六萬、九萬、十萬大山之名,也都是來自于壯語音譯,分別是“l(fā)ueg van da san”(六萬大山,甜水谷山)、“gaeuj vai da san”(九萬大山,水牛頭山)、“sik vai da san”(十萬大山,頂天山),用漢語拼音發(fā)音法讀讀看,也差不多就是這么回事。也因此,有了廣西山多,二十五萬大山(6+9+10=25)之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正題,昆侖關的軍事活動。昆侖關在區(qū)域地理中,處于桂北和桂南之間的重山密嶺中,所在海拔不高,也就是山間通道處,自秦漢開始,這里就有駐軍,是中原地區(qū)向南越方向進行軍事部署和治理延伸的關鍵節(jié)點。這里向南是南寧,再向西南方向是崇左和友誼關,進而入越南,向北是柳州、桂林,再向北就是湖南的衡陽、長沙,進而入長江中下游平原腹地。兩千多年來,這里憑著獨立于群山中的小高地和溝壑合圍地形,逐步形成了扼守嶺南地區(qū)南北交通的重要關卡,古驛道、行軍道、今國道均由此經(jīng)過。長江流域腹地把這里當做防御縱深的邊關之一,中南半島把這里作為進近中土的前進要沖來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間來到1937年。鬼子在中國全面開始了陸地作戰(zhàn),東北三省南側的山海關已破,東部五省的江防海防也失,東南珠江口附近的大亞灣、虎門也陸續(xù)易手,北平、上海、廣州,進而是南京、武漢紛紛落入敵手。這一切,均集中于1937-1938年間的一年多時間。鬼子全面侵華陸戰(zhàn)展開,海上合圍,南京的國民政府帶著家底簽到了成渝方向,持久戰(zhàn)上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時,國際上對立的兩個陣營都把目光投向了東土西南的中南半島。這里氣候濕熱,農(nóng)業(yè)、礦產(chǎn)資源豐富,東側是北部灣,北側與中國大陸接壤,是理想的第二戰(zhàn)略縱深和保障資源基地。我們這邊與法國????形成聯(lián)合,借助北越地區(qū)深入我國的滇越桂越公鐵運輸線和湘桂鐵路構建起了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間的陸路交通線???。這條線,南北方向形成中南半島匯集海陸兩方向資源對中國大陸正面戰(zhàn)場的補給,北南方向形成中國戰(zhàn)場與東南亞戰(zhàn)場的互通與補給。鬼子那邊也意識到,要想在中國大陸開展深入的全面作戰(zhàn),特別是持久作戰(zhàn),分割并控制中南半島,利用東南亞豐富資源,戰(zhàn)略上將正面戰(zhàn)場合圍圈閉合才是出路。同時,如果鬼子能夠將東北-華北-華中-西南這條斜向貫穿中國大陸的戰(zhàn)略占領線打通并掌控,其“大東亞”的圖謀將指日可待。此時是1938年底,1939年上半年。這個階段,鬼子在外交上向法國人????施壓,企圖切斷并控制桂越通道,收效不好,其已在著手準備一次大規(guī)模的行動。這里要多說一句,我們與中南半島接壤,實際上是兩個地區(qū),一是桂越接壤,二是滇越接壤。但云南方向是在云貴高原上,與越北的接壤地區(qū)相較桂越接壤地區(qū),海拔更高,交通更不便。同時,云南沒有出海口,廣西邊境是陸海相連,除了陸上交通,越南海防到廣西欽州、防城方向還可連接海運,總體上桂越交通線的作用和方便程度都高于滇越方向。另外,兩廣地區(qū),自古下南洋的華僑眾多,抗戰(zhàn)時期這股力量也是支撐我們?nèi)婵箲?zhàn)的重要力量。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物資出物資,南洋華僑,甚至歐美華僑的很多支援也都經(jīng)由中南半島進入主戰(zhàn)場。這樣看,桂越交通線,以及廣西地區(qū)對全面交戰(zhàn)的雙方都意義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下半年,鬼子的行動上線。鬼子先是集結精銳于海上,在海南島三亞形成規(guī)?;?。這里要分別說一下參與這次行動的幾支鬼子主力的情況,沒法細說,重點說調(diào)動,有借鑒意義。</span><b style="font-size:20px;">1.第5師團</b><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支部隊從1937年到這次行動前,在華北打過平型關和忻口,在華東打過徐州和臺兒莊,在華南打過廣州。此次集結前還在東北的齊齊哈爾,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從中國領土陸地最北集結到了最南的三亞。</span><b style="font-size:20px;">2.臺灣混成旅團</b><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支部隊是鬼子在臺守軍混編的,參加過長三角地區(qū)的淞滬會戰(zhàn)。</span><b style="font-size:20px;">3.第28師團</b><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支部隊集結前從日本本土和中國大陸其他占領區(qū)調(diào)出。</span><b style="font-size:20px;">4.海軍部隊</b><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第5艦隊和第3聯(lián)合艦空隊,此次行動前一直游弋在中國東部南部海域,承擔海上運輸和火力支援任務。從上面可以看出幾個情況。</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一是</b><span style="font-size:20px;">,鬼子兵里的精銳強力部隊不算太多,否則不會在分布于不同方向廣泛戰(zhàn)場的多次重要戰(zhàn)役中反復出現(xiàn)同一支部隊;</span><b style="font-size:20px;">二是</b><span style="font-size:20px;">,鬼子的兵力調(diào)動與運用還是值得肯定的,善于集結優(yōu)勢兵力,按照系統(tǒng)的作戰(zhàn)部署打重點地區(qū)重點戰(zhàn)役;</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三是</b><span style="font-size:20px;">,鬼子的兵力運輸能力和部隊機動能力很強,跨地域調(diào)動大規(guī)模兵力的效率不低,能夠有效支撐其作戰(zhàn)意圖;</span><b style="font-size:20px;">四是</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100年前的那個時候,鬼子已經(jīng)開始實踐合同甚至部分聯(lián)合作戰(zhàn),只是還沒有發(fā)展成今天如此這般樣貌與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11月初,鬼子的正式行動展開。此時,中國沿海港口基本都被鬼子控制,長江能夠實現(xiàn)有效航運區(qū)段的兩頭武漢和上海也被鬼子控制,唯獨還剩山海相連的北部灣地區(qū)沒開戰(zhàn)。如果鬼子控制了這里,成渝方向的陪都和大后方就真的岌岌可危,這也是后來衡陽會發(fā)生大戰(zhàn)的原因之一。三亞集結的大軍團鬼子兵有4萬多人,在其海軍飽和運輸保障下,11月15日于欽州灣登陸,主要登陸點企沙和龍門如今分屬防城港和欽州,其實就是這次我來回走了三趟的龍門大橋所在地,那里叫茅尾海。還別說,現(xiàn)場看了地理后會發(fā)現(xiàn),那地方真就適合登陸作戰(zhàn),只是不適合非常大規(guī)模整建制的登陸,具體鬼子采取了什么登陸方式,待咱研究研究再說。11月16日,欽州就被占領。接著鬼子就沿著陸路通道一路向北,一周后占領了南寧。至此,非常危險的態(tài)勢出現(xiàn),短短十來天時間,桂南區(qū)域的守軍就抵抗失敗,重點城鎮(zhèn)被占領,桂北通往湘鄂的通道起點已在敵人手中,而我們看似懵逼一樣,還沒有效動作。至12月中下旬,鬼子又利用欽州和南寧兩個重要支點,向西南占領了鎮(zhèn)南關(友誼關),奇恥大辱之事:鬼子燒了鎮(zhèn)南關,扣走了關樓上“南疆重鎮(zhèn)”石匾原物,拓走了“鎮(zhèn)南關”,一起拿回小島。這就好比鄰居找事螚你,把你家門拆了,把門上的照妖鏡卸走,還留了張門額照片,說:腫么樣?!服不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戰(zhàn)略危機,奇恥大辱糾結在一起,我們也要有動作了。有人會問,前面所說這一系列過程中,中國軍隊在干嘛?這個問題,我有意回避了,否則文章都不一定能過審,敏感點較多,同時還有常凱申集團內(nèi)派系的問題,有興趣自己找資料研究研究吧,不可說太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12月上旬,鬼子給李宗仁和白崇禧,稱日軍占領南寧是為切斷蔣介石政權和法屬印度支那的交通線,還表示若李、白執(zhí)迷不悟與日軍為敵,駐南寧日軍有信心戰(zhàn)勝其五十萬軍隊。之所以如此,跟李、白桂系此前和鬼子的關系有關。這段內(nèi)容已不只是策反,更是威脅,翻譯過來就是“你倆試試看,要打的話我用南寧萬把人干死你五十萬!”。李、白當然是拒絕了,“鬼子你窮困潦倒,中國我勝利在望,日本終將自取滅亡”,反擊行動上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幾個人名就完事,關于細節(jié)還是不多講。白崇禧、李宗仁、杜聿明、夏威、甘麗初、廖耀湘、戴安瀾、鄭洞國、邱清泉、劉嘉樹、鄭庭笈等等。他們有的在昆侖關正面核心打,有的在南寧南部五塘、六塘、七塘、八塘、九塘等方向打。從1939年12月18日左右,打到1940年1月中下旬,血戰(zhàn)一個月,徹底控制昆侖關地區(qū),5人換1鬼子,我們拼死兩萬人,打死了鬼子一個知名少將,邱清泉之“邱瘋子”稱號也自此聞名。近一年后我們收復南寧,鬼子主力從欽州灣當時登陸的地方上船后撤,但之后在桂南和東南亞仍舊打了近五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了解昆侖關戰(zhàn)役細節(jié),我有幾個建議。一是,找比較詳細和客觀的軍史戰(zhàn)爭史看并參考;二是,找《鐵血昆侖關》電影看看,這電影一度沒法找到,跟時政原因有些關系,現(xiàn)在能找到;三是,抖音、微信等平臺上搜一搜了解,但這個途徑最不靠譜,很不靠譜,信息失真,流量為主。以上供參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昆侖關一戰(zhàn),是桂南會戰(zhàn)的核心事件,也是我們對鬼子第一次運用攻堅作戰(zhàn)并成功,同時一定程度打破了鬼子控制我們對東南亞國際交通線的策略實施,更是讓大家抗戰(zhàn)的信心極大堅定。以往,特別是1937年中開始,跟鬼子絕大多數(shù)的大仗都是防御作戰(zhàn),勝負皆有,戰(zhàn)略被動,這次是攻堅進近,成功奪取,往后的信心倍增。多說一句,廣西老表們的斗爭意識,家國情懷在這期間經(jīng)歷了歷史的考驗,也接受了戰(zhàn)爭的錘煉,愈加堅強有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方向的第一站就到了昆侖關戰(zhàn)場遺址。如今市內(nèi)到景點已有高速公路連接???,但仍要走一段國道。現(xiàn)地穿行于桂南群山里,特別是看到南門向上的陡峭階梯,是能感受當時作戰(zhàn)攻堅之難的。北門是正門,或許因為南門上山太陡峭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開放。因為爹媽年紀大了,看過主峰山頭上的館后,就沒有再下山上山爬到另一個山頭上的立碑處。那里是杜聿明給陣亡將士親書立碑,不遠處是陣亡將士公墓。博物館可以仔細看看,內(nèi)容挺豐富,也很詳實。去時天不好,趕上了北方南下的寒流前鋒到達,風大較涼,有點間歇的陰雨和晴天。說到這,想起了一事。前一晚入住時,看到前臺小姐姐穿著羽絨大袍子,打趣問道“在廣西是不是十五度以下你們就覺得涼了?”,回答很驚人“是的!不僅涼而是冷,要凍死的,所以要穿棉襖”。而當時,我穿的是厚短袖??。即便是站在昆侖關上覺得涼,也只是薄衛(wèi)衣+薄外套,跨地域作戰(zhàn),人的適應性看來還是很關鍵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昆侖關待的時間不長,兩三個小時吧。陰郁的天氣配合著舊戰(zhàn)場的肅殺,以及沒有幾個人的安靜。我就想,此向西南也有一關,原為鎮(zhèn)南,后改友誼。如果友誼關又改回鎮(zhèn)南關時,世界會怎樣?如果戰(zhàn)火又燒到了昆侖關,世界會怎樣?戰(zhàn)以止戰(zhàn),兵以彌兵,是個口號,是個愿望,是個悖論,最好無戰(zhàn)休兵,美好愿望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杜聿明的制服臂章是“還我河山”,看到這個,突然有股很悲壯的情感堵在胸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建的博物館前的紀念廣場上,有立柱一百一十,每柱刻兩姓,共二百二十姓,均在昆侖關戰(zhàn)役中犧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