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概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是一個位于中亞的內(nèi)陸國家。北面是哈薩克斯坦, 西邊是烏茲別克斯坦, 南邊是塔吉克斯坦, 東邊是中國 。 國土面積 為 19.99萬平方千米。2024年人口720萬。吉爾吉斯斯坦處于天山山脈西段,境內(nèi)高山積雪,多冰川,屬于大陸性氣候。天山山脈西段的托木爾峰海拔7443米,為中吉共有;而汗騰格里峰海拔為6995米,為中吉哈三國共有。境內(nèi)90%的領(lǐng)土海拔在1500米以上。主要行政區(qū)劃有比什凱克市,奧什市2市;楚河州、塔拉斯州、奧什州、賈拉拉巴德州、納倫州、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七州。吉爾吉斯斯坦主要民族有柯爾克孜族、別克族、俄羅斯族。主要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申請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獲得聯(lián)合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五月本人隨李肖教授帶隊的人民大學(xué)師生組成的考古研學(xué)團,來到了吉爾吉斯,先后在比什凱克、奧什、托克瑪克、伊塞克湖州、塔拉斯州進行參觀學(xué)習(xí)。參觀日本東京帝京大學(xué)在新碎葉城的唐武周時期大云寺和老碎葉城的摩尼教寺院遺址;京都龍古大學(xué)新碎葉城的王方翼衙署遺址;由西安市考古所楊軍凱挖掘的紅河新城西側(cè)佛寺遺址;巴拉沙滾喀拉汗時期的遺址;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博物館;奧什山洞博物館;奧千卡拉萬石灰?guī)r山體上的天馬巖畫;奧什蘇萊曼山約3000年前早期文明遺址;奧什孔子學(xué)院;烏茲根古城遺址;比什凱克郊區(qū)東干民居吃飯;伊塞克湖州哈拉科爾東正教堂、19世紀(jì)末的東干人的清真寺、普爾熱瓦爾斯基紀(jì)念館和碉像、喬爾朋阿塔巖畫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吉爾吉斯有兩個地接導(dǎo)游,第一個是比什凱克的別克,在中國沈陽留過學(xué),人很溫和,愛笑。第二個導(dǎo)游是孜牙士,在奧什孔子學(xué)院當(dāng)教師,是新疆師范大學(xué)的碩士研究生。別克說他們的《瑪納斯》將你們中國當(dāng)敵人,你們不生氣吧。孜牙士說奧什1990年和2010年每二十都會暴發(fā)烏茲別克人與柯爾克孜人之間的蚤亂,都會有二千多人傷亡,說到這些,孜牙士都會憂心忡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帶著這些問題:吉爾吉斯這個古老的民族有什么歷史;三千年前定居民族與游牧民族的生存之爭延續(xù)到今天的奧什,奧什的過去,太豐富了,今天出路在哪里;素葉、碎葉、巴拉沙滾,玄奘、王方翼、李白,突騎施、喀拉汗、西遼,楚河暢想;從米努辛斯克的葉尼塞流域到今天的吉爾吉斯,千年的民族遷徙和流浪,發(fā)生了什么;今天的東干人;一個成立三十四年的國家,方向在哪里;絲綢之路的仙境一般的國度。本遍文章試圖進行一一解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吉爾吉斯人的遠古祖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史前文明時期,俄南草原到西伯利亞地區(qū)的阿凡納謝沃文化(5000年前)和安德羅諾沃文化(3000年前),是帶有高加索人種的青銅文化。而在同一地域內(nèi)的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塔加爾文化(2800年)、塔施提克文化(2100年)是早鐵時代高加索人和蒙古利亞人種強烈混雜的特征的文化。這個文化的繼承者就是公元六一十世紀(jì)葉泥塞河流域的黠戛斯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吉爾吉斯的柯爾克孜人的遠古祖先是堅昆,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的歷史典籍中。到了唐朝中后期改為黠戛斯。他們活躍于葉尼塞河上游,中國典籍稱為劍河。最早的記載是匈奴冒頓單于征服了堅昆,西漢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五單于爭國,呼韓邪單于南下漠南歸漢,而與之對立的郅支單于西走,到了堅昆,并將堅昆作為其首都。后來致支單于又西走到了康居,今天的中亞天山山脈西部。繼匈奴之后,鮮卑檀石槐盡據(jù)匈奴之地,堅昆、丁零當(dāng)屬鮮卑的統(tǒng)轄范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世紀(jì)中葉,突厥汗國崛起,公元552年突厥伊利可汗北并契骨(堅昆),但并未因此屈服,史稱“突厥之北,契骨之徙,切齒磨牙,常伺其后”。到第二突厥汗國時,《闕特勤碑》記載:“黠戛斯,骨利干人(今天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 )都是突厥人的敵人”。黠戛斯人與突厥人之間有著什么關(guān)系呢。首先黠戛斯人是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民族,他們說的是語言是古突厥語的北部方言,文字是魯尼文;黠戛斯人精于冶鐵,這與突厥也很相似。收繼婚制與突厥同。他們的不同:突厥的崇拜圖騰是狼,而黠戛斯人崇拜母牛、尚虎;黠戛斯人的喪葬習(xí)俗與突厥人有區(qū)別,突厥人在死者離世與發(fā)喪日,有先后兩次剺面(用刀劃面和耳朵)的習(xí)俗,而黠戛斯人有剺面和不剺面的兩種,“火葬,收其骨,踰年而為墳?zāi)埂迸c突厥不同。黠戛斯人的衣服同于突厥,而帽子的款式卻是“銳頂而卷其末“,與我們今天看見的是一樣的。黠戛斯人從事畜牧業(yè)、農(nóng)業(yè)、漁獵。突厥人主要是畜牧業(yè)。歷史上堅昆或黠戛斯與鄂爾渾河為中心的游牧帝國總是對立,首先是不同的文化傳??,黠戛斯人繼承了南西伯利亞古代歷史文化塔爾加文化和塔施提克文化的衣缽。雖然也經(jīng)歷了突厥化的演變,如文字使用、宗教、歷法、風(fēng)俗等。但是畢竟不是同一種傳??,地理上在娑陵水(今天的蒙古最大的河流色欏格河)以北的薩彥嶺以北的獨立的盆地。與南方的游牧帝國不同的獨立的政治實體,所以鄂爾渾河游牧帝國強大了就必須先征服黠戛斯,南方帝國稍有松懈,黠戛斯就會越過薩彥岒南下俟機進攻他們。改變草原政治格局的同時,改變變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唐太宗對漠北的經(jīng)略,從貞觀到永微年間,唐滅東突厥、薛延陀汗國、車鼻汗國后,漠北鐵勒各部紛紛南下附唐。公元648年,黠戛斯君主俟利發(fā)失缽屈阿棧抵達長安。朝見太宗。帝以其地為堅昆都督府,拜俟利發(fā)左屯衛(wèi)大將軍,即為都督,隸屬燕然都護,“皆得世襲”。堅昆第一次與中原王朝取得聯(lián)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朝先后兩次與突騎施、黠戛斯聯(lián)合打擊后突厥默啜可汗。在這一統(tǒng)戰(zhàn)備景下,在唐中宗景龍三年(709),黠戛斯使者入唐,中宗李顯說你們國家與我同宗,不是其它蕃國可比,以拉近與黠戛斯的關(guān)系,這也是中國歷史典籍中第一次見黠戛斯是李陵后裔說。李陵為李廣之孫,隴西成紀(jì)(今天水秦安縣),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率兵五千與八萬匈奴兵占于??稽山,戰(zhàn)到糧盡,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匈奴單于欣賞李陵勇武,將女兒嫁與李陵。立為右校王。被單于授予統(tǒng)領(lǐng)黠戛斯領(lǐng)地,其后裔也在繼續(xù)統(tǒng)治到成吉思汗時期,這可能是傳說。李陵之后的隴西李氏士大夫“恥其不能死節(jié),累及家室”故“以李氏為愧”,到北周時,隴西李氏重興,李虎為八柱國之一,李虎之子李邴為唐王。大唐李氏認(rèn)其郡望為成紀(jì)李氏,李廣后人。中宗李顯之所以這么講,有點拉攏的意思,但是也不牽強。唐朝與突騎施、黠戛斯的從北、西、南聯(lián)合作戰(zhàn)計劃因為中宗的暴亡而夭折,而黠戛斯卻遭到了默啜可汗的報復(fù)?!蛾I特勤碑》記載,闕特勤26歲那年與其叔可汗默啜踏著齊腰深的雪,夜襲黠戛斯,殺死了他們的可汗—撥塞匐可汗。718年,默啜被撥野骨伏殺,而默啜的陵園第一塊殺人石(突厥傳統(tǒng),殺一個人,陵墓前排列他生前所殺的敵人,立一石)就是撥塞匐可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唐開元年間,第二突厥汗國的統(tǒng)治者毗伽可汗時期與中原王朝的關(guān)系得到改善,黠戛斯與突厥的關(guān)系也隨之得到改善。一直到第二突厥汗國在公元744年被回紇所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默啜可汗陵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黠戛斯與漠北回紇的關(guān)系更為對抗,還曾經(jīng)與唐朝結(jié)盟,此事在漢文史料也得到印證?;佞X第二代可汗磨延啜討伐黠戛斯,黠戛斯在與回紇的斗爭中處于劣勢。磨延啜于色楞格河北岸建城,《磨延啜碑》記載“我讓粟特人和中國人在色欏格河處建造了富貴城”(下圖)。共建造了15座城,從薩彥嶺到葉尼塞河流域,將這些城堡與土墻聯(lián)按起來,長達23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史之亂磨延啜親自統(tǒng)兵援唐,后方空虛。黠戛斯向回紇發(fā)動進攻。唐乾元元年(758)年,磨延啜回兵與黠戛斯大戰(zhàn)于劍水(葉尼塞河流域),“堅昆可汗,應(yīng)弦殂落,國業(yè)蕩盡,地?zé)o居人”,損失慘重的黠戛斯自是不能通中國近100年。到8世紀(jì)末,黠戛斯逐漸恢復(fù)了與回鶻的抗衡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保義可汗(808一821)是回鶻(這時經(jīng)唐朝的確認(rèn)其國名由回紇變成回鶻)強盛時期。回鶻向西用兵。主要敵人是吐蕃、葛邏祿,從吐蕃手中奪回北庭,無暇顧及北邊的黠戛斯?;佞X遣宰相討伐,被擊潰,黠戛斯阿熱可汗說:“爾運盡矣!”回鶻不能組織有效反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鶻的都城在卾爾渾河流域的哈喇巴拉嘎斯(下圖),也是由唐朝與粟特幫助他們建立的都城,坐北朝南,北部是一座人工堆積的山,山上有塔,可能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山下是可汗的牙帳,比周圍略高一些。北到南有中央大道,兩側(cè)官邸衙屠。這個的西南角有一個高臺,這與中亞粟特人的建城規(guī)制是一樣的,主要平時關(guān)押要犯或者是城中的要塞,中間還有一口水井。如果有內(nèi)亂,皇家成員可以暫時躲避,以待援軍之用,在井中出土了唐朝庭的玉冊。在喀喇巴拉嘎斯外圍是排列的宗教塔形建筑遺址,還是當(dāng)年的建設(shè)遺跡。從空中看這座城址,規(guī)模宏大。安史之亂后,河西走廊被吐蕃阻斷。絲綢之路的交通轉(zhuǎn)向漠北的回鶻道,使這里成為大城市,空前繁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鶻叛將句錄莫賀引黠戛斯阿熱破殺回鶻可汗,攻破喀喇巴拉嘎斯城,“諸特勒皆潰”,阿熱命部下燒毀了回鶻可汗的牙帳。終結(jié)了回鶻可汗在漠北的統(tǒng)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黠戛斯人攻破回鶻牙帳,迫使回鶻殘部西奔吐蕃、葛邏祿,南下漠南至唐朝邊界。黠戛斯軍隊足跡遍布天山南北,西到阿姆河流域,南到阿克蘇、喀什噶爾,追擊回鶻殘余。這個時間是在840一866年之間。866年,仆固俊回鶻部落強大并控制該地區(qū)。黠戛斯人退出西域,又回到了葉尼塞河流域。往南出走的回鶻特勤烏介逃到漠南,黠戛斯將遠嫁回鶻的大唐太和公主救出,并護送回唐朝。黠戛斯希望唐朝能夠冊封,先后四次請求沒有獲得。主要原因是回鶻在安史之亂時,對唐朝有功;唐朝一直認(rèn)為回鶻就是強大的存在;唐朝耽心封了黠戛斯對中原王朝又像回鶻強迫唐朝進行絹馬貿(mào)易,使財政緊。黠戛斯消滅了南逃的烏介,并將其余部帶回漠北。黠戛斯最終還是回到了葉尼塞河流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昭宗大順元年(890)。黠戛斯與吐蕃、赫連鐸聯(lián)合出兵十萬,幫助唐朝平定了沙陀李克用之亂。此后黠戛斯的歷史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漢文典籍的記載中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漢籍中將費爾干納盆地稱為大宛國,都城是貴山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廣利二征大宛,可能是我們都熟悉的事吧,但是前后的故事還要從張騫鑿空西域說起。張騫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標(biāo)是烏孫,聯(lián)合昆莫抗擊匈奴。張騫的副使來到了大宛。從此以后漢使就很頻繁的出使西域諸國,最多時有七八個使團同時在西域,帶著漢朝的饋贈品,希望與西域諸國友好交往。獲得大量一手信息,大大促進了絲綢之路上雙方的物質(zhì)往來。與此同時匈奴單于也派出使節(jié)出使。匈奴的使節(jié),只要單于一個手諭,使節(jié)們的接待工作非常好,馬匹也配有各種飼料悉心飼養(yǎng)。而漢朝的使節(jié),不但不接侍,馬匹的喂養(yǎng)先付費,才能供給。西域諸國覺得漢朝太遙遠,匈奴騎兵說來就來,怕匈奴,不怕漢朝。這一對比,漢朝使者回家給武帝打報告。武帝先是派使節(jié)求購天馬,大宛的王不但不賣天馬,還將使團劫獲,奪了小金人(買馬的錢),殺了使者。出使大宛的使臣說大宛守軍兵力不足,公元前104年武帝派李廣利為征大宛的大將軍,為“貳師將軍”,就是奧什將軍的意思。第一次出征大宛應(yīng)該是從大宛南邊的伊爾克什坦向北征大宛。那時大宛的都城奧什不是今天的奧什,而是在烏茲別克境內(nèi)靠近安集延的地方。先到了郁城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烏茲根,離今天的奧什大約有60公里。這里是兩條河流交匯的地方,古城要塞建在河流的二級階地的陡坎上,據(jù)險固守。遠到郁城的漢朝士兵只有數(shù)千人,沒有攻破郁城,更不能奪取大宛都城奧什,剎羽而歸。漢武帝一道諭旨,要求在玉門關(guān)外屯兵,“入玉門關(guān)者斬之”,那時的玉門關(guān)不在今天的墩煌以西的今天的小方盤 ,而在玉門。李廣利的殘兵屯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整個墩煌綠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充分準(zhǔn)備,李廣利二次率六萬軍隊遠征大宛。牛、馬、騾、駝數(shù)萬計,糧草充足。這一次是從東邊的吐爾尕特進入。由李廣利主力攻打奧什,派上官桀攻打郁城。畢竟大宛是西域大國,實力強捍。上官桀經(jīng)過一次失利后,第二次攻克郁城,郁城的王北逃到康居國(可能是今天的納倫河谷),上官桀追到康居,迫使康居王交出郁城的小王。大宛國都奧什的攻城打的非常不順利,李廣利通過圍城斷糧來逼大宛投降,可是城中屯積的糧食很多。第二策略是將流入城中的河流改道,斷絕水源。后來得知城中有一個秦人(古代陜西、甘肅天水一帶)幫助大宛國打了水井。上官桀派四個士卒護送郁城小王去奧什,可是一路上都是大宛國的勢力,萬一被人劫走那就麻煩了,這時一個叫趙弟的士卒一刀將郁城小王的頭砍下來了,后來這個趙弟回到長安被漢武帝封侯了。在大宛國攻堅的關(guān)鍵時刻,大宛的貴族將國王毋寡殺了,將人頭送給李廣利,扶持了新王昧蔡為大宛王,愿投降漢朝,并給漢朝二三十匹一等汗血馬和上千匹二三等的汗血馬。一年以后,其國相又殺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蟬封為宛王,并將蟬封之子送到漢朝為人質(zhì),漢朝也就默許了他們的政權(quán)的更迭。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李廣利只是攻破了大宛國都城奧什的外城,內(nèi)城并沒有攻破。李廣利勞師遠征僅僅是為了二三十匹好的戰(zhàn)馬嗎。戰(zhàn)馬做為冷兵器的主要特種武器,是不容質(zhì)疑的。但是從此以后西域到中亞地區(qū),漢朝的影響力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力壓匈奴。對于漢朝向西域的經(jīng)略都是決定性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代費爾干納盆地稱為撥汗那,東伊朗語意為“僅有一個出口的山間谷地”,玄奘稱為“柿捍”。貞觀二年(628),玄奘途經(jīng)柿捍附近,聞聽該國數(shù)十年無大君長,發(fā)生了政治分裂。玄奘南下印度取經(jīng)兩年后,接待他的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被其伯父莫賀咄所殺。統(tǒng)葉護之子為肆葉護可汗,與其伯父相互攻殺,其伯父以不聽號令為由殺了撥汗那王—契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撥汗那之戰(zhàn)”,說的是玄宗開元三年(715),吐蕃與大食攻擊撥汗那,立阿了達為王,撥汗那王兵敗后,逃奔安西(庫車)求救。安西副都護張孝嵩對都護呂休璟說,如果不救就無法號令西域。遂率旁側(cè)戎落兵萬余人(以突厥士兵為主的非主力部隊),出龜茲西數(shù)千里,下數(shù)百城,長驅(qū)而進。曾8個時辰下三城,俘斬千余騎。阿了達與數(shù)騎逃入山谷,威震西域。據(jù)史料,黑衣大食呼羅珊總督屈底波在713年就征服了撥汗那,715年又一次入侵撥汗那,擊敗撥汗那王。還有一種說法,屈底波一度東侵喀什葛爾。屈底波在715年8月被他的部下將領(lǐng)殺死。歷史學(xué)家王小甫認(rèn)為,屈底波9月之前被殺,大食撤兵,吐蕃趁虛而入,繼大食之后成為阿了達的宗主。唐朝出兵時,大食軍隊已經(jīng)從撥汗那撤軍了。但是張孝嵩出兵時,并不了解大食從撥汗那撤兵的消息。唐朝這次行動抵制了穆斯林的東征,撥汗那九世紀(jì)才被穆斯林最終征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亞諸胡中,撥汗那與唐朝的關(guān)系雖然建立的晚,但是關(guān)系最為密切。天寶三載(744年)賜外家姓“竇”給撥汗那王。又封宗室女為和義公主,下嫁寧遠(撥汗那)王,是唐朝唯一的一次與中亞諸胡的和親。撥汗那是吐蕃進出中亞的交通孔道,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撥汗那是唐朝在西域的防御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44年唐改撥汗那為寧遠國。762年,吐蕃稱霸西域東部地區(qū)唐朝國勢衰弱。撥汗那逐步伊斯蘭化。822年后,薩曼王朝統(tǒng)治撥汗那,撥汗那斷絕了與唐朝的朝貢往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楚河流域探尋歷史遺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多年前,看到一則新聞,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總統(tǒng)說,中國唐代的大詩人的故鄉(xiāng)在吉爾吉斯的托克瑪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碎葉又叫素葉,在今天托克瑪克西南8-10公里的阿克. 貝希姆廢城。碎葉廢城遺址最早的部分,就是玄奘到過的碎葉城,《大唐西域記》中,大清池(伊塞克湖)西行500余里(1唐里= 0.44公里)至素葉城。素葉西行四百余里,到千泉?,F(xiàn)在看玄奘記載的里程差距比較大。實際上伊塞克湖到阿克.貝希姆廢城的實際距離只有110公里。伯希和的研究那時的交通是湖北岸,有可能玄奘記錄的起點不在湖的最西側(cè),而是將湖北岸的距離也算在內(nèi)了;季羨林老先生還認(rèn)為有可能走的湖的南岸。玄奘到印度,繞道楚河流域的碎葉、千泉。主要是到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的牙帳,拿到經(jīng)過各國的通行許可。然后南下經(jīng)河中、吐火羅(阿富汗)到印度。今天的碎葉廢城的西南角有一處城中之城,是粟特人建城的特色,玄奘見到的居民,應(yīng)該是粟特人。虞美人花開的季節(jié),穿越一千四百年的時空隧道遇見碎葉,不知是佛緣還是絲綢之路的紐帶呢,或者是李白的“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的大美天山的召喚呢?不知道,我來了!到西天山探尋歷史與美境共賞的中亞之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世紀(jì)開始,中國人往返中亞,大多數(shù)取絲路中道、南道,具體說就是于闐或者疏勒到蔥嶺的道。但是,大多數(shù)中亞諸胡東來的道卻是碎葉道。9世紀(jì)以前,中亞諸胡東來道路西走木鹿(謀夫),東匯碎葉。碎葉為中亞通往中國道路的咽喉。其地位與敦煌不相上下。碎葉向東至安西、和庭州,唐朝在西域的兩大政治中心。9世紀(jì)以后,中亞諸胡,主要從碎葉東行,沿天山北麓至庭州,然后走回鶻道至中原或契丹的轄境。庭州—碎葉道應(yīng)該是這個時期唐至中亞的官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方翼衙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古碎葉城的東側(cè)有一個更大的城,站在遠處眺望,城墻的遺跡清淅。這就是唐朝安西四鎮(zhèn)的碎葉城。由日本京都龍骨大學(xué)在這里挖掘。他們的負(fù)責(zé)人是山內(nèi)先生,按照規(guī)矩,別人的考古工地,沒有出成果,沒有下結(jié)論,是不能拍照的。但山內(nèi)先生讓我們可以拍照,非常感謝!李肖教授通過在北京大學(xué)的一個日本學(xué)者打了招呼,有一定的關(guān)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內(nèi)先生給我們介紹的是王方翼衙署的散水,所謂散水就是建筑外墻邊緣有一道硬化的排水斜坡。就是屋沿上的水落下來,通過散水流到建筑外側(cè),防止對房屋基礎(chǔ)的浸泡?,F(xiàn)在建筑散水一般用砼來抹,還有排水溝等設(shè)施。山內(nèi)先生介紹王方翼衙署的散水,是用鵝卵石拼砌起來的。插入地下,形成花紋,非常完好。在散水外側(cè)有磚塊嵌固,是為了讓這個散水不變形,起一個阻擋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過散水就可以判斷出銜暑建筑的外墻,及范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方翼衙署就是唐安西四鎮(zhèn)之一的碎葉。調(diào)露元年(679),裴行儉的波斯道行軍,打著送波斯王子泥涅師到卑路斯扺抗大食為名,長途跋涉,從安西到楚河流域,將叛亂的阿史那都支和叛將李遮匐擒獲,押送長安。隨裴行儉出征的安西都護王方翼乘勝建碎葉城,是在老城的基礎(chǔ)上擴建而成。同年九月,碎葉正式取代焉耆成為安西四鎮(zhèn)之一。王方翼的碎葉城是桉照漢地風(fēng)格而建造,周長6-7唐里,有三個門。建筑布局獨特,吸引中亞胡人進駐,使之成為絲綢之路的商業(yè)重鎮(zhè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718年,開元六年,突騎施崛起,攻破了碎葉城。其可汗蘇祿就是與黑衣大食在阿姆河、錫爾河扺抗的西突厥首領(lǐng)。開元七年也就是公元719年,唐玄宗將碎葉送給了蘇祿,并將公主嫁給他。這與唐玄宗與第二突厥汗國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蛾I特勤碑》說“十箭突厥是我們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戰(zhàn)略盟友。王方翼的碎葉城,歷時40年,離開了大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裴行儉,河?xùn)|裴氏,大唐的西域外交家,政治家,軍事家。永徽年曾任長安縣令,當(dāng)時唐高宗李治準(zhǔn)備廢王皇后,立武后為妃。他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親信。私下里說立武后不吉利,被貶西州刺史(吐魯番)。后跟蘇定方學(xué)習(xí)軍事,在第二突厥汗國崛起之初,他率三十萬大軍,平叛,取得勝利。他后面被武則天壓制,抑郁而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方翼,太原王氏,他奶奶是李淵的同母妹妹,他是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的族兄。王皇后被廢,王方翼被武則天打壓。王方翼在碎葉立了大功,手臂受了箭傷。682年到長安見到高宗,王方翼還是高宗李治的表哥,李治是當(dāng)年的晉王。高宗看見王方翼手臂的箭傷還滲著血,眼淚都掉下來了,但也沒有辦法幫助他,一代名將王方翼被武則天貶崖州,客死他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應(yīng)該就是王方翼修筑的碎葉城。他的父親是被貶嫡的李姓。其祖上可以追溯到隴西成紀(jì)(秦安)李氏,李廣的后人。有人把李白這個名字,讀成“李八一”、“李別克”,有點游牧民族的氣息。李白作為浪漫主義的偉大詩人,出生在美麗的碎葉,成就了他一生的夢想,他游歷天山山脈回到中原的漫長歷程,為他的浪漫情懷增添無窮的想象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王方翼修筑的碎葉城南中,衙署的西側(cè)。是日本東京帝京大學(xué)的考古工地??脊诺氖侄问遣厶剑L長的探槽。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的剖面可以把擬挖崛的建筑進行控制。據(jù)說是大云寺。大云寺是武周時期佛教寺院,是官寺。公元751年怛邏斯之戰(zhàn),高仙芝兵敗阿拉伯的黑衣大食,有一個幸運兒杜環(huán)被阿拉伯人俘虜,西行到撒瑪爾罕、布哈拉、巴格達、阿拉伯?!?… 11年后經(jīng)海路到達廣州。其所著的《經(jīng)行記》除了記錄高仙芝的行軍路線,還有“又有碎葉城,天寶七年,北庭節(jié)度使王正見薄伐,城壁摧毀,邑居零落。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處,建大云寺猶存… …”(交河公主是唐朝開元年間,將阿史那系的女子,封為交河公主,嫁突騎施首領(lǐng)蘇祿)?,F(xiàn)在挖掘的就是當(dāng)年的大云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要問,為什么這兩個地方都被日本人登記了,別人進不去了。日本人大唐文化的熱愛,對西域的關(guān)注100多年了。日本友人小島康譽,對新疆考古的支持非常大。中日尼雅聯(lián)合考古,民豐博物館的資助等,有目共睹。中亞也是,他們在碎葉除了以上這兩個工地挖掘,還有一個是在碎葉老城邊上的一個景教寺院的挖掘工地。在日本有考古愛好者,大多是老人,來做志愿者,不取報酬,只要管吃住就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一個工地,沒有同行引見。所以考古學(xué)家們非常禮貌,但禮貌中透著距離,因此不好多問,拍照只是遠拍了。探槽中根據(jù)出露情況標(biāo)記的內(nèi)容,不適合拍照。你從右邊的那位負(fù)責(zé)人的肢體語言中可以看到,還是不太歡迎我的到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關(guān)于大云寺,是武周時期的標(biāo)志性建筑。高宗皇帝駕崩的682一690年是武則天臨朝稱制的時期;690一705是武則天改朝換代的武周時期。由于武則天的皇帝合法性焦慮,女人不能進太廟。武則天推崇佛教,讓薛懷義組織僧人編纂佛經(jīng),《大云經(jīng)疏》、《寶雨經(jīng)》都是當(dāng)時的偽經(jīng),但影響力很大。宣揚武皇,通過這些佛經(jīng)來鞏固武則天的統(tǒng)治合法性。同時在全國范圍內(nèi)建立佛教寺院,大云寺為官寺。只要是發(fā)現(xiàn)大云寺一定是武周時期的。直到睿宗在716年去世時,玄宗李隆基才開始清算武周時期的錯誤。碎葉城在武周時期,是安西四鎮(zhèn),后來隸屬北庭都護府管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雖然對我們的到來感到不適應(yīng),但是還是給李肖老師和他的學(xué)生廖志堂介紹考古發(fā)掘的情況,非常認(rèn)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紅河古城位于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以東36公里的地方,東距托克馬克30公里。東南距碎葉古城約20公里,因為附近的紅河村而得名。是中亞楚河流域最大的古代城址。中國古代文獻提到的中世紀(jì)“新城”就是這里。當(dāng)年突騎施就是在這里出發(fā)幫助石國和費爾干那反抗阿拉伯人的入侵。該城由內(nèi)城和外城組成,呈長方形分布。外城將內(nèi)城包在其 中。外城東西長 980、南北寬 750 米;內(nèi)城南北 長 440、東西寬 360 米。整個遺址區(qū)東西最長 1800、南北最寬 1600 米,總占地面積約 2 平方千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側(cè)佛寺遺址位于外城的西南 部,由 3 個土堆構(gòu)成。在遺址的偏東 部,一條南北向的小溝渠將遺址分為 兩部分。小溝渠東側(cè)有兩個較小的土 堆,與中心大土堆隔水渠形成一個品 字形結(jié)構(gò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側(cè)佛寺遺址由西安市考古研究所的楊軍凱老師團隊挖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比什凱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純金佛像。粟特人的宗教用品在絲綢之路上流通,其人物造像風(fēng)格也是粟特人的形象。如果大云寺是唐朝的中原佛教西傳西域,那么碎葉本地人的寺廟可能直接就是西域佛教的寺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拉沙袞位于托克馬克東南12公里的楚河附近。它原是粟特人的城市,9世紀(jì)被喀喇汗王朝統(tǒng)轄,成為其王庭。約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分裂,這里成為東喀喇汗王朝的政治、軍事都城。1134年,耶律大石占領(lǐng)巴拉沙袞,建立西遼,將其作為首都,改稱虎思斡耳朵。1218年,巴拉沙袞被蒙古哲別攻下。此后,其地位逐漸下降,到14世紀(jì)后成為一個村莊。作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貿(mào)中心,它見證了多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千年遷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世紀(jì)初,契丹在蒙古高原東部崛起,建立了遼朝。黠戛斯被遼朝征服,成為臣屬國。黠戛斯民族的史詩《瑪納斯》說的就是在這一段的歷史記憶??赡苁撬麄兊挠⑿郜敿{斯與遼的統(tǒng)治者的故事。瑪納斯到了遼的京城,遼有五京:上京、中京在今天的內(nèi)蒙古赤峰市;南京在今天的北京;西京在今天的大同;東京在今天的遼陽。瑪納斯到了五京之一,可能是質(zhì)子。后來回到家鄉(xiāng)成為英雄。遼史記載黠戛斯人三次到遼朝貢。12世紀(jì)初,耶律大石在遼朝既將被女真人滅亡之際,率領(lǐng)一隊人馬向西逃跑。北有黠戛斯,南有高昌回鶻,前有葛邏祿,后有女真,圍追堵截。先到也密里(今天新疆額敏)定都,后來到中亞定都虎思翰魯朵(今天吉爾吉斯托克瑪克東南),建立了強大的喀拉契丹帝國。中亞當(dāng)?shù)卣J(rèn)認(rèn)為契丹就是漢人。這期間,耶律大石派軍隊遠征黠戛斯,黠戛斯戰(zhàn)敗,但并未被征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大蒙古帝國時期,成吉思汗在十三世紀(jì)初派長子術(shù)赤征服了葉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蒙古人稱吉利吉斯,成吉思汗將這里封給了四子托雷的老婆唆魯禾貼尼。通過對整個漠北的蒙古化改造,打亂原有的民族結(jié)構(gòu),以百戶、千戶、萬戶的行政軍事設(shè)置,蒙古人取代了黠戛斯貴族的統(tǒng)領(lǐng),將黠戛斯民族挷上了蒙古人的戰(zhàn)車,征服世界。使黠戛斯民族遷徙到世界各地。但是還是有很多黠戛斯人在葉泥塞河流域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八世紀(jì)初,沙俄東擴到了葉尼塞河上游一帶,當(dāng)時這里的統(tǒng)治者是準(zhǔn)葛爾汗國。由于涉及稅收等問題,吉利吉斯人與沙俄產(chǎn)生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準(zhǔn)噶爾汗國的大汗策旺阿拉布坦將大部分吉利吉斯人從葉尼塞河上游遷至今天的伊塞克湖和楚河一帶駐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準(zhǔn)噶爾汗國,吉爾吉斯正式納入了清朝的版圖。1864年,清潮與沙俄簽定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吉爾吉斯從此就成為沙俄領(lǐng)土。游牧民族的歷史命運被改寫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新生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九一年,吉爾吉斯獨立。比什凱克街頭,每年與俄羅斯同步的5月九日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紀(jì)念日,因為二戰(zhàn)每一個加盟共和國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都有很多人犧牲。據(jù)說今年不隨俄羅斯同步進行勝利日游行了。但是首都街頭的橫幅還是那么有氣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能也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日紀(jì)念,小孩子們參加活動,愛國主義從娃娃抓起。同時也反應(yīng)了蘇聯(lián)對中亞國家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目前吉爾吉斯的文字還是俄文的西里爾字母。別克說像哈薩克斯坦那樣換拉丁字母,政府沒有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奧什的三千年歷史之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0年奧什舉辦的建城三千年的紀(jì)念活動,奧什蘇萊曼山的一個考古遺址,說明這里三千年前就有早期人類居住的痕跡。奧什的蘇萊曼山是他們的圣山。《圣經(jīng).舊約》中猶太人的王所羅門曾經(jīng)到過這里,其生卒年代在公元前1010–931年,是三大一宗教的共同先輩,當(dāng)然是傳說。位于蘇萊曼山的山洞博物館非常有特點,展示了奧什久遠的歷史。在山的一側(cè)有印度莫臥爾帝國的創(chuàng)立者巴布爾的遺跡。巴布爾在統(tǒng)治印度之前曾經(jīng)繼承祖上貼木爾的遺產(chǎn),在費爾干納盆地的起點就是這里的小政權(quán)的一個小王。之后巴布爾到阿富汗喀布爾建立第二個政權(quá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奧什位于費爾干納盆地的東端。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的中心之一。費爾干納盆地是位于西天山山脈西段中的山間盆地。東西長350公里,南北寬1 50公里,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南邊為阿賴山脈,北邊為Cotkal山脈,錫爾河自東向西橫穿盆地。是自古以來就豐常富饒的地方。分成三個國家:東端的奧什和東北角的賈拉拉巴德屬于吉爾吉斯共和國;西端的苦盞屬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國;中部大部地區(qū)屬于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大的城市包括,安集延、浩罕、納曼干、費爾干納。費爾干納區(qū)域2014年的總?cè)丝诩s為1600萬,是中亞人口最為密集的區(qū)域。民族主要是烏茲別克族、吉爾吉斯族、塔吉克族、俄羅斯族、少量的烏克人。前蘇聯(lián)的行政區(qū)劃使這里三個國家形成了一些飛地,互相嵌入,管理上非常不方便,甚至為水源等問題發(fā)生嚴(yán)重沖突。前蘇聯(lián)在費爾干納盆地建設(shè)了完善的灌溉設(shè)施。這里的農(nóng)產(chǎn)品主要有棉花、小麥、水稻、水果等農(nóng)作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和2010年奧什相隔20年先后兩次暴發(fā)了烏茲別克人和吉爾吉斯人的沖突。奧什孔子學(xué)院的孜牙士說,事先周邊的牧民(柯爾克孜)人就住在了城市的邊緣,要在人數(shù)上占優(yōu)。老城區(qū)主要是烏茲別克人,是以農(nóng)耕為主的人。暴亂異常慘烈,奧什市的邊界就是烏吉兩國的海關(guān),有烏茲別克人希望回到安集延一例,兩國領(lǐng)導(dǎo)還比較冷靜,告訴在吉爾吉斯的烏茲別克人,你們是吉爾吉斯的公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千多年前已經(jīng)有人在此定居,為何到今天還有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的族群對立,這就是歷史問題。歷史上來自北邊的游牧民族,匈奴、厭達、突厥、契丹、蒙古;當(dāng)然也有西邊的波斯、希臘文化 阿拉伯人;還有東邊的漢、唐、吐蕃、大清帝國,最后是沙俄,朔造了這里多元文化的背景。今天烏茲別克人和柯爾克孜人,背負(fù)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對前途充滿未知。國家主體民族是柯爾克孜人,而奧什的原住民是烏茲別克人。游牧民族與農(nóng)業(yè)民族的主要矛盾還要資源分配的矛盾,不同的生產(chǎn)組織形式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需求是矛盾突出的根源。需要國家在邁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建立公平合理的資源分配機制,并加強理解與包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奧什孔子學(xué)院教師孜牙士。我們在烏茲根古城的宣禮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奧什西南往費爾干納方向到了一個叫阿拉萬的地方。在石灰?guī)r山體上刻的一大一小天馬母子。據(jù)說有2000年歷史,因為巖畫不好斷代,年代難考。這里是石灰?guī)r山體,風(fēng)化后的土壤上的植被比較適合于馬的生長,所以這里是天馬的故鄉(xiāng)。這幅巖畫與我們看到的其它巖畫不同,在一塊石灰?guī)r山體上畫出近10米的巨幅巖畫,寫實、非常有美感。這與我們看到大多數(shù)巖畫通過線條寫意有大不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奧什的黑抓飯,據(jù)孜牙士老師介紹,這里的黑抓飯是在淘米的時候,用當(dāng)?shù)匾环N紅色粘土和水泡一下,然后將粘土洗去,米粒就上色了。不僅好吃,還補充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新疆也有黑抓飯,主要是用醬油調(diào)味染色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來自新疆喀什的維吾爾族廚師,在炒五人份(他炒完我跟進歺廳)的抄面,這鍋氣,反應(yīng)了飲食文化在這里互相融合。這個維吾爾廚師大哥,一口大金牙。在南疆有實力的人會給自己鑲金牙,時不時還要露出來,身份的象征。不過這是上一代人的審美追求,不是現(xiàn)在年輕人的感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蘇萊曼圣山山洞博物館,是蘇聯(lián)時期的建筑—山洞歺廳。用當(dāng)?shù)厝说脑拋碚f,前蘇聯(lián)有意在他們的圣山中間掏山洞,建歺廳。是對他們的不尊重。所以獨立以后,這里改成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奧什的孔子學(xué)院。在當(dāng)?shù)赜杏绊懥?,教中國文化,?dāng)?shù)啬贻p人來這里學(xué)習(xí)進修的不少,而且有碩士學(xué)位授予權(quán)。隨著中吉經(jīng)貿(mào)往來,不斷深化的合作。孔子學(xué)院是年輕人以后進步的臺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住奧什上海城,條件不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奧什有到喀什的班車。歷史上奧什與與喀什的關(guān)系,既有很深的淵源,又一言難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十世紀(jì)上半葉,伊斯蘭化喀拉汗王朝與于闐佛國的戰(zhàn)爭打了四十多年,不分勝負(fù)。關(guān)鍵時刻,從布哈拉到費爾干納盆地,召集了十萬信徒發(fā)動圣戰(zhàn)。最終擊敗了千年的于闐佛國。使南疆伊斯蘭化進程加快了步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九世紀(jì)六七十年代,阿古柏判亂。這個浩罕汗國的軍伐帶五萬騎兵,從這里到喀什,建立洪福汗國。使新疆各族人民生靈涂炭十幾年,將域外的英國,俄國、奧斯曼帝國引入戰(zhàn)略博弈。最后當(dāng)然是失敗了。遺體被劉錦堂放進大炮中發(fā)射出去,碎裂暴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外交官夫人的回憶》中,英印住喀什噶爾的總領(lǐng)士馬葛特尼的夫人凱瑟琳. 馬噶特尼要回英國探親,就是從喀什到伊爾克什坦,到奧什,她筆下的奧什是大城市。從奧什到安集延。就可以搭乘沙俄修到遠東的火車了。乘火車可以到圣彼得堡,從波羅的?;赜?。從喀什到奧什,在沙俄帝國的領(lǐng)土上,有很多驛站,她們的馬車到了每個驛站,她都要記錄下來。英俄中亞博弈,戴安娜可能是間諜。她說馬車到每個驛站都要換馬,山路崎嶇,非常危險。剛好有一個俄國人的馬車也是同一個方向。于是兩輛馬車在路上互相比賽。都想搶先進入下一個驛站。因為先到驛站就有優(yōu)先換馬的權(quán)利。一路上馬車在山間小道上追逐,危險可想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隨著絲綢之路倡議的大環(huán)境下,中、吉、烏鐵路,喊了二十年。終于要開始修建了。對于內(nèi)陸亞洲的互聯(lián)互通,都是利好的事情。中吉雙方沿絲綢之路的發(fā)展空間還很大。鐵路為絲綢之路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助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伊塞克湖東岸的卡拉科爾,在前蘇聯(lián)時期稱為普爾熱瓦爾斯克。沙俄時期為紀(jì)念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而命名。蘇聯(lián)解體后又恢復(fù)了原來的名字卡拉科爾。這個城市是伊塞克湖地區(qū)最大的城市,人口約5萬多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卡拉科爾市郊,有普爾熱瓦爾斯基紀(jì)念館。紀(jì)念館不大,俄羅斯族的大媽講解員充滿了自豪,她用優(yōu)雅知識女性的氣質(zhì),來給你講解他們民族的英雄四次到中國探險的路線和經(jīng)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有地球儀,還有普氏曾經(jīng)用過的六分儀,用來側(cè)經(jīng)緯度。普氏測出羅布泊的緯度與大清的地圖差了一個緯度??赡芫褪? 1 0多公里。震驚了當(dāng)時整個西方地理學(xué)界。李希霍芬說,羅布泊會飄移。這是普爾熱瓦爾斯基從一個普通的校級軍官到享譽世界的探險家成名的標(biāo)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普爾熱瓦爾斯基,是19世紀(jì)末世界對西域的著名探險家。先后四次來到中國探險。他的專業(yè)是動植物,地理為主。他發(fā)現(xiàn)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氏野馬,普氏原羚;最早提出新疆的地貌為三山夾兩盆的人,我們現(xiàn)在還在用;精確測定羅布泊的地理位置。沙俄政府因為他的功績,從一個少校升到將軍。他的探險是為沙俄擴張?zhí)峁┣捌跍?zhǔn)備的,顯然也帶有軍事情報目的。他強烈建議沙俄將新疆大、小尤爾都斯盆地占為己有,包括美麗的巴音布魯克。正要準(zhǔn)備第五次探險的時候,他在伊塞克湖西岸楚河打獵捕魚,受到風(fēng)寒感冒,引起肺炎,1888年去世,享年五十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清國給普爾熱瓦爾斯基發(fā)的護照。這是他在中國探險合法并將大量動物標(biāo)本帶回俄國的依據(jù)。大清的護照非常有意思,除了派員護送之外,他們帶的馬、駱駝需要補充,公平買賣,不能為難,還有“切切”字樣。說的好,是中國人的善意。說的不好,清朝末年,我們的知識緯度落后與于世界。俄國人學(xué)習(xí)了西方的文藝復(fù)興和工業(yè)文明百年之后,扭轉(zhuǎn)頭向東方擴張。那時清、俄的差距就是西方化程度的差距,你不主動走出去,就會有大炮轟開我們的大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是卡拉科爾的一個中式風(fēng)格的清真寺。是19世紀(jì)七十年代,左宗堂評定陜甘回亂后,又評定新疆的叛亂,并最終將伊犂從沙俄手中奪了回來。從陜西到新疆的喀什,叛亂的頭目之一的白彥虎,最終被劉錦堂的軍隊打敗,逃到中亞。到了伊塞克湖歇腳,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在吉爾吉斯和哈薩克斯坦的十幾萬東干人的前七八代祖先。他們到這里以后建了清真寺。在斯大林時期,大多數(shù)清真寺被毀,這個清真寺幸運地得到了保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清真寺是中國中原清朝時期的建筑風(fēng)格,有點像的佛教寺院。現(xiàn)代風(fēng)格的伊斯蘭建筑不是這樣的。人民大學(xué)的碩士張瑩同學(xué)是研究古代建筑的,據(jù)她介紹,當(dāng)時的阿拉伯風(fēng)格的清真寺沒有傳到中原,還是中原風(fēng)格的清真寺,因為這場戰(zhàn)爭,把中國的建筑風(fēng)格傳播到了這里。這個清真寺的門楣和斗拱以及裝飾紋樣就是一個典型中原特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到吉爾吉斯托克瑪克附近的東干人的村莊吃飯,就是陜西人的口音,為啥叫東干人,就像當(dāng)年契丹人到中亞一樣,你們從哪里來,契丹,噢!奇達依。白彥虎他們到中亞當(dāng)?shù)厝送瑯訂枺耗銈儚哪睦飦??潼關(guān),噢!東干(用陜西話講“潼關(guān)”是很容易轉(zhuǎn)音到“東干”的)。陜甘回亂的起點就是潼關(guān)。到今天已經(jīng)過去了150年了,白彥虎他們到了沙俄,沙俄政府安置以后,面對沙俄欺壓,他們又與沙俄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都失敗了。我們住在托克瑪克的酒店,在當(dāng)?shù)胤浅:玫木频?。老板是東干人,做的產(chǎn)業(yè)比較大。老板被關(guān)押在監(jiān)獄中,他的企業(yè)運轉(zhuǎn)非常有序。東干人是農(nóng)業(yè)民族,種菜、種糧,還做生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干人對中國來的人,很親近,他們也很純樸。怎么看清朝后期造成2000萬人的死亡的叛亂,死亡人數(shù)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每遇這類敏感話題反響強烈。他們確實是繼承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人,但是歷史上的大逆不能忘卻!做為他們的子孫后代,還是應(yīng)該往前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比什凱克市中心的小藍色清真寺真寺,據(jù)說是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個人出錢仿伊斯坦布爾藍色清真寺而建的,只是規(guī)模上小了不少。土耳其倡導(dǎo)的突厥語國家聯(lián)盟,最警惕的是烏茲別克斯坦,害怕政治上的被控制。最近哈薩克斯坦說他們的起源是金帳汗國,那就是蒙古人的后裔。土耳其人的祖先塞爾柱人生活在里海與阿拉湖之間,剛好都在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可那是1000年之前的事了,現(xiàn)在哪有什么塞爾柱人。還是在政治上與土耳其劃清界限。想要當(dāng)廣大內(nèi)陸亞洲核心中亞的政治領(lǐng)袖的土耳其,對這個20萬平方公里,700萬人口的吉爾吉斯的影響,也是不遺余力的。原來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表層是伊斯蘭教,內(nèi)核還是薩滿的原初宗教。隨著游牧民族向定居社會發(fā)展,強化了伊斯蘭教的信仰就是自然而然的變化了。當(dāng)然,據(jù)說前蘇聯(lián)時期,柯爾克孜人想要信仰俄羅斯人的東正教,被拒絕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吉爾吉斯是中亞民主化進程其他走的最遠的國家,但并不順利。政治勢力的角逐,首都的槍聲尤在;民族矛盾的激化,恐怖勢力的滲透;與周邊邊國家,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邊境問題,都是在考驗著這個國家發(fā)展道路上的難題,伊塞克湖的湖水仿佛是在靜靜的訴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說吉爾吉斯成為一個國家的歷史非常短,相當(dāng)于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歷史非常久遠,民族需要重朔,找到自信后出發(f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奧什到烏茲根路上,西天山丘嶺地區(qū)的虞美人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哈,吉三國共有的界山,汗騰格里山,6995米。在昭蘇是美麗的正三角形,從伊塞克湖東岸看到的是另外一個形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伊塞湖北岸的喬爾蓬阿塔,世界著名巖畫點思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