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coffee</p> <p class="ql-block">在福州倉山、閩江之畔,有一座被時光偏愛的山丘:煙臺山。它不高,卻裝滿了故事,它不喧鬧,卻承載著半部福州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煙臺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這里曾是福州的商貿(mào)和文化中心,十九世紀中葉,福州作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煙臺山成了外國領(lǐng)事館、洋行、教堂等建筑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這里曾聚集了17國領(lǐng)事館、33家洋行、8座教堂,西洋建筑風格與閩地風情交織成獨特的“萬國建筑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石厝教堂是煙臺山最著名的教堂,建于1860年,哥特式建筑設(shè)計,尖頂拱窗,外墻由灰色石塊砌成,古樸又不失莊嚴,可惜目前不對外開放,只能從外圍觀賞了。</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陽光溫柔地灑下,蜿蜒的小徑、參天的大樹,斑駁的樹影投射在老建筑與青石板上,仿佛在訴說著百年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古榕樹盤踞著石墻,藤蔓攀上雕花的窗欞,每一步都像踩在歷史的年輪上。</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煙臺山,領(lǐng)事館、教堂、洋行……,這些老建筑雖已褪去了昔日的繁華,但卻依然保留著獨特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煙臺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現(xiàn)代文化的承載者。山腳下的青年廣場和周邊街區(qū),匯聚了眾多的咖啡館、書店、藝術(shù)空間和文創(chuàng)小店,這里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現(xiàn)代的小資情調(diào),傳統(tǒng)與時尚在這里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一座花園、一條路,一叢花、一所房屋,一個車夫,都是詩意”。葉圣陶筆下的煙臺山,是這座山與城的最佳寫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