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星期二,農(nóng)歷乙巳年正月廿一,雨水。今天天氣好,宜出行,擬去梅花谷賞梅。梅花谷位于南京市中山門外的紫金山南麓山谷,可乘地鐵2號線在苜蓿園站下車,步行至明孝陵三號門即到。 梅花谷--入口隨景 驗證入門,穿過一座小橋,便進入梅花谷。 梅花谷--入口隨景 入口的道路兩旁,種植的以杏梅系列品種群為主,其枝、葉、花、果似梅而不典型,花不香或微香。花呈白、粉、紅或深紅,枝直上或斜出,罕自然下垂或斜垂。 梅花谷--入口觀梅隨景 梅花谷--入口觀梅隨景 梅花谷--入口觀梅隨景 梅花谷里的植物以梅花樹為主,所立景觀石刻皆與梅花有關(guān)。 梅花谷--入口觀梅隨景 這里立有三尊鹿的塑像,示意鹿與梅花相伴? 梅花谷--入口觀梅隨景 這里臘梅與杏梅相間而種,花開之時景色別樣美。 梅花谷--入口觀梅隨影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每當(dāng)春日梅花盛開之時,來此賞花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 沿觀梅之路,由東向西行。我們所見的這段路兩側(cè)的梅花主要是美人品種群,其枝、葉、花、果似梅而不典型,花不香或微香(非梅香)。枝、葉似紫葉李,葉常年呈紫紅色。 梅花谷--漫步隨景 前行不遠,梅花樹下又有幾只梅花鹿塑像,哪么為什么要把鹿與梅花放在一起呢?在網(wǎng)上檢索一下可知,原來鹿與梅花在一起,有著福祿雙全、幸福美滿、平安吉祥、一帆風(fēng)順之寓意。 梅花谷--漫步隨影 此處的左后方是長生鹿苑,其左側(cè)入口為互動體驗區(qū),進去的游人多帶有小朋友,主要是與鹿近距離接觸;右側(cè)入口則是免費進入,可簡單看一下里面的景色。 梅花谷--長生鹿苑隨景 梅花谷--長生鹿苑隨景 梅花谷--長生鹿苑隨影 梅花谷--漫步隨景 梅花谷--漫步隨景 你瞧,這是一株盛開的白梅,整樹掛滿潔白的梅花,看上去如飄飄灑灑的白雪。 梅花谷--觀白梅隨景 梅花谷--觀白梅隨景 梅花谷--觀白梅隨景 梅花谷--觀白梅隨景 這是朱砂品種群,具有梅花之典型枝、葉,開典型梅花,散發(fā)典型梅花香。枝不天然扭曲,多直上或斜出。花多紫紅、罕粉紅或近白。 梅花谷--朱砂品種隨景 梅花谷--朱砂品種隨景 梅花谷--朱砂品種隨景 梅花谷--朱砂品種隨景 細觀這株梅樹,應(yīng)是嫁接而成,兩只主干上長的梅花顏色不同,一半粉紅一半紫紅,它們是否都屬于朱砂品種呢? 梅花谷--觀梅隨景 梅花谷--觀梅隨景 梅花谷--觀梅隨景 梅花谷--觀梅隨景 岔路口,這處以梅為主背景,山石、各色灌木等構(gòu)成的景觀,宛如一幅油畫,看上去別有一番景色。 梅花谷--漫步隨景 來到路的西盡頭,路北一塊巨大的題刻石立在那里,石上刻有“梅花山”三個大字,一旁襯有梅樹、灌木,構(gòu)成一幅美麗畫卷,過往游人紛紛駐足,在此拍照留念。 梅花谷--題刻石隨景 梅花谷--題刻石隨影 梅花谷--題刻石隨影 題刻石對面(西面),一株白梅盛開,滿樹梅花潔白如雪。 梅花谷--白梅隨景 梅花谷--白梅隨景 梅樹后,隱約可見一樓格式的建筑,繞過去貼近看,原來此建筑為一涼亭--疏影亭。 梅花谷--白梅隨景 梅花谷--疏影亭隨景 步入疏影亭,里面是一庭院,照壁墻、青瓦房、長廊、小亭,典型的中國園林造型,西廂房前幾株梅樹,其上梅花或盛開、或待放,顯得清靜典雅。這是供游人休閑小憩之地。 梅花谷--庭院隨景 梅花谷--庭院隨景 梅花谷--庭院隨景 梅花谷--庭院隨景 疏影亭北側(cè)庭院的北墻,木質(zhì)柵欄結(jié)構(gòu),透過梅花狀的窗戶向里看,你覺得景色怎樣? 梅花谷--庭院隨景 梅花谷--庭院隨景 梅花谷--庭院隨景 由疏影亭沿路向北行不遠,路西這一區(qū)域的梅樹是綠萼梅品種群。綠萼梅具有梅花之典型的枝、葉,開典型的梅花,散發(fā)典型的梅香。綠萼梅枝多直上或斜出,萼綠,花純白或近白?;ㄩ_晚,故現(xiàn)在僅為花苞期。 梅花谷--綠萼梅隨景 梅花谷--綠萼梅隨景 沿此路繼續(xù)北行,經(jīng)過明孝陵1號門,其東側(cè)便是梅花山。也許是山上的氣溫略低于山谷,也許是品種的不同,目前,梅花山邊緣的梅花沒有梅花谷開得好,故未深入觀看。但有一株梅樹引起我的關(guān)注,這株梅樹似乎是由綠萼梅與杏梅經(jīng)嫁接而成,一株梅樹開兩種不同顏色的花,且花期也略有不同,實屬少見。 梅花山--觀梅隨景 梅花山--觀梅隨景 梅花山--觀梅隨景 從梅花山經(jīng)明孝陵1號門,沿公園的護欄外側(cè)道路,步行返回苜蓿園地鐵站。 明孝陵1號門--外觀隨景 途徑梅花谷邊緣,只見一湖沿其外延而環(huán)繞。經(jīng)查,此湖稱作燕雀湖。歷史上的燕雀湖頗負(fù)盛名,為金陵名勝。燕雀湖與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兩大湖泊,兩湖以鐘山為界。玄武湖在鐘山西,稱后湖;燕雀湖在鐘山南,稱前湖。 燕雀湖--觀湖隨景 古時的燕雀湖湖邊蘆葦叢生,各種水鳥常棲息于此,湖水與鐘山相映襯,一派生機勃勃的雄姿秀景。到了元末明初該湖發(fā)生巨大變化,明太祖朱元璋為在該地營建南京故宮敕令遷三山,填燕雀,燕雀湖大部分填塞。如今湖的面積不是很大,卻十分幽靜。也由此方知,明孝陵3號門與梅花谷之間為何有條小河。 燕雀湖--觀湖隨景 燕雀湖--觀湖隨景 燕雀湖--觀湖隨景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本篇部分文字查自網(wǎng)絡(luò)資料,在此謹(jǐn)表感謝。<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