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凝視著這幅甲骨文“玉”字,這個象形文字就像是一串珍貴的玉石,用牛皮繩串起,上下打著結(jié),仿佛在訴說著遠古時期人們對美玉的珍視。那簡單的線條,卻勾勒出一個充滿故事的畫面,讓人不禁想象當時人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并喜愛上這種溫潤的石頭的。</p><p class="ql-block"> 《說文解字》釋玉為“石之美者,玉也”。中國的玉石文化已有近七千年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的生產(chǎn)工具及祭器過渡到商周時期的實用器物,再到漢代以后裝飾性成為玉石主要功能,玉石的用途和價值不斷變化。玉不雕不成器,玉的硬度高,用手工去雕琢,其難度之大可以想象。人養(yǎng)玉,玉養(yǎng)人。最早佩戴玉器飾物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是王室貴族的專利,平民百姓是不允許擁有的。</p> <p class="ql-block"> 從甲骨文到金文,玉字的變化就像是一場無聲的演變。金文中的玉字,雖然省略了上下結(jié),但那均勻間距的三橫,依然讓人能想象出玉片的模樣。小篆繼承了金文,有的小篆還在第二橫下面加上兩點,這是為了和王字區(qū)分開來。到了隸書,又加了一點,一直延續(xù)至今。每一次字體的變化都像是玉在時光長河中的沖刷流轉(zhuǎn),始終保留著不同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隸書的“玉”字,筆畫間透露出一種古樸的氣息。它就像是一塊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玉石,雖然歷經(jīng)滄桑,卻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這個字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像是一個連接古今的橋梁,讓我們能感受到古人對玉的熱愛與敬意。</p> <p class="ql-block"> 這時,你若手里正拿著一串或一塊玉,感受著玉的溫潤??粗坝瘛弊謴募坠俏牡浆F(xiàn)在的字形演變,仿佛是玉字演變的一個小小縮影,從遠古走到現(xiàn)代,依然被人們所喜愛。這玉不僅僅是一件飾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你會覺得手中不僅僅是一串或一塊玉,還是文化、是財富、是智慧、更是一種精神寄托和對中華悠長歷史的敬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