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伐生死決戰(zh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倒列強,打倒列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伐軍之歌在肇慶閱江樓激昂奏響。1924年,國共首度攜手,歷經兩年的砥礪前行,廣東革命政權終得穩(wěn)固。全國工農革命運動如洶涌潮水,為北伐戰(zhàn)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群眾基礎。在民眾的殷切期盼和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推動下,廣東革命政府決然出師北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決戰(zhàn)一方,是以葉挺獨立團為先鋒的國民革命第四軍。這支部隊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被譽為“鐵軍”。其前身是周恩來于1924年11月組建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成員多為黃埔軍校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及工人、農民,經戰(zhàn)火洗禮,意志如鋼。1925年11月,周恩來以鐵甲車隊為基礎,在肇慶組建獨立團,隸屬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任團長。團內干部任免、調動由共產黨決定,連以上干部多為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團內設有黨支部,直接受中共兩廣區(qū)委軍事部領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獨立團建設,周恩來多次指示部隊發(fā)展。葉挺嚴格訓練官兵,強化軍事素質與政治理論教育,旨在打造一支思想過硬、軍事精良的革命隊伍。北伐前,獨立團在高要、廣寧、德慶、新會一帶支持農運,打垮地主武裝,積累了豐富實戰(zhàn)經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伐軍面臨強敵,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股勢力盤踞各地,兵力總計80萬。北伐軍戰(zhàn)略部署明確:西路為主力,沿粵漢路進攻兩湖,直指吳佩孚;中路保障側翼安全,準備進攻孫傳芳;東路挺進閩南,葉挺獨立團承擔正面進攻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5月1日,獨立團從肇慶出發(fā),途經廣州時,周恩來在葉家祠召開會議,強調黨的領導、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鼓勵獨立團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要有勇敢和犧牲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周恩來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每一個人的心聲。他雙手自然下垂,隨著話語的節(jié)奏微微擺動,每一個動作都沉穩(wěn)有力。當他講到關鍵處時,右手不自覺地抬起,食指微彎,強調著重要的觀點。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臺下每一個人的耳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講到激動人心之處,周恩來的身體微微挺直,雙手微微張開,眼神中閃爍著光芒,嘴角微揚,展現出革命家的自信與豪邁。臺下的聽眾被他的氣勢所感染,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講演接近尾聲時,他微微后退一步,雙手自然垂下,眼神中流露出柔和。他微微點頭,感謝臺下每一個人的聆聽和支持。他的動作簡單卻充滿力量和感染力,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他對革命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熱愛。最后,他滿懷激情地鼓勵獨立團“飲馬長江”“武漢見面”。為了增強部隊力量,周恩來還派出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補充,我的父親年僅17歲,被委任為獨立團三營五連三排見習排長。他站在隊伍最前方,年輕的面龐在陽光下堅毅無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的濃眉如劍,深邃的眼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果敢,目光如炬,讓每一個士兵感受到他不容置疑的權威。挺直的鼻梁,緊抿的嘴唇,未長胡須的下巴,寒劍般的眼神為他略顯稚嫩的臉龐增添了一抹成熟與堅毅。歲月的風霜在他臉上刻下淺淺的痕跡,那是無數次操場上的摸爬滾打的印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身姿挺拔,肩寬背闊,軍裝合身,褶皺彰顯著軍人的嚴謹與自律。腰間皮帶束著閃著寒光的手槍,是他的象征,也是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的利刃。雙腿筆直,軍靴锃亮,每一步都堅定有力。雙手微握,青筋若隱若現,是長期高強度訓練的結果。他站在那里,像一座山,穩(wěn)穩(wěn)守護著士兵,讓他們在戰(zhàn)火中也能安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盡管年輕,但軍裝和面容讓他仿佛經歷無數風雨。他就是那個在戰(zhàn)場上無所畏懼的年輕軍官,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軍人的榮耀與傳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征時,全排滿員三十八個戰(zhàn)士,大多來自兩廣,因營養(yǎng)不良,個個瘦弱不堪。七斤半的步槍對他們來說沉重無比。阿慶生長在一個貧窮的連州,與母親相依為命。戰(zhàn)爭需要將他帶到這里,母親追著他的背影,直到看不見。她滿頭銀發(fā)胡亂盤著,黑黃的臉上布滿皺紋,穿著破爛的灰圍裙,幾絲銀發(fā)隨北風晃動,腳上穿著破舊的拖鞋,在寒風中無聲訴說著悲情。父親看著這群懵懂的戰(zhàn)士,眼中幾乎濕潤。他們大多不知理想為何物,只為保存最低限度的生命。全排只有一挺機關槍,十支蘇聯援助的莫辛-納甘步槍,其余皆為漢陽造。副排長是黃埔軍校的同學、過命的兄弟、共青團員顧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獨立團由粵入湘,作為北伐前鋒,進入湖南汝城附近。在共產黨組織的協(xié)助下,與謝文炳部敵軍約千余人發(fā)生戰(zhàn)斗。他們乘夜冒雨進攻,目標是奪取汝城西南高地。敵人的機槍和炮彈如雨點般砸來,戰(zhàn)場上一片混亂。父親第一次參加戰(zhàn)斗,在黃埔軍校只打過十發(fā)子彈,感到非常不適應。血肉橫飛,肢體模糊,身邊倒下的戰(zhàn)士,身邊爆炸的炸彈,讓他腎上腺素飆升。排里有個叫阿寬的小戰(zhàn)士,甚至嚇得尿了褲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空中彌漫著火光和硝煙,戰(zhàn)壕外充斥著恐懼與死亡的氣息。父親緊緊握著駁殼手槍,違背了爺爺的基督教義,第一次有了殺敵人的感覺。轟轟的炮聲還在繼續(xù),許多人在他身旁一躍而出,隨著一陣激烈的槍聲和慘叫,將鮮血潑灑在戰(zhàn)場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雙手顫抖,極度的恐懼攫住了他。正當他頹喪地貼著墻坐倒在地上時,又一波沖鋒開始了。硝煙伴隨著鮮血的味道,刺激著他的鼻腔。他再也忍不住了,騰地站了起來,一邊壓上子彈,拉上槍栓,一邊咒罵著自己的懦弱。他沖出戰(zhàn)壕,尖利的呼嘯聲過后,是一片鋪天蓋地的爆炸聲。磚塊、泥土、瓦片、乃至人體殘肢在空中紛飛,哭聲、喊聲、求救聲不絕于耳。在旁觀者眼中,整個世界只剩下了兩種顏色:灰黑色與奪目的鮮紅。夜色如墨,戰(zhàn)火紛飛。父親作為排長,帶領戰(zhàn)士們沖鋒在前,向敵人發(fā)起猛烈攻擊。敵人的火力異常兇猛,子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戰(zhàn)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鮮血染紅了城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高聲呼喊:“同志們,革命軍人有進無退!”他的聲音在硝煙中顯得格外堅定。盡管身邊的戰(zhàn)士越來越少,但他毫不退縮,繼續(xù)指揮著剩余的戰(zhàn)士向前沖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營長曹淵意識到形勢的嚴峻,他迅速寫下最后一封報告:“團長,天已露曉,但革命軍人有進無退?!辈軠Y犧牲時年僅24歲,但他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無畏精神。他的犧牲激勵著更多的戰(zhàn)士前赴后繼,最終為北伐軍贏得了勝利。周恩來稱贊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也稱他是“模范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共產黨員在面對死亡時,毫不畏懼,用生命捍衛(wèi)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他們的精神將永遠被后人銘記。父親想起黃埔軍校的誓言,為了給營長報仇,身先士卒帶著戰(zhàn)士不顧一切地撲了上去……戰(zhàn)場上,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葉挺獨立團的戰(zhàn)士與敵軍的交鋒演變?yōu)榻嚯x的肉搏戰(zhàn),雙方士兵在槍林彈雨中展開了殊死搏斗。刺刀與刺刀碰撞,槍托與槍托對撞,戰(zhàn)場上充滿了吶喊聲和金屬的撞擊聲。葉挺獨立團的士兵們憑借著頑強的斗志和無畏的勇氣,最終突破了敵軍的防線,經過一夜激戰(zhàn),他們終于將敵人擊潰,隨即占領了汝城,旗開得勝。</p><p class="ql-block">當最后一縷硝煙在戰(zhàn)場上漸漸散去,太陽從云層中探出頭來,金色的光芒灑在大地上,照亮了這片剛剛經歷了生死搏斗的土地。北伐軍的戰(zhàn)士們站在戰(zhàn)斗的陣地上,望著敵人潰敗的方向,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p><p class="ql-block">戰(zhàn)士們歡呼雀躍,他們相互擁抱,拍打著對方的肩膀,眼中閃爍著勝利的光芒。那些剛剛還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的勇士們,此刻卻像孩子般純真地笑著,淚水與汗水交織在一起,分不清是喜極而泣還是戰(zhàn)斗的疲憊。他們用嘶啞的嗓子高呼:“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聲音在山谷間回蕩,仿佛連大地都在為這場勝利而歡呼。</p><p class="ql-block">一面面北伐軍的旗幟在陣地上高高飄揚,獵獵作響。這些旗幟見證了戰(zhàn)士們的英勇與無畏,也見證了勝利的榮耀。旗手們高舉著旗幟,臉上寫滿了自豪。他們知道,這面旗幟代表著無數戰(zhàn)友的鮮血與犧牲,代表著革命的希望與未來。此刻,旗幟在風中飄揚,仿佛在訴說著勝利的喜悅。</p><p class="ql-block">父親在陣地的高處,望著這一切,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緊握的雙拳微微松開,緊繃的神經終于得以放松。望著遠方,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同志們,我們終于拿下了戰(zhàn)斗!這是大家的勝利!”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但更多的是驕傲與自豪。周圍的戰(zhàn)士們紛紛圍過來,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勝利的喜悅不僅僅是因為一場戰(zhàn)斗的結束,更因為這場勝利為未來的征程帶來了信心與希望。戰(zhàn)士們知道,這場勝利只是革命道路上的一個起點,但他們相信,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他們唱起了激昂的軍歌,歌聲在戰(zhàn)場上回蕩,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