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細說靈巖千佛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蛇年孟春,濟南已是暖風習習,臘梅綻放,柳枝泛青。農(nóng)歷正月十六,在烏魯木齊就已十分熟識的同鄉(xiāng)宋甲方熱情相邀,來濟南接我們?nèi)ラL清一游。去長清當然要游靈巖寺,離開省城行車一小時來到靈巖寺,我和愛人還有親家母三人都是年逾古稀,免費進入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暖陽高照下,抬頭望去,古柏參天,遠山含黛,面對大殿巍峨,游客香火繚繞,我們有些茫然。甲方忙邀請在寺內(nèi)工作的同學劉慧換前來講解。劉女士曾是寺內(nèi)的金牌講解員,現(xiàn)為景區(qū)負責人。沒幾分鐘,小劉來到大殿前開始為我們解說。果然是金牌講解,術(shù)業(yè)有專攻。她說:游景區(qū)先搞清景區(qū)名稱的由來,然后擇其重點探究來龍去脈,小劉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娓娓道來:靈巖寺名字的由來和朗公和尚有關。相傳朗公在此講經(jīng)到精彩久之處,周圍的山石為之點頭,猛獸歸伏靜聽,只有朗公的說法聲在山谷中回蕩。朗公說道:這是一座靈山,于是叫作靈巖,寺院因山而得名稱為靈巖寺。</p><p class="ql-block"> 朗公和尚大約生活在兩晉之間、十六國時期,少年時代起就對佛法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辭別父母,游歷各地寺院,向高僧名師求教。他勤奮刻苦,將師傅佛圖澄的學問都默記于心,并能言善說,使佛法更容易被傾聽者接受。他在游學、講學的過程中,成為當時的名師,受到許多人的尊敬和學習。</p><p class="ql-block"> 靈巖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萬德街道,地處泰山西北。靈巖寺始建于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至唐代達到鼎盛。唐玄奘曾住在寺內(nèi)翻譯經(jīng)文,唐高宗以來的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也要到寺內(nèi)參拜,因而寺院的碑名刻的是“大靈巖寺”,與皇家有關系。</p> <p class="ql-block"> 游靈巖一定要細觀千佛殿四十羅漢!小劉帶我們進到殿內(nèi),詳細講述了四十羅漢的前世今生:千佛殿為唐代高僧慧崇所建,宋代擴修,唐宋時均為大雄寶殿,現(xiàn)存的殿宇為明嘉靖年間(1522~1156年)重建。千佛殿面闊7間,進深4間,單檐廡殿頂,上覆灰和綠兩色琉璃瓦,脊端有瑞獸,最前端不是仙人指路,而是金剛坐鎮(zhèn);檐下是多棱石柱,彩繪斗拱。雖經(jīng)歷代重修,但仍保存著唐宋的風格,當然彌足珍貴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千佛殿內(nèi)供三身佛,正中為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傳為宋英宗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僧惠在錢塘制造運來,是藤/胎髹漆塑造;左側(cè)為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鑄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右側(cè)為釋迦牟尼佛,為化身佛,鑄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這兩座佛像均為銅鑄。三尊佛像均為稀世之寶。</p><p class="ql-block"> 佛殿東西及后壁臺座上有40尊羅漢泥塑。相傳這些羅漢像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宋齊古施舍的,每尊羅漢袈裟不同,神情各異,與身姿十分協(xié)調(diào),感覺似乎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就是真人存在千載?!拔煨缱兎ā鳖I導者之一、清末學者梁啟超,親筆寫下的“海內(nèi)第一名塑”碑刻,就立于千佛殿前。</p> <p class="ql-block"> 講起40羅漢,小劉充滿了自豪,她告訴我們:這些塑像是按照1:1.9的比例制做的,多以現(xiàn)實人物為素材,形象傳神,富有生活情趣。他們無論閉目靜坐,低眉沉思,說法論辯,側(cè)耳傾聽,怒不可遏,緘口冷笑,痛苦含淚,唇齒欲語,種種神態(tài),各不雷同,刻畫性格,皆能傳神,實為中國古代雕塑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是40羅漢?我忍不住發(fā)問,小劉解釋到:宗教藝術(shù)是為宗教服務的,以藝術(shù)形象來闡明宗教教義。佛教由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提倡,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fā)展極為迅速,繁衍極其興旺。佛教的傳播帶來了佛教藝術(shù)的發(fā)展,而佛教藝術(shù)的發(fā)展又進而推動了佛教的進一步傳播。靈巖寺這些泥塑羅漢,在歷史上就是起這種作用的。伴隨著佛教發(fā)展,羅漢塑像的數(shù)目也由少到多,不斷增多起來,在唐代一般是十六羅漢,五代時衍為十八尊,宋以后猛增,先三十二,后四十,最后臻于五百之眾。</p><p class="ql-block"> 細觀靈巖寺四十尊“超凡”的羅漢像,我們竟難以發(fā)現(xiàn)喜形于色和充滿歡樂的形象。相反,這些“斷盡煩惱”的圣者,在這里表現(xiàn)出來的反倒多是怨恨、憤怒、悲苦、郁結(jié)、暴躁、威脅等情感。</p><p class="ql-block"> 小劉重點對塑象群中的《說一不二》《濟公》等作了重點解說,她告訴我們:創(chuàng)作塑像的古代匠師們大膽地采用了寫實風格,不但形體、比例、相貌與真人惟妙惟肖,血脈、筋骨也清晰可見,完全符合人體解剖學。塑像的衣飾貼體利落,對衣紋線條的曲直、角度的轉(zhuǎn)折,光線的明暗都注意到了剛?cè)嵯酀吞搶崒Ρ?,甚至透過衣紋可以體察到人體的筋骨。此外,衣飾的細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即使衣帶的來龍去脈和結(jié)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創(chuàng)作中,工匠們摒棄了宗教作品一貫的冷漠,對人物的性格刻畫入微。盡管這些羅漢均采用座姿,但由于動作各異,形神不同,竟無一絲單調(diào)的感覺,反而因為它們豐富的面部表情,使人平添一種親切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靈巖寺千佛殿的40羅漢像在中國雕塑史上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畫家、油畫家、書法家、美術(shù)教育家、美術(shù)史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劉海粟來靈巖寺參觀時,站在羅漢前久久凝視,不忍離去,最后揮毫寫下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芍^是對靈巖寺泥塑羅漢最貼切的概括和評價。</p> <p class="ql-block"> 出千佛殿,小劉因正在值班匆匆道別,按照她的指點,又近觀靈巖寺的標志性建筑辟支塔,慧崇塔。最后在已生長了1300年的側(cè)柏樹前留影。緊貼側(cè)柏,兩邊各有一棵柿子樹,秋收季節(jié),側(cè)柏翠緣,柿子火紅,人們稱之為百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出千佛殿,小劉因正在值班匆匆道別,按照她的指點,又近觀靈巖寺的標志性建筑辟支塔,慧崇塔。最后在已生長了1300年的側(cè)柏樹前留影。緊貼側(cè)柏,兩邊各有一棵柿子樹,秋收季節(jié),側(cè)柏翠綠,柿子火紅,人們稱之為百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靈巖寺有著恢宏的過往,歷朝歷代的王侯將相常到此游覽參拜,明代學者王世貞有“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而不靈巖,不成游也”之說。如此的佛國圣境,世外美景怎能缺了您的足跡!我們相約:選個夏秋之交枝葉茂盛滿山蒼翠的時節(jié)再游靈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02 17</p><p class="ql-block"> 草就于泉城濟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