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十五的夜晚,在我們那里,或許是一年之中農(nóng)村最為喧囂、最具詩意的夜晚了。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皆被一種莫名的力量牽引,踏出家門,投身于由燈火、鑼鼓、秋千等織成的歡樂海洋中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天晚上,圓而明亮的月亮老早就高懸在夜空,宛如一位慈祥的長者,靜靜地俯瞰著即將到來的人間盛景。而率先涌入這場狂歡盛宴的,便是那些稚嫩可愛的孩童。他們手提著舅舅送來的燈籠,從不同的家門奔向了街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種燈籠琳瑯奪目。不論是玻璃的、紙糊的,還是用高級的綢緞做成的,圓的、方的,六棱、八棱的,或雞、或猴,或花、或鳥,造型多樣、各具特色。這些燈籠或晶瑩剔透,或朦朧夢幻,或華麗典雅,個(gè)個(gè)都散發(fā)出溫馨而柔和的光輝。孩子們則打著燈籠,有的獨(dú)自玩耍,有的結(jié)伴為伍,有的三五成群,在街巷間盡情地奔跑嬉耍。他們每到那里,就會留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隨著人走燈移,一幅幅生動絢麗的流動畫卷便油然而生。在圓月柔美光芒的映照下,那些游動的燈籠宛如靈動的火球,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快樂,也照亮了村里的每一個(gè)角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輕人的狂歡則更加熱烈奔放。敲鑼打鼓的小伙子們,有的身穿單衣,有的光著上身,走著不同的隊(duì)形,扭動著不同身姿,那激昂的鼓點(diǎn)、震天的鑼聲,猶如他們那顆對生活熱愛與追求的心發(fā)出的力量,響徹云霄;而蕩起秋千的姑娘們,比起小伙子,雖然沒有他們陽剛有力,但也充滿了激情。隨著秋千的前后擺動與高低切換,她們個(gè)個(gè)宛如飛翔的燕子,輕盈歡快。明月之下,村里所有年輕人不分男女,用他們的身影與笑聲,共同繪就了一幅幅青春洋溢的動人畫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老年人,也被這場狂歡所感染。他們或拄著拐杖,或相互攙扶,借著月光在街上散步。他們堅(jiān)信,正月十五晚上走一走,可以驅(qū)散百病,帶來一年的健康與平安。正是這份信仰與堅(jiān)守,也把他們帶到這狂歡之中,無論在鑼鼓群里,秋千架下,還是小孩群里,隨處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農(nóng)村,正月十五的夜晚,只要你愿意,便可以盡情狂歡。這里沒有時(shí)間的束縛,沒有身份的界限,只有歡聲笑語、暄天鑼鼓、燈籠與月光的交相輝映。這是一個(gè)屬于農(nóng)家人的狂歡之夜,雖然,它沒有城里那么宏偉壯闊,那么高大時(shí)尚,但卻能讓村里每一個(gè)人心靈得以釋放、讓活力得以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就是農(nóng)村正月十五的夜晚,雖然在上世紀(jì)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曾經(jīng)歷,但至今我卻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趙廣信</p><p class="ql-block">寫于2025年2月15日(農(nóng)歷正月十八日)晚</p><p class="ql-block">注:文中圖片取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