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捕捉身邊的美--之景趣

夢醒時分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覽勝</p> <p class="ql-block">  時至初冬,北方已是天寒地凍。聽幾個朋友說,“到天涯海角過冬真是一種享受”。于是,在寒冷來臨之前,飛到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景區(qū),體驗一下冬季里夏日的“熱情”。</p> <p class="ql-block">  來到天涯海角景區(qū)之后,還真找到了仙境般的感受,心里不禁涌出《天涯海角游》一首:</p><p class="ql-block"> 初冬南國海天藍,</p><p class="ql-block"> 憑欄眺望粼波閃。</p><p class="ql-block"> 天涯微風吹倩影,</p><p class="ql-block"> 海角波浪戲沙灘。</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游覽區(qū),位于三亞市區(qū)西南23公里處,陸地面積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平方公里,背靠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省第一旅游名勝。這里海水澄碧,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磊石聳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間,昂首天外,崢嶸壯觀。</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原是用于表達旅人客居異鄉(xiāng)的惆悵情結。經過千百年來承前啟后的積淀,這一成語已經積聚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其間的意趣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詩句中可見一斑。而天涯海角游覽區(qū)則承載了這一曼妙的文化意象。</p> <p class="ql-block">  進入天涯海角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帶有五A級景區(qū)標志的“天涯海角廣場”石牌。</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廣場”從景區(qū)大門口一直通到海邊,兩側是婆娑搖曳的椰樹走廊。</p> <p class="ql-block">  穿過“天涯海角廣場”石牌,就是“日月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  “日月石”,就在天涯海角正門前面不遠的海面上,碧藍的海水中,交叉立有兩塊巨大的條石,約成45度角。</p> <p class="ql-block">  1996年,中國著名詩書畫大家范敬宜分別在這兩塊石頭上分別題寫了“日”、“月”二字,人們便稱之為日月石。日月兩石構成“心”形,相依相偎,經年累月永不分離,成為忠貞愛情的象征,因此也叫愛情石。1986年版的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從石頭里蹦出的場景,就是曾在這取景拍攝過。</p> <p class="ql-block">  關于日月石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于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日”、“月”的字樣。后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p> <p class="ql-block">  用《情緣》一首正好可以表達這種愛慕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碧海黃沙燕鷗飛,</p><p class="ql-block"> 椰風浪韻情侶隨。</p><p class="ql-block"> 無情咫尺若天涯,</p><p class="ql-block"> 有緣千里來相會。</p> <p class="ql-block">  日月石,與愛情廣場上天涯海角星遙相輝映,集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演繹著陪你到天涯海角,愛你到??菔癄€的浪漫愛情故事,同時也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xiàn)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走過“日月石”雕塑,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寬闊美麗的愛情廣場。兩旁高挺的椰樹,整齊地延伸到海濱。醒目的“相約天涯,情定海角”,讓情侶們瞬間融入“愛”的懷抱,充分彰顯了天涯海角愛情廣場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愛情廣場的周邊,矗立著反映“愛情”的三座石刻,是愛情廣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場左側的石刻上,是讓人非常喜慶的“愛”字。</p> <p class="ql-block">  有一座高數(shù)米的長圓形石頭,直立在愛情廣場右側。上面刻著十二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情定天涯海角,相愛白頭到老”,見證愛情的純潔與永恒。</p> <p class="ql-block">  在愛情廣場的前方,有一座鮮花簇擁的石頭,上面刻有“山盟海誓”四個大字。這里是情侶們誓言的地方,今生今世,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不離不棄,相伴永遠!</p> <p class="ql-block">  在愛情廣場的簇擁之中,是“天涯海角星”雕塑。這個雕塑是為了紀念國家天文臺將國際永久編號為第9668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天涯海角星”而專門設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雕塑主體造型由赤道坐標的三要素和一粒星體組成,體現(xiàn)了三亞人民同心同德、振翅高飛的美好愿望和海納百川、熱情好客的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  中心的水晶星體代表“天涯海角星”,反映它包含在浩渺無邊的宇宙之中。雕塑廣場采用了周易的八卦形式,雕塑底座半弧形地球突出中國地圖中的三亞位置,陽面(右邊)標有“天涯海角星”、小行星編號9668及發(fā)現(xiàn)小行星時間(1997年6月3日)的不銹鋼文字,表明廣闊的祖國版圖中三亞這顆美麗璀璨的南海明珠與宇宙中那顆耀眼的“天涯海角星”相交輝映。水池的周邊地面布置著24只蟾蜍雕像,代表天球赤道坐標系中赤經環(huán)的“24時”刻度和中國農歷的24節(jié)氣,意為天地合一、萬物繁榮的喻義。</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星”靠海一側的兩邊,各有一座“伏波將軍塑像”。這兩位將軍都是穩(wěn)定祖國南疆,開發(fā)海南島的有功之臣。他們身后柱子頂上的動物,就是中國易經中“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中的南朱雀,它代表了南方的守護神和兩位將軍一直鎮(zhèn)守我國的南大門,取穩(wěn)定南疆、保護國土之意。</p> <p class="ql-block">  東側的塑像是路博德將軍。路博德,西漢西河平周人,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南越王叛亂,漢武帝授命路博德為伏波將軍,領軍平定南越王叛亂,南越人懾于其威名皆降,大獲全勝。越地平定后,在嶺南設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兩郡就在海南島上,這是海南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行政建制,海南自此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后人建伏波將軍廟以示紀念。</p> <p class="ql-block">  西側的塑像是馬援將軍。馬援,東漢扶風茂陵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征側、征貳兩姐妹因不滿當?shù)靥氐谋┱?,反叛自立為王。光武帝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南征交趾,并鑄立銅柱作為漢朝最南邊界。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的氣概得到后人的崇敬。馬伏波在海南留有許多歷史遺址,其中儋州白馬井相傳就是因他的白馬踢沙涌出泉水而聞名于世。海南歷代建有伏波將軍廟以示紀念。</p> <p class="ql-block">  “伏波將軍塑像”的東側,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林蔭深處,有兩個涼亭,一個是中式風格,另一個是日式風格。還有8座塑像,雕刻的都是對三亞政治、經濟、文化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由此構成了“三亞歷史人物雕塑園”。</p> <p class="ql-block">  第一座是中國紡織之母黃道婆的塑像。黃道婆,又名黃巧兒,出生在宋末元初,松江府烏泥涇鎮(zhèn)(今上海徐匯區(qū))人。十歲左右就被賣給別人當童養(yǎng)媳,受到非人虐待。后來,她逃到了三亞。困苦生活的同時,她從當?shù)乩枳迦四抢飳W到了紡織技術,并融合黎漢特長,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她在三亞生活了近30年,于元朝的元貞年間,回到了她的故鄉(xiāng)烏泥涇,并將她的紡織技術傳給了內地的婦女們。當時,植棉業(yè)已經普及,但紡織技術落后。她一邊教婦女們棉紡織技術,一邊改革出新的紡織工具。比如加長彈棉弓,以棒擊代替手撥,不僅減輕了勞力,而且效率大增。腳踏軋棉機徹底結束了手剝棉籽的歷史,把女人從單調低效的勞作里解放了出來。她還改進了織布技術,織出了錯紗、配色、提花等五光十色的棉布和烏泥涇被。這一系列技術革新和發(fā)明,涵蓋了搟、彈、紡、織、染所有工序,澤被故里,造福一方,松江自此被譽為衣被天下之地。棉花后處理的瓶頸打破之后,真正成為了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黃道婆也被后人稱為我國的“紡織之母”。</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是林纘統(tǒng)的塑像。林纘統(tǒng),三亞本地人,是一位晚清著名的“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的骨干分子。面對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亡國危機,他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熱血舉子,一起上書光緒帝,請求遷都、變法、拒和、再戰(zhàn)。戊戌變法失敗后,他回到海南,但不忘忠心報國,多次同友人到萬寧、瓊海等地召集商討議事,籌劃開發(fā)西沙群島,被贊譽為“華夏開疆之幸事”。他是晚清提倡開發(fā)西沙群島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三座是冼夫人的塑像。冼夫人(其夫為高涼太守馮寶),原名冼英,廣東陰江人,是南北朝時期嶺南地區(qū)擁有十幾萬戶的部族首領。冼夫人幼年時叫冼百合,自幼追隨父兄逞勇斗狠,經歷過幾次部族之間的械斗,頗有男兒氣概,稍長更得異人傳授武藝及韜略,不但能夠挽弓執(zhí)刀與敵人拼斗,而且深諸行軍布陣之法。在冼百合15歲時,她以其能行軍用師、籌略超群、信義卓著而德威遍布,鎮(zhèn)服了南越的各個部落。南海沿海地區(qū)和海南島共千多個部落都歸附在她的統(tǒng)領下,成了統(tǒng)領“部落十余萬家”的賢明大首領。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后,洗夫人率各州縣歸附,迎接中央政府派來官員,使海南與中原有了親和關系。今天的海南,還有幾百座洗夫人廟。現(xiàn)在海南馮氏,基本上是她的后裔,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我國歷史上巾幗英雄第一人”。塑像上,她騎著高頭大馬,頭頂云羅傘,身后排列著成隊的鎧甲士兵,非常地威武。</p> <p class="ql-block">  第四座是鑒真大師的塑像。鑒真,別名過海大師,唐朝人,因學識淵博,才能卓越,蜚聲海內外。日本當時佛教始興,他曾先后六次東渡日本,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鑒真第五次東渡日本時,海途遭遇臺風,航船迷航,并漂流到振州(今三亞市),鑒真一行在振州停留一年,后經萬安州(今萬寧市)抵達崖州(今海口市瓊山區(qū)),半年后返航中原。鑒真在三亞各地弘揚佛教文化,傳播中原文明。塑像中的鑒真大師,挺直了身板,迎風而立,目光深遠,矚望著海疆。</p> <p class="ql-block">  第五座是鐘芳的塑像。鐘芳,原籍瓊山縣,出生于明代崖州高山所,也就是被譽為“海南第一文化古村”的三亞崖州水南村。他是明代的著名學者、政治家,曾做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等。7歲能詩,10歲中秀才,被譽為“崖州神童”。25歲中舉,32歲登進士,入選翰林院,后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和戶部右侍郎。才華出眾,學識博精,對律法、歷史、醫(yī)藥、卜算等無不貫通,文章“雄渾精深,氣隨理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知以導行,行以踐知”的哲學觀點,名垂千古。所寫《春秋集要》、《學易疑義》被選為考生必修書目。清朝還將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四庫全書》。鐘芳是海南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志,“上繼文莊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被人們尊為“嶺南巨儒”、“南溟奇才”。與明代海南第一才子的丘浚、海瑞并稱“瓊州三星”。漢白玉雕像上,他面向大海,端坐閱卷,一副沉思的樣子,讓人感到了他的學問宏博,刻苦治學的神態(tài)。</p> <p class="ql-block">  第六座是趙鼎的塑像。趙鼎,山西人,岳飛的老師,南宋抗金宰相。正是因為他的精心培植才有了岳家軍的崛起。在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趙鼎因與秦檜政治意見分歧而被貶為紹興太守。六年后,又被貶到吉陽軍,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三亞崖城。紹興十七年(1147年),趙鼎知道秦檜不會放過他,絕食而死。趙鼎被??谖骞袅袨椤拔骞敝?,為后人所紀念。塑像中的趙鼎,頭發(fā)散亂,雙目悲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憂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傳神。</p> <p class="ql-block">  第七座是胡銓的塑像。胡銓(quán),江西廬陵府(今吉安)人,南宋兵部侍郎。金兵渡江南攻時,他力主抗戰(zhàn),募招義兵保衛(wèi)鄉(xiāng)里。他因與趙鼎一樣極力反對秦檜與金人議和,并擲書皇上請斬秦檜,被秦檜唆使宋高宗將他一貶再貶至吉陽軍(即今三亞崖城)。他曾寫出“區(qū)區(qū)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傾吐謫臣的際遇。秦檜死后,胡銓始得北歸。胡銓被??谖骞袅袨椤拔骞敝?,為后人所紀念。</p> <p class="ql-block">  第八座是李德裕的塑像。李德裕,唐代宰相,曾兩度為相,后被貶到振州(今三亞)。他曾以“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表達自己的貶謫生活。相傳李德裕有后裔流落在??诃偵揭粠А乃宕皆灿?9位宰相級官員被貶至海南,李德裕是其中的代表。李德裕也被??谖骞袅袨椤拔骞敝?,為后人所紀念。</p> <p class="ql-block">  游覽完“三亞歷史人物雕塑園”,往西去就是天涯海角的自然風景和石崖雕刻游覽區(qū)。</p> <p class="ql-block">  在這段游覽區(qū)內,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tài)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拾級而上登臺望遠,更見滄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在此處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tài)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從愛情廣場向西直到“天涯石”有一條穿行于林蔭之中的觀光道路,大家習慣叫它“天涯路”,游覽區(qū)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在“天涯路”的兩旁。</p> <p class="ql-block">  順“天涯路”西行30米,就是“情侶樹”。情侶樹,樹干相互依靠,椰葉相互交融,所以人們稱之為“情侶樹”或者“夫妻樹”,是恩愛和美的象征。這一自然風景,是海南椰風海韻景色的極佳代表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穿過情侶樹,很快就到了“仙人疊石”。仙人疊石是一塊形狀奇特的怪石。這塊怪石四周懸空,只靠三個支點立于下面一塊平整的大石塊上。而且兩者并不相連,其成因令人費解,讓人猜測,莫不是有仙人將石頭放上去的,才能擺出如此怪異的造型,所以人們稱之為“仙人疊石”。其實它是億萬年大自然的杰作,由于海浪的長年沖刷,才形成的這種讓人驚嘆的大自然奇景。</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的“蓮花橋”,是“玉蘭含苞”的旁邊有一座石橋。正是由于有不少人將景區(qū)海邊這株石化的“玉蘭花”比作“蓮花”,恰好與遠處南山寺里108米高的南山觀音遙遙相對,才道出了“蓮花橋”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  跨過蓮花橋,就是“玉蘭含苞”。“玉蘭含苞”是一塊橢圓形的花崗石,在漫長的海蝕風化過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幾瓣,形成“玉蘭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玉蘭花”。此花靜如處子,矗立在海邊,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正如“天涯海角”一般,歷經千百年的時空變換,承載了千百年的文化和情感積淀,成為人們心中深深的情結。</p> <p class="ql-block">  再下來是“趙樸初題詩”。1994年1月,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第一次游覽天涯海角時,被天涯海角壯美無邊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欣然題詩一首:“不知何處有天涯,四季和風四季花;為愛晚霞餐海色,不辭坐占白鷗沙”,表達了對海南和天涯海角獨特氣候和美麗景色的贊美,后來被鐫刻于此供游人欣賞。</p> <p class="ql-block">  看完“趙樸初題詩”,往前走是一片游客休息區(qū)。休息區(qū)的右側是兩個與海底水世界有關的3D電影。一個是“蛟龍?zhí)柹詈R體驗艙”,進艙后在頭上帶一個3D功能的眼罩,體驗立體的海底旅行。</p> <p class="ql-block">  另一個是“天涯深海秘境飛行影院”,游客不用帶眼罩,直接坐在推進式動感軌道上,進行祼眼5D海底旅行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  看完動感電影,順“天涯路”前行50米的右側,是“蝴蝶泉”。</p> <p class="ql-block">  “蝴蝶泉”是景區(qū)里面兩口老井的名子。海南是我國熱帶蝴蝶資源最豐富的省份,蝴蝶是四季可見的,如果您幸運一些的話,還可能看到成群蝴蝶翩翩飛舞,十分美麗。當?shù)氐睦枳迦苏J為這兩口井有靈氣,是井里散發(fā)出的靈氣吸引了蝴蝶,所以黎族人稱呼這兩口井為“蝴蝶泉”,但更重要的是向程哲、蘇東坡致敬!程哲在崖州任職時,為百姓挖井止渴,捐俸祿辦學;而蘇東坡途經海口時,也曾指導百姓挖井取水,留下的浮粟泉至今清泉不斷。</p> <p class="ql-block">  走過“蝴蝶泉”,是一個“海判南天”300周年的紀念小廣場。廣場上分別擺放雕刻有“情緣”和“共此時”的兩塊石頭,還有一塊鄧樸方參觀景區(qū)、感嘆人生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  相逢是緣,相處是緣。無論緣淺緣深,相逢就是一種幸運;不論情淡情濃,相處就是一種福分。</p> <p class="ql-block">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了對遠方之人的深厚情感和深切思念。在月圓之夜,想象著自己與遠方的朋友在同一輪明月下共享這寧靜美好的時刻,盡管相隔遙遠,但心靈相通,情感相連。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和共享,體現(xiàn)了人類對于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永恒追求和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  從這個小廣場下到海邊,沙灘上生長著一棵很有代表性的歪脖椰樹,很多人都會在這里取景留念。</p> <p class="ql-block">  “海判南天”石刻,是天涯海角游覽區(qū)最早的一塊摩崖石刻,是清朝進行地圖測繪活動留下的測量緯度的標志。當時,康熙皇帝依據(jù)孔子的儒經《尚書》重新劃定了南天的界限。隨后便派遣清朝大臣苗受、綽爾代以及法國路易十四皇帝的使者耶穌會士湯尚賢,三位欽差于瓊州(今海南)馬嶺海邊主持測繪,并在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剖石刻寫“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此為中國疆域的天地分界處。</p> <p class="ql-block">  “?!眲t指南海,“判”是一剖兩半之意,“南天”指的是太陽所行區(qū)域?!昂E心咸臁比饩褪恰澳虾!痹凇昂E心咸臁敝幏譃椤疤炷虾1薄薄?jù)考證發(fā)現(xiàn),“海判南天”題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地圖(清代康熙年間《皇輿全覽圖》)測繪活動中,留下的測量緯度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  游覽完“海判南天”,重回“天涯路”,前行10米是“熱帶雨林奇觀”。</p> <p class="ql-block">  “熱帶雨林奇觀”是景區(qū)在野生熱帶植被的基礎上,進行植物修整和移植營建而成的。通過修建人造溪流,營造了濕度和溫度適中的小氣候環(huán)境,成為海南熱帶雨林景觀的小小縮影。特別是吊植了熱帶雨林中的特有寄生植物“鳥巢蕨”,更加增添了熱帶雨林景觀特色。古木參天,藤蘿交織,小橋潺流,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這條溪流取名“海納百川”,熱帶雨林盡頭還建有“平安橋”,預祝游客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  順坡而下,陣陣清涼,沿途的景致或明或暗,曲徑通幽,在這里觀景賞花聽溪,能夠觸摸到最原始的野趣,呼吸最清新的空氣,穿過雨林棧道,釋放最真實的情感,體會“海角逢春,天涯為客”的美好意境。</p> <p class="ql-block">  穿過“熱帶雨林奇觀”,沿石階而下,走到海邊,就是“南天一柱”。</p> <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是高聳在景區(qū)海邊的一塊圓錐形奇石,高約7米,側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雙桅帆”。正面看,尤如一支神柱矗立于此,堅韌不拔、頂天立地,任由驚濤駭浪沖刷,巍然屹立不倒?!澳咸煲恢笔骋写蠛#嫣彀蔚?,有獨立南天之勢。</p> <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四個蒼勁陽剛的大字,為清代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崖州最后一任知州范云梯所題。崖州知州范云梯,體察民情時多次經過此地,看到此石如此浩瀚,剛正不阿,心里立下了“一日為官,終生為民”的誓言。時值清朝遭受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在此危急之際,范云梯期望海南島能成為祖國山河的一根擎天玉柱,故題刻“南天一柱”于巨石之上,以祈求施政一帆風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澳咸煲恢蹦ρ率逃纱硕鴣?。</p> <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是景區(qū)著名標志之一,成為被譽為“國家名片”的第四套人民幣2圓錢幣的背面圖案。也正因如此,人們把“南天一柱”稱為“財富石”。</p> <p class="ql-block">  有感于此,題詩一首《南天一柱》:</p><p class="ql-block"> 閑游天涯踏細沙,</p><p class="ql-block"> 浩瀚海角逐浪花。</p><p class="ql-block"> 云海沙灘仙圣境,</p><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展奇葩。</p> <p class="ql-block">  感嘆過“南天一柱”的挺拔,再回到“天涯路”,往前行20米,就是“天涯樹”。</p> <p class="ql-block">  “天涯樹”,是一棵奇特的小葉榕樹,樹根深深地扎在石縫之中,根系在巨石上盤根錯節(jié),樹干枝繁葉茂,又生出很多的小榕樹。這棵樹不肯向命運低頭,而是在巨石的重壓下尋找縫隙頑強生長的精神,成為不畏重負,不屈不撓,自強不息,拼搏向上的人生境界的象征,被稱為“天涯樹”。著名的當代畫家、雕刻家、藝術家何寶森教授,在巨石上題詩:“天涯一棵樹,閱盡人生路,白發(fā)堪回首,絕境逢生處”。</p> <p class="ql-block">  沿“天涯路”再向前10米,就到了“吉祥石象”?!凹槭蟆笔怯梢淮笠恍〉木哂写笙笤煨偷木奘匀恍纬傻?,左邊隱約是一頭大象的側面造型,大象下面的這塊石頭又像只小象。這一大一小的母子石象,就像是守候在“南海隱身觀音”旁邊的侍從,向世人傳播著吉祥的福音。</p> <p class="ql-block">  從“吉祥石象”的石縫中穿行而過,往前走100米,就會發(fā)現(xiàn)道路被幾塊天然交叉壘疊的巨石攔住了,只有巨石壘疊的一個猶如“人”字形的洞口可以通行,大家就叫它“人字門”。只要穿過這幾塊巨石,眼前就會豁然開朗,海闊天空,開闊的沙灘和無垠的大海,有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震撼美感。還有著名的“天涯石”就在那里等著你。</p> <p class="ql-block">  “天涯石”是景區(qū)的標志和象征,其獨占海灣一角,已有億萬年的歷史。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府程哲乘興出游,極目天涯,遙望碧海。程哲想到自己是安徽歙縣人,卻遠赴崖州任職,觸景傷懷,不禁生出宦游四海、流落天涯之感。于是題寫了“天涯”二字,并命工匠刻在海邊最大的一塊巨石上。從此,古詩詞中那些牽惹人們無限遐思而又飄渺無跡的“天涯”就有了定所,而那些渴望浪跡天涯的行者也有了去處。</p> <p class="ql-block">  “天涯石”又稱“平安石”,它四平八穩(wěn),雄峙南海之巔,經歷著風雨和海浪的考驗,它依然堅如磐石,笑傲于藍天白云之下。相傳它是南海上億年“石祖”,被派鎮(zhèn)守南海,祈求南海風平浪靜,保佑眾生四季平安。</p> <p class="ql-block">  題《天涯石》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海市蜃樓亂假真,</p><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醉人心。</p><p class="ql-block"> 補天巨石鎮(zhèn)南海,</p><p class="ql-block"> 華夏九州皆安穩(wěn)。</p> <p class="ql-block">  離開天涯石,來到“海角石”景點,只見巨大的花崗巖景石,猶如天造地設的銅墻鐵壁佇立在南海灘邊,在最高的石尖上題刻有“海角”二字,與“天涯”二字遙相呼應,構成完美的“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  海角石是現(xiàn)代才鐫刻出來的,距今不到90年。在抗日戰(zhàn)爭中,1938年10月,廣州陷落于日軍,國民黨廣東保安第五旅少將旅長王毅,臨危受命,擔任瓊崖守備司令,并晉升陸軍中將。到任后,他提出唯戰(zhàn)能存的指導思想,并將“唯戰(zhàn)能存”題刻在瓊中縣和平鎮(zhèn)乘坡河邊的巨石上。1939年1月8日,王毅將軍在崖縣馬嶺村(今三亞市天涯區(qū)馬嶺社區(qū))舉行了“六千黎民歃血會盟共赴國難動員大會”。為激勵廣大軍民抵抗日軍,王毅將軍在會上題寫了“海角”兩字,并讓工匠刻在“天涯石”旁邊的一塊臨崖絕壁上,表示要與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戰(zhàn)、絕處逢生。經過艱苦的七年抗戰(zhàn),王毅作為海南島的受降將軍接受了侵瓊日本軍隊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稱“幸運”石。</p> <p class="ql-block">  在“天涯石”的側面,有一行“天涯海角游覽區(qū)”的石刻,它是我國著名作家、史學家郭沫若先生題寫的。郭沫若曾經三次游覽三亞的天涯海角(當時還不叫“天涯海角游覽區(qū)”),并親自考證“天涯”、“海角”石刻,為“天涯海角”正名,還題字、撰文、賦詩。1961年,郭沫若第一次游覽天涯海角時,就題寫了“天涯海角游覽區(qū)”七個大字,并雕刻在“天涯”石的另一側。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  有感與此擬寫《陽光之旅》一首:</p><p class="ql-block"> 風光旖旎鋪南天,</p><p class="ql-block"> 椰樹海浪伴沙灘。</p><p class="ql-block"> 沐浴陽光天涯路,</p><p class="ql-block"> 蕩滌心靈海角邊。</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的自然景觀至此基本游覽完畢。從天涯石廣場拾級而上,是一條沿著景區(qū)圍欄修建的游覽車行駛車道。在車道靠近圍欄的一邊,景區(qū)打造了長約800多米的天涯書畫石刻碑長廊。</p> <p class="ql-block">  這條書畫石刻碑長廊,共有34塊繪畫雕刻作品和144書法雕刻作品,把海南及天涯海角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書畫碑刻的藝術形式對游客展示,成為景區(qū)一道亮麗的文化項目和文化景觀。</p> <p class="ql-block">  順著書畫石刻碑廊往回走約100米,便是“知魚湖”。知魚湖,源自《莊子·秋水》中“知魚之樂”的一則寓言故事,其中: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所以,既然我們永遠也做不了別人,那就做好自己,愛我所愛,隨心隨性也好呀!</p> <p class="ql-block">  蒿葦成片地在湖中挺立,聚在一起,一片金黃,是這般柔和恬靜,沒有一絲漣漪。偶爾,風也會拂起它們的一小團絨毛,吹上天空,再悠悠地撒下來,那個畫面,永遠地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這一切都渲染出一種祥和的唯美。</p> <p class="ql-block">  湖中還有嫩荷無數(shù),有的緊貼著水面,有的離開著距離,有的輕輕地顫動,有的靜靜地佇立。似乎是頑皮的,但卻又像是害羞的,每一片從淤泥里生出的葉,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姿態(tài),屬于自己獨特的美。湖邊綠影疏竹,柳枝低垂,似在淺唱低吟。在朵朵彩云的映襯下,游人從湖上的石拱橋走過,侊若置身仙境。</p> <p class="ql-block">  “知魚湖”的東南方向50米處,是“天涯文化苑”。</p> <p class="ql-block">  文化苑門前是一塊約100平米的大空地,門旁豎立著一塊江澤民同志題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  “天涯文化苑”集中展示了天涯海角游覽區(qū)的歷史和文化,劃分成四大部分:一是史海鉤沉,包括領導關懷、領導人在天涯、海外知己、天涯大型活動等4個版塊;二是歷史名人,包括歷史人物雕塑和天涯詩人2個版塊;三是詩文薈萃,包括詩詞集錦和美文薈萃2個版塊;四是大美天涯攝影畫廊,包括40多幅展現(xiàn)景區(qū)碧海、藍天、白沙、巨石、礁盤、椰林、波濤、漁帆、鷗燕、云霞等的優(yōu)秀攝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  文化苑珍藏著大量的珍貴歷史照片、文獻,清代崖州府匾額等。文化苑的歷史照片記錄了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天涯海角景區(qū)游覽的珍貴歷史。</p> <p class="ql-block">  在詩文薈萃版塊,郭沫若的塑像讓人想起他與天涯文化的不解情結,他題寫的“天涯海角游覽區(qū)”,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游覽圣地。中國書法大家趙樸初、沈鵬、錢紹武等人的題字,為天涯增添很多文化神韻。茅盾、吳伯蕭、鄧拓、艾青等著名文學家為天涯留下了壯美詩篇。</p> <p class="ql-block">  離“天涯文化苑”30米的地方,是一座人工的小山,山頂修建有“懷遠亭”。懷遠亭最早創(chuàng)建在崖州,是為了紀念北宋宰相丁謂所修,后來被毀。2021年在天涯海角景區(qū)重建。亭上的對聯(lián)“秋月高懸銀漢安知海角無風雨,扁舟直赴青霄自信天涯有圣賢”,由著名書法家田蘊章所撰書。</p> <p class="ql-block">  登亭遠眺,可以俯瞰到整個天涯海角,海天浩淼,椰林美景可以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榮辱皆忘;游目四顧,層巒疊翠,氣象萬千,使人撫今追昔,胸襟開闊,是景區(qū)的一處登高懷遠的人文勝景。</p> <p class="ql-block">  雖然游覽至此結束,但厚重的文化與美麗的風光,使天涯海角游覽區(qū)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圣地。1982年,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也正式成為海南及三亞旅游繞不過的地標景觀。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南端火炬?zhèn)鬟f、2008年的北京奧運火炬?zhèn)鬟f三亞首傳終點站傳遞、世界華人運動會南端圣火采集儀式及“愛國歌曲大家唱—海南篇”等大型慶典盛會,均在天涯海角舉行,使天涯海角真正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國際。如今,“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jié)”和“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等大型賽事,又使這里成為情侶們表達忠貞愛情的圣殿和模特們展示美麗風采的舞臺。</p> <p class="ql-block">  在游覽結束之際,草寫《美麗海南》一首以記之:</p><p class="ql-block"> 鐵樹開花現(xiàn)南國,</p><p class="ql-block"> 雋秀椰林伴婀娜。</p><p class="ql-block"> 待到天涯與海角,</p><p class="ql-block"> 瓊島美景何其多!</p>